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读书社:人与书的缘分——《伤寒论现代临床研究》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我是一个相当宿命的人。
如同我相信人与人的悲欢离合最不可或缺的,是天意。
人与书亦然。
恰如杨麦青先生的《伤寒论现代临床研究》,我已不记得我曾多少次与它失之交臂。

我确信,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书架上,我曾与它邂逅,抽出,又放下,带着十分的抵触和厌恶。彼时,我是传统中医理论的坚定拥护者,无条件地相信,中医学是独立于科学之外的另外一种体系,高高在上,无须证明与旁证;
我确信,在福建中医学院图书馆的书架上,我曾与不止一次它重逢,抽出,翻一翻,再次放下,那时我已很想看一看,这本书写了些什么,但是这本书翻翻,很多研究是60年代开始的,斗转星移,恐怕早就过时了吧,于是,我们再一次擦肩而过。
2006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图书馆里,我是带着朝圣的虔诚,去专门寻找这本书,因为我最尊敬的师兄向我推荐这本书,师兄说杨麦青的《伤寒论现代临床研究》,你一定要读一读,看一看他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头脑,他从60年代开始做的事情,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至今很少有人比得上。当我从书架上抽出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似曾相识的封面,一时哑然。
一个人和一本书的缘分,将近8年的偶遇与错失之后,终于凌空而至,一见倾心,复印一本,置于案头,时时翻阅。
诧异于一个人可以在20年的时间内,对伤寒论六经的实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作出如此系统、严谨而层层深入的假说,并在临床上进行大规模的临床验证,亦无数次从中寻找思路和启迪。

“笔底明珠无出卖,闲抛闲置野藤中!”是不是总是先行者的悲哀,杨麦青先生并不为中医学界所熟知,曾经在网上搜索过杨麦青先生的生平,相关资料很少,据说杨先生有金匮要略讲稿一书曾有意出版,但至今市面未见。

只是从此后,再不敢轻易否定什么,一个人、一本书、一种观点与思想……
无法了解,无法沟通,也许并不是是非的缘故,而仅仅因为彼此触及的缘分尚未抵达。
而当缘分抵达的那一刻,你会发现,曾经轻易否定的,恰恰是你千山万水苦苦寻觅后的皈依。

ps:
杨先生认为,使用哲学、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逻辑判断,使用现代医学科学手段进行实践判断,上下交错,剪破一切固有观念的网络,必能将《伤寒论》六经传经实质揭露出来,其最初形式便是假说。
理论方面,杨先生在60年代,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提出《伤寒论》中传经和六经的假说。限于当时西医发展水平,多从反射机制求解,建立了一个雏形。到82年,从微循环的角度进行了补充;88年,从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进行了补充。
实践方面,60年代,杨先生就在沈阳,从六经的角度,对3000多例麻疹肺炎患儿及一些儿科多发病经行观察分析,据说其“假说”雏形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80年代又在沈阳传染病院用“假说”指导流行性出血热,对假说进行有效性重复、证实和补充。


-------------------
这几日,重新细读此书,仍多醍醐之悟。

昨天上午读《伤寒杂病相关论》,读至“伤寒如流水,杂病如漩涡”,不觉拍案叫绝。赵红钧赵老师在《中西医结合二十讲》中,论述伤寒、杂病,用了“负概念”的说法,阐明了很多模糊不清的问题,但终不如“伤寒如流水,杂病如漩涡”这十个字一语中的。

而这篇《伤寒杂病相关论》收入《伤寒论现代临床研究》一书的时候,杨先生所添加的一段编者按,读罢亦是让人不胜唏嘘:

编者按:本文写于1991年元旦参加成都·中日仲景学说研讨会归来后,刊载于《辽宁中医杂志》1991年第8期。
此文思路已久,远在1963年春,笔者调离儿科去内科中医病房从事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再障属《金匮》杂病“虚劳”,笔者就此向陈师请教伤寒、杂病之分野。陈师称:“伤寒如流水,杂病如漩涡”,可谓天机一语道破。乃成五律诗一首,诗赠陈师:
几载迂回后,重闻大道真。
高山仰归谷,乔木柢青云。
寒光射秋水,皎月印心痕,
一曲阳春晚,李展师门。
未几,迫于时事维艰,陈留杨去,壮志雄图,散如烟云!金剑沉埋,离院后研究中断。
本文意义在于如欲寒温统一,必先区分伤寒、杂病,伤寒传经(温病相当于卫气营血传变),杂病连脏,期间若有若干相关性。排除来自杂病辨证的概念混淆,方能界限分明。

附:伤寒杂病相关论 伤寒杂病相关论.rar (273 K) 下载次数:2221

-------------------
而当缘分抵达的那一刻,你会发现,曾经轻易否定的,恰恰是你千山万水苦苦寻觅后的皈依。
+++++++++++++++++++++++++++++++++++++++++++++++++++++++++++++++++++++
不胜唏嘘!!!

-------------------
没有看过,能发一部分内容吗?

-------------------
抱歉哦,上面那一段还是我花了一块五才下载下来的

-------------------
“伤寒如流水,杂病如漩涡”-经典!

-------------------
思玥  真是个伟大的思想家 700)this.width=700;" > 算是个 思维缜密的人吧

-------------------
呵,女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
一语道破个中味

-------------------
   走进了思玥的QQ空间,看到了这篇文章。能够被一位学者认可的书肯定不同凡响,于是买了一本草草翻阅。当翻到‘应用《伤寒论》法中西医结合诊治婴幼儿腹泻微机系统’之中医医理设计中,其合理的设计竟与我的观察大致吻合。在经方沙龙QQ群曾与同道探讨过“婴幼儿秋季腹泻”,我认为秋季腹泻属虚寒性的占绝大多数(未作详细统计),用理中汤、桂枝人参汤、五苓散的几率要高于葛根芩连汤。然杨先生合理的设计、应用之效果是我望尘莫及的。
 再看一下《王鹏飞儿科临床经验选》,统计了136例婴幼儿腹泻,虚寒型占132例,实热型才占4例,可见王先生和杨先生所观察的大致相同,只是用药不同而已。

-------------------
这本书,我一定要买到,思玥,QQ号 是多少?

-------------------
老纳听这个名字就不想看,和楼主一样,看来是时候看看了

-------------------
上超星就有本书

-------------------
?我想下载

-------------------
说实话,我是一个顽固性的中医守旧派,也许与学识水平有关,1999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仲景学术思想研讨会上,杨麦青先生亲手送我一本他的著作《伤寒论现代临床研究》,当时只粗略的翻了翻,感觉太现代派了。时间一晃已十年,杨先生不知身体可否安好?随着临床阅历的变化,如今我也认为经方的学习研究要采现代医学之长,看到楼主此贴,禁不住感慨万分,学海无涯,回头有岸啊!!!

-------------------
真的那莫好吗?不妨发出来大家切磋一下

-------------------
盼望能一见!

-------------------
大家似乎都很关心杨麦青先生,关于杨麦青先生,相关资料似乎很少。暑假回家看到爸爸买过一本孟庆云的《中医百话》,里面有一篇关于杨麦青先生的文章,当时我把他打了出来,今天贴在这里,但是文中提到的《伤寒金匮教学文集》似乎一直没有找到出版信息。“华盖难灰壮士心”,能想象地到杨麦青先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气质,只可惜始终“山自寂寞花自开”。人们总说大浪淘沙,其实有时候,首先被淘掉的往往是金子,超前的思维需要岁月的沉淀与验证。因为他走地太远,如此地卓尔不群,遗世独立。



华盖难灰壮士心
  ——杨麦青教授和他的《伤寒金匮教学文集》
有志于仲景之学的杨麦青教授,可堪比《水浒传》中的王进教头,是一个无表现人物。令人欣喜的是他在79岁时出版的这部《伤寒金匮教学文集》,这是“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宋应星语)的教学讲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先生曾著《伤寒论现代临床研究》一书,之后又发表一些论文,并几次被邀到大洋彼岸,为洛杉矶中国国际医科大学中医系教授讲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课程。今日此讲稿以文集形式正式刊出,是先生50年来学用仲景书的总结,也堪为他学术之“心史”,正是“山自寂寞花自开”

中医人学常说,学伤寒(包括《金匮要略》)三难:认证难,明理难,用好难。仲景书传1800年以来,历程至繁至久,但还是解之不详,讲之不尽,当代医生对诸如结胸、奔豚、蓄血、热入血室、少腹急结、支饮、脏厥等病证体征,并非都有体验。清代章学诚说:“非识无以断其义”,没有见识过的病证,自然就不知条文的义蕴了,还谈什么“读无字处”。这一点,古代注家就有知难而默(张介宾语)和“以经解经”(陆士谔语)的情形。在当代,用古人的话注解古书者也大有人在,难以使人昭昭。诠注之多也为学习理论带来困难。有初步统计,自唐宋以来,有《伤寒论》注家753家,专著1601种,《金匮要略》150家,专著195种(四川省中医学会),注家们从理论到版本章句堆垛又各说齐陈。清末民初的经方家恽毓鼎指出“注家以后世浅冗文法读《伤寒》,不曰文义不贯,即曰中有遗脱,臆争臆改,可谓胆大心粗”(《恽毓鼎澄斋日记》)。对此,有学者所幸说,读《伤寒论》不要注家,应读白文本。《尚书》有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其“行之惟艰”一语,真是提前道出了《伤寒论》中那些经方峻剂使用的要害。如陷胸、抵挡之辈,因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对剂量和服药间隔要求甚严,需医生监护服药。愈是治大病的经方愈难用,用得准确荔湾沉疴,用方不当铸成事故。对此,麦青先生说:“学用这些方剂得手把手教”。历代经方用得好者皆成上工大家。自清末以降,使用经方有逐渐边缘化的倾向。当年慈禧太后患痢疾,御医辨得乌梅丸证,却不敢投用而致死。还有“经济效益”方面的原因,经方的小方不如开大方受要点的欢迎。例如号为大鹤山人的经方家邓文焯,晚年在苏州行医,门可罗。时至今日,咋城市医院,连古代常用的十枣汤也不轻易使用了。倒是在基层医院,乡村医院,经方峻剂用地较多,令人有礼失求诸野之企望。这也包括经方之学在国外的发展。值经方传承困难,呼唤通达著作之际,麦青先生托出了这部教学文集,可谓应时而出。

对于解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从学养和经历来看,杨麦青先生可堪受天降之大任。先生读中学时代就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作诗填词风韵独有。1945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1946年转入中国医科大学21期。毕业后一直在传染病一线工作。那个时代,在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疾病谱上,传染病都是居于第一位的,这使他“博涉识病”。1956年他开始学习中医,继后拜沈阳著名中医陈会心为师,并共同合作取得许多重大成绩。这位陈会心先生曾为中医留下许多令人叫绝的验案和诊治轶闻。而陈会心的老师则是被称为“北霸天”的窦有亭。民国时代他领衔北方的伤寒学派,与南方张骧云相呼应。在60年代初,东北沈阳的医务界,在卫生部中医司长吕炳奎的倡导下,对如何治疗急性传染病进行过一场“华山论剑”。治传染病的专家们据用药分成伤寒方剂组、温病方剂组和西药抗生素组,其治疗结果三组疗效不相上下,单独比较伤寒方剂组与温病方剂组的治愈率并无显著差异,只是用伤寒方剂组的疗程少2-3天。陈会心和杨麦青参加的是伤寒方剂组。麦青先生用《伤寒论》方治疗麻疹、菌痢、婴幼儿腹泻、再障、白血病等,还以六经辨证抢救中毒性休克心力衰竭。他以传染病的病期象对照六经辨证,提出了伤寒六经和传经的假说,由此开始了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系统理论研究,发表了很多论文。

在这部教学文集中,初传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理论和用方等基本功外,也展现了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创辟胜解之处,我概括为“通、实用、现代意识”七个字。

学术贵“通”,知理则通,不知理则隔。梁启超1911年在《学与术》的一篇文章中称道:“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其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实用者也。”《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既是学也是术,得通其道理才能致用,仲景学术发展到今天,不仅要“通”古今之恒变,还要“通”中西医学之同异。本书通善之处是能够从传染病演进的全过程解析伤寒六经和传经。麦青先生抢救过很多厥阴病危证,故能有准确的解读。只有那些煮字者或者只坐堂于门诊没接诊过危重症的医生,才能说出“厥阴为杂凑”或“没有厥阴病”之类的话来。明代徐光启非常知道“通”的道理,他以此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医术的传承重在实用。严复说“学主知,术主行。”“行”就是时间,好的、正确的实践才算实用。作为教学的书,作者有实用的东西,才能授人以实用的真知。麦青先生治仲景学术50年,不仅熟谙理法用经方,而且达到了圆通活法创用的境界。当年他用真武汤抢救小儿肺炎心衰,用大承气汤治重症乙脑,用桔梗白散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用大馅胸汤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呼吸窘皮综合征等,一起辨证准确而疗效卓著。对更复杂者也从善如流,有肺炎合并胸腹水、腹膜炎的患者,辨证为太阳、太阴并病兼有痞症者,用桂枝人参汤三剂后迅速好转治愈。也有因巧妙加减而收功者,如治疗一例流行性出血热属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又见有精神障碍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用桃核承气汤只加一味水蛭,4剂而愈。这是我们感到经方解决现代难治病的用场。麦青先生治疗杂病也多有其效,一位老人多年酗酒胃胀痛难受,在某医院以每次300元挂号费诊治3个月,病不见轻反加剧,经麦青先生诊为心下痞,用半夏泻心汤1剂就收功。作为临床家,麦青先生没有过多探讨《伤寒论》的版本、错简、注家之类的问题,而是着眼于临床,这也是注重实用的体现。

现代意识是根据现代的科技环境和要求来探索、开拓、运用仲景理论。中、西两种医学,各具特点,但也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即器以明道”。中医学理论的“形而上者为之道”,是来自“形而下者为之器”的。藏象的原型是脏腑的解剖。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论述的一些病证和症状体征,应该能够从“器”的层面得以诠释。麦青先生正是运用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解剖、微生物、免疫和传染病学等知识,来解读六经病、症候、症状和传经的。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尝试。同时也表明,中西医二者,在很多具体问题上,并非完全排斥,还有一定的互补性,对于中医学来说,这些互补内容提高了中医理论的清晰性。麦青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还曾研制了专家系统软件而用于临床,这在文集中有论述。这些内容,都展示了中医学在当代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气象。清代吴仪洛在《成方切用·序》中说:“设仲景于今日,将必审机察变,增损无已者。”麦青先生以现代意识的创新丰富了仲景理论,这是顺应中医学发展规律的。

麦青先生是我经常请教的老师之一,这次出版文集命我为序,我欣喜过望,正好以此表示多年来对我指教的感谢之意。本文的标题——“华盖难灰壮士心”,是先生1982年填《菩萨蛮》词中的首句,读者由此可知先生之“登高能赋”(《毛诗传》)以及其治学,是经历了一次次的煅淬与磨砺,先生以此书奉献给医学界,可谓“传先哲之精髓,启后学之困蒙”,其人生庶几无憾矣。



-------------------
中西医都能达到此境界者,眼下中国不多矣!

日后能越其上者,唯我等后生乎!

后生当有此志!

-------------------
你的资料看不成。怎么回事?

-------------------
能看啊。我打开了

-------------------
今日看到此书,阅后竞如当年瞧金庸古龙之感,杨先生太超前了!

-------------------
有谁知道这书哪里有下载版

-------------------
有谁知道这书哪里有下载版,我想下载

-------------------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
给大家一个这本书的下载链接,解压缩后是PDG格式。下载链接如下:
http://down.qiannao。com/space/show/dlsr/%C9%CF%B4%AB%B7%D6%CF%ED/%D6%D0%D2%BD/%C9%CB%BA%AE%BD%F0%D8%D1/%D1%EE%C2%F3%C7%E0%B1%E0%D6%F8%A3%BA%A1%B6%C9%CB%BA%AE%C2%DB%A1%B7%CF%D6%B4%FA%C1%D9%B4%B2%D1%D0%BE%BF%A3%A8%D6%D0%B9%FA%D6%D0%D2%BD%D2%A9%B3%F6%B0%E6%C9%E7%A3%AC1992%A3%A9_10783284.zip/.page

-------------------
我把杨麦青编著的《伤寒论》现代临床研究转换成PDF格式,但是上传了几遍都没有成功。需要的请留下邮箱。

-------------------
962030326@163。com
谢谢楼上提供.!

-------------------

qyhuafly@163。com,请楼上发给我一份吧

-------------------
哪位朋友有《陈会心医案》可以分享?谢谢!

-------------------
langhua3213@sina。com   请发给我一个,谢谢!

-------------------
xieyuhong3344520@sina。com 请给我发一个,谢谢!

-------------------
chjjmym@163。com,请给我发一个,谢谢!

-------------------
61666166@qq。com

-------------------
sunxin89@hotmail。com
谢谢楼上提供.!

-------------------
xdzh2@126。com
非常感谢!

-------------------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124707.html

-------------------
我也要一份,谢谢365011257@QQ。com

-------------------
谢谢楼主,我也想要一份学习,再次感谢!
yezhichao2002@yahoo。com

-------------------
anton553@sina。com谢谢给我一份

-------------------
很想学习啊,请好大夫给我一份吧。li1966423@126。com

-------------------
我要一份!感謝分享

信箱是unopartidoporx@hotmail。com

-------------------
谢谢楼主,请发我一份吧843694093@qq。com

-------------------
回26楼贴子,
请发一份给我学习,多谢了!

-------------------
回26楼贴子,
请发一份给我学习,多谢了! 上个回复忘了贴信箱,是roncao@yahoo。com

-------------------
只是从此后,再不敢轻易否定什么,一个人、一本书、一种观点与思想……
无法了解,无法沟通,也许并不是是非的缘故,而仅仅因为彼此触及的缘分尚未抵达。
而当缘分抵达的那一刻,你会发现,曾经轻易否定的,恰恰是你千山万水苦苦寻觅后的皈依。
颇有同感!书籍已下载!谢谢!

-------------------
杨麦青伤寒金匮教学文集.pdf下載網址如下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6164621.html

-------------------

陈会心医案(76年版).pdf下載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3548742.html
相关文章
 血解
 山茱萸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禹余粮丸(《圣惠》卷七十三。)
 是否爱滋病?
 求玉揪药解电子版
 恶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