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蔹贝蒌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
藜芦。
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
朴硝一见更相争;
水银莫与
砒霜见,
狼毒最怕
密陀僧;
巴豆烈性最为上,偏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
郁金见,牙硝难合荆
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
人参最怕
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学医从医至今,上述中药之配伍禁忌,出于对生命之负责,一直视为用药禁区,不敢越雷池半步!近年由于受到民间中医等论坛之教育引导,逐渐重视经方之运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寒气厥逆,赤丸主之。”赤丸由:
茯苓4两
乌头2两(炮)
半夏4两(洗)
细辛1两 组成,经典即记录着乌头与半夏合用的方,经方大家胡希恕也明言乌夏合用没有问题,至于半夏与
附子的合用,后世名家如郑钦安,李可等等则为广泛应用,论坛
三七生网上诊病开方也常常半夏附子合用,未见有不良反应出现。李可在其专著中治疗母乳不足时开的加味
生化汤中有丁香与郁金同用,书中说:“......治疗产后病千余例,凡产后即服加味生化汤3剂者,无一例发生
产褥感染.......”,显然,丁香与郁金的同用不但没有副作用,而且疗效很好。
十八反,十九畏出自何人之手?其反、畏是真的吗?欢迎大家讨论。
-----------黑附子6和
天花粉4属于“十八反”之列?药店不给拿,请释惑
-----------分开买,我自己用过,量更大,绝对没有什么反.
-----------看看李可老中医的经验专辑吧,不要
盲信这些东西。
-----------!!!!!!!!!!!!
-----------药有相反,其说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序例》(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所辑出者)。五代时韩保升《蜀本草》指出:“相反者十八种”,当为“十八反”说的蓝本。迨至金代,张元素《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将“十八反”以及“十九畏”编成歌诀广为流传,相沿至今。千百年来,父以传子,师以授徒,药房见有“反药”,则拒绝配药。若干有“反药”的良方被束之高阁。至于医生因用“反药”而负屈含冤者,古往今来,更不知凡几!尤有甚焉,“十八反”之外,还有“株连”:笔者一次处方中半夏与附子同用,患者去市内药店配药,药工一看,面露鄙夷地说:“医生连半夏反附子都不知道么?这应该是常识。”附子乃附生于川乌者,半夏反附子,便是因母而牵连到子了,这不是“株连”、“扩大化”是什么?
对此,我们先不妨看一看前人的论述。
处方中用反药者,首推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篇》之
甘遂半夏汤(甘遂、半夏、
芍药、
甘草、蜜),甘遂和甘草同用;同书《腹满寒疝宿食病篇》之赤丸(茯苓、细辛、乌头、半夏),乌头与半夏同用。
唐代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在其两部《千金方》中用反药的处方乃多达数十方,如《千金要方》卷七之风缓汤,乌头与半夏同用;大八风散,乌头与
白蔹同用;卷十茯苓丸,
大戟与甘草同用;卷十八大五饮丸既有人参、
苦参与
藜芦同用,又有甘遂、大戟、
芫花与甘草同用,皆其例也。
宋代官方颁布推行的《局方》,其润体丸、
乌犀丸二方皆川乌与半夏同用。陈无择《三因方》卷十四大豆汤,甘草与甘遂同用。许叔微《本事方》星附散、趁痛丸二方皆半夏与川乌同用。
金代李东垣散肿溃坚汤
海藻与甘草同用。
元代
朱丹溪《脉因证治》
莲心散芫花与甘草同用。
明代吴昆《医方考》卷一通顶散,人参、细辛与藜芦同用。陈实功《外科正宗》
海藻玉壶汤海藻与甘草同用(此方后来载入吴谦等编《医宗金鉴》中)。
清代余听鸿《外证医案汇编》辑录名家方案,其中
瘰疬门亦有用海藻甘草者。
以上例子,不过信手拈来,汉、唐、宋、金、元、明、清皆有了,可见所谓反药也者, “古人立方,每每有之”(余听鸿语)。那么,前人于此持什么态度呢?一种意见是:既有成说,不如不用为好。如陶宏景说:“凡于旧方用药,亦有相恶相反者,如仙方甘草丸,有
防己、细辛;俗方
玉石散,用
栝楼、干
姜之类,服之乃不为害,或有将制者也,譬如寇贾辅汉,程周佐吴,大体既正,不得以私情为害。虽尔,不如不用尤良。”(原书佚,转引自《本草纲目》)。另一种意见是:贤者用得,昧者用不得。如虞抟说:“其为性相反者,各怀酷毒,如两军相敌,决不与之同队也。虽然,外有大毒之疾,必用大毒之药以攻之,又不可以常理论也。如古方感应丸用巴豆、牵牛同剂,以为攻坚积药,
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辈,以治血块。丹溪治尸瘵二十四味莲心散,以甘草、芫花同剂,而谓好处在此。是盖贤者真知灼见方可用之,昧者固不可妄试以杀人也。夫用药如用兵,善用者置之死地而后成,若韩信行背水阵也;不善者徒取灭亡之祸耳,可不慎哉。”再一种是李时珍的意见,他说:“古方多有用相恶相反者。盖相须相使用同者,帝道也;相畏相杀同用者,王道也。(注:这里的“相畏”,是依《本经名例》:“有毒者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与后世“十九畏”之“畏”完全不同);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经有权,在用者识悟耳。”他还指出:“胡冶居土治痰僻,以
十枣汤加甘草、
大黄,乃是痰在膈上,欲令通泄以拔去病根也。东垣李杲治颈下结核,海藻溃坚汤,加海藻;丹溪朱震亨治劳瘵莲心饮,用芫花,二方皆有甘草,皆本胡居士之意也。故陶弘景言古方亦有相恶相反,并乃不为害。非妙达精微者,不能知此理。”他的意思是说,用者能够“妙达精微”,有所“识悟”,还是可以用的,不过需要特别慎重而已。以上这三种意见,应该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对于十八反的问题,朱良春老先生曾多次向吾侪道及:
①我从来都是有斯症用斯药,当用则用,不受“十八反”、“十九畏”之类成说的约束。临床六十年来,海藻与甘草同用治颈淋巴结核、单纯性及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肿瘤;人参(
党参)与五灵脂同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海藻、甘遂与甘草同用治疗胸水、渗出性
胸膜炎,皆效果甚佳而未见任何毒副作用。
②十八反之说,本身就有很多可商之处。如人参、苦参、
丹参、
沙参等反藜芦,四种药虽皆以“参”为名。而众所周知,其功能性味主治各异,岂有一沾上“参”之名,便皆反藜芦之理?又,海藻与
昆布性味主治皆相同,常常二者同用,为何甘草只反海藻不反昆布?
③“十八反”为何相反?即其相反的道理是什么?古今皆没有一个说法。只能说是古人的实践经验,很可能是古人在实践中把偶然当作了必然。要说实践经验,那么,前述从汉代张仲景,唐代孙思邈,宋代陈无择、许叔微,金元李东垣、朱丹溪,明代陈实功,清代余听鸿等记载的又是不是实践经验?
④“十八反”的三组药中,芫花、大戟、甘遂、乌头(川草乌)、藜芦皆有毒的剧药,即芫花、大戟、甘遂不与甘草配伍,藜芦不与诸参、辛、芍等配伍,乌头不与半、楼、贝、蔹、芨配伍,这三组药,都会因用量太大,或煎煮不当,或服药量太大,或患者体弱不支,而出现中毒,甚至可致死亡。因此,古人“十八反”之说,很可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出来的错误判断。
⑤如果拘于“十八反”之说,一方面,许多古人包括张仲景的名方都得不到运用(当然也有人用),势必使许多古人的好经验被废弃不用;另一方面,中药配伍中很可能存在真正相反的药,即绝对不能配合使用,误用后会有中毒、死亡危险的中药,“十八反”反而会使人们对这些可能存在的真正相反的药物的进一步的认识和探索带来负面影响。
⑥朱良春老先生老最后指出:“十八反”之说不能成立,“十九畏”更属无谓。对于古人的东西,应予批评地吸收,不是凡是古人说的就一定对.古人有大量好经验,但限于时代条件,也有不少不可取的,如《神农本草经》说
丹砂(
朱砂)“可久服”,李时珍《本草纲目》说
马钱子(
番木鳖)“无毒”等皆是。现在应该是为“十八反”平反的时候了!不知医界贤达以为然否?
何先生已故,每每翻看其遗著时.不禁................绍奇安息!
-----------回2楼的,
黑附子属乌头,
天花粉就是
瓜蒌的根,
半蔹贝蒌芨攻乌。
-----------近代文献中,質疑十八反的報導與書藉,確遠比可以指出十八反有實據的多.
十八反挑戰了我們的經方,我們在無實據下,竟以之為醫壇的最高指令,是否太輕信了呢.
期待官方安排進行判決實驗
-----------唉,又是张元素惹的祸!
-----------百度有文:
中药里的十八反十九畏没有科学道理
在宋代时期,古人就把重要的配伍禁忌药物具体加以总结,即“十八反”,“十九畏”。全文如下: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莞花;乌头反
贝母、瓜蒌、半夏、白蔹、
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
玄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
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1〕 。首“十八反十九畏”歌诀是古人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的其性味功能的相反畏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在用药上的安全,在中医界早已深入人心,直到今天也一直被数中医药工作者当作临床使用禁忌。但由于对其还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因此,古往今来,众说纷纭。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析。
1 反药畏药不一定都反都畏
就拿甘草所反之药来说,据文献记载,甘草与大戟、莞花、甘遂三药共浸组的毒性较分浸组的毒性显著增高,从而抑制三者的利尿、泻下作用。但笔者认为,甘草乃调和诸药,清热解毒之品,对于一些有拮抗作用的中药合用,便能调和。
2 不存在配伍,便无所谓反、畏
“十八反十九畏”中的一些药本风马牛不相及,因而不存在配伍的问题。如藜芦乃催吐之品,与补气之人参,和血之丹参,养阴润燥之沙参、玄参,以及解表之细辛,和阴之芍药;大辛大热之乌头,与润肺止咳祛痰的贝母、瓜蒌,以及清热解毒、止血的白蔹、白芨等。凡通晓中医药的理、法、方、药,便不会将不相干的反、畏之药配伍使用。
3 合用单用皆“反”皆“畏”之品
有些中药本身就有剧毒,合用单用均有反、畏的后果。如砒霜、水银、硫黄因系含砷、汞的矿物品,具有很强的腐蚀、烧灼性,如果内服,会突发急性胃肠炎、咽部烧灼,甚至还会导致胃大出血等中毒症状 〔2〕 。
4 从古至今,有大量利用相反配伍而奏奇效的例子
“十八反十九畏”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现代名老中医干祖望先生自称喜并用海藻与甘草,以加强其药力,治疗
声带小结、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 〔3〕 。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继承和发展祖国医药学,是中医药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5 典型病例
,男,24岁,学生,2004年3月23日就诊:患者诉声音嘶哑、少气懒言,感到喉中有异物,舌红苔薄黄,脉数。查喉镜示“声带小结”。乃气滞痰结所致。治宜消痰理气。方用二陈汤加减:
陈皮12g,半夏15g,甘草6g,
诃子10g,石
菖蒲10g,
柴胡15g,
枳壳12g,贝母10g(冲服),
僵蚕12g,郁金12g,党参30g,
黄芪20g,
蝉衣12g,昆布10g,海藻10g,
瓦楞子30g,水煎4剂,兼服
黄氏响声丸。
二诊:患者诉上述症状减轻,上方去贝母、半夏、僵蚕,加
生地20g,
麦冬15g,
黄精15g,
竹黄6g,水煎4剂。
1周后随访:患者诉症状好转,查肝功、肾功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