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济阴纲目:子淋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大全云∶妊娠小便淋者,乃肾与膀胱虚热,不能制水。然妊娠胞系于肾,肾间虚热,而成斯证,甚者心烦闷乱,名曰子淋也。

薛氏曰∶前证若小便涩少淋沥,用安荣散;若腿足转筋,而小便不利,急用八味丸,缓则不救;若服燥剂而小便频数,或不利,用生地黄茯苓牛膝黄柏知母、芎、归、甘草;若频数而色黄,用四物加黄柏、知母、五味、麦门、玄参;若肺气虚而短少,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麦门;若阴挺痿痹而频数,用地黄丸;若热结膀胱而不利,用五淋散;若脾肺燥不能化生,宜黄芩清肺饮;若膀胱阴虚,阳无所主,用滋肾丸;若膀胱阳虚,阴无所化,用肾气丸

万密斋曰∶子淋之病,须分二证,一则妊母自病,一则子为母病。然好母自病,又分二证,或服食辛热,因生内热者;或自汗自利,津液燥者。其子为母病,亦分二证,或胎气热壅者;或胎形迫塞者。证既不同,治亦有别也,大抵热则清之,燥则润之,壅则通之,塞则行之,此治之之法也。

五淋散 治孕妇热结膀胱,小便淋沥。

芍药栀子(各二钱) 赤茯苓(一钱二分) 当归(一钱) 子芩(六分)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一方加生地黄、泽泻木通滑石车前子各等分。

子淋散 治妊娠小便涩痛频数。

麦门冬(去心) 赤茯苓 大腹皮 木通 甘草 淡竹叶(等分)

上锉,水煎,空心服。一方无甘草、大腹皮二味。

安荣散 治妊娠小便涩少,遂成淋沥,名曰子淋。

麦门冬(去心) 通草 滑石 人参 细辛(各二钱) 当归(www.med126.com/wszg/酒浸) 灯草 甘草(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麦门冬汤调下。(此用细辛自有深意,盖肾苦燥,故用辛以润之,欲使天降之阴,沛然于阴分也)

一方无滑石、灯心,有车前、 蓄。

此方恐滑石太重而滑胎,若临月可用,若六七个月以前,宜斟酌之。

加味木通汤 治妊妇奉养太浓,喜食炙爆酒面辛热之物,以致内热,小便赤涩作痛者。

木通 生地黄 赤芍条芩 甘草梢(各等分)

上锉,加淡竹叶十二片,水煎服。

生津汤 治妊妇尝病自汗,或因下痢后,小便短少不痛者,此津液不足也。

当归 甘草(炙,各五钱) 麦门冬(去心) 通草 滑石(各三钱) 人参 细辛(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六七钱,灯心煎汤,空心调服。

冬葵子汤 治妊妇素淡滋味,不嗜辛酸,病小便赤涩而痛者,此胎热也,此方主之。

冬葵子(一两) 赤芍药 条芩(各半两) 赤茯苓 车前子(各三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服,不拘时。如小便不通,恐是转胞,加发灰少许极效。(发灰能使气血上行,故转胞加之妙)

大腹皮散 治妊妇八九月,胎形肥硕,小便短少,小腹胀,身重恶寒,起则晕眩欲倒,此胎气逼寒,膀胱之气不行也,宜此方主之。

赤茯苓(三钱) 大腹皮 枳壳(麸炒) 甘草(炙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浓煎葱白汤下。

地肤子汤 治孕妇小便涩数,名曰子淋。(此方寓升于降,妙)

地肤子 车前子 知母 黄芩 赤茯苓 白芍药 枳壳(麸炒) 升麻 通草 甘草(炙,各三分)

上切一剂,水煎服。

地肤大黄 治妊娠子淋,宜下。(此治实热而淋者,大便通则小便自利矣)

大黄(炒) 地肤草(各三两) 知母 黄芩(炒) 猪苓 赤芍药 通草 升麻 枳实(炒) 甘草(各三两)

上锉,每服四五钱,水煎服。

疗妊娠数月小便淋沥疼痛心烦闷乱不思饮食方

瞿麦穗 赤茯苓 桑白皮 木通 葵子(各一两) 黄芩 芍药 枳壳 车前子(各半两)

上锉,每服四钱,水煎服。

忘忧散 治妊娠心经蕴热,小便赤涩,淋沥作痛。

琥珀(不拘多少) 萱草根(一握)

上琥珀为细末,每服五分,浓煎萱草根调服。

补遗方www.med126.com胎前诸般淋沥,小便不通。(此可治气淋,恐与热淋无与)

槟榔 赤芍药(各等分)

上锉,每服五钱,水煎温服,甚效。

一方 治子淋,小便数出,或热疼痛,及子烦

地肤草四两,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或新取地肤草捣取自然汁服亦可。不独治子淋,凡小便淋闭,服之无不效。

杂方 治妊娠子淋。

葵子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一方葵根一把,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一方芜菁子七合为末,水和服方寸匕,日三。一方猪苓为末,白汤调方寸匕,加至二匕。

相关文章
 加剂除湿汤(《直指》卷三)
 求助:幽门螺旋杆菌究竟要不要灭
 祛风杀虫
 兰室秘藏 胃脘痛门 上课笔记
 槟榔汤(《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虎骨丸(《普济方》卷一○四引《圣济总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