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 id=t_64f05a6f010112yj SG_txta?>(
关键词:阳虚型
伤寒证·阳虚积食型伤寒证
《伤寒论》第七十条原文: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
调胃承气汤。
一,文意。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用法汗法治疗后,出现怕冷现象的,是虚证,即阳虚的缘故。为什么呢?因为太阳伤寒病是内伤在阳外感寒邪,当阳伤过份时,由于发汗需要阳气的鼓动,因此,发汗就会引起阳气更虚,出现怕冷的现象。所以,称“虚故也”。
不恶寒但热者,实也:不怕冷只
发热的,是实证。什么样的外感病经发汗后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内伤在阳,胃腑积食,外感寒邪的外感病。这种外感病,本应发汗和消食同治,可医家仅单用了发汗法。虽表证已去,但发汗伤阳伤津,导致食积化热,故不恶寒但热也。
当和胃气:(对于积食化热),应当调和胃气。怎么调和?现证是积食化热,有消导和通下两法。当积食而不化热时,用消导法;当积食化热时,用通下法。
与调胃承气汤:给服调胃承气汤。为什么必须是调胃承气汤呢?因为经法汗治疗后,胃气已损,故必当补气;积食已腐,必迅速荡去,故需用承气汤;合之,自然是调胃承气汤。
此种病情多见小儿。
附案例:有一儿,年八岁。冬季感寒,恶寒,发热。医家给服
伤风胶囊,汗出热退,玄又发热,却不恶寒。医家又用抗菌素静脉注射,周余不愈,疑为怪病。吾见之,曰:此积食化热也,可给服
大黄苏打几粒自愈。服,果如此。
二,诊断意。本案为仲景借案说教条。讲述了两种不同内伤型外感病的治疗和转归。一种是阳虚型伤寒证,用
麻黄汤发汗后,诸证已除,唯有怕冷现象。此余证可治(
附子汤)也可不治,自调则愈。一种是阳虚积食型伤寒证,发汗后不恶寒但热,此为外感已除,积食却化热也,可用调胃承气汤荡食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