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寿世传真:谷类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粳米 性和平,得天地中和之气。

又称粘米。(南产米胜于麦,北产麦胜于米,亦地气使然也)

〔宜〕 陈米性平,扶助脾土,益精强志,滋培胃气。

〔忌〕 新米性稍www.med126.com/zhicheng/热,凝痰。

早米 (性温,得土气,最能健脾)

晚米 (性凉,得金气,尤能解热)

红米 (性温,力浓)

白米 (性凉,气清)

糯米 性温,米之绵软者。

〔宜〕 补脾肺虚冷,坚大便,实肠。

〔忌〕 多食粘滞难化。(糯米酿酒,和以极克伐之药曲,糟秕仍难融化,即此可知)

粟米 性微寒。

小米曰粟米。糯者名秫,酿与糯米同。

〔宜〕 养肾益气,解胃热,利二便。

〔忌〕 湿热下痢者少食。

大麦 性温。

〔宜〕 助胃补脾,下气除胀。

〔忌〕 久食生熟,亦令脚软,因其下气也。

麦芽 (性微热,味甘。化一切面食积滞)

小麦 性微寒。

北产与陈久者良。

〔宜〕 养心补气,助五脏,浓肠胃。

(性热)

(麦之凉在皮,面去皮即性热。加碱水者多口燥发渴)

(性凉。熨腰脚寒湿,散血止痛)

荞麦 性寒。

〔宜〕 降气宽肠,解酒积。

〔忌〕 脾胃虚者勿多食。致头眩。

高粱 即稷。www.med126.com/yishi/

〔宜〕 作酒。治腹疾良。

芝麻 性平。

胡麻。又名巨胜子。陶弘景曰∶八谷中惟此最良。

〔宜〕 补脾,益肝肾,润五脏,填精髓,坚筋骨,明耳目,凉血,解毒。黑者入肾;白者入肺;粟色者久蒸久晒,可以耐饥。

薏苡 性微寒。

〔宜〕 健脾补肺,除香港脚湿热,去筋疼拘挛,亦治疝气热淋。祛邪辅正,有益无损,最宜常作粥食。

绿豆 性凉。去皮性平。

〔宜〕 清热解毒,利小便,消肿痛。

〔忌〕 多食动腹中冷气。

豆粉 (性凉)

(荡粉皮、索粉条,皆能醒酒解毒)

豆芽 (同粉)

黄豆 性平。炒则热,煮则寒,作豉则冷,蒸晒则温。

〔宜〕 清热,下大肠浊气。

〔忌〕 发疮助脓。

豆腐 (性寒。和脾胃,消胀)

豆腐浆 (清火带补)

豆腐皮 (性寒。解热、除斑)

豆腐干 (性同豆腐)

豆腐乳 (性同)

黑豆 性寒。坚小者名马料豆。

〔宜〕 镇心活血,明目补肾,利水下气,散热,驱风,解毒。

豆豉 (性冷。发汗解肌,调中下气)

蚕豆 性温。即胡豆。

〔宜〕 快胃利脏。

〔忌〕 多食发胀。

豌豆 性平。

〔宜〕 益胃,止泄。

〔忌〕 多食发胀。

赤小豆 性平。

〔宜〕 补心。

〔忌〕 多食助热。

相关文章
 萆薢散(《圣惠》卷七。)
 虚劳
 黄师早逝分析
 《李阳波时相养生手册》已经出版
 木瓜酒(《梅氏验方新编》卷三)
 眩晕病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