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各家经方:民间医生蔡长福治疗肩周炎经验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其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故又有“五十肩”之称,也称“漏肩风”。它是以肩部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其发生多见于肩部有扭伤、挫伤史,以及慢性肩部损伤者,或因肩部常受风寒者。病人肩关节僵硬,活动困难,好像冻结在一起一样,因此又称“肩凝”、“冻结肩”。
 一般中医认为肩周炎多由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所致。中医针对肩周炎辨证大致可分为风寒湿痹、气血两虚、肝肾亏损、筋骨损伤等几种类型。可从祛湿、补气养血、养肝肾、活血通络、理血止痛等方面进行治疗,改善症状。从而达到活血通络、理血止痛的目的。
民间医生蔡长福主要受仲景医学影响,临床以经方为主,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和思考,总结了肩周炎常见的几大类方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我受到很多启发,在此分享给论坛网友,希望共同学习,提高临床能力。
 
第一类方证
 大柴胡合并桂枝葛根汤  
 这种患者一般体格胖壮,易出汗,往往伴随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食欲较好,性格暴烈。这种类型的患者颈椎病严重程度往往大于肩周炎,病人虽然疼痛,但是肩臂活动尚可,大约在2000年,蔡老师治疗一个患者,是一个公安干部,姓尹,淮南人,年龄四十岁,体重足有二百斤,平素易出汗,不怕冷不怕风,肩周炎十几年,肩部酸胀痛,几乎时时刻刻疼痛,伴随颈椎病,平时容易颈椎僵硬,发作时阵发头晕,手麻手胀,脖子酸胀。六脉洪大有力。
蔡老师给予大柴胡合并桂枝加葛根汤石膏,前六天大剂量治疗,药物每两日剂量为:柴胡120,枳实30,大黄30,白芍60,黄芩50,半夏40,桂枝50,葛根80,石膏100,生100,红枣不用,六天后疾病好了大半,上药减量一半继续服用两个星期,休息一个星期,再吃两个星期,彻底告愈。


第二类方证
 大柴胡加葛根汤   
 这种人平时出汗少,容易怕冷,肩周疼痛程度大于颈椎,疼痛时候肩膀手臂活动不能自如,稍微活动不当则疼痛钻心,严重时不能拿筷子,不能端碗,如厕时手不能系腰带,双手麻胀。五六年前,蔡老师治疗一个李姓患者,五十岁左右,在马鞍山打工,体型高瘦,肩周疼痛三年,每年两个肩膀轮换疼痛,动作不能自如,疼起来时候患者感觉肩膀和手臂有筋跳动,夏天减轻,冬天加重,平素出汗少,常年怕冷,饭后腹胀,口味不香,右脉浮长有力,左脉弦长而紧,
 蔡老师给予大柴胡加葛根汤加减,每两日剂量为:柴胡60,黄芩30,白芍30,半夏20,大黄20,枳实20,石膏60,知母30,厚朴40,葛根60,麻黄20,桂枝20,炙甘草20,生姜50,红枣20个,四天以后全身汗出,不再怕冷,疼痛减去大半,腹胀消失,饮食有味。
二诊:去掉麻黄,其余药物不变,加干姜30,继续服用一个月,中间休息一星期。后来半年内以理中汤为主,随症加减,间隔一周服药一周,身体康复。


第三类方证
 大柴胡合并茵陈蒿汤加四苓散
 这种病人有湿热的临床表现,小便黄,脸色黄,头面容易出汗出油,流黄汗,身体发粘,怕热,往往伴随慢性胆囊炎,无论冬夏都容易出汗,身热如烤,坐板凳上,一会板凳都会发热。自述坐汽车坐椅子时候,靠背需要垫上手,把身体和靠背分开,不然几分钟后背就会发热难忍。这种病人阳热盛,表证不明显。如果热势加剧,湿热在下,独阳无阴,则成为仲景大黄硝石汤证。
 今年初夏,蔡老师治疗一个患者,河南固始县人,五十多岁,蔡老自言一生很少见到如此怕热之人,来到诊所以后,身热难忍,板凳都不能久坐,肩部热胀疼痛,疼起来自觉肩部冒热气,肌肉跳动,五心烦躁,有时感觉热气上来后,眼睛都会变朦胧。
蔡老师给予处方大柴胡合并茵陈蒿汤加四苓散加减
 每二日剂量为:柴胡60,黄芩30、半夏20、大黄20 枳实20 白芍30,茵陈30,山栀子20,泽泻25,白术15,猪苓20,茯苓15,石膏60,知母30,龙胆草20,银花20,生姜红枣不用。
患者住在马鞍山亲戚这里接受治疗,服用上药加减二十天后,症状全部消失,遂返回老家。


第四类方证
 大柴胡合并白虎桂枝汤
 这种患者一般食欲旺盛,消化力强,口渴多饮,一感冒则全身疼痛。蔡老师四五年前治疗一个男性患者,四十多岁,马鞍山本地人,体形肥胖,容易出汗,食欲极旺盛,脾气暴躁,平常容易恶心,一感冒就会肩膀疼痛难忍,如同痛风发作一样。颈椎有响声。蔡老师给予大柴胡合并白虎桂枝汤加减治疗,每二日剂量为,柴胡 60、白芍30、黄芩30、半夏20、大黄30、枳实20、石膏80、党参30、知母30、红枣、生姜不用。服用十几天后,疼痛症状消失,病人食欲接近正常,脾气变温和,体型也变瘦了。

 蔡老师对肩周炎的发病机理有独特的看法,不同于一般中医认识。根据蔡老师的实际经验,大体来说,肩周炎属于少阳阳明合病较多。读者也看到了,上面几个方证,无论如何加减,大柴胡汤是一个不变的基础方。蔡长福老师认为少阳经行走于人体两侧,肩膀也是属于人体两侧的部位,因此此部位病变多属少阳。几乎人人都有表证的隐匿携带,体表受邪长期不知不觉不解除,年龄增大,久久入里化热,热邪积聚两肩膀,而成为肩周炎。

 以上几个方证是蔡长福医生几十年实践验证的精华,但是仍然不能涵盖一切肩周炎的治疗办法,医生临床应该“以无法为有法”,不可偏执一端或者数端,一切以患者实际脉证为治疗依据。
 蔡长福医生常年在民间行医,和主流医学界较少沟通,如今恰逢网络发达、通信便利之盛世,蔡老师很期待与有一定临床能力的医生交流临床心得,学习对方长处,补自己之不足。欢迎各位临床医生当面或者来电交流。
700)this.width=700;" >

描述:诊所外观图

图片:蔡老师诊所外观.jpg



-------------------
思路很好。

-------------------
中药加针灸效果更好

-------------------
非常珍贵的经验,临床马上可以用。

-------------------

  谢谢分享.

-------------------
好思路

-------------------
谢蔡老先生的无私奉献,现在中医沽名钓誉者不计其数,吐舖后人者不多了。

-------------------
谢谢分享!!!!

-------------------
楼主:肩周炎的基本体征都没有,我看到的更象颈椎病的治疗,方证使用老到,值得借鉴!谢谢!

-------------------
好经验

-------------------
对于肩周炎的理解的确不同,学习了

-------------------
用柴胡剂治肩周炎是常法。李可老师以傅青主男女科药方为基础方化裁一案:
当归,白芍各90克,阵皮,柴胡15,羌活秦艽白芥子,半夏9克,附子3克。生黄芪120,桂枝15,全虫3克,蜈蚣4条,仁。红花。。。活血化瘀。。。。

倪海厦老师的病案

倪医师病案纪录  初诊日期:2008/03/19
姓名 性别 年龄及体型 来诊日期
015 C,SL 女 53岁,中等 03/19/08
来诊原因:
1. 颈椎椎间盘突出开过刀置入铁片之后越来越痛
2. 双足后跟痛,无法触地
3. 双肩无法上举
4. 眼干,五年前曾作近视雷射手术
5. 早上起床时后脑痛,感觉被抓着的那种痛
问诊:
1. 睡不深,易惊醒,小便多,足抽筋
2. 大便每日行
3. 胃口好
4. 口渴重,喜饮热水
5. 双足冷冰
6. 不易汗
7. 晚上睡觉觉得身冷。平时很怕冷。
8. 体力差,睡多仍累
脉诊:脉沈细无力
望诊:
1、舌诊:黄干(黄连阿胶汤的标准舌象)中空
2、眼诊:肾区反应差,肝区一点圈纹,肺区痰多,结膜处许多小水泡,胰区很好
诊断:上热,里寒重,少阴证
针灸处方:
合谷、睛明、太阳、阳白透鱼腰
曲池(母穴)、足三里、中渚(母穴)?五十肩手抬不起来多数病在阳明经
足临泣+太白(甲己合化土)?土生金
委中、阴谷
风池、大杼、外关
中药处方:
1. HT-61(明目地黄丸)  40*2  早晚饭后服
2.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白芍五钱  阿胶三钱(分三包烊尽)?黄连阿胶汤
桂枝三钱  生姜二片  炙甘草三钱  大枣十枚?桂枝汤
天花五钱?增津液
麻黄三钱  炮附子五钱  细辛二钱?少阴证(脉沈细无力、睡多仍累)
乌药五钱?配伍细辛治频尿
决明子三钱?镇肝明目
  十付  九碗煮三碗  早晚饭前各一碗
解说:
1. 五十肩多在大肠经,故取土生金之法。
2. 平时容易疲劳加上脉象沉细无力为少阴证之脉,故不用生附子而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像蔡老那样经方合并治肩周炎的很少见,希望大家知道的多发点,共同学习进步。

我把倪海厦老师和李可老师的复制出来,只希望能为大家为治病广开思路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不要误会,谢谢。

-------------------
复制于文档,做临床参考

-------------------
谢谢分享.


-------------------
药量太吓人

-------------------
看方案,这些貌似都是些胆结石症?结石疼痛也可误诊为肩周炎或颈椎病。希望大家讨论,临床遇到不少此类患者,经B超或CT确诊为胆结石。

-------------------
几位高手的方剂中:多用到了柴胡、桂枝、白芍,量有差异,但均重用白芍。

-------------------
此病我用药不是效果太好,学习啦

-------------------
澳式手法“关节松动术”在这方面还是有些优势的,结合针灸、穴位注射、准确得当的封闭。
当然,既然用了“肩周炎”这个西医病名,那么就要明确诊断是“肩周炎”还是“颈肩综合征”。

-------------------
受教了

-------------------
很好的经验啊,学习了,谢谢!!!

-------------------
蔡先生经方功底很深厚,学习!

-------------------
很标准的经方方证主治,与当年胡希恕的思路一样,只是药物剂量很大,一般病人不易理解为何一付那么贵。

-------------------
今天又看一遍,发现这句话——“医生临床应该“以无法为有法”,不可偏执一端或者数端,一切以患者实际脉证为治疗依据。”讲得非常好。

-------------------
好经验,但药量太重,价格高,病人不易接受。

-------------------
谢谢!思路很好。

-------------------
学习,谢谢

-------------------
一位大医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很多仅仅是缺少那么一个点,徐医生就是这个点。

-------------------
谢谢分享

-------------------
很好的经验,谢谢分享!

-------------------
学习了

-------------------
好  好  好·····学习!

-------------------
刘度舟认为是太少两经出问题,用柴胡桂枝汤有很好效果。我用来治落枕和肩周炎效果可以。

-------------------
下药重,学习一下

-------------------
少阳经行走于人体两侧,肩膀也是属于人体两侧的部位,因此此部位病变多属少阳。几乎人人都有表证的隐匿携带,体表受邪长期不知不觉不解除,年龄增大,久久入里化热,热邪积聚两肩膀,而成为肩周炎。

----- 这个比较有价值

-------------------
谢谢分享

-------------------
好经验

-------------------
感谢分享!

-------------------
很好的经验。

-------------------
很实用的经验,我在临床上还经常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和麻附辛汤

-------------------
学习了,谢谢


-------------------
向蔡老师学习!

-------------------
蔡老见到的病人差不多都是胖人,一般情况根据体质首选大柴胡,在根据是否化热以及是否兼有太阳经而选用祛湿热的茵陈蒿汤和葛根汤,如第一类:抓住体格胖壮脾气暴躁,用大柴胡,容易出汗,桂枝体质,用上桂枝+葛根汤
经验值得学习,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思前想后,应该是用量与一般的不同,是否可以从量效关系来讲讲经验,楼主

-------------------
量大, 一幅药喝两到3天, 与量小的方喝一天是一样的。。。

-------------------
学习了,好经验

-------------------
直言直语:不敢恭维。

一味药不是量越大就越有效,而是根据病况决定,有时需要大量,有时需要小量。例如柴胡要根据不同的病况选不同的量,而不是越大越好。

看着上面的案例以及李,倪的案例,如果是真实的话,觉得有卖药的嫌疑,这样子想不赚钱都不行。
如果医者名气大,病人是慕名而来,而恰好也治好了病,那么病人也感激,那也无话可说。

我们尊敬各位大师的经方水平,但是年轻学子如果这样学习和这样治病恐怕要挨骂或者关门大吉。

以上没有对各位大师和徒弟们的不敬,只是提醒年轻同行们要以实践为第一要务。建议还是多研究黄师对用药数量的分析和实践经验,那是从大量实际临床中得出来的有效经验,没有任何经济利益的考虑,是我们经方学子的方向。

快人快语,如有得罪,请原谅。

-------------------
现在的人都是以药量取胜吗?
这是仲景本意吗

-------------------
药量取胜应该是这样的:药量该大就大,该小就小,而不是以量大取胜;可有可无的药,应该无。这是仲景的本意。但现在很少有人这样了。

-------------------
zhoufushan:很标准的经方方证主治,与当年胡希恕的思路一样,只是药物剂量很大,一般病人不易理解为何一付那么贵。?(2012-08-04 00:29)?700)this.width=700;" >

那我们就减少一下药量试试, 思路是重要的

-------------------
谢谢了
相关文章
 香椽甘蔗汤(《不知医必要》卷三。)
 续断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火筒散(《医学纲目》卷十五)
 论人参
 同样的病情可以用相同的象数吗
 狼毒丸(《圣惠》卷五十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