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黄帝内经:内经语译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都能够年过百岁而还没有衰老的现象,但现在的人,年龄到了五十岁,动作有的就显出衰老了。这是因为时代环境不同呢,还是人们失去了养生之法的缘故呢?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他们大都懂得养生的道理,效法阴阳,明白术数,饮食有一定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不妄事操劳,所以能够形体与精神两相称合,活到应该终了的寿命,度过百岁才死去。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作水浆那样贪饮,习惯于好逸恶劳,酒醉极了,还肆行房事,纵情色欲,因而蝎尽了精气,散失了真元。不知道保持精气的充沛,不明了节省精神的重要,只顾一时之快心,违背着养生这样的真正乐趣,作息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到五十岁便衰老了。

  在上古时代,对于深明修养道理者的教诲,人们都能够遵从。对于四时不正的虚邪贼风,能够适时回避;同时思想上保持清静,无欲无求,真气居藏于内,精神内守而不耗散,这样的话,病从哪里来呢?所以他们精神都很安闲,欲望很少;心境安定,没有恐惧;形体虽劳,并不过分疲倦;真气平和而调顺,每人顺着自己的心思,都能达到满意;吃什么都香甜,穿什么都舒服,对于习俗随遇而安,互相之间不羡慕地位的高下,人们都自然朴实。所以不正当的嗜好,不会干扰他的视听;yin乱邪说,也不会诱惑他的心绪;不论愚者智者贤者不肖者对于酒色等事,都不急于寻求,这就合于养生之道。总之,他们之所以都能够过百岁而动作还不衰颓,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养生之道完备而无偏颇啊。

  黄帝问道:人的年岁老了,就不会再生育子女,是筋力不足呢,还是天癸之数使他这样呢?

  岐伯回答说:按一般生理过程来讲,女子到了七岁,肾气就充盛,牙齿更换,毛发也长。到了十四岁时,天癸发育成熟,任脉通畅,冲脉旺盛,月经按时而行,所以能够生育。到了二十一岁,肾气平和,智齿生长,身量也长得够了。到了二十八岁,筋骨坚强,毛发长到了极点,身体非常强壮。到了三十五岁,阳明经脉衰微,面部开始枯焦,头发也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三阳经脉都衰退了,面部枯搞,头发变白。到了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冲脉衰微,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不能再生育了。

  男子八岁时,肾气盛,头发长长,牙齿更换。到了十六岁时,天癸发育成熟,精气充满,男女交合,所以有子。到了二十四岁,肾气平和,筋骨坚强,智齿生长,身量也长得够高了。到了三十二岁,筋骨粗壮,肌肉充实。到了四十岁,肾气衰退下来,头发初脱,牙齿干枯。到了四十八岁,人体上部阳明经气衰竭了,面色憔悴,发鬓变白。到了五十六岁,肝气衰,筋脉迟滞,因而导致手足运动不灵活了。到了六十四岁,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藏衰,齿发脱落,身体形态都感到病苦。人身的肾藏主水,它接受五藏六府的精华以后贮存在里面。所以藏府旺盛,肾藏才有精气排泄。现在年岁大了,五藏皆衰,筋骨无力,天癸竭尽,所以发鬓白,身体沉重,行步不正,不能再生育子女了。

  黄帝问道:有人年纪已老,还能再生子女,这是什么道理?岐伯说:这是因为他的先天禀赋超过了一般的人,气血经脉经常畅通。这种人虽然能够生育,但一般情况是男子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不超过四十九岁,男女的精气都竭尽了。

  黄帝问:善于养生的人,年纪活到百岁,能不能生子呢?岐伯答说:经常注意养生的人,能够老得慢些,没有齿落、面焦、发白、身重、行步不正等衰象,所以虽然达到高龄,仍然能够生子。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一种叫做真人的,他能抓住自然的规律,掌握阴阳的化机,吐故纳新以养精气,使他的身体,好象和精神结合为一,所以寿命就与天地相当,没有终了的时候,这就是“与道俱生”的说法。

  中古时代有一种叫做至人的,他有淳朴的道德,完备的养生方法,能够和合于阴阳的变化,适应于四时气候的递迁,避开世俗的纷杂,聚精会神,悠游于天地之间,其所见所闻,能够广及八方荒远之外:这就是他延长寿命而使身体强健的方法。这种人也属于真人一类。

  其次有叫做圣人的,能够安处于天地的平和之中,顺从着八风的变化规律,使自己的爱好适于一般习惯。在处世当中,从来不发怒生气,行为并不脱离社会,但一切举动又不仿效俗习。在外的形体不使它被事务所劳,在内的思想不使它有过重负担,以无所爱憎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目的,所以他的形体毫不衰老,精神也不耗散,年寿就可以达到一百多岁。

  其次有叫做贤人的,能效法天地,取象日月,分列星辰的位置,逆从阴阳的变化,根据四时气候的不同来调养身体。他是要追随着上古真人而合于养生之道。这样,也可以增加寿命,但有终尽的时候。



[ 本帖最后由 syw99 于 2008/4/12 14:52 编辑 www.med126.com]
-----------你整了个那么多错别字的在上面干么呀?还不如看原版,要有时间就把错别字都校对完了再上传多好啊。兄台以为然否?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天地间生气发动,因而草木欣欣向荣。为适应这种环境,人们应当夜卧早起,在庭院里散步,披开头发,舒缓形体,以便使神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舒畅活拨。一定要应和这春阳生发之气而决不能折逆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生养的方法,违背了这个方法,那就会伤肝,到了夏天,就要得寒变的病。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差,因而供给夏季盛长的物质基础也就差了。

    夏三月,是草木繁衍秀美的季节。在这一时期,天地阴阳之气相交,一切植物都开花结果。在生活方面,人们应该夜卧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要使心中没有郁怒,容色显得秀美,并使腠理宣通,夏气疏泄,就好象“所爱在外”。这就是适应夏天“长养”的道理,如果违反了这个道理,心会受伤,到了秋天,就会得疟疾。这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夏天长养的基础一差,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也就差了。

    秋三月,是草木自然成熟的季节。金风渐来,天气劲急;暑湿已去,地气清明。在这个季节,应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意志保持安定,藉以舒缓秋天的形体。但是,意志怎样才能得到安定呢?就是要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和平;不使意志外驰,使肺气得到匀整。这就是适应秋天“收养”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肺会受伤。到了冬天,就要生完谷不化的飨泄病。这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秋天收养的基础一差,供给冬天潜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

    冬三月,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水结冰、地冻裂。这时,人们不要扰动阳气,应该早卧晚起,一定得等到日光显露再起床。使意志如伏似藏,象有私意似的,又象有所得似的。而且还应该避寒就温,不要让皮肤,开泄出汗,从而使阳气藏而不泄。这就是适应冬天藏伏的方法。如果违反了这个道理,肾会受伤,到了春天,就要得痿厥病了。这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冬天闭藏的基础一差,供给春季生养的能力也就差了。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铟蕴其德,永远无尽,所以长存而不能去。否则,如果天气阴霾晦暗,昼不见日,夜不见月,阴阳失序,造成天地否隔,邪乘虚敷而入,酿成灾害。因而流畅的阳气,变成闭塞不通;沉浊的地气,反而遮蔽光明。云雾不晴,地气就不得上应天气,甘露也就不能下降了。甘露不降,草木就枯搞,而不会茂盛了。再加上贼风和暴雨的不断袭击,天地四时不能保持其相互之间的平衡,与正常的规律相违背,这样的话,万物活不到一半寿命便都夭折了。只有圣人能够顺应自然变化,注意养生,所以身体没有重病。要是万物都能不失保养之道,那它的生气是不会衰竭的。

    如果与春天之气相违逆,那么少阳之气就不能生发,从而使肝气内郁而生病变。如果与夏天之气相违逆,那么太阳之气就不能生长,就会发生心动的病,如果与秋天之气相违逆,那么少阴之气就不能收敛,就会使肺气躁闷。如果与冬天之气相违逆,那么太阴之气不能潜藏,就会使肾气消沉而功能衰减。以上所说的阴阳四时,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所以圣人顺着这个规律,在春天夏天保养心肝,在秋天冬天保养肺肾,以顺应这一养生之道的根本原则。假如违反了这个根本原则,便会摧残本元,损坏身体。所以说四时阴阳,是万物的终始,死生的本源。违反了它,就要发生灾害;顺从着它,就不会得重病。这样才可以说得了养生之道。不过这种养生之道只有圣人去奉行,愚者却不按照去做。要知道,能顺从阴阳之道就生,违逆阴阳之道就死;顺从它就得治平,违反它就会混乱。如果不顺阴阳四时之气而违逆它,就会生病,病名叫“关格”。

    所以圣人不治已发生的病而讲究治未发生的病;不治已形成的乱,而注重在未乱之前。假如病形成以后再去治疗,乱形成以后再去平治,这就好象临渴才去掘井,临战才去铸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 本帖最后由 syw99 于 2008/4/12 14:52 编辑 www.med126.com/zhicheng/]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黄帝说:自古以来,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密切结合,这是生命的根本。再具体地说,生命是本于阴阳的。凡是天地之间,四时之内,无论是人的九窍、五藏,还是十二节,都是和自然之气相通的。所谓“生气”,那就是“其生五、其气三。”如果人不善于调养,而经常去违犯它,那么邪气就会伤害人体。因此说,阴阳是寿命的根本。

    由于人的生气与天相关,所以苍天之气清净,那么人的意志就平和。顺应了这个道理,能使阳气固护,即便有贼风虚邪,也不能侵害人体。所以圣人搏聚精神,运行阳气,而通阴阳的变化。如果不是这样,在内就会九窍闭塞,在外就会发生肌肉奎肿的病变,阳气就消散了,这是自己招致的伤害,而使生气受到削弱。

    人体有阳气,象天有太阳一样。太阳失其正常运行,万物就不能生存;人体的阳气失其运行,就会折寿而不能生长壮大。所以说天的健运不息,是借太阳的光明,而人的阳气则是轻清上浮而起着保卫身体作用的。

    人若受寒气的侵袭,就会在意志上不舒畅,起居不宁,象有戒备似的,神气浮越扩阳气就不能固密了。若由于夏季暑气所伤,就会多汗、烦躁,甚至喘促,喝喝有声。如暑邪内攻,影响神明,那么,身体虽不烦躁,可是由于气伤神虚,也会多言多语,身体象烧炭一样发热,必须出汗,热才能退。如果伤于湿邪,就会头部沉重,好象有东西裹着一样。倘湿热不能及时排除,就会出现大筋拘而不伸,小筋弛而无力的症状。倘若气被风邪所搏,发为气肿;四肢交替肿痛不休,这就是阳气衰竭的现象。

    人身的阳气,在烦劳的情况下,就会形成亢阳外越,因而导致阴精耗竭。如病积久,到了夏天,再加上炎热,就有发生“前厥”病的可能。它的主要证状是:耳朵闭塞听不见,眼睛昏蒙看不清。病势危急,正象水泽溃决,水流迅疾,不可遏止,一发而不可收拾。又人身的阳气,在大怒时,形与气隔绝了,血就会郁于头部,可能发生“暴厥”的病。但是,大怒之后,也有不发厥的,那就又会伤筋的。因为肝主筋。筋受了伤,肌肉无所约束,会变松弛,肢体行动就不能自如。阳气虚,气不周流,汗出偏于半身的,将来可发生偏枯病。汗出后,要受到湿邪侵袭,就会生痤弗。多吃肥肉精米厚味的害处,是能够生大疽。人的哪条经脉虚,大疽就从哪条经脉发生。如果劳动之后,汗出当风,寒气逼于皮肤,每每发生粉刺,郁积久了,便成为疮

    阳气在人体里,它的精微可以养神,它的柔性可以养筋。如果腠理开阖失时,寒邪乘机袭入,就要生大偻病。营气本来是流行在经脉里的,如果寒气入于经脉,营气不能顺着经脉走,却阻滞在肌肉之中,就会发生肿。寒气深入血脉之中,可以成为疹疮,留滞在肌肉纹理,就会长时间不能痊愈。如果寒邪从背俞侵入到藏府,可以出现善畏和惊骇的证状。汗出不透,形弱气消,俞穴闭塞,致使邪气留在体内,寒热交迫,就会发为风疟之病。

    举要来说,风是百病的开端,能够引起各种疾病。但是。只要意志安闲,就能使腠理闭密,阳气能够卫外,就有坚强的抵抗力。纵然有大风苛毒,也很难侵入人体,这关键就在于能够顺应四时的气序,作好调节养生。

    所以病的时间长了,就会变生别的证候,若病到了上下之气不能相通,那时虽有良医,也是治不好的。人的阳气过分蓄积,也会致死。治疗方法,既然是阳气蓄积.就应该把它消散,如何消散呢?就应该用泻法,不赶紧治疗,日内就可死去。人身的阳气,一天里都是属于外部的。天晓的时候,人的阳气始生;中午的时候,阳气最旺盛;到了日落的时候,阳气衰退,气门也就随着关闭了。这时候,就应当休息,阳气收藏了,就能捍拒邪气。不要扰动筋骨,不要冒犯雾露,如果违反了这个平旦、日中、日暮的动静规律,就会生病而使形体憔悴损坏。

    岐伯说:阴是蓄藏精气而守于内部的,阳是保卫人体外部而坚固腠理的。假如阴不胜阳,那么脉之往来就搏疾有力,病会发狂,如果阳不胜阴,那么五脏之气就会静息,以致九窍不通。所以圣人讲明阴阳,使人注意平衡,不使偏胜,因而筋脉舒和,骨髓坚固,气血畅通,这样就能够内外调和,不受邪气的伤害,耳聪目明,气的运行也就能始终如常了:

    风邪侵入人体,渐渐侵害元气,精血就要损耗,这是邪气伤害肝藏的缘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吃得过饱,胃肠的筋脉横满解裂,就会形成下泄脓血的疮,如果饮酒过度,肺气就会上逆,如果强力入房,就会损伤肾气,使腰间高骨受到损坏。

    大凡阴阳的主要关键,在于阴气宁静,阳气固密。如果阴阳偏胜,失去平衡协调,那就象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说,使阴阳调和,这是圣人最好的养生方法。如果阳气过强,不能密藏,那阴气就要亏耗;阴气和平,阳气密藏,精神就会旺盛;如果阴阳离决而不相交,那精气也就随之而竭尽了。

    如果冒受风邪,就会发生寒热。所以,春天伤于风邪,邪气留滞不去,到了夏天就会发生洞泄的病。夏天伤于暑邪,潜藏于内,到了秋天,就会发生疟疾。秋天伤于湿邪,到了冬天,就会随之气逆而痰咳,以致形成痿厥这样的重病。冬天被寒邪所伤害拭到了春天,必然会发生温热的病。因此说,风寒暑湿这些四时的邪气,是会伤害五藏的。

    精血的产生,根源于对饮食五味的物质摄取、但是,贮藏精血的五藏,又可因为过食五昧而受伤害。举例来说:过食酸的东西,会使肝气凑聚,失去条达,脾气因而受到克制,就可能呈现衰弱。过食咸的东西,会使骨气受伤,肌肉枯搞,气也就郁滞了。过食苦味的东西,会使心气喘闷,肾气也就衰弱了。过食甘味的东西,会使脾气濡滞,胃气也就薄弱了。过食辛味的东西,会使筋脉渐渐衰败,精神也就颓靡了。所以把五味调和得适当,使得骨骼正直,筋脉柔和,气血流通,腠理固密,这样,就气骨精强了。要是能够严格地按着养生的方法去做,就可以享受天赋的寿命了。

[ 本帖最后由 syw99 于 2008/4/12 14:51 编辑 www.med126.com/jianyan/]
-----------金匾真言论篇第四

   黄帝说:天有八方之风,人的经脉有五藏之风。八方不正常的气候,传播了致病因素,入于五经的风邪,触动人的五藏,因而发病。

   东风生于春季,病变常发生在肝经,而表现于颈项。南风生于夏季,病变常发生在心经而表现于胸胁。西风生于秋季,病变常发生在肺经而表现于肩背。北风生于冬季,病变常发生在肾经而表现于腰股。中央属土,病变常发生在脾经,而表现于脊背。

   所以春气为病,病多在头部,夏气为病,病多在心脏;秋气为病,病多在肩背,冬气为病,病多在四肢。

   所以春天多生鼽衄之病,夏天多生胸胁之病,长夏多生里寒疾泄之病,秋天多生风疟之病,而冬天多生痹症。

   所以冬天只要善于保养阳气,不扰动筋骨,春天就不会发生鼽衄之疾,也不会得颈项的病,夏天就不会得胸胁部疾病,长夏就不会得里寒洞泄的疾病,秋天就不会得风疟这样的疾病,冬天也就不会得痹证。

   精在人身,如同树木的根本一样。所以冬季善于保养精气的,春天就不易生温病。夏天是应疏泄的,如果应该汗出而不出汗,到了秋天就会得风疟的病。

   所以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从平明到中午这段时间里,自然界的阳气是阳中之阳。从中午到黄昏这段时间里,自然界的阳气是阳中之阴。从黄昏到鸡叫这段时间里,自然界的朋气是阴中之阴。从鸡叫到平明这段时间里,自然界的阴气是阴中之阳。自然界的阴阳之气是这样,人的阴阳之气也是这样。

   就整个人体来说,外部为阳内部为阴。若单就躯干来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若单就二藏府来说,肝、心、脾、肺、肾五藏都属阴,而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都属阳。那么要了解阴中之阴,阳中之阳的道理,是为了什么呢?就因为冬病发生在阴,夏病发生在阳,春病发生在阴,秋病发生在阳,都应按照疾病所在的部位来进行针刺或砭石治疗的缘故。所以说:背部为阳,阳中之阳为心背部为阳,阳中之阴为肺。腹部为阴,阴中之阴为肾。腹部为阴,阴中之阳为肝。腹部为阴,阴中之至阴为脾。以上所说的都是人体的朋阳表里内外雌雄的对应关系,它们与自然界四时昼夜的阴阳变化,是相符合的。

   黄帝说:五藏与四时相对应,都各有所用吗?岐伯答:有。东方青色,和人身的肝相应。肝开窍于目,精华藏在其中,它发病多在头部。比象来说,在五味中为酸,在植物中为木,在五畜中为鸡,在五谷中为麦,在四时中上为岁星,这些都属木的一类,和肝是相应钓,所以肝有病就会发生在筋的方面。再有,属木性质的,在五音中为角音,在五行生成数中为八,在气中为腥躁。

   南方赤色,和人身的心相应。心开窍于舌,精华藏于其中,它发病多在五藏。比象来说,在五行里为火,在五味中为苦味,在五畜中为羊,在五谷中为黍,在四时中上为荧惑星,这些都属火的一类,和心是相应的。所以心有病会发生在血脉方面。再有属火性质的,在五音中为征音,在五行生成数中为七,在气中为焦枯。

   中央黄色,与人身的脾相应。脾开窍于口,精华藏在其中,它发病多在脊部。比象来锐,在五味中为甘味,在五行中为土,在五畜中为牛,在五谷中为稷,在四时中上为镇星,这些都属土的一类,和脾是相应的,所以脾有病会发生在肉的方面。再有,属土性质的,在五音中为宫音,在五行生成数中为五,在气中为香。

   西方白色,与人身的肺相应。肺开窍于鼻,精华藏在其中,它发病多在背部。比象来说,在五味中为辛味,在五行中为金,在五畜中为马,在五谷中为稻,在四时中上为太白星,这些都属于金的一类.和肺是相应的,所以有病会发生在皮毛方面。再有。属金性质的,在五音中为商音,在五行生成数中为九,在气中为腥。

   北方黑一色,与人身的肾相应。肾开窍于二阴,精华藏在其中,它发病多在四肢。比象来说,在五味中为咸味,在五行中为水,在五畜中为豕,在五谷中为豆,在四时中上为辰星,这些都是属于水的一类,和肾是相应的,有病会发生在骨质方面。再有,属水性质的,在五音中为羽音,在五行生成数中为六,在气中为腐朽。

   所以精通脉诊的人,必须小心地、审察五藏六府的气血逆顺以及阴阳、表里、雌雄的所以然,经过深思熟虑,以达到精微地步。这样的脉学,是宝贵的。但不是好学的人不要传授给他,这才算得到了传授的方法。


[ 本帖最后由 syw99 于 2008/4/14 00:03 编辑 www.med126.com/zhuyuan/]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说:阴阳是宇宙之中的道路,是一切事物的纲领,是千变万化的起源,是生长、毁灭的根本。对于人体来说,它是精神活动的大本营。治病当然必须从根本上去加以考察。再拿阴阳变化来说,清阳之气,积聚而上升,就成为天;浊阴之气,凝聚而下降,就成为地。阳主萌动,阴主成长,阳主生发,阴主收藏。阳能化生功能,阴能构成形体。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会生寒。寒气能产生浊阴,热气能产生清阳。清气在下,如不得上升,就会发生飨泄的病。浊阴在上,如不得下降,就会发生胀满的病。这就是违反了阴阳运行规律,就要导致疾病的道理。

   清阳之气变为天,浊阴之气变作地。地气上升就成为云,天气下降就变成雨;雨虽是下降于天,却是地气之所化;云虽是成于地气,却赖天气的蒸发。这是阴阳相互为用的关系。人体的变化也是这样,清阳出于上窍,浊阴出于下窍。清阳从腠理发泄,浊阴从五脏流走。清阳使四肢得以充实,浊阴使六腑能够相安。

   水属于阴,火属于阳。阳是无形的气,而阴则是有形的味。饮食五味滋养了形体;而形体得到滋养后,又使真气得到充实。真气进一步产生精,而精又可以化生一切。精是仰赖于真气而产生的,形体是仰赖于五味而形成的。饮食经过生化作用变成精,又经过气化作用而充实形体。然而饮食不节,也能够伤害形体,气偏盛了,也能够有损于精。真气产生了精血,而如果精血充足的话,又能够化而为气;五味过用了,不单是伤坏形体,气也间接受到伤害。

   属阴的五味从下窍排出;属阳的真气从上窍发泄。五味之中,味厚的属于纯阴,味薄的属于阴中之阳;阳气之中,气厚的属于纯阳,气薄的属于阳中之阴。作为五味来说,味厚就会使人泄泻,味薄才能使肠胃通利。作为阳气来说,气薄能够渗泄邪气,气厚就会助阳发热。亢阳会促使元气衰弱,而微阳却能使元气旺盛。亢阳侵蚀元气,元气赖于微阳的煦养;亢阳耗散元气,微阳却使元气增强。气味之中,辛甘而有发散作用的属于阳,酸苦而有通泄作用的,属于阴。

   阴阳在人体内,应该是相对平衡的。如果阴气偏胜了,那么阳气必然受损害。同样,阳气要是偏胜了,那么阴气也必然受损害。阳气偏胜就会生热,阴气偏胜就会生寒。寒到极点,又会出现热象;热到极点,又会出现寒象。寒邪会损伤人形体,热邪会损伤人气分。气分受伤,就会因气脉阻滞而使人感到疼痛;形休受伤,就会因为肌肉壅滞而肿胀起来。所以凡是先痛后肿的,是因为气病而伤及形体;若是先肿后痛的,则是因为形伤而累及气分。贼风太过,形体就会感到疼痛,邪热太过,肌肉就会发生红肿;燥气太过,津液就会枯涸;寒气太过,心腹就会感到绞痛;湿气太过,就会发生泄泻。

   天有春夏秋冬四时的推移,形成了生长收藏的规律;又有金木水火土的变化、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人有五藏,五藏化生出五气,发为喜怒悲忧恐这些不同的情志过喜过怒,都可以伤气。寒暑外侵,则会损伤形体。大怒会伤阴气,大喜会伤阳气。更可怕的是逆气上冲,血脉阻塞,形色突变。因此说对于喜怒如不加以节制,对于寒暑如不善于调适,就有伤害生命的危险。因此,阴气过盛就一定要走向它的反面,同样阳气过盛也要走向它的反面。所以说冬季感受的寒气过多了,到了春季就容易发生热性病;春季感受的风气过多了,到了夏季就容易发生飨泄的病;夏季受的暑气过多了,到了秋季就容易发生疟疾,秋季感受的湿气过多了,到了冬季就容易发生咳嗽

   黄帝问道:我听说古代圣人,讲论人体的形态,分别藏府的阴阳,审察经脉的联系,使得会通及六合,各按其有关经络循行起止;气穴所发的部位,各有它的名称;肌肉及骨胳相连属的部位,都有它们的起点,皮部浮络的阴阳、顺逆,各有条理,四时阴阳的变化,有它一定规律;外在环境与人体内部的对应关系,也都有表有里。是否真的这样呢!

   岐伯对答说:东方属春,阳气上升而生风,风能滋养木气,木气能生酸味,酸味能够养肝,肝血能够养筋,而由于筋生于肝,肝属木,木能生火,所以筋又能养心。肝气上通于目。它的变化在天是为六气里的风,在地是为五行里的木,在人体中是为筋,在五藏中是为肝,在五色中是为苍,在五音中是为角,在五声中是为呼,在人体的变动是为握,在七窍中是为目,在五味中是为酸,在情志中是为怒。怒能够伤肝,但悲伤能够抑制怒;(悲为肺志,以金克木)风气能够伤筋,但燥能够抑制风;(燥属金,以金克木)过食酸味能够伤筋,但辛味能够抑制酸味。(辛属金,以金克木)

   南方属夏,阳气大盛而生热,热能使火气兴旺,火气能生苦味,苦味能够养心,心能够生血,血足能够养脾,(火生土)心气关联于舌。它的变化在天是为六气的热,在地是为五行里的火,在人体是为血脉,在五藏是为心,在五色是为赤,在五音是为征,在五声是为笑,在人体的变动是为气逆,在七窍是为舌,在五味是为苦。在情志的变动上是为喜。过喜能伤心气,但恐可以抑制喜,(恐为肾志,水克火)热能伤气,但寒水可以抑制热;(寒水能胜.火)苦味能伤气,但咸味可以抑制苦味。(咸为肾味,水克火)
中央属长夏,蒸发而生湿,湿能使土气生长,土能产生甘味,甘味能够滋养脾气,脾气能够滋养肌肉,肌肉强壮能使肺气充实,(土生金)脾气关联于口。它的变化在天是为六气里的湿,在地是为五行里的土,在人体是为肌肉,在五藏是为脾,在五色是为黄,在五音是为宫,在五声是为歌,在人体的变动是为于哕,在七窍是为口,在五味是为甘,在情志变动上是为思。思虑可以伤脾,但怒气可以抑制思虑;(怒为肝志,木克土)湿气能伤肌肉,但风气可以抑制湿气,(风属木,木克土)过食甘味能伤肌肉,但酸味可以抑制甘味。(酸属木,木克土)

   西方属秋,天气急切而生燥,燥能使金气旺起,金能产生辛味,辛味能够滋养肺气,肺气能够滋养皮毛,皮毛润泽又能滋生肾水,(金生水)肺气关联于鼻。它的变化在天是为六气里的燥,在地是为五行里的金,在人体是为皮毛,在五藏是为肺,在五色是为白,在五音是为商,在五声是为哭,在人体的变动上是为咳,在七窍是为鼻,在五味是为辛,在情志变动上是为忧。忧能伤肺,但喜可以抑制忧;(喜为心志,火克金)热能伤皮毛,但寒可以抑制热;辛味能伤皮毛,但苦味可以抑制辛昧.(苦属火,火克金)
北方属冬,阴凝而生寒,寒气能使水气生旺,水气能产生咸味,咸味能滋养肾气,肾气能滋长骨髓,骨髓充实,又能养肝,肾气关联于耳。它的变化在天是为六气的寒,在地是为五行中的水,在人体是为骨髓,在五藏是为肾,在五色是为黑,在五音是为羽,在五声是为呻吟,在人体的变动上是为战栗,在七窍中是为耳,在五味中是为咸,在情志变动上是为恐。恐能伤肾,但思可以抑制恐;(脾志为思,上克水)寒能伤骨,但燥可以抑制寒,咸能伤骨,但甘味可以抑制咸。(甘属土、土克水)

   所以说;天地覆载万物,阴阳化生男女。左右是阴阳循行的道路,而水火则是阴阳的表现。总之,阴阳的变化,是一切事物生成的原始。再进一步说,阴阳是相互为用的。阴在内,有阳作为它的卫外;阳在外,有阴作为它的辅佐。

   黄帝说:人怎样取法于阴阳呢?岐伯回答说:阳气太过,身体就会发热,腠理紧闭,喘息急迫,憋得身子摆动。出不来汗,并且发热,牙齿于燥,心里烦闷,如果,再有腹部胀满的感觉,就是死证。因为这是属于阳胜的病,所以患者禁得起冬天,而禁不起夏天。阴气太过,身体就会恶寒,出汗,身上时常觉冷,屡屡烦躁,夹杂作冷,最后就会出现手足厥冷的现象。这样,如再感觉腹部胀满,就是死证,因为这是属于阴胜的病,所以患者禁得起夏天,而禁不起冬天。这就是阴阳偏胜,失去平衡,所引起的疾病证状和机转啊!

   黄帝问说:那么,怎么能够使阴阳得以调和呢?岐伯问答说:能够知道七损八益的道理,就可以做到阴阳调和。否则,就会早早衰弱的。就一般人说,年到四十岁,阴气已经减了一半,起居动作,就显得衰退了,到了五十岁,就身体笨重、耳不聪、目不明了;到了六十岁,阴痿,大气衰,九窍功能减退,阴虚于下,阳浮于上,流鼻涕,淌眼泪等衰老现象就都出现了。所以说,懂得调摄的人,身体就强健;不懂得调摄的人,身体就容易衰老。同样都生活在世上,但结果却不相同。聪明的人,在没有病的时候,就能够注意摄生;愚蠢的人,在发病时候,才知道治疗。愚蠢的人,常感到体力不足;聪明的人,却感到精力有余。精力有余,就会耳聪目明,身轻体壮。即使身体本已衰老,也可以焕发青春;本来就强壮的人,就更强健了。所以最明达事理的人,做顺乎自然的事情,以恬静的真趣为快乐,在那种没有任何干扰的环境内,去寻求最大的幸福,因此,他的寿命就无穷尽,与天地长存。这就是最明达事理的人的养生方法啊!

    天气在西北方是不足的,所以西方属阴,而人右边的耳目也就不如左边的聪明。地气在东南方是不满的,所以东方属阳而人左边的手足也就不如右边的灵活。黄帝问道:这是什么道理?岐伯回答说:东方属阳,就阳气来说,它的精华聚合在上部;上部旺盛了,那下部就必然虚弱。所以就会出现耳聪目明,可是手足不便利的情况。西方属阴,就阴气来说,它的精华聚合在下部,下部旺盛了,那上部就必然虚弱。所以就会出现耳不聪目不明,而手足却便利了的情况。所以同样是感受了外邪,如果在上部那么身体右侧就较重,如果在下部,那么身体左侧就较重。这就是天地阴阳之气不能不有所偏胜,而在人身也有阴阳左右的不足,身体那里虚了,邪气就会乘虚滞留在那里。

    所以天有精气,地有形质,天有八节的气序,地有五方的布局。因此,天地能成为万物,生长的根本。阳气轻.清而升于天,阴气重浊而降于地,天地的运动和静止,是由阴阳的神妙变化来决定的。因而能使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循环往复,永不休止。只有那些最聪明的人,对上,顺应天气来养护头颅,对下,顺应地气来养护双脚,居中,则依傍人事,调节饮食、怡悦情志,来养护五藏。天之气与肺相通,地之气与咽相通,风木之气与肝相应,雷火之气作用于心,五谷之气感应子脾,雨水之气滋润于肾。六经好象大河,肠胃好象大海,九窍好象水流。如果以天地的阴阳来比喻人身的阴阳,那么人的汗,就好象天地间的雨,人之气,就好象天地间的风;人的暴怒之气,就好象雷霆,人的逆气,就好象久晴不雨。所以养生如不取法于天地之理,那就要发生疾病了。

   邪风的到来,有如暴风骤雨。善治病的医生,在病邪刚侵入皮毛时,就给以治疗,医术较差的,在病邪侵入到肌肤时才治疗,更差的,在病邪侵入到筋脉时才治疗;再差的,在病邪侵入到六府时才治疗;最差的,在病邪侵入到五藏时才治疗。如果病邪己经侵入到五藏,那么治愈的希望与死亡的可能性就同样大了。人们如果感受了天的邪气,就会使五藏受到伤害,如果感受了饮食的或寒或热,就会使六府受到伤害;如果感受了土地的湿气,就会使皮肉筋脉受到伤害。

   所以善于运用针法的人,观察经脉虚实,有时要从阴引阳,有时要从阳引阴,取右边以治左边的病,取左边以治右边的病;用自己的正常状态来比较病人的异常状态;从在表的症状去了解在里的病变,这是为了观察病的太过和不及的原因,如果真看清了那些病是不及(轻微),那些病是太过(严重),再给人治疗疾病,就不会失败了。

   善于治病的医生,看病人的色泽,按病人的脉搏,首先要辨明病属阴还是属阳。审察浮络的五色清浊,从而知道何经发病;看病人喘息的情况,并听其声音,从而知道病人的痛苦所在;看四时不同的脉象,从而知道疾病生于哪一脏腑,诊察尺肤的滑涩和寸口的浮沉,从而知道疾病所在的部位。这样,在治疗上,就可以没有过失。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在诊断上没有错误。

   所以说:病在初起的时候,用刺法就可治愈;若在邪气盛时,就须等邪气稍退再去洽疗。对于疾病来说,在它轻的时候,要加以宣泄;在它重的时候,要加以攻泻;在它将愈的时候,则要防其复发。对于病人来说,形休赢弱的,应用药厚的药品补之;精气不足的,应用甘温的药温补其气。如病在隔上,可用叶法;病在下焦,可用疏导之法;病胸腹胀满的,可用泻下之法;如冒风邪的,可用辛凉发汗法;如邪在皮毛的,可用辛温发汗法;病情发越太过的,可用抑收法;病实证,可用散法或泻法。观察病的在阴在阳,来决定应当用柔剂还是用刚剂。病在阳的,也可治其阴;病在阴的,也可治其阳。辨明气分和血分,使它互不紊乱,血实的就用泻血法,气虚的就用升补法。


[ 本帖最后由 syw99 于 2008/4/14 00:06 编辑 www.med126.com/sanji/]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黄帝问道:我听说天是属阳的,地是属阴的,日是属阳的,月是属阴的,由于阴阳日月的运转,经过三百六十五天,成为一年。人体也与之相对应。但是现在人体的三阴三阳和天地的阴阳不相符合,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回答说:阴阳是有名无形的,它的变化是无穷的,由一可数到十,由十又可分到百,由百可散为千,由千又可推到万,由万再推演下去,是数不尽的。但是,它的根本规律却只有一个。

   天地间,万物正生长繁衍。当它们还未出于地面的时候,叫做阴处,也叫做阴中之阴,当它们才出地面的时候,叫做阴中之阳。阳气给万物以生机,阴气给万物以形体。所以万物的发生,是借着春气的温暖;万物的滋长,是借着夏气的炎热;万物的收成,是借着秋气的清肃,万物的收藏,是借着冬气的寒冽。这是四时气候变化和万物生长收藏的规律,如果失掉了规律,那么天地之间,就会阴阳否隔,闭塞不通了。这种阴阳的变化,就人体来讲,也是一样的,它也是象数之可分为十百千万一样。

   黄帝说:我希望听你讲一下三阴三阳离合的情况。歧伯说:圣人面向南站立,前方名叫广明,后方名叫太冲,太冲所起的地方,叫做少阴;少阴经之上,是太阳经,,太阳经的下端起于足部的至阴穴,其上聚于面部的睛明穴。太阳合于少阴,太阳与少阴又相表里,所么叫做阴中之阳。阳在上,半身以上阳气盛,所以也叫广明,户明的下边,叫做太阴,太阴的前面,叫做阳明。阳明经脉的下端起子足部的厉兑穴,阳明与太阴相表里,所以叫做阴中之阳。厥阴是阴气已尽,开始重新向阳的转化过程,所以厥阴之表,叫做少阳,少阳经脉的下端起于足部窍阴穴。少阳与厥阴相表里,又是阳气始生,所以叫做阴中之少阳。因此三阳经离合的情况,可以这样表述:太阳主表为开,阳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乎表里之间为枢。一但这三者之间,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联系着的。脉搏跳动有力而不浮越,叫做一阳。

   黄帝说:我希望再听你讲讲三阴的离合情况。岐伯说:在外的属阳,在内的属阴,但是在内阴中,冲脉又在脾的下位,叫做太阴。太阴脉起于足大指端的隐白穴,叫做阴中之阴。太阴的后面,叫做少阴,少阴脉起于足心的涌泉穴,叫他阴中之少阴。少阴的前面,,叫做厥阴,厥阴脉起于足大指端的大敦穴,叫做阴之绝阴。因此三阴离合的情况,可以这样表述:太阴是三阴之表为开,厥阴是三阴之里为阖,少阴在表里之间为枢,但三者之间,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联系的,脉搏跳动有力而不偏沉,所以叫做一阴。

   阴阳之气,冲冲往来,一日一夜行于人身一周,周而复始,这是五藏六府的气里形表之间相互为用的结果啊。

-----------阴阳别论篇第七

   黄帝问道:人有四经十二从,这是什么意思?岐伯答说:四经即四藏,它们和春夏秋冬四时相应,十二从即十二辰,它们和十二月相应,而十二月又和十二经脉相应。

   脉是有阴有阳的,知道什么是阳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阴脉,反之,知道什么是阴脉,也就能知道什么是阳脉。阳脉有五种,但五时之中五藏的阳脉各不相同,因此成为二十五种阳脉。所谓阴脉就是五藏真气呈败露之象的真藏脉,如果这种败象显现了出来,那就一定要死了。所谓阳脉,就是有胃气的冲和之脉。能够辨别阳脉,就可知道病的所在部位;能够辨别真藏脉,就可以判断病者的死期。要了解三阳经的虚实,须诊察人迎;要了解三阴经的虚实,须诊察寸口。但这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只要谨慎地熟习阴脉和阳脉,在临症时,就不致于疑而不决了。

   所谓脉象的阴阳,脉往叫做阴,脉来叫做阳;脉静叫做阴,脉动叫做阳;脉慢叫做阴,脉快叫做阳。凡诊得无胃气的真藏脉,如肝脉真藏独见,与其它各藏悬殊,十八天就死;心脉真藏独见,与其它各藏悬殊,九天就死;肺脉真藏独见,与其它各藏悬殊,十二天就死;肾脉真藏独见,与其它各藏悬殊,七天就死;脾脉真藏独见,与其它各部悬绝,四天就死。

   一般地说:胃肠有病,就会发生严重的心痹症,病人经常感觉大小便困难.。如果是女子的话,就会经闭不来。若是病久传变了,或者形体发热消瘦,或者喘息气逆,那就不可治疗了。

   一般地说:太阳经发病,多有寒热的症状,并且下身浮肿,手足软弱无力,以至腿肚酸痛。如果病久传变,或者血涸肤枯,或者阴囊肿大。

   一般地说:少阳经发病,气虚不足,容易咳嗽,容易泄泻。如果病久传变,或者心虚掣痛,或者饮食不下,隔塞不通。

   阳明与厥阴发病,它的证状表现是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这种病叫做风厥。

   少阴少阳发病,就容易作胀,心中烦闷,又容易叹气。

   太阳和太阴发病,就会发为半身不遂的偏枯证,或者筋骨解弛,疾弱无力,或者四肢不能举动。

   脉搏指微有力,象弦一样端直,叫做弦脉。脉搏指无力,象毛一样轻浮,叫做毛脉。脉搏指有力,来盛去衰,势如曲钩,叫做钩脉。脉搏指无力,轻按不足,象石头下沉,叫做石脉。阴阳之气,来去和缓,叫做溜脉。

   阴在内争胜,阳在外干扰,汗出不止,四肢逆冷,这样,就会寒气伤肺,使人喘喝有声。阴气之所以能够生成并得以调和,其根本是由于五味的滋养。阳气过盛就会破散,阴气也就随之消亡。阴阳紊乱,刚柔不和,十二经气就会衰绝的。

   属于死阴的病,不过三天就会死去;属于生阳的病,,不过四天可以痊愈。那么什么叫做生阳、死阴呢?例如肝病传心,是木生火,就叫做生阳,心病传肺,是火克金,就叫做死阴;肺病传肾,同为阴气,二阴相并,叫做重阴,肾病传脾.是肾水反来侮土,叫做辟阴,是不可治的死证。

   邪气若郁结于阳经,四肢就会浮肿;阴血内结,阳气不得统运,就会大便下血,并且逐渐加重。阴经阳经都郁结了,而阴经的郁结重些,就会发生石水之病,主要症状是少腹肿,邪气郁结于胃和大肠的,就会发生消渴病;邪气郁结于膀胧和小肠的,就会发生大小便不通的证状;邪气郁结于脾肺的,就会发生水肿的病;邪气郁结于厥阴少阳两经的,就会发生喉痹的病。阴脉搏击于指下,与阳脉有明显的区别,这是怀孕的现象。在脉上阴阳都现虚象,再患痢疾,这是死证。阳脉胜于阴脉,是要出汗的。阴脉虚,阳脉搏指,在妇人就会发生血崩的病。

   三阴(肺脾)之脉,都搏击于指下,经过二十天就会在夜半死亡。二阴(心肾)之脉,都搏击于指下,经过十三天就会在傍晚时死亡。一阴(心包络、肝)之脉,都搏击于指下,经过十天就会在清晨死亡。三阳(膀眺小肠)之脉,都搏击于指下,并且鼓动过甚的,经过三天就会死亡。三阴三阳之脉都搏击于指下,心腹胀满,作痛,大小便不通,经通五天就会死亡。二阳(胃大肠)之脉,都搏击于指下,经气浮散,这已无法可治,不过十天就要死亡。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黄帝说:我希望听你讲一下十二藏器在人体内的相互作用,有无主从的区别?岐伯答说:你问得真详细啊,我尽量说一下吧。在人体内,心的重要性就好比君主,人们的聪明智慧都是从心生出来的。肺好象是宰相,主一身之气,人体内外上下的活动,都需要它来调节。肝譬如将军,谋虑是从它那儿来的。胆是清虚的藏器,具有决断的能力。膻中象个内臣,君主的喜乐,都由它透露。脾胃受纳水谷,好象仓库,五味对人体的营养给用,是由它那儿产生的。大肠主管输送。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过程是在它那儿最后完成的。小肠的功能,是接受脾胃已消化的食物后,进一步起到分化作用。肾是精力的源泉,能产生出智慧和技巧来。三焦主疏通水液,周身行水的道路,是由它管理。膀胱是水液聚会的地方,经过气化作用,才能把溺排出体外。以上十二藏器的作用,不能失去协调。当然,君是最主要的。它如果得力,下边就能相安。这是根本的道理。如果依据这个道理来养生,就能长寿,终身不致有严重的疾病。如果根据这个道理来治天下,国家就会非常昌盛。反之,如果君不得力,那么十二官就成问题了。而各个藏器的活动一旦失去联系,形体就会受到伤害。对于养生来说,这样是很不好的。对于治国来说,这样作,国家就有败亡的危险,实在值得警惕呀!

    养生的道理极其微妙,变化是没有穷尽的,谁能了解它的本源呢?困难得很哪!道理是极精微而不易审察的,谁能够知道它的精要呢?道理是很深远而且合宜的,谁能理解它的好处!最微小的物体,渐渐地可以用毫厘来计算,上了毫厘大小的东西再经过积累,便要用尺来度斗来量了,然后,扩大、再扩大,就成为形体了。

    黄帝说:好得很!听到了一番精纯明白的道理和圣人的事业。可是这些道理、不是诚心诚意选择吉日,是不敢接受的。于是黄帝就选择了吉日良辰,把这些道理,保存在灵兰之室,如同宝物一般,使它传流下去。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黄帝问道:我听说天是以六个甲子日合成为一年,地气是以九九之法与天相会通的,而人也有三百六十五节,与天地之数相合,这种说法已经是很久的了,但不知这是什么道理。岐伯回答说:问的真高明啊!我就讲讲吧。六六之节和九九之会,是确定天度和气数的。天度,是用来确定日月行程、迟速的标准,气数,是用来标明万物化生的循环周期的。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日月运行有一定部位,万物化生的循环也有一定的视律。每昼夜日行周天一度,而月行十三度有余,所以有大月小月,合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年,而余气积累,则产生了闰月。那么怎样计算呢?首先确定一年节气的开始,用圭表测量日影的长短变化,校正一年里的时令节气,然后再推算馀闰。这样,天度就可全部计算出来了。

    黄帝道:我已听到关于天度的道理了,希望再听听气数是怎样与天度相配合的。岐伯说:天是以六六之数为节度,地是以九九之法与天相会通的。天有十个日干,代表十天,六个十干,叫做一个周甲,六个周甲成为一年,这是三百六十日的计算方法。从古以来,懂得天道的,都认为天是生命的本源,进一步来讲,生命是本于阴阳的。九州的地气都是与天气相通的。所以有五行三气之说。天有三气、地有三气、人有三气,三三合而为九,在地分为九野,在人分为九脏,即四个形脏五个神脏,合为九脏,以与天的六六之数相应。

    黄帝道:我已听懂了六六与九九相会通的道理了,但夫子说积累馀气成为闰月,那什么叫做气呢?请启发我的愚昧,解除我的疑惑!岐伯说:这是上帝所不肯讲,而由我的老师传授给我的。黄帝道:希望全部讲给我听听。岐伯说:五天叫做一候;三候成为一个节气;六个节气叫做一时;四时叫做一年。治病就应顺从其当王之气。五行气运相互承袭,都有主治之时。到了年终之日,再从头开始循环。一年分立四时,四时分布节气,如圆环一样地没有端绪。五日一候的推移,也是象这样的。所以说,不知道一年中当王之气的加临,节气的盛衰,虚实产生的原因,就不能当医生。

    黄帝道:五运终而复始,循环往复,象圆环一样没有端绪,那么它的太过和不及是怎样的呢?岐伯说:五行运气,更迭主时,各有其所胜,所以盛虚的变化,这是正常的事情。黄帝问:平气是怎样的?岐伯说: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黄帝道:太过和不及的情况怎样?岐伯说:这在经书里是有记载的。黄帝问:什么叫做所胜?岐伯说:春胜长夏,也就是木克土;长夏胜冬,也就是土克水;冬胜夏,也就是水克火;夏胜秋,也就是火克金;秋胜春,也就是金克木,这是五行之气以时相胜的情况。而人的五藏就是根据这五行之气被命名的。黄帝说:怎样可以知道它们的所胜呢?岐伯说:推求藏气到来的时间,都以立春前为标准。如果时令未到而相应的藏气先到,就称为太过。太过就侵犯原来自己所不胜的气,而凌侮它所能胜的气,这样叫做“气yin”。如果时令已到而相应的藏气不到,就称为不及。不及则己所胜之气因无制约就要妄行,所生之气也因无所养而要受病,所不胜之气也来相迫,这叫做“气迫”。所谓求其至,就是在藏气来到的时候,谨慎地观察与其相应的时令,看藏气是否与时令相合。假如藏气与时令不合,并且与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无从分辨,那就表明内里邪僻之气已经生成,这样,就连医生也是无能为力的。

    黄帝问道:五行气运有不相承袭的情况吗?岐伯回答说:自然界的气运,不可能没有规律的;气运失其承袭,就是反常,反常就要变而为害。黄帝道:变为害又怎样呢?岐伯说:这会使人发生疾病:如属所胜,患病就轻;如属所不胜,患病就重;假若这个时候再感受了邪气,就会死亡。也就是说,五行气运的反常,在不当克我的时候,病比较轻,而在正值克我的时候,病就重了。

    黄帝道:讲得好!我听说天地之气化合而成形体,又根据不同的形态变化来确定万物的名称,那么天地的气运和阴阳的变化,对于万物所起的作用,哪个大哪个小,你可以告诉我吗?岐伯说:你问得很详细,但天很广阔,不容易测度,地很博大,也难以计算。不过既然你提出了这样一个很好的问题,那么我就说一下这其中的道理吧。草有五种不同的颜色,这五色的变化,是看不尽的。草有五种不同的气味,这五味的美妙也是不能穷尽的。人的嗜欲不同,对于色味,是各有其不同嗜好的。天供给人们五气,地供给人们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贮藏在心肺,能使脸色明润,音声宏亮。五味由口进入,藏在胃里,它的精微可养五脏之气。五气和化,就有生机,再加上津液的作用,神气自然会旺盛起来。

    黄帝问道:人体内藏与其外在表现的关系是怎样的?岐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智慧的所在;其荣华表现在面部,其功用是充实血脉,是阳中之太阳,与夏气相应。肺是气的根本,是藏魄的所在;其荣华表现在毫毛,其功用是充实肤表,是阳中之少阴,与秋气相应。肾是真阴真阳蛰藏的地方,是封藏的根本,精气储藏的所在;其荣华表现于头发,其功用是充实骨髓,是阴中之太阴,与冬气相应。肝是四肢的根本,藏魂的所在,其荣华表现在爪甲,其功用是充实筋力,是阴中之少阳,与春气相应。脾是水谷所藏的根本,是营气所生的地方;叫做兴化,意思是说它能排泄水谷的糟粕,是转化五味而主吸收、排泄的。其荣华表现在口唇四周,其功用是充实肌肉,属于至阴一类,与长夏土气相应。

    人迎脉搏大一倍,病在少阳;大两倍,病在太阳,大三倍,病在阳明,大四倍以上称为格阳于外。寸口脉搏大一倍,病在厥阴;大两倍,病在少阴;大三倍,病在太阴;大四倍以上称为关阴。假如人迎与寸口之脉都大于常人四倍,称为关格,关格之脉衰竭到不能通达天地精气的地步,就会死亡的。
相关文章
 请推荐内经和伤赛版本
 灵宝丸(《圣济总录》卷十二。)
 黄芪燥而不热
 喉瘤
 茯苓
 半夏散(《圣惠》卷五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