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冯氏锦囊秘录:儿科盗汗自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汗者,心之液,而血之异名,古云小儿盗汗不须治者,以其神气未全,血脉流溢,易于渗泄,言其未甚者耳。若汗久不己,则气血亏损,何以为长养之用耶!盖阳主气,气为卫,阴主血,血为荣,人之一身,负阴抱阳,平则宁,偏则病,故阴虚,阳必走而发热,汗出如水,热而涌,阳虚阴必乘,故发厥汗出,如水冷而流,其自汗者,谓不因发散,不因劳动,或昏或睡,自然而出,宜速为治,久则亡阳,亡阳则气怯气怯则脉虚,脉虚则神散,神散则不能主持,而为惊为搐。然又不可强止,止则闭遏阳气,而作热烦燥矣,盗汗者,睡熟则出,醒则复收,意同盗贼之义也。有因血气未固,肤腠未密,过加温暖,熏蒸生热,热搏于心也,为邪胜,而律液不能内藏者,有伤冷伤热冷热交争,阴阳不顺,津液泄越者,有心虚惊恐,神气不能收摄精华者,有餐冷物过度,致伤脾土,土虚不能制其水液者,大法养心育脾,滋阴降火为要。盖本元充实者,睡则神气敛纳于内,本元不足者,睡则神气浮越于外,汗亦因之流溢,醒则惕然气聚,汗亦因之收藏,总由阴不平,阳不秘耳。有头汗者,是邪传诸阳,津液上奏也,手足汗者,胃主四肢,阳明湿热也。更有脾虚自汗,亦多出额上,汗黏人手,尤宜速救胃气,否则亦令阳亡。又有因汗后病后,重亡津液www.med126.com/zhuyuan/,阳气偏盛,水不用火,是以脏腑积热,熏灼肌体,消燥骨髓,变成骨蒸日www.med126.com晚发热,肌削颊赤,肌干黄瘦,夜有盗汗,五心烦热,四肢倦困,饮食减少,成为疳劳者,然人赖卫气固其表,所以肌肉温,皮肤充腠理肥,若卫气一虚则肌肉不温,皮肤不充,腠理不肥,津液无拘,为之妄泄,气不卫则六脉不充血不荣,则神不备,治之者,若不调补气血,而用闭遏强止之方,则里病未除,更增留热肌表之患矣。然有汗之而无汗者,是津液内竭,或寒中荣深,而腠里闭也。汗之而大汗不止者,因元阳本虚,受邪亦轻,治者误汗之过也。

团参汤

治小儿虚汗、盗汗。然心血液盛,亦发为汗,故宜收敛心气。

人参 当归(炒,各二钱) 共锉散,用雄猪心一个,切三片,每服二钱,猜心一片,井水同煎,食远服。一方加黄 ,二钱蜜炙。

牡蛎

治小儿自汗。

牡蛎( ) 黄 (蜜炙) 生地黄浮麦、麻黄根同煎,食前服。

止汗散

人参 白术 茯苓 黄 (蜜炙) 当归 甘草(炙,各一钱) 用生一片,入麦麸同煎,食前服。

扑汗方

牡蛎 麻黄根(各一两) 赤石脂 糯米龙骨各五钱) 为轻细末,绵包药,扑于身上。

相关文章
 古代照顾病人的学问
 十二将军二圣汤(《慈幼新书》卷二)
 瘿瘤第六
 【原创】乌梅丸加减论治案例选录
 紧脉
 急性动脉栓塞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