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仁斋直指方论教程:卷12 疟
来源:卷12 疟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疟方论

风寒暑湿,邪自外来;饮食居处,邪由内作,此 疟感受之胚胎也,岂特夏伤于暑,秋 必为 体拘急, 嗜食者,其候也。或内伏寒痰,寒从背起,冷如掌大,疟之寒热,其岂非阴阳二气更相胜负 而作耶? 其热也, 解而病以 若乃邪气 四日一发 互起,则 疟。风, 槟榔佐之 热少寒 寒,阴气 草果之 独发, 加生 袭雨湿 苓辈。

气虚而 节,饥 不能食 红丸子 人多瘴 血淤于 大肠, 气犹存 法当 气伏 已充 涛汹 解, 脉, 中濡 数, 阴 二 涉年余者,度其腹中有癖,水磨沉香下解毒雄黄丸,黑血如泥,泄下极臭,由是获愈。因知 诸疟皆有根,在治法之外,又当随轻重而利导之。实者与巴豆大黄;虚者用养正丹辈。不 然,常山于疟每每作效何耶?盖疟家多蓄黄水,医学全.在线常山为能破其癖而下其水也。

疟证治

麻黄白术 治感风发疟。
麻黄(去节) 官桂 青皮 陈皮 川芎 白芷 半夏曲 紫苏 茯苓 白术 北梗 甘草
上锉散。每服三钱,姜四片,枣二枚,空心煎服。

五积散 感寒发疟,初作以此解散。
苍术(炒,二两) 北梗(一两) 麻黄(去节) 枳壳(制) 陈皮(各六钱) 干姜 浓朴(制, 苓(各三钱)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盏半,葱白三寸,姜三片,煎半,空心服。

养胃东加桂 治感寒发疟。
浓朴(制) 苍术(炒) 半夏(制,各一两) 人参 茯苓 草果 藿香(各半两) 橘红(三分)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五片,乌梅半个,煎半,温服。

解毒雄黄丸(方见积热门。) 养正丹 主寒疟,方见痼冷门。姜附汤、附子理中汤 主寒疟。(方见寒类。)

草果饮 诸疟通用。加干姜治寒疟。
草果 白芷 良姜 青皮 川芎 苏叶 甘草(炒。等分)
上锉散。每三钱,煎服。

柴胡 治暑疟纯热。(方见血类。)或寒热等,则加桂。

香薷伤暑发疟。
香薷(四两) 浓朴(制) 扁豆(制,各二两)
上锉散。每三钱,乌梅一个,水煎,临熟入姜汁一匙,温服。

五物香薷汤香薷缩脾饮,并主暑证。(方见暑类。)

常山饮 治伤暑发疟。
嫩黄川常山 知母 草果仁 甘草(炙,各一两) 良姜(六钱) 乌梅肉(半两)
上 咀,每三钱,水一碗,姜五片,枣三枚,煎半,稍冷服。

七宝锉散 治暑疟、诸疟。
川常山 鸡心槟榔 青皮(刮去白) 甘草(炙,各半两) 草果仁(二钱半)
上细锉。每三钱,柳枝各七寸,乌梅三个,水大碗煎半,稍冷空心服。

五苓散 治伤湿发疟及小便不利。(方见水饮类。) 加剂除湿汤、术附汤。并主湿疟,或加官桂、茯苓。(方见湿类。)

柴胡桂姜汤 治牝疟但寒,或寒多微热。
柴胡(二两) 辣桂(三分) 栝蒌根(一两) 干姜(炮) 甘草(炙) 牡蛎(各半两) 黄芩
上锉散。每服三钱,姜枣煎服。

二陈汤 治食疟、诸疟。
陈皮 半夏(制,各五两) 茯苓(三两) 甘草(炙,一两。)
上 咀,每服三钱,姜五片,乌梅半个,煎服。寒多者,加草果;热多者,加前胡。如 青皮

四兽汤 治食疟、诸疟,和胃消痰。
半夏(制) 人参 茯苓 白术 橘红 草果 生姜 乌梅 大枣(各等分) 甘草(炙,减半)
上 咀,以盐少许腌食顷,湿纸浓裹,慢火煨香熟。每服四钱,水一碗煎半,温服。

红丸子 治食疟、食积、气滞腹胀。
三棱(水浸软,截碎) 蓬莪术(制) 青皮 陈皮(各五两) 胡椒 干姜(炮 各三两)
上为末,米醋煮米粉糊丸桐子大,矾红为衣。每五十丸,二陈汤、四兽汤皆可下。

乌头七枣汤 治久疟但久疟但寒,及脾寒发疟,或寒重热轻。
川乌头(一个,慢火灰炮裂,以盐水浸,再炮,再浸,凡七次,去皮脐。)
上细锉,分二服,每服姜七浓片,枣七个,葱白三寸,水大碗,煎半,先吃枣,稍冷服。

又方 用小附子一枚,修制一同。乌、附皆能温脾,挟风则用川乌,寒甚则用附子。

治瘴木香
牵牛(一斤,淘去浮者,焙,捣,取末四两,别顿) 鸡心槟榔 陈橘红(各二两) 青木香 草(炙) 川芎 川大黄(锉,焙) 芍药(各半两) 肉豆蔻(六个)
上为末,瓷器密收,临用秤牵牛一两,诸药末共一两,研和,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地龙 治瘴疟、诸疟,大热烦躁。
生地龙(三条,研细)
上入生姜汁、薄荷汁、生蜜各少许,新汲水调下。如热炽,加脑子少许。

观音丸 取下暑毒、瘴毒。
圆白半夏(生) 乌梅肉 母丁香 川巴豆(不去油。每件各十枚)
上为末,姜、面糊丸麻子大,上下以浓纸盖贴,有油又再易纸。每服五丸,临卧冷水下。此

芎归鳖甲 治劳疟寒热。
当归 川芎 芍药 青皮 陈皮 茯苓 半夏(制,各一分) 鳖甲(醋炙黄,半两)
上锉散,每三钱,姜五片,枣二枚,小乌梅一个,水煎服。热多加柴胡,寒多加草果。

五劳丸 治劳疟、瘴疟久病。
嫩黄常山(三两半) 桃仁(去皮尖,炒,一两二钱) 辣桂(去粗皮,七钱半) 淡豉(三两)
上晒干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三四十丸,空心温酒下。不饮者,熟水入些酒下。

经效疟丹 治疟母结癖,寒热无已。
阿魏 雄黄(各二钱半) 朱砂(一钱半) 上沸汤泡阿魏研散,雄、朱为末和之,稀面糊丸桐子大。每一丸,人参煎汤,候冷,空心服。

消癖丸 治疟母停水结癖,腹胁坚痛。
芫花(炒) 朱砂(研细。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小豆许。每十丸,浓煎枣汤下。去癖须用芫花、大戟破水之剂,下后即与养

驱疟汤 治诸疟、久疟。
草果仁 青皮 陈皮 人参 茯苓 半夏(制) 浓朴(制) 苍术(炒) 鸡心槟榔 白术 甘
上锉散,每三钱,姜五片,枣二枚,乌梅一个,空心煎服。

生熟饮 治脾寒发疟,及寒多热少。
草果 肉豆蔻(各二个,一煨、一生) 川浓朴(方寸许二片) 生姜(二块,半生,半湿,纸
上锉散。分二服,每服一碗水,二枣,一乌梅,煎半,空心服。

蒜丹丸 截疟消痰。
虢丹( ) 穿山甲(热灰中炮焦,各一分) 土朱(半两)
上为末,以独头蒜煨,去皮,研膏丸桐子大。每十丸,生姜、乌梅、紫苏煎汤下。

七物汤 治诸疟。
常山(酒浸,蒸) 槟榔 草果 青皮 陈皮 川浓朴(制) 甘草(炒。等分)
上锉细。每服三钱,姜五片,乌梅二个,水一碗,煎半,露一宿,来早温服之。如热多加柴

截疟丹 臻志修合。
土朱(二两半,净末) 真绿豆粉(二两,一两生入药,一两煮糊) 信砒(有锋芒者,半两,
上用绿豆粉糊筑和三件,丸如麻子。每服止二丸,新汲水研桃软,空心服。是日饮食微和而

胜金丸 治一切疟。寒热不一,呕恶头疼,烦渴喘息,痰聚中满。
鸡心槟榔(一两,自干) 川常山(酒浸,蒸,焙,四两)
上为末,水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于未发前半日冷酒下,便睡,不得吃热汤饮,次日

治疟方 二陈汤二贴,加常山二钱,分作二服。每服姜七片,枣二枚,乌梅二枚,水一碗,

六物汤 治久疟不已,寒少热多。
嫩常山(二钱半) 柴胡 鸡心槟榔 青皮(去白,各二钱) 草果仁 甘草(炙,各一钱半)
上锉,分三服,每服大软乌梅二个,好夏酒准一啜许,新水二盏,煎半,隔宿露空,以纱盖

附诸方

白虎加桂枝(《活人方》)治疟疾,但热不寒及有汗者。
知母 甘草(炙) 桂枝 粳米(各三两) 石膏(一斤)
上 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大柴胡汤 治疟,热多寒少,目痛,多汗,脉大,以此汤微利为度。余邪未尽,以白芷 石膏

清脾饮(《济生方》)治瘅疟,脉来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口苦咽热,小便赤涩。
青皮(去白) 浓朴(姜制) 白术 半夏(汤泡七次) 黄芩 草果仁 柴胡(去苗)茯苓(去
上 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温服,不拘时。

正气散(徐同知方) 退寒疟,止胃寒,进食。
藿香 草果(各四两) 半夏 陈皮 浓朴 砂仁 甘草(各一两)
上锉为散。生姜、枣子煎服。如疟未至,俟发日早服。

六和汤
人参 草果 知母 贝母 乌梅 白芷 槟榔 柴胡(各一钱,用酒拌) 常山(二钱)
上 咀,姜三片,枣一枚,酒水同煎,露一宿,临发前二时服。

疟疾治例

(出《明医杂着》) 王节斋曰∶疟是风暑之邪,有一日一发,有二日一发,有三日一发,有间日、连二日发, 有 宜发 虚 主 方


柴胡(去苗) 白术 苍术(米泔浸,各一钱)以上三味疟疾必用之药。陈皮(七分) 甘草(炙半夏(各一钱。)热甚头痛加川芎、软石膏(各一钱,) 口渴加石膏、知母、麦门冬(各一钱。)
若间日或三日发,午后或夜发者,邪在阴分,加川芎、当归、酒炒芍药、熟地黄、酒炒知母
若间一日,连发二日,或日夜各发者,气血俱病,加人参、黄耆、白茯苓(各一钱)以补气,以敛之;无汗,柴胡、苍药品数据术、白术、黄芩、干葛以发之。 若阴疟多汗,用当归、白芍药、熟地黄、黄耆、黄柏以敛之。 无汗,柴胡、苍术、大川芎、红花升麻以发之。 故曰∶有汗者 要无汗,扶正为主,无汗者要有汗,散邪为主。

若病患胃气弱,饮食少,或服截药伤脾胃而少食者,加人参(一钱半)、酒炒芍药、大麦芽( )
伤食痞闷,或有食积者,加神曲、麦芽、枳实(炒,各二钱)、炒黄连(五分。)
若痰盛,加姜制半夏、南星、枳实(炒,各一者)、黄芩、黄连(各六分。)
若欲截之,加槟榔、黄芩、青皮、常山(各一钱)、 乌梅净肉(三个,肥者。)
若日久虚疟,寒热不多,或无寒,而但微热者,邪气已无,只用四君子合四物汤,加柴胡、

相关文章
 圣饼子(《卫生总微》卷十四)
 服蛮煎(《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镇心丸(《千金》卷五。)
 急惊
 养心理脾解郁清肺缓肝丸(《慈禧光绪医方选
 化滞汤(《证治汇补》卷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