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参加了由中华医学会、中医杂志、解放军中药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地点北京京东宾馆。在京逗留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首先,我从参会人员的极大热情感受到已经到来的经方研习热潮,同时,几位专家的演讲对我启迪良多。
第一, 冯世伦先生反复强调方证相应,强调经方源于汤液经法,其实他在强调经方医学的特质是经验,是实证,只有对经方医学的思想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正确地运用经方。他对经方推广事业的执着,对胡希恕先生经验的继承发扬的精神,让我感动!
第二, 范吉平教授关于经方剂量研究的思路值得借鉴,其结果可信。经方的原始剂量到底是多少?学界历来无定论。范教授从经方中的
大枣、
杏仁、
枳壳、
附子等非标准计量单位的实际侧重入手,结合历代度量衡考证、经方与当今临床处方比较分析、不同剂量的代表性经方药理试验等,提示了原始剂量一两等于13.8克。对范教授的这个研究结论,我很感兴趣。如果汉代时候的药秤为普通秤的二分之一,那经方用量当以一两折算为7克比较合适。我将尽快拜读其大作《经方剂量揭秘》。
第三, 李发枝教授是的经方应用经验十分宝贵。他用
甘草泻心汤治疗
白塞病、干燥综合症、类风关、
结节性红斑、
痤疮、
艾滋病、手足口病、肿瘤化疗以后的白细胞下降等;用风引汤治疗病毒性脑病、重症手足口病的
抽搐;
乌头汤治疗股骨头坏死,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艾滋病末梢神经炎、中风;用
小青龙加
石膏汤治疗隐匿性哮喘;用
栝楼瞿麦汤治疗女性尿道综合症,栝楼
桂枝汤治疗面神经麻痹等。这些经验,掷地有声,实实在在,深得我心!
第四, 仝小林教授大剂量使用经方的经验引起我极大关注。他治疗
糖尿病,降糖
黄连用30克,
黄芩30-60克,生石膏60-120克,
知母30-60克;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疼痛麻冷,
川乌头用到120克;糖尿病胃轻瘫,用小
半夏加
茯苓汤及附子理中汤,半夏、茯苓60-120克,、附子30克起用,可以递加到120克。药量大,但仝教授通过配伍以及煎服法等环节来调控药效,避免毒副反应。如用干
姜生姜以监制黄连的胃肠道反应,附子先煎8小时至不麻口为度。他的经方实践,证明了经方治疗大病难病的确凿疗效,让人振奋。他提出的研究剂量域的看法,追求经方起效时间、效度的看法,强调的症—证—病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是临床家言,值得研究。
因为我是19日夜里到北京的,没有赶上听到该日上下午的专家讲座,特别是没能听到汪承柏教授用大剂量
赤芍治疗肝病的经验,很遗憾!
北京会议期间,还结识了许多经方研究者,如神交已久的辽宁张存悌主任、广东的欧阳卫权主任。张先生善于总结,善于开掘,他的不少关于火神派学术的著作,讲一个善于使用姜附剂的临床流派推向了全国,也引起国际上的重视。欧阳主任在皮肤科灵活应用经方的经验非常值得我学习。此外,在午餐的机会,和一批年轻的经方爱好者畅谈。互相激励。午后,又与史欣德教授以及中医科学院的一批研究生交流,从史教授的言谈中,从年轻人的目光中,我已经感受到京城经方热的辐射。
这两天,无论是北京,还是南京,气温均在冰点以下,但我通身暖和。我又一个心愿,那就是有个长假。我要游学全国,拜访各地经方高手,跟他们抄方见习,来一个经方采风行!
-------------------
黄前辈辛苦了,我们年轻一辈的中医人更应该立志猛进!
-------------------
"因为我是19日夜里到北京的,没有赶上听到该日上下午的专家讲座,特别是没能听到汪承柏教授用大剂量赤芍治疗肝病的经验,很少遗憾!"
好像是很是遗憾吧! 黄老师
-------------------
-------------------
这两天,无论是北京,还是南京,气温均在冰点以下,但我通身暖和。我又一个心愿,那就是有个长假。我要游学全国,拜访各地经方高手,跟他们抄方见习,来一个经方采风行!
恩师此言让人感动!以老师现在的学识和威望尚且如此虚怀若谷,如此好学上进,而我们这些后学呢?
-------------------
感动!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努力吧!奋进吧!经方中医!
-------------------
看到报道说 国家以3克 9克 15克为研究重点 貌似少了6克 或许6克也应参与下。
-------------------
像CCTV一样,来个黄煌经方沙龙万里行......
-------------------
托国家的福,今人的体质与东汉人民已是有别。今人用药之剂量当不同东汉。
药物剂量如何把握,仍然需要“神农尝百草”,从临床上亲身观察,时间一长,自然有体会。有效性、安全性、实用性,都是剂量需要把握的因素。
-------------------
-------------------
-------------------
这两天,无论是北京,还是南京,气温均在冰点以下,但我通身暖和。我又一个心愿,那就是有个长假。我要游学全国,拜访各地经方高手,跟他们抄方见习,来一个经方采风行! 黄老师这样丰富的经验,这样的大家都有这样的胸怀,我们更要博采众长,丰富自己的阅历。
-------------------
引用第7楼芭窗夜雨于2009-12-22 16:33发表的 :
像CCTV一样,来个黄煌经方沙龙万里行......[表情] 700)this.width=700;" >
妙招。
-------------------
-------------------
黄师能及时把这些重要信息反馈出来,使我们也能及时了解当前的信息变化,真是太有意义了!
-------------------
“我要游学全国,拜访各地经方高手,跟他们抄方见习,来一个经方采风行! ”
黄师虚怀若谷,令吾辈感动!
-------------------
“第二,????范吉平教授关于经方剂量研究的思路值得借鉴,其结果可信。经方的原始剂量到底是多少?学界历来无定论。范教授从经方中的大枣、杏仁、枳壳、附子等非标准计量单位的实际侧重入手,结合历代度量衡考证、经方与当今临床处方比较分析、不同剂量的代表性经方药理试验等,提示了原始剂量一两等于13.96克。对范教授的这个研究结论,我很感兴趣。如果汉代时候的药秤为普通秤的二分之一,那经方用量当以一两折算为7克比较合适。我将尽快拜读其大作《经方剂量揭秘》。”
??自秦统一天下后,首先做的重大事件之一就是统一度、量、衡。秦亡,汉基本沿用秦计量法,少有变化,至西汉又稍有改动,沿续到晋。东晋后至南北朝又处混乱分割局面。乱又波及至隋,直到唐才又有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宋、元、明、清一直以唐计量为基础不断完善巩固。我们现在已采用统一的公制,与以前(唐以后)的市制换算不存在困难。为什么唐以前的计量变的不可琢磨,研究起来困难重重呢,这与频繁的改朝换代有直接关系。又与各个割据国税收直接挂钩。在那个年代税收多以实物收缴,计量器具显的极为重要,为了保证本国经济命脉,必须彻底销毁所有不符现行量具,从中国计量史看,当时统治者对计量器具的管制极为严格,发现有不毁或私藏格杀。今天我灭了你先查抄量具,明天他又灭了我,同样。从汉到隋八百多年,量具的销毁可想而知。因此唐以前量具实物几乎殆尽。目前北京故宫(有说台北故宫)存有王莽铜斛专用计量实物,日本奈良博物馆有几件实物,可惜数量太少不足以证明各时代准确计量数值。唐以后人们只能从各时代铸造的钱币推算。准确性也大打折扣。中国计量学研究专家吴承洛所给出的答案可能是目前最有权威的,即13,92克(东汉)。又据有医家考证药秤小于市秤一半,汉量一两合二钱合6,1克,若按此计算也为13克左右,参《唐新本草》折量15,625克,再以马王堆出土量器研究得数15克左右,可能13-15克是接近当时(东汉)实际量值的。
-------------------
我要游学全国,拜访各地经方高手,跟他们抄方见习,来一个经方采风行!
老师一定要带着我呀!我给你当书童,呵呵!
-------------------
-------------------
"我又一个心愿,那就是有个长假。我要游学全国,拜访各地经方高手,跟他们抄方见习"说得很好!但“来一个经方采风行!”却有点
-------------------
虚怀若谷大家风范!黄老师医治的不仅是我们的病,更给我们做人做事许多启迪!
-------------------
-------------------
很是振奋,要是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中医,发展中医,何愁祖国医学不能复兴?
-------------------
-------------------
-------------------
-------------------
-------------------
-------------------
因为我是19日夜里到北京的,没有赶上听到该日上下午的专家讲座,特别是没能听到汪承柏教授用大剂量赤芍治疗肝病的经验,很遗憾!
我有大会的全部录音和部分录像。汪老先生的我也录像了, 下月去南京的话我给你带过去。
李发枝先生真值得佩服,但无缘相识
-------------------
-------------------
盲人摸医兄有“大会的全部录音和部分录像”,可以和大家分享吗?谢谢了
-------------------
我喜欢经方,因为她朴实无华却疗效卓著。不喜张扬但内涵丰富,实在平凡却很有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