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明清医家对张景岳阴阳互济法及其左、右归方的探析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喻嵘 吴勇军 陈大舜


张景岳为明代杰出的医学大家,因其纠正时弊,倡用温补,予当时及后世医家以很大影响,故有温补大家、“医门之柱石”[1]之称。然温补虽是景岳立论用药的一大特色,但不足以全面反映其学术思想。其中阴阳互济法的提出及临证运用,即为中医理论及临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后世医家颇有启迪。
  
1 张景岳阴阳互济法及其左、右归方的组方特色
  
“阴阳互济”法则源于《内经》“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从阴引阳”[2],以及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3]的理论。景岳则完整而清晰地提出:“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又如阳失阴而离者,非补阴何以收散亡之气?水失火而败者,非补火何以苏随寂之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治气者能使气中生精”[4、5]。因而景岳首次明确将“阴阳互济”贯彻到阴阳精气水火不足证的立法组方中,使之与实践密切相关。而最具代表性并得到医家广泛应用的,当属左、右归丸、饮。
  
左归丸、饮为壮水之剂,凡精血亏损、津液不足者均可应用;右归丸、饮为益火之剂,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证。左、右归丸、饮的组方特色与一般医家颇不相同。左归丸在熟地枸杞山茱萸胶等大剂滋阴药中加鹿角胶、菟丝子甘温助阳,不独补阴而不损阳,更使阴液得阳升之力(阳中求阴)而源泉不竭。右归丸、右归饮虽以附子肉桂温补命门,扶植阳气,但方中更以大补阴精、滋培肾水的熟地、枸杞为前提,从而使附子、肉桂补其阳而不损阴,与日俱增使阳气得阴精之助(阴中求阳)而生化无穷。值得注意的是,景岳在附子、肉桂项下,附注“渐加”、“因人而用”、“随宜而用”,说明了对附、桂等辛热刚烈之品,既需用而又当慎用,目的亦在于补阳而不伤阴。而左归饮中虽无鹿角胶菟丝子等甘温助阳之品,但从其方药分析来看,山茱萸酸敛甘补而温润,能“固阴补精”,亦为“阴中之阳药”[6],补阴又能助阳。此外方中枸杞与甘草也为景岳所赏用,他认为枸杞味重而纯能补阴,阴中有阳能补气,用之助熟地最妙;甘草则不但能助参芪以补气,不知其亦善于助熟地以疗阴虚之危。故枸杞与甘草同用亦为阴阳互济法的体现。综上,左归、右归立法组方的最大特点就是补阳不忘滋阴,阴中求阳;滋阴不离扶阳,阳中求阴。
  
2 明清医家对阴阳互济法及左、右归方的认识及应用
  
明末清初,有些医家如章虚谷、陈念祖等对景岳的一些医学思想持批评、抨击态度。如陈念祖《景岳新方砭》对景岳自创新方大为不满,对张氏的一些新方贬之以“厨子所造八仙菜”(左归丸)等。这类论述的共同倾向是将“概补概温”的风气,无根据地归罪于景岳,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许多论述有失公允。然而更有一些医家在临证中较多地运用了景岳调治阴阳、命门水火的经验,间接地反映了对张氏学说的重视和研究。
  
2.1 对左、右归丸、饮的认识及应用
  
在对左、右归丸饮的认识上,历来解方者多为壮水益火之说。而著名医家王旭高则深悟景岳立方之原旨。他说:“左归是育阴以涵阳,不是壮水以制火;右归是扶阳以配阴,不是益火以消水。与古方知柏八味、附桂八味,盖有间矣。虽壮水益火,所用相同,而绾照阴阳,尤为熨贴。改饮为丸,皆除甘草。强精益髓,并入鹿胶。补下治下,不欲留中,加味去味,取舍有法,非达道者,其孰能之。[7]”医家高鼓峰[8]亦说:“先天之阴虚,六味、左归之类是也。先天之阳虚,八味、虎潜、右归之类是也。有攻伐太过之阳虚,如用寒凉而致阳遏不升,当用参、芪、术以温之,甚者、桂以助之,又甚者八味、右归从其原以救之。有攻伐太过之阴虚,如用发散而致津液干枯,当用归、芍、熟地以滋之,枸杞、龟、鹿、阿胶粘腻之物以填之是也。”“肾水不能化营血者,六味、左归以补之”,并在“二十五法方论”中将右归饮、左归饮作为其中之两方,示后人用药之径路,亦可见其对左右归丸、饮的重视等等。这些医家都在领悟景岳思想的基础上对左、右归丸饮进一步阐释,并将其用于临证处方用药。
  
左、右归丸、饮的应用方面:医家陈念祖虽然批驳了景岳的某些新方,但他仍用左归饮加味治疗膈症反胃,眩晕目痛,并治肾虚头痛如神[9]。《徐大椿医书全集》[10]中也记载了用左归丸、饮及右归丸治产后呃逆。陈梦雷[11]则总结左、右归丸、饮分别用于血证、中风、火证、痰病、虚劳咳嗽泄泻痢疾癃闭、淋浊遗精黄疸、惊悸怔忡健忘、呃哕等病证。医家张伯龙[12]则用左归加减治疗肝肾虚损腰痛白浊。而顾松园[13]用左归丸、饮为主治疗眩晕、耳病、腰痛、小便不禁、浊、遗滑、崩漏、产后等8种病证。近代名医张锡纯对阳中求阴的左归法颇为推崇,如其用加味左归饮治疗肾水不足、君火妄动之心病,屡试屡效[14],而医家翟竹亭亦在其《湖岳村叟医案》中将左、右归饮用于虚证及痢疾的治疗。如其医案记载:西关马有才之女,8岁,3月患痢,大便白脓,下坠腹疼,某医用槟榔芍药汤不效,迁延月余,始邀余诊,两尺脉细弱无力,脾脉更虚,此因中焦有寒不能消化,五谷尽为白脓而下,故为白痢,治宜温补下焦元气以健脾土,余用右归饮加减,共服7贴,诸症痊愈。
  
2.2 对阴阳互济法的发挥
  
明清医家对景岳阴阳互济法的认识应用是多方面的。如医家王三尊论说:“盖阴阳互根,不可偏胜,少偏则病,偏甚则死矣。如阳虚之甚者,先回其阳,继而渐加补阴之药,是无阴则阳无以化也。阴虚之甚者,先补其阴,继而渐加补阳之药,是无阳则阴无以生也。务使阴阳和平,水升火降,归于中庸之道而已,不可少有偏见也”[15]。陈士铎《石室秘录》[16]中则记载:“大泻之后,自多亡阴,宜以补阴药治之矣,然而以补阴之药急治,反足增其水势,法当以温药补之”。故用熟地、山药、山茱萸等配人参、肉桂阳中求阴。清代名医王九峰在其临证医案中,处方用药亦“姑以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质之明哲”[17],而多以熟地、人参、枸杞、菟丝、龟板、鹿胶等相互配伍,纯补真阴,灵活地运用了阴阳互济法则治疗咳嗽、失血、遗精、泄泻等多种病证。温热大师叶天士对景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阴阳互济法在用药上有更多发明:其对虚损不足之证,倡用厚味之品填精补血,诸如龟胶、鹿胶、阿胶、紫河车等随症选入,较之用甘寒养阴、苦寒泻火、温补填精者,大异其趣,但究其源,是以左归、右归为祖方化裁。这种滋阴填精补血法,除用于内伤杂病外,叶氏还匠心独运,用于温热病后期。在温病后期,由于邪热久羁,伤津耗液,病者舌质红绛,身热不退,神志昏谵、咽干口燥等营血证,这时叶氏师左、右归丸意,加减化裁出咸寒育阴、养阴增液等治法,从而丰富和完善了中医温病学的治疗学。
  
总之,张景岳根于阴阳、命门观为理论基石提出的阴阳互济法,及其代表方左、右归丸、饮一直为后学所宗仰,影响很大。


参考文献

[1] 清.章楠.医门棒喝.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第1版.1987.2.
[2] 唐.王冰编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传世藏书.子库.医部].海南: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第1版.1995.8.
[3]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63.544.
[4]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新八方阵(同[2]).1995.8989.
[5]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阳不足再辨(同[2]).1995.8652.
[6]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本草正.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944.
[7] 清.王泰林.王旭高医书六种.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107.
[8] 清.高鼓峰.医家心法.第1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0.87.
[9] 清.陈修园.医学从众录.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87.
[10] 清.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048.
[11]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30-2280.
[12] 清.张伯龙.历代中医珍本集成.卷三十七.雪雅堂医案.第1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19.
[13] 清.顾松园.顾松园医镜校注.第1版.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86.96.
[14]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第1版.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78.
[15] 清.王三尊.珍本医书集成.杂著类.医权初编.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17.
[16] 清.陈士铎.石室秘录(同[2]),1995.9422.
[17] 清.王九峰.王九峰医案.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20.
-----------阴阳本是互根
相关文章
 补气完胞汤(《杏苑》卷七)
 关于假鸡蛋、鸭蛋(人造蛋)
 黄仕沛老师治疗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腹胀满案
 验痘疑似歌括
 《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首次入选“世界记
 泽泻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