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发热门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小儿凡病有热,症既不同,治亦多异,须分虚实,不可妄用汗下也。

伤风发热,其症汗出,身热,呵欠,目赤涩,多睡,恶风喘急,此因解脱受风所致。宜疏风解肌退热,先服柴葛解肌汤,发去风邪,热退之时,再服凉惊丸,以防内热。

伤寒发热。其症无汗,身热,呵欠,烦闷,项急,面赤,喘急,恶寒,口中气热,此因解脱受寒所致。宜发散寒邪,退热镇惊,先服惺惺散,发去寒邪,后用凉惊丸,以防内热。

以上二症,如小儿禀赋原实者(7),可用凉惊丸,若虚祛者,不如只用胃苓丸,甚效。

如伤风寒发热,又吐泻者,不可发散,此脾睡怯也。只以五苓散理中丸,甚效。

伤热发热,多得于夏,其症身热,自汗。作渴,昏睡,手足俱热。此因天气已热,包裹太厚,重受其热也。先以白虎汤益元散,以解其热;次服调元生脉散,以补正气。

伤暑发热,亦多得于夏,其症身热,自汗,作渴,昏睡,手足冷。此由阴室中贪凉大过所致。服调元生脉散,补其元气;次服四君子汤,以防吐泻之病。

如夏月汗出当风,以致身热,浑身自汗不止者,此名暑风

四君子汤加麻黄根、黄祈以去风,次以益元散以去热。

伤食发热,其症手心、肚腹尤热,噎气www.med126.com/job/吐乳,大便酸臭,或腹疼多啼,饱胀喘急,不思乳食。此因饮食过度所伤,宜先用利药去其积,用丁香脾积丸,复以集圣丸调之。

如伤食己久,日渐黄瘦,无时作热者,不可下之,轻者保和丸,重者集圣丸,百无一失。

痘疹发热,其症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烦闷,乍热乍凉,咳嗽喷嚏,手足指冷,惊怖多睡。此由时行痘疹,各相传染,宜清热解毒。惟痘疹宜参苏饮木香,麻痘宜用荆防败毒散,不可妄施汗下,恐生变症。若变蒸发热,此小儿常症,不须服药 (见本门)。

潮热者,当分二症,有时间发热,过时即退 ,来日根据时复发,其状如疟,此肺热也;有早晚发热,每日两度,如潮水之应期者,此胃热也。盖因感触邪气,以致血脉凝滞,不得流通,若不治之,变为惊疳者多矣。肺热地骨皮散主之,胃热三黄丸下之。

如虚热者,用集圣丸调之。

惊热者,遍身发热,面青自汗。心悸不宁,脉数烦躁,颠叫恍惚;此心热也。以凉惊丸退热,安神丸定心。

夜热者,但夜发昼退,此血虚症也。以人参当归散治之,更兼抱龙丸,以防作搐。

余热者,伤寒汗后,而热又来,乃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浮于外,不可再用寒凉之药,古人戒之。当和胃气,使阳气收敛,其热自退,人参苍术主之。甚者,四君子汤加炒干,即效。

疳热者,形色黄瘦,食不长肉,骨蒸盗汗泄泻无常。肚大脚小。此多得于大病之后,失于将息,又或伤饱失饥,用集圣丸调理。

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由气血壅实,五脏生热,郁蒸于内。则睡卧不安。精神恍惚;薰发于外,则表里俱热,燥急喘粗,甚则发惊。先以导赤散,泄青丸以治其热;后以抱龙丸镇其惊。如实热,大小便秘(8)者,三黄丸下之。

烦热者,心躁不安,五心烦热,四肢温壮,小便赤色。宜导赤散加麦冬山栀仁治之,再以凉惊丸,撤其余邪。

积热者,颊赤口疮,大小便赤涩,此表里俱实。或内伤酒面,煎传热药峻补;外因厚绵炉火所侵,皆能生热,此内外蕴积之热也,非食积。先以三黄丸下之,后以凉惊丸调之。

虚热者,或因汗下太过,津液虚耗;或因大病之后,元气受伤,皆能生热。其症困倦少力,面色青白。虚汗自出,神慢嘘气软弱,手足厥冷。此气血俱虚,气虚两发厥,血虚则发热也。四君子汤加炒干姜,甚者加熟附子一片,待热少退,以凉惊丸调之。

客热者,阳邪干于心也。心若受邪,则热形于额,故先起于头面而身热,恍惚多惊,闻声则恐。此由五气虚而邪气胜,故与之交争。发热无时,进退不定,如客之往来。先以导赤散去其邪,后以凉惊丸调之。

癖热者,由乳食不消。伏结于中,致成癖块,以生内热,薰灼于外。集圣丸主之。

疟热者,寒热往来。有头痛汗出者,有呕吐不食,憎寒壮热作浊者,有www.med126.com遍身疼痛者或吐泻者。症既百出,病非一端。头疼汗出及遍身疼者,小柴胡汤加苍术、羌活治之;腹痛者,脾积丸下之;作渴者,白术散治之;吐泻者,理中汤治之。后用平疟养脾丸调之。

血热者,每日巳午时发热,遇夜则凉,此心热也。轻者导赤散,重者四顺饮治之。

(7) 原实者: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厚实者"。

(8) 便秘: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便闭"。下同。

柴葛解肌汤

柴胡、干葛黄芩,桂技、赤芍、人参、甘草竹叶七皮,姜枣引。

惺惺散

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桔梗天花粉,细辛防风川芎,加麻黄薄荷叶,姜引。

调元生脉散

黄芩、人参、麦冬、甘草、五味子,水煎服。

参苏饮

人参、半夏、茯苓、甘草,桔梗,枳壳,干葛、前胡、木香、苏叶陈皮。姜枣引。

防风败毒散

生地、防风、连翘升麻荆芥穗、牛蒡子玄参、酒柏,人参、桔梗、甘草,水煎服。

地骨皮散

知母、柴胡、甘草(炙)、地骨皮、赤茯苓,半夏,姜三片引,水煎服。

人参当归散

人参、归身,生地黄、地骨皮,柴胡、甘草,生姜引。

四顺散

解小儿膈热当归、大黄(酒蒸)、赤芍、甘草,水煎服。

祖传治发热,不间其症,脾胃虚弱者,以胃苓丸、竹叶,炒米汤吞下;元气虚者。以凉惊丸、竹叶、薄荷、灯心汤送下。随症用引。

西 江 月小儿病则生热,须知得病根苗。风寒外感热来潮,饮食内伤烦躁。吐泄疟痢疮疥,变蒸痘疹如烧,骨蒸体热渐成痨,谓治般般分晓。

若是风寒外感,面红又恶风寒,惺惺散子妙难言,有咳参苏效验。饮食内伤可下,三黄脾积相添,再加集圣保平安,莫使脾虚难转。

吐泄胃苓最妙,赤白痢用香连,疟家平疟解邪先(9)疮疥胡麻丸散。变蒸小儿常病。不须妄用汤丸,如逢痘疹别科传,集圣专调疳软。

治热汗下休错,误汗误下伤人,应汗而下痞满侵,应下而汗惊定。只为不明表里,致令儿命早倾,果难捉摸且因循,药用胃苓集圣。

(9) 先: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干"。

相关文章
 腰俞
 苦恼:记忆力不好如何记古书?
 特病专方------湿盛胃浊特效方
 石斛饮(《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红豆散(《兰室秘藏》卷下)
 请教这是什么植物?有图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