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伤寒悬解:六经分篇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伤寒》六经分篇,非皆经病也。

六经之病,总统于太阳一经,其不入脏腑,而但在经脉者,虽遍传六经,而未经汗解,则必有太阳之表证。既有太阳表证,则不拘传至何经,凡在六七日之内者,中风俱用桂枝,伤寒俱用麻黄。此太阳之经病,而实统六经之经病,不须另立六经之法也。惟阳盛亡阴而入阳明之腑,阴盛亡阳而入太阴之脏,他经之里证已作,而太阳之表邪未罢,此在太阳,则为坏病,而在诸经,则为本病。故于太阳,立坏病之门,而于太阳之外,又设诸经之篇。

阳明篇,全言腑病。阳明之经病,如葛根汤证,乃腑病之连经,非第经病也。若桂枝、麻黄二证,则太阳之所统,而复述于阳明者也。

三阴篇,全言脏病。太阴之桂枝、少阴之麻黄细辛、厥阴之麻黄升麻诸证,皆脏病之连经,非第经病也。

少阳篇,半言脏病,半言腑病。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中,乃表里之枢机,阴阳之门户,阳盛则入腑,阴盛则入脏。少阳之经病,如小柴胡汤证,乃脏病腑病之连经,非第经病也。盖其胸胁痞硬,是阳明、太阴俱有之证,缘其脏腑胀满,雍碍胆经降路,www.med126.com经腑郁迫,故心胁痞硬。而其寒热往来,吐利并作,寒多则太阴病,热多则阳明病,吐多www.med126.com/yishi/则阳明病,利多则太阴病。若但在少阳之经,而不内连于脏腑,不至如柴胡诸证之剧也。若麻黄一证,则太阳之所统,而复述于少阳者也。

相关文章
 舌质
 补母寿子方
 原来有痛经已经怀孕的有什么方法可以调节吗
 武术
 我女儿今天脚踝扭伤,怎么办?
 实验性精神病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