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读书社:陈国权教授讲座——精华理论话《金匮》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陈国权教授讲座——精华理论话《金匮》
精华理论话《金匮》
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分会
副主任委员   陈国权
  湖北中医学院 教授
各位同学,我们的年轻朋友,还有我们的老师们:
首先表示歉意,因为迟到了,尽管责任不在我本人,但我有责任表示歉意。五月份我们在武汉开会,曹老师就问我,在杭州开会期间能不能做一个讲座?我是满口答应的。为什么呢?只要是讲景点,讲《金匮》,我都愿意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才一年多,大家都深深感觉到它的厉害;但中医的危机,尤其是中医经典的危机持续了将近二十年了,大家都感觉不深切。我们搞了一辈子中医的|,这些中医的老字辈们都为此非常痛心。为什么呢?目前,你别看现在学校大了,高楼多了,但是中医学术却没有大的突破,没有大的发展。
去年党代会以后,中共中央在四月份的第一版刊登卫生部部长讲话,也刊登了卫生部党总书记的讲话。第一版,它的左边是陈部长的讲话,右边是高书记的讲话,它的含义是什么呢?陈部长讲,“目前在中医院校懂经典的学生越来越少…”这是问题的一方面,那么在我们教学队伍里面呢?懂经典的也为数不多。你看伤寒、金匮、瘟病教育,三个概念,三个来,很多院校,不到十个人教。有的学校《金匮》完全没人教,用瘟病的老师去顶替一下,代替一下。因为很多人误解,认为《金匮要略》不备科。这么多年来重点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我讲过了伤寒这条腿又粗又长,那金匮这条腿呢?有细又短。目前中医学院的学生是跛行的,不可能腾飞。你看,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他怎么能腾飞呢?健康的走都很困难,怎么能腾飞呢?那是不可能的。当然,历史上发展《金匮要略》很少,很艰难,这有历史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现实的原因。现在的发展情况看,金匮的话是滞后的,伤寒的话是健康的。
高强讲,“目前我们中医学院的学生,课程设置用三个三分之一来决定:外语三分之一,西医三分之一,中医三分之一。”就是说目前我们的课程设置外语占三分之一,西医占三分之一,中医很可怜的只占三分之一。卫生部有个规定,,西医的学生他的中医课程是180,其中强调语音教学是100。大概94年、95年发现西医院的中医课程,平均是60,最少30,最多是90。所以西医院的学生是想学中医而学不到。这像我们小时候,很小的时候,那时吃饭呢?大人先吃,小孩后吃,少吃,站着吃。为什么呢?粮食不多。大人是干活的,这小孩呢,后吃、少吃、站着吃,而大人先吃、多吃、坐着吃。现在是我们想吃,吃不到,相当于少年时代一样。那我们中医院学生呢,西医课越来越多,想学中医,学得很少,不想学西医,偏让你学,学得很多。就像现在的老人一样,生怕他没有营养,各种营养强迫你吃,结果呢,肥胖越来越多。所以某种意义上讲中医学院的学生是学校里的稚儿,为什么呢?希望多给你们灌一点西医,灌一点外语,而中医呢,可以克服的,尤其是四大经典。每一次改革来的时候,首先开刀就是经典,经典里以《金匮》为最,当然,我们湖北是最先进的,在困难时期最少的也不少于50个学时。目前在全国,《金匮》最多的108、110,最少的90多。最近有人说要改到百分之七十,第一这是不合理的,第二我们学时是有底线的。相对来讲我们四大经典在全国名列前茅的。
目前呢,中医学的危机,中医经典的危机,在某种意义上讲呢,比金融危机要更加严重。这是令人痛心的,让人寒心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国家的中医走下坡路了。90年代末,愈演愈烈。好多名老中医到处奔走,到处呐喊,献计献策,目的是要保留中医的阵地,不让中医快速萎缩,要尽量扩大,至少不能缩小。我记得一位中医大家说,据我所知,像我这样的老中医比熊还少。现在全国熊猫呢,大概300来只,我们老中医不到300。我把它叫“熊猫论”,这是第一个评论。第二个是老中医讲的,我们是一代“完人”。大家奇怪了,为什么是一代完人呢?听下来,我们是一代将要完蛋的人,简称“完人”。第三是“泡沫论”,表面上看我们国家中医轰轰烈烈的,都是泡沫,这是在形象不过了。所以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我们的中医学生就他们的“含中量”来论,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水货。
看我们现在的本科,中医课占42.28%,西医课占31.16%,剩下将近26%是公共课:外语、政治等等。政治课达到360,理论讲我们是中医学的,不是政治系,学那么多政治干嘛呢?学生的思想素质并不是与政治课的成绩成正比的。所以政治课不重要,外语课不重要,中医才是重要的。还有外语,现在小学学,初中学,高中学,本科学,硕士学,博士学…可他们把中文怎么翻译的呢?你看夫妻肺片,翻译成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麻婆豆腐是麻脸女人做的豆腐;还有更好笑的,天津童子鸡是还没有过性生活的鸡。你看我们国家如此重视外语,结果皇城脚下搞得如此不堪入耳。
整体观与个人观
整体观完整地讲叫天人整体观,分自然整体观和人的整体观。
一:自然整体观,是我92年提出的。体现在《金匮要略》的第一篇的第8条:“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现实的气候现象也地体现了这些。气候应当与某一节令相适应,否则易患病,升华则为自然整体观。突出“天”自身的一体性,只有自然界本身保持一体性才有利于天和人的更加高度的统一。1987年的全世界粒子物理学大会,有一位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提议把我们假设的构成这个世界的基本物质的粒子命名为毛粒子以纪念已故的毛泽东,毛泽东一贯主张自然界有更深的统一,这个更深的统一就是我们理解的自然整体观,而这一点被人们忽略了。世界范围内拼命地、疯狂地、没有节制地、没有计划地开发自然资源,给自然界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世人也尝到了来自大自然的疯狂的报复,所以说要重视自然的一体性,爱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能人为地破坏自然。
二:人的整体观,我们比较注重脏腑整体观,金匮里面体现了医患整体观,这就是第一篇16条讲的“师曰:五脏病各有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说明对五脏病的治疗要避免病人所恶所不喜的,用适合某一脏病的饮食、药物、居住的环境以及语言开导。这一点被人们忽略了,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能使病人早日地康复。
第二我们讲个体观,我们从发病、服药、煎药三个方面简单地介绍一下:在第十篇有两条:第六条和第七条分别说明了相同的致病条件下,不同的个体的表现有差异,既体制因素导致的个体差异。再看此篇第十六条“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二升半,分温三服。”控制煮药的从而控制药量、药效,贯穿了个体观。另外从服药来看,治疗
阴阳毒的升麻鳖甲汤:顿服之,老小再服;十枣汤: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张仲景既注重整体观,也不忽略个体观,没有个体就没整体,光注重整体,而忽略个体不是完整的整体观。
治“我克”与 “克我”
第二个呢,就是治“我克与克我”。过去呢我们是注重治疗“我克”,借用我们《金匮》的第一篇第一条:“故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个肝病传脾的理论千古长寿,远播海外,在个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学者曾经讲过,他说:“《金匮要略》的‘未病理论’如果早一点被提出来,那么现代医学的脏器相关性就会被早一点提出来。”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学者恩格尔德.他提出的医学模式是社会的,生物的,心理的。但从中医的角度看它不够完美,为什么呢?因为它忽略了环境,气候等等,但比以前单纯的生物学模式有了很大的飞跃。这是他说的,这个现代医学脏腑相关论,是恩格尔提出的新的医学模式。所以治肝实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不仅国内比较重视,国外也有很多学者很重视,千古传承,远播海外。但是呢,在《金匮要略》里也有大量治“克我”的,治“我克”的同学们清楚,所以我简单地提一下。好比我们奔豚病的第二条“奔豚上气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第二个在当归芍药汤中还用半夏,生甘草来调补脾胃,为什么呢?因为肝气奔豚,肝气郁结,肝火上冲,引发冲气,很显然肝藏病于脾胃,脾不运化,不能升清,是因为他寓镇于药,为什么呢?要注意饮食,寄予在半夏,生姜,甘草里面,或者说这叫以药测之,以药测证。在这个里面体现了肝的实证,用当归芍药来治肝,又因为关系脾,用清降肝火,用黄芩来清降胆热,用葛根呢它是以升为降的。奔豚汤“气上冲胸”为什么用葛根来升呢?很多同学无法理解,我们说你开运动会的时候啊,快要倒终点了,你快要到终点了,那个没参加运动会的同学代跑一下,再跑个几公尺才慢慢停下了来。而代跑是手段,最后停止下来才是目的,那么奔豚汤用葛根,就相当于代跑的同学一样的,你代跑的目的是让那个运动员能静止下来,停下来。所以葛根是升的,升是手段,降才是目的,降中有升,升是为了更好得降,这集中体现了“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另外我们晓得妇人妊娠篇的第四条,“妇人怀妊,腹中苦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里面的当归,川芎主要是养血的,而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利湿,它同样体现了“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好,这是肝实的。
但是呢,肝病我们有些时候也需要实肺,为什么呢?第一篇第七条间接地讲了肝病也需要实肺,这里学了《金匮要略》的不到三分之一,第一条讲“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这里我们看到什么呢?“肝色青而反色白”, 寸口脉动,因为不同的肝旺季节而有所变化,第一句话的脉动,前者是常动,后者是变动,是变化了的。这个寸口脉的变动必须因不同的季节而有所变化,“肝色青而反色白”,假令肝色青,就是面部有点青色,而脉象呢是正常的,那么这里讲“肝色青而反色白”,肝对应的色是青,脉应当是弦象,是春天。那么大家看这里的白色是什么脏的颜色呢?哎,对,是肺的颜色,肺的颜色,秋天的颜色跑到春天来了,它到肝管的季节来了,为什么呢?这是典型的肺病传肝,是肺病传肝,表面上它的病好像是在肝,但实质上呢,它的病在肺。所以我们可以吧“肝病传脾”的理论推演一下,叫“见肝之病,知肺所传,当先实肺”,也相应了“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我把它列一下,“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见肝之病,知肺所传,当先实肺”,那么这样我们以后看见肝的病不是一味地去调补脾胃,调理脾胃,也可以实肺,为什么呢?因为责任在肺不在肝,所以这是对第一篇“肝病实脾”的最好的补充,但是这不是永远不变的。但知肝病实脾,却很少有人去注重实肺。除了这一条以外,在后面具体篇章里面,比如第十一篇第十六条肾着病,肾着病我们用什么呢?我们说肾着病是“寒湿着腰,阳气不行,冷重痛”这十一个字来概括肾着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寒湿着腰”,这个湿有个三点水,就是不通,寒湿就是有寒有湿。“阳气不行,冷重痛”因为有寒所以阳气不行,因为有湿,所以有重,因为阳气不通有痛。什么阳气呢?是主要的力量。尽管条文中说“饮食如故”,很多人把“饮食如故”当做饮食正常来解释,很多人解释为饮食正常,如果饮食正常,还会引起恶心这个后果吗?很显然他的饮食依然不正常,这个恶心,说明什么呢?病位中心在肾之外部,而不再脾的本身。而治疗着眼于脾,有人说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不矛盾,它没有讲脾正常啊,饮食还是一样的,他并没有说饮食正常,而只是讲饮食是一样的,说“饮食如故”并不是饮食正常的专利,依然不正常所以叫“饮食如故”,它的治疗用什么治疗呢?我们说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那么既然饮食如故,我们就应当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所以用甘姜苓术汤,干姜上能温肺,中能温脾,下能温肾;加上大量的茯苓,白术,在这个地方茯苓白术可以合干姜引药归脾胃为先,所以任然以脾为先,引药归经,用干姜归脾胃。通过干姜守中,乃使阳气布达,乃使着于腰部的寒湿得以输化。它病在肾,叫肾着病,所以“见肾之病,知肾传心,当先实心”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再把“肝病传脾”推衍一下,“见肾之病,知肾传心,当先实心”,那么这条呢?非但不实其心,而反过来实其脾,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脾气虚,甚至脾阳虚,它不能输化,导致了大量的寒湿着于腰部。因为脾为中洲,它能适应。现在脾气虚,甚者脾阳虚,它不能使寒湿运化,结果呢?叫“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脾气不虚,脾阳不虚,它能运化,也不至于寒湿留滞于腰部,这就是说它没有参与,但它有领导责任,所以它要实脾,责任不再心,在脾,所以要实脾。一般来说肝病要实脾,为什么不实脾而要去实肺,表面上责任在肝,但实际责任在肺。同样道理,表现在肾之外表,而责任在脾,现在我们讲“见肾之病,知脾所传,当先实脾”,这是目前的客观事实,这是目前的现状。“见肾之病”,它冷,重,痛,腰部有寒湿;“知脾所传”,为什么呢?因为脾气虚,脾阳虚,它不能输化了,导致了大量的寒湿留在腰部;所以呢要“当先实脾”。 所以用甘姜苓术汤来温中散寒,健脾利湿。再比如说妊娠篇的地十一条“妇人伤胎,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它的表现呢是“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一下重”,原因是什么呢?“此心气实”。怎么治疗呢?“当刺泻其劳宫及关元”。古人在妊娠期创立了分经养胎法,一般认为第一第二月是肝之经脉所养的,三四月呢是心或心包与小肠所养的,第五六月是脾和胃经脉所养的,第七第八个月是肺和大肠的,这上面讲“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这个“太阴”不是指太阴脾,而指太阴肺,因为太阴当为肺养,而肺为水之上源,上源不通,所以殃于下,中腹满,不得小便,表现在肺,这是毫无疑问的。它追根溯源是把领导责任归到了泄。  这就就好比,我们这个班举行一场考试,如果你们没考好,首先,可能老师没教好;第二呢你们可能没学好;第三呢我的主任对我管教不严,没有认真地备课,没有认真地讲解,所以,除了要批评我这个老师之外,还要批评我的主人,表面上错误在我身上,但是本质上是和主任管教不严领导无方有关。表现在肺,因为心火是克肺经的,劳宫穴是手太阴心络经的穴位,所以首先要刺劳宫穴,还要刺关元穴,关元穴既是任脉的穴位,又是小肠的募穴,是精气聚集的地方。“表现在肺”,要治“克我”,就是要治与心相表里的小肠。
第二,我们讲肝着病,这一条: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用旋覆花的辛温来攻其肝郁,葱主升,而旋覆花是主降的,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很显然这个寒,第一是外寒,外寒直中于肝;第二呢,也不排除这个寒先着肺,然后由肺传肝。那么无论这个寒直中于肝也好,先着肺,然后由肺传肝也好,它的趋势是由下向上,因为肝气上攻了,所以出现了常欲蹈其胸上,除了旋覆花通肝气,降肝气之外,还有葱,葱是属于肺卫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可见脾肺相关。而这个葱呢,它一箭双雕,它可以散肺寒,体现了肝病实肺,它有能实胃,所以又体现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胃,当先实胃”,所以葱在这个地方一箭双雕,所以这里的肝着病既责肺又责胃,所以我们讲张仲景从两个不同层面充分展示了在治疗学上的脏腑相关论。最典型的是肝郁脾虚,我有个病人这个方子原方不动加了十克贝母,第二次来肝病就消除了,贝母是补肺阴的,这个就属于肝病实肺,前面我们讲了“肝病色青而反色白”就是证明肝病可以实肺的,这是一个典型的肝病实肺。另外呢,有个老年患者,八十多岁,身高一米八,他得了尿频,尿急,尿痛这个病。尿频的次数达到以昼夜20次,白天12次,晚上8次,非常规律,经过一系列检查没什么异常的,白细胞正常的,没什么炎症,小便化验有极少许的红细胞,经过比较检查他有轻微的前列腺增生。这种表现都很正常,我们现在的人50多就前列腺增生了,80多的有轻微增生很正常。用先锋霉素,在湘潭中心医院治疗,在那个用先锋霉素治疗十天,结果呢仍然尿频,尿急,尿痛,没有任何改善。他除了尿频,尿急,尿痛以外,脉是弦数的,苔黄而偏厚,大便每天一行但欠畅快,满面通红,说话声音高亢,他还患有哮喘半个多世纪,32岁患了哮喘,就诊的时候有轻微的喘气。可以说既有痼疾,又有新病,虽然这个痼疾不是主要矛盾;新病尿频,尿急,尿痛才是主要矛盾,我们讨论下他该用什么方?用很多方可能有效,但我更同意有些同学用龙胆泻肝汤的观点,为什么呢?因为他脉弦数,第二呢他苔黄偏厚,他小便不利所以考虑到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我们从《金匮要略》来看,五脏六腑的功能异常都可能导致小便异常。好比水气篇的十三条倒十七条的心水,脾水,肺水,肝水,肾水,你看,肾水就是不得尿,心水是阴肿,为什么会阴肿呢?因为它的水湿不能从前面排出去,所以湿热下注造成阴肿。肝水是小便续通,时通时不通。脾水和肺水呢是小便满。你看心水,脾水,肺水,肝水,肾水都可以表现在膀胱,出现小便异常。六腑的病都会出现小便异常,都表现在膀胱,但责任并不再膀胱。这个病人很显然,足厥阴肝经是过阴器的,再加上脉弦数,苔黄厚,所以首选龙胆泻肝汤,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呢?还可以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当时旁边的同学就吓到了,陈老师你看每天尿频达20次,年高80多岁,哮喘半个多世纪。第一你泻了肝你还嫌不够,你还泻肺,两泻。同学就有点担心啊。我开了五帖药用龙胆泻肝汤原方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考虑到现在的化验检查我加了十克瞿麦来利尿通淋,即所谓的通因通用,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尿频,尿急,尿痛本身就是属于通因通用,再加上葶苈大枣泻肺汤更体现通因通用。这其实就是《金匮要略》的第一条“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若四季脾旺即勿补之”。《伤寒论》中说“喘家作,加厚朴杏子佳”,所以在伤寒论中太阳中风证桂枝证加上厚朴杏子来治其痼疾。我们也使用了《伤寒论》这个办法。用龙胆泻肝汤来治心病,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来顾及他的旧病,就像“喘家作,加厚朴杏子佳”的方法一样。五帖药,第三帖以后呢,他的小便就大减,吃完五帖后小便回复正常。我有个学生在湘潭中心医院的外科工作,当时怀疑用龙胆泻肝汤这么普通的方会不会有效呢?不理解,第一因为他久病多虚,第二年高体弱。但这个人,满面通红,说话声音高亢,尽管哮喘半个多世纪,但是他体质很好,再加上脉弦数,苔黄厚,所以大胆去泻肝泻肺,结果药到病除。这个说明了什么呢?这个人他哮喘半个多世纪,所以肺气很少有实。所以我们还要想到“肝色青而反色白”,我们用“见肝之病,知肺所传,当先实肺”。所以在治肝的同时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来治肺,以泻肝为主,兼以泻肺。肝经是过阴器的,是肝中的实热导致了肝气疏泄太过了,所以小便很多,我们就用龙胆泻肝汤泻之,同时呢,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来治克我之脏。我们很多见的肝病用实脾,而忽略了实肺。实肺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肝病实脾与实肺从两个不同层面体现了张仲景关于脏腑相关的关系。这是我们讲的治我克与治可我。
脏腑的藏与泻
下面第三点。《内经》上讲五脏以藏为主,五脏藏而不泻,六腑泻而不藏。那么我们不能孤立地讲,片面地看问题。准确地讲,严格地讲,五脏以藏为主,藏中有泻;六腑以泻为主,泻中有藏。临床上胃病很多,可以算是天下第一大病,胃阳虚,胃阴虚,胃阴阳两虚,胃的寒湿,胃的实热,胃的寒热等等。我们治疗,除了驱邪以外还要补其正气,你如果不顾及正气,它就不可能正常得藏与泻,要泻首先必须有藏。胃阳虚我们温胃阳,胃阴虚我们就养胃阴,胃的实热我们清泄实热。它的道理是什么呢?气虚了,阳虚了,阴虚了,所以只顾着泻了,包括呕吐呃逆,所以六腑它也有藏的,它不藏就不可能泻,不可能永远泻下去。那么反过来,五脏呢它藏中有泻,比如肝是藏血的,如果肝不藏血,那么不藏不泻不调控那么就要失血了。《内经》上讲“人卧而血归于肝”,从西医角度讲肝藏血,晚上人睡觉时人肝脏中的血增加40%左右,这与中医的“人卧而血归于肝”几乎是不谋而合的。这是为什么呢?肝藏血,它有调控血量的作用,如果只藏不泻,它就是一潭死水。我们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金匮要略》第一篇第二条讲“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通和畅是两个不同的层次,有联系有区别,要通要畅。那么过去呢,只是单纯强调“五脏以藏为主”,而忽略了它的通畅。《金匮要略》中用大量病名来证明了五脏的不通(所得的病),好比说:我们就五脏而论,第九篇的心痛根源是它的不通;另外呢,第七篇咳喘中有个特殊病型,我把它比作特区病症,如中国有深圳特区,类似于深圳特区,《金匮》中有大量的特区病症,好比第二篇中的湿痹“太阳病,关节痛而烦,脉沉而细,湿痹之侯,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很显然湿痹是一个特区病症,它不能代表湿病,是一个特殊病症。那么同样的道理,第七篇的咳喘中也是一个特殊病症,为什么呢?第四条“上气喘而躁,属肺胀”,相对于其他肺胀它要偏虚一点,“不咳者为肺胀”,为什么,因为它没有热,那么相对第七篇肺胀它偏于实,有热有烦躁。而这一条呢没有热,没有化燥,它不咳。第三,第十七篇的下利和肺痛,下利在肠,而大肠与肺相表里,因为肠中有大量的热,然后腑病及脏,所以肺不痛。脾约等等。你看,心,肺,脾,肝,肾不通都会得病,既然五脏不通可以得病说明了什么?过去我们单纯强调五脏是藏的,六腑是泻的,而忽略了五脏可以泻。你看这些病名:心痛,肺胀,脾约,肝着,肾着都是五脏不通导致的。张仲景用大量的病名来证明五脏可以因不通而得病。尤其是第十一篇,叫“脏风寒积聚”,集者脏病也,总不移;聚者,腑病也,碾转痛移。为什么呢?五脏可以感受风寒,而且风寒可以袭击五脏。我们前面讲了肝着病,肾着病。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一点我们在临床上就不会一位地通六腑,而不知道通五脏。其实五脏六腑都可以通。都是因为元真不通畅而导致的病机,为什么呢?就是“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反过来“若五脏元真不通,人即发病”。以“五脏元真通畅”来扩大它的病机,这是很有见地的。在临床上见到痛的问题就一位是六腑的问题了,要想到五脏的问题,既要通六腑,也要通五脏。但相对而论,五脏藏中有泻,六腑泻中有藏。对临床很有帮助。这是我们讲的第三点。

-------------------
有道理,有启发,谢谢!就是有错别字。

-------------------
说的太对了 ,学那些乱七八糟的课程一点用都没有。白白的浪费大学的宝贵时光。

-------------------
言之有理!

-------------------
胜读十年书

-------------------
中国的外语教学时间占到了一个学生总时间的四分之一左右,但用处太小,90%的学生在将来基本用不上,确时是在浪费生命,政策的制订者该醒一醒了!中医的教育应从低龄抓起,没有十年二十年的学习,要有所成就简直是痴人说梦!大学四年,系统学习只有三年,学纯中医加起来只有一年,哪里能谈继承,更不要说光大了。嗨!悲乎…
相关文章
 丹砂散(《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生姜汁灌耳方(《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舌诊
 白带异常难以深睡经方治愈(真武汤 胶艾汤)
 气功外气导引下肢瘫痪新加坡少女
 《黄帝内经》参同契之十二  中医学是时空医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