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觉曰∶古传心痛有九,循其名,而责其实,纤毫难混。─曰虫。凡痛脉多伏,今反洪数者,纤虫也。厥名曰蛔,长寸许,首尾通红,踞于心窝子,吮血吸精。伤心之患,莫惨于是,以雄黄、槟榔、白矾为丸杀之,而痛自除。二曰疰。疰者自上疰下也。令人沉沉默默,心中隐隐作痛,甚有疰至灭门户,而莫名其病者。脉则乍短乍长,乍涩乍细。非寻常药饵所能疗,惟苏合丸、阿魏膏庶可以治。三曰风。风得火而益炽,火得风而愈威,风而入于心,则痛之猝者也。其脉浮紧而数。以白菊、白矾为君,侯氏黑风散,可采也。四曰悸。有触而惊曰惊,无触而惊曰悸;悸而至于痛,则悸之甚者也。其脉虚而滑,加乳香没药为使,李氏养心汤,盍用之。五曰食。食入于www.med126.com/Article/胃,停滞未化,攻冲作痛,其脉短而涩。平胃散洵为对证之方。六曰饮。饮入于胃,攻注无常,激射作痛,其脉濡而迟。五苓散实为导水之剂。七曰冷。寒气犯于绎宫,脉则或迟或结。吴萸、川椒、砂仁、木香止痛,书何难共证。八曰热。火气郁于胸膈,脉则或数或促,生地、栀子、黄连、苦楝,除痛药确有明文。九曰去来痛。经脉周流,有碍则痛,过其所碍而旋止,巡至所碍而复发。气充血足,何碍之有。不必诊脉,补之可也。顾同是心腹痛也,以虫伤人最酷者居首,以疰之伤人最隐者居二,以风之伤人最速者居三,以悸之介在可以伤,可以无伤者居四,以饮食之不轻伤人者居五六,以寒热之恒有者居七八,以去来痛之人皆知而能治者居九。想古人位置之宜,亦大费踌躇矣。然名则列之有九,义实本之于经。曰虫痛者,经言蛔蜒心腹痛也。曰疰痛者,如飞尸遁尸之类也。曰风痛者,经言肝心痛也。曰悸痛者,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也。曰食痛饮痛者,足太阴之脉,其支上膈注心中也。曰冷痛者,寒气客于背 ,注于心也。曰热痛者,寒气客于经脉,与热相搏也。曰去来痛者,经言气不宣通也。要皆非真心痛也。若真心痛,手足冷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朝死。彼医家所传之方,大半言止冷痛。本草所注之性,间有止热痛之语。夫冷热之痛,病之最浅而最易辨者,诸书尚且聚讼,何况痛之至隐而至僻者乎。领会《灵》《素》微词,才是医家学问;变化本草训语,方知用药权衡。
苏合丸
麝香 沉香 丁香 檀香 香附 荜茇 白术 诃子 朱砂 青木香 乌犀角(各二两) 薰陆香 龙脑香(各一两) 安息香(二两,另为未用无灰酒熬膏)
方为末,用安息香膏加炼蜜为丸,每两十丸,蜡皮包裹,温酒化服。
阿魏膏
山楂肉 胆南星 法夏 麦芽 神曲 黄连 连翘 阿魏 栝蒌仁 贝母 风化硝 枯咸 萝卜子 胡黄连上为末,姜汤浸蒸饼为丸。相其本体之强弱寒热,体强而热,阿魏丸;体弱而寒,苏合丸。俱宜随时酌用多寡。
侯氏黑风散
白菊(五钱) 白矾(一钱) 防风(一钱) 白术(一钱) 桔梗(八分) 人参(一钱) 茯苓(一钱)当归(一钱) 川芎(五分) 干姜(五分) 细辛(三分) 牡蛎(三分) 共为末调服。
李氏养心汤
黄 (一钱) 茯苓(一钱) 当归(一钱) 川芎(七分) 法半夏(五分) 甘草(一钱) 柏子仁(一钱)枣仁(一钱) 远志(一钱) 五味子(一钱) 人参(一钱) 肉桂(五分) 乳香(六分) 没药(六分)生姜(一钱) 大枣(一枚)
平胃散(见前肿满方内)
五苓散 (见前咳嗽方内。)
梦觉香砂汤 治冷痛。
广木香 砂仁 肉桂等分共研细末,每服五分。
梦觉栀仁汤 治热痛。
黑栀子(三钱) 干姜(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五分)
梦觉 术汤 治去来痛。
黄 (一钱) 焦术(一钱) 肉桂(五分) 当归(一钱) 法半夏(五分) 陈皮(七分) 茯苓(一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一钱) 大枣(一枚)
涂蔚生曰∶先贤有谓肚脐以上为心痛,肚脐以下为腹痛者。实则肚脐以上亦是胃痛,不与心痛相干。因心位至高,界居膈膜以上,而胃则界居于胸口之下也(陈飞霞曰,凡病心腹痛者,有上中下三焦之分。上焦者,痛在膈上,此即胃脘痛也。是其不知何为上焦,膈位何在,而胃脘又何在也)。不过胃脘痛至甚,其气上逆,亦可牵连心脏不安,使之发生疼痛耳,故《难经》云∶有厥心痛,无真心痛。如真心痛,则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周梦觉虽未将痛之界限厘清,仅将痛之种类分别晰清。因症用药,而其硕诚伟见,已足高人一等。不过其食痛而下,药味均可加减,诚能触类旁通,其中自有无数法门。陈飞霞谓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得食少减者为虚,得食益甚者为实,痛轻莫得其处者为虚,痛剧有定所者为实。又谓冷痛面色或青、或白,甚者,面色暗淡,唇口爪甲皆青。热痛面赤壮热,四肢烦躁,手足心热。食痛口中气温,面黄唇白,多眠少食,大便酸臭。虫痛面白唇红,六脉洪大,痛则口出涎沫清水,腹内结聚成团。然予每遇是症,除虫痛外,俱以针刺之法,为之调剂补泻。轻者刺委中、手十二井、足三里等穴而愈,重刺中脘、分水等穴而愈。如心痛再甚,则为之刺巨阙一穴,而无不愈矣。但此中补泻之法,未易深明;寒热之症,尤须分晓。惜乎吾国针www.med126.com/wszg/学,近者每下愈况,医者不知趋向尚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