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自汗
   岳美中医案:李某某,男,40岁,1972年6月11日就诊。患项部自汗,竞日淋漓不止,频频作拭,颇感苦恼,要求中药治疗。诊其脉浮缓无力,汗自出。分析病情:项部是太阳经脉所过,长期汗出,系经气向上冲逆,持久不愈,必致虚弱。因投以仲景之桂枝草龙牡蛎汤,和阳降逆,协调营卫,收敛浮越之气。先服4剂,自汗止。
再服4剂,以巩固疗效。
   (《岳美中医案集》1978:148)
   按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本案项汗淋漓,心阳虚弱,阳不外固,故以桂枝甘草汤温补心阳治本,加龙骨、牡蛎固涩止汗以治标。

   二、心悸
   刘渡舟医案:宋先生与余同住一院,时常交谈中医学术。一日,宋忽病心悸,悸甚而神不宁,坐立不安,乃邀余诊。其脉弦缓,按之无力。其舌淡而苔白。余曰:病因夜作耗神,心气虚而神不敛之所致。乃书:
   桂枝9克,炙甘草9克,龙骨12克,牡蛎12克
   凡3剂而病愈。
   (《新编伤寒论类方肥984:29)
   按语:舌谈苔白,脉弦而缓,按之无力,阳气虚象端露。《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离宫火衰,失于潜养,神气浮越,故病心悸而神不安宁。方以桂枝、甘草温振心阳,龙骨、牡蛎潜镇心神,标本同治,三投而愈。
三、眼肌痉挛郝文轩医案:李某,女,30岁,1986年2月15日诊。左眼睑跳动,三月不愈,西医诊为眼肌痉挛,治而乏效。舌质正常,无苔,脉细而数,神情烦躁,唇淡口和,溲清便润。自云病后服蚂蚁全蝎等药反益剧,此虚风妄动也。宜静以制动,施以龙牡,今反以虫类搜之,其气益张,无怪其投而弗效也。余予仲景桂甘龙牡汤,复阳宁风,并
附子引入头面,2剂而愈。《内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神安筋柔,肌不再动矣。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8;(1):30)
   按语:本案眼肌痉挛见烦躁、脉细数等症,为虚阳内扰生风之象,“风胜则动”,故用桂甘龙牡汤温复潜镇,阳立风息而动自止。
-----------不寐(神经衰弱)
  周某某,男性 .48岁,1982年 9月 11日初诊。因解决单位干部纠纷被恐吓.以致终日神疲头昏、心悸整夜不寐已2个月余,曾经心电圈检查未发现异常。目前纳少,困倦.乏力、两便尚可。检查:精神不振、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脉稍数(83次/min)无力。
治以桂枝10 g、甘草 10 g、龙骨 40 g、牡蛎 40 g、茯神 10g、枣仁 1 0 g。嘱进 3剂。次诊:药后症状改善,心悸已少, 每夜可睡 4h以上,由于夜能入眠,故精神较振,纳亦较有味。舌正红.苔薄,脉和缓(77次/min),药 已对证,再进前方 5剂 三诊 .药后症已消失,仍按上方取药 5剂收功 。

癫症(精神分裂症)
  刘某某,男性.21岁,大学生,1979年 5月 18日初诊 。1978年入大学后 因功课紧张致夜不能眠,继之终 日若有所思,神疲痴呆.时有单独发笑、动作重复,怕见人,畏上街,好照镜子,幻听幻想,默默不语,已4周余,学院校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治罔效,动员休学治疗。目前纳少眠差,两便尚可。检查:神志痴呆,低头不语,舌正红、苔薄白.脉弦无力。拟诊为忧思太过 ,导致心气不足 ,心神浮越 ,故时有惊恐幻听幻想、神呆等现象.治当助心神,镇惊安神.药用桂枝 10 g、甘草 6 g、龙骨 40g、牡蛎 40 g、紫石英 60 g、生白芍 10g。嘱进 7剂。
  次诊 药进 3剂,症状初感好转。7剂尽后夜眠渐安 ,动作重 复显少,幻听幻想亦减,纳食尚可,两便如平,神志较前明显好转,问诊可以对答,但不流利舌正红、苔薄白,脉弦而无力。仍蹈前方.再进 7剂。
  三诊 ;药后症状次第消失,眠食俱佳 ,基本如平人,遂嘱在家安心休养,继续治疗,守上方连进 60余剂,症状未发。
  按:癫症痛者 ,多为痰火.治当化痰泻火平肝为主本例痴呆默默不语,舌正红、苔薄白.脉弦无力.无热证现象,故拟为心气不足,神不守舍.治当温心阳,益心气取桂枝入心助阳,以正其主,甘草补养心气.龙骨、牡蛎安神镇惊。近几年来国外报道,日本用本方治疗此类病人,收效甚佳 。

遗精
  王某,男性 ,干部,束婚,1987年 9月 31日初诊。神疲体倦,常有心悸,胃纳不振,睡眠浅.多梦 ,每隔3~5 d遗精1次,历时已年余,因婚期临近,十分着急。
  检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形寒 ,舌正红 、苔薄白.脉弦无力。治拟桂枝 10 g、甘草 6 g、龙骨 30 g、牡蛎 30 g、太子参 l5 g、五味子 10 g、金樱子 30 g。7剂。并嘱静养。次诊:自述因路途遥远,即按方服用 3周 ,药进 20余剂 .症状已见好转,3周来只遗精 3次,精神较振,纳较前有味,舌正红、苔薄白,脉弦缓。仍用前方 3周 ,前后诊治5次,药用 70余剂,症状全部消失,年底结婚.翌年生一女 。

(收稿日期 :1997-04-08)
江西中医药 1998年第2卷第 1期 P35
-----------夜 啼
  患 儿 ,男 ,9岁。 因 “反 复 夜 间 啼 哭 半 年 余 ,再 发 1 周 ”于 2001年 12月 前 来 就诊 。患 儿 既 往 有 “高 热 惊 厥 ”病 史 ,近 半 年多 来 经 常 夜 间 啼哭 ,且 多 发 生 在 后 半 夜 ,哭 声 低 微 ,唤 醒后不 能说 明 原 由。平 时睡 喜倦 曲,偶 有心 慌 ,神烦 易 怒 ,纳少便 略 溏 ,夏 天进 食 冷 饮 较 多 ,冬 天畏 寒 ,睡 时 要 热 水
袋 温腹 与 脚。 就诊 1周 前 因气候 突 然变 寒 ,患儿 每 晚 后半 夜 低声 啼哭 。查 体 :患 儿 型体 偏 瘦 ,面 色 欠 华 ,唇 淡 红 ,四肢 欠 温 ,舌淡 苔 薄 ,脉 细滑 。考 虑 患 儿 心 脾 有 寒 ,心 神 浮越 ,遂 拟 辛 温散 寒 、敛 神 安眠 。 用桂 枝 甘 草龙 骨 牡 蛎 汤 加 味 。处 方 : 桂 枝 4.5 g、炙 甘 草 9 g、龙骨 15 g、牡蛎 30 g、乌药 6 g、淮 小 麦 30 g、茯 苓 9 g、蝉衣 6 g、大 枣 9 g。服 7剂 。家属 述 患 儿前 症 明显 改善 .啼哭 只 有 1次 ,再予 前方 7剂 巩 固而愈 。

  按 :小 儿 夜 啼 大 多 由 脾 寒 、心 热 、阴 血 亏 虚 、惊 恐 所 致 。 然 本例 不 但有 脾 寒 ,而且 还有 心 阳虚 ,心 神 浮越 。<诸病 源 候 论 •夜啼 候》云 :“小 儿夜 啼者 ,脏冷 故 也 。”<医学入 门》云 :“上夜惊啼 多 痰热 ……下 夜 曲腰 必 虚 寒 。”桂 枝 甘 草 龙 骨 牡 蛎 汤中桂 枝 、甘 草辛 温散 寒 ,温 补心 阳 ,龙 骨 、牡蛎 平 肝潜 阳 、镇 静 安神 。方 中每 味药 都 紧 扣 病 机 ,再 结 合 临 床 辨 证 .合 理 加 入
乌药 以助 桂枝 、甘草 温 中散寒 ,大枣 和 中 ,淮小 麦 、茯 苓 、蝉 衣 养心 宁神 ,则 取 效 当然 。

尿频
  患 儿 ,男 ,5岁 。因“尿 频半 个 月 ,加重 3 d”于 2001年 3月前 来就 诊 。患儿 半 月来 小便 次 数明 显增 多 ,以 白天为 主 ,近 3 d加 重 ,每 小 时 3~5次 ,每 次 量少 ,色 清 ,无 尿 痛 。 有 夜 间遗 尿史 。平时畏 寒 ,懒 动 少 言 ,动 辄 汗 出气 短 ,纳呆 , 大 便 略溏 。查 体 :患 儿体 瘦 ,面 色不 华 ,口唇淡 红 ,四肢欠 温 ,
舌 质 淡 ,脉沉 细 、尺脉 尤 甚 。尿 常 规 检 查 阴性 。考 虑患 儿 肾 阳不 足 ,肺 脾气 虚 ,阳性不 得 温煦 ,膀 胱 失于统 摄 。遂 拟 温 阳 补 肾 ,固摄 下元 为 主 ,佐 以 健 脾益 肺 。用桂 枝 甘草 龙 骨 牡 蛎 汤加 味 治疗 。处方 :桂 枝 5 g、炙 甘 草 9 g、龙 骨 15 g、牡蛎 30 g、菟丝 子 6 g、炙 黄芪 9 g、太 子 参 9 g、五味子 9 g、桑 螵 蛸 9 g、仙灵脾 6 g、白术 5 g、陈皮 5 g。服 7剂。复诊时家属述患 儿前症 已缓 ,因 喂药 困难 ,遂予 缩 泉丸 巩 固治疗 。

  按 :小 儿 尿频 多 由下元 虚 寒 、肺 脾气 虚和 肝经 郁 热所 致 。 属 “遗 溺”范 畴 。<灵 枢 •本 输 篇》说 :“三 焦 者……入 络 膀 胱 , 约 下焦 ,实 则 闭癃 ,虚则 遗溺 。遗 溺则 补 之 ,闭癃 则 泻 之 。”本 例 属典 型下 元虚 寒 为主 ,兼 有 肺脾 气虚 。 明•张介 宾<景 岳 全 书•遗溺》云:“凡 治不便不禁者 ,古方多用 固涩,此 固宜然 , ……而非 塞源之 道 也 ,……若 肺 气无权 ,则 肾水终 不 能摄 ,治肾者必 须治 肺 。宜 以参 芪 归 术 桂 附 干 之属 为主 。”作 者 正 是 根据这 一 原则 立 法选 药 。桂 枝 甘 草龙骨 牡蛎 汤 中桂 枝 、甘 草 温阳散 寒 ,龙 骨 、牡 蛎 受 敛 固涩 ,全 方紧扣 病 机 ,再 选 菟 丝 子 、仙 灵脾 助 以 温 补 肾 阳 ,五 味 子 、桑螵 蛸 固涩 ,太 子 参 、黄 芪 、白术 、陈 皮益 气健 脾补 肺 ,诸 药合 用 ,病 除不 难 。


546 •  中 国基层医药 2003年 6月第 10卷第 6期

[ Last edited by 长安 on 2007/1/25 at 14:29 ]
-----------甲亢
      袁某,女,35岁,工人,1 989年 3月 16日就诊。因多食易饥.形体逐渐消瘦,心悸气短 ,烦躁易怒 .汗出乏力 ,颈 项肿 大 .手足震颤 目珠突出 1年半。检查:体重 45kg,心率每分钟 120次, 心尖区可闻及 Ⅱ级收 缩期杂音,甲状腺 I。肿大, 双眼球 突出 ,手颤 ,脉 沉无力 ,T3 T4明显 高于正常范围。曾服他巴唑,心得安等西药治疗 2 1个月,未见明显好转,近 3月来上症加重,故邀余诊治,要求服中药治疗 。处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参须 10g.夏枯草 10g,石菖蒲 10g。连服 30剂,症状体征均减轻。随症稍作调整再进 15剂后诸症悉除,体重增加 4kg,心率维持在 75~82次/分 ,后调理 治疗 1月而告愈 。随访 3年 .复 查T3、T4(每年 1次)2次均正常,至 今未见复发。

体会
      甲亢是 慢性 消耗性内分泌系统疾 病 ,由于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使甲亢腺泡分泌过多的相应激 素而引起的病变 。一般 归属于祖国医学的 “虚劳”、“瘿病”范畴笔者认为,病始虽多由于情志失调,痰湿凝结.但其病程亢长,症状反复,且甲状腺素属中医的有形之物 ,与“阴精”概念相同.因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旺盛 .从中医而沦为“阴盛”的病理 阴盛则势必阳虚,故阳虚乃本病的潜在病理因素 。心为君主之官 ,虚则心失所养 ,不能藏神,故心 阳先 虚 ,心神浮越 。按《内经》“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的理论 ,重 建阴阳平衡乃关键 所在 。抓住 甲亢是 以阴盛阳虚为本,肝郁痰 浊为标的关系,确立温通心阳,潜镇浮越为治法,而拟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中桂枝、甘草温通心阳,调和营卫,促进机体功能达 到阴阳平衡 。有报道治甲亢 ,无论虚证 、实证 ,桂枝一味是 必备之品 。因为桂枝除 能温通血脉,调正阴阳外 ,还具有入肝胆,散郁结、安惊悸的作用,故以桂枝为君。龙骨、牡蛎汤镇浮越、安心神 、止惊悸 、互相配伍 ,不独阳固阴守 .且能甘温补虚 ,适应本症特点 。

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6年3期
-----------呃逆【例一 】
  黄 ×,男.64岁 。素体虚弱.患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 余载未愈。于1970年11月. 因与邻里争吵.是夜 自觉胸脘胀 闷,似有气从胃脘上冲 .继之呃逆声低. 持续不断。用圆形木托顶于胃脘,才使呃声稍缓或暂停。 饮食难进 . 夜不安寐.头晕脑胀,烦躁难耐. 大便溏薄.小便色 白量少。舌淡苔白腻,脉弦细微数。经地区医院诊 断为神经性瞩肌痉挛.服中西药对症治疗 7日,诸证未减。
  遂会诊,投本方方 2剂.药用桂 枝 15克. 炙甘 草l0克,生龙 牡各 15克  先煎龙.牡20分钟,再放入桂、甘同煎 。 每剂水煎 3次.合汁200毫升. 6小时服1次.每次50毫升。服药5次,呃逆明显减轻 ,也拿掉木托,虽还发作,但瞬时即过,精神转 佳.三餐均能进食少许, 夜可睡 3~ 4小时  唯仍觉胸中烦闷.脘胀嘈杂。继用上方,服法同
前。 又服 6剂 而愈。

【例二 】
   于x. 女 .66岁。 素体健康。 于1973年秋 .因故与 人口角后.一 日未食,一夜 未眠。 翌晨 自觉 头昏欲仆.烦闷脘胀 .不欲食.强食即吐。遂求医以柴胡等疏肝药冶之.服药 3次.原疾未愈. 反增 呃逆.时发时止。呃时时伴面部肌 肉抽动,双上肘挥舞 ,时捶胸叹息 ,舌淡苔白.脉沉弦  . 投本方 2剂.药用桂技l5克. 炙甘草 5克.生龙牡各3O克。煎服  法同例一。 2剂服尽.呃逆大减. 发作时间缩短.面部肌 肉抽动及上肢挥舞症状消失,故食增进 ,食后不吐 .但脘胀未除  继服上 方.改炙甘草为生甘草  又服 4剂告愈。

【例三】
  谭 ×,女,27岁。 素体健康。因婚姻不顺而忧思焦虑 .常感心烦悸,暖气食少。于1985年 5月. 因故 与 人争 吵 ,在吵闹中突发呃逆,连续不断 ,即送某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膈肌痉 挛。经中西药治疗月余.仍时发时止 ,反复不愈, 6月病情加重,呃声响亮. 犹如吼鸣.呃时弯腰扭背.甚则奔走、光呼不吸.气憋难忍.痛苦异常.伴头胀目眩.心烦不寐,胸胁胀满.月经衍期。 舌淡苔白、脉弦数。 投本方3剂.药用桂 枝20克、生甘草10克、生龙牡各40克  煎服法同例一 。服药后即效,呃声渐缓,间歇时间延长,心烦胁胀好转,夜能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讨论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原方用桂枝 3克、炙甘草 6克,龙骨煅牡蛎各 6克  意即取桂、甘合化以温 通心阳 ,取龙、牡潜镇安神以翕收 浮阳.共奏温心阳.镇心神之功依此宗旨,观临床多用治风心病. 神经官能症 等见心悸怔忡.烦躁、 自汗等属心阳虚之心经病变,但根据四药诸多性能及 “心藏神” 、“肝舍魂” 、“后天脾胃难离肝”等脏腑生理.病理的相互关联与影响可知. 本方证在心经病变的同时,肝睥功能亦必失常。火劫迫津.则阴血虚而肝 阳易 亢: 复下致泻 .则睥胃损而中阳不振阳亢心神被扰.脾虚心神失养 . 无疑加重心 经主证。方中,桂、甘恰能资助 中阳,龙.牡兼善平肝潜阳 .故治心阳虚证.其 义尤深。同时桂枝辛散温通、尚寓宣达 通郁之 用:牡蛎咸、微寒.又有阴柔肝之能。足见,四药相伍, 调肝理脾作用亦甚为重要。
  笔者所治之证,.正取其调顺肝脾.升降气机之效 。综上 3例.虽素体有别.症状有异.但肝气逆乱. 中焦失和机理则一,故皆 以顽固呃逆为主症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目眩晕 .烦躁不安甚或肌肉肢体抽动等。因肝体阴用阳.性质刚劲,主动主升.每恼怒忧 郁,易暗耗肝阴, 以致肝气逆急,肝阳偏亢。‘木疏土 ’ 肝逆挟胃. 则胃失和降而呃逆;肝逆阳亢,则魂不收藏而烦躁:风阳升动.则上扰清阳而眩晕 . 甚则引动肝风而肌肉肢体抽动。 应抓住肝胃逆乱,气机升降失于斡旋之实质,遵循古训。《临证指南》云:“凡肝阳有余,必须介类以潜之,柔静以摄之,味取酸收,或主咸降 .务清其营络之热,则升者伏矣”。《增补珍珠囊药性赋》云:“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方中,龙.牡镇肝逆兼敛阴,桂枝振奋脾阳兼散郁甘草和胃调中兼缓急。四药相合. 平肝疏肝和中降逆之功显著,故对
  综上三例病证可奏标本同治之效……….(注:未完,手酸了,改天补上)


体 会
  临床上肝胃失和所致之呃逆证颇多。一般习以降 胃疏肝法冶之,但疗效往往不够理想,尤属顽固性病例获效更微。经多年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前人“诸证上逆 .皆属于
肝”之说虽不甚确切.但本病之上逆确以肝为本、以胃为标.肝气郁滞并非其实质 .肝逆气急、肝阳上亢则是其关键.故以镇肝降肝和中立法。选药上应避免用柴胡、青皮半夏等香燥易劫肝阴之品,务遵“忌刚用柔”这原则,纵观本方组成,最能体现上述旨意,
故对证用之效如桴鼓,实为此法应用之良方。

•28 •(总 1 7 2)  中 医 函 授 通 讯

[ Last edited by 长安 on 2007/1/26 at 10:49 ]
相关文章
 收肌饮(《洞天奥旨》卷五)
 请教高人解释太素中的一段话,谢谢
 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呃逆 上课笔记
 除湿止痛
 寄生汤(《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顺肺汤(《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医方妙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