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 部 (《名医别录》)
百部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多系野生。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广西、贵州、四川、广东、福建、湖北、河北、河南等地。原植物生于向阳灌丛或林下。喜温暖、潮湿、阴凉环境,耐寒、忌积水,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甘、苦,性微温。归肺经。功效润肺下气止咳、灭虱杀虫。临床用名有百部、蜜炙百部。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微温,有小毒,主治
咳嗽上气。
《本草拾遗》:火炙,浸酒,空腹饮,去虫,蚕咬,兼疥癣疮。
《药性论》:使,味甘,无毒。能治肺家热,上气咳逆,主润益肺。
《日华子本草》:味苦,无毒。治疳蛔,及传尸,骨蒸劳。
《本草纲目》:百部,亦
天门冬之类,故皆治肺病杀虫。但百部气温而不寒,寒嗽宜之。
天冬性寒而不热,热嗽宜之。此为异耳。
《本草经疏》:百部根正得天地阴寒之气,故《蜀本》云微寒。日华子言苦。《本经》言微温者,误也。苦而下泄,故善降肺气,升则喘嗽,故善治咳嗽上气。能散肺热,故《药性论》主润益肺。其性长于杀虫,传尸骨蒸劳,往往有虫,故亦主之。疳热有虫,及蛔虫、寸白虫、蛲虫,皆能杀之。
简误:百部味苦,脾虚胃弱人,宜兼保脾安胃药同用,庶不伤胃气。
《本草蒙筌》:味甘、苦,气微温。又云:微寒。无毒。一云:有小毒。主肺热上气,止年
久咳嗽急求;治传尸骨蒸,杀寸白蛔虫须用。又专治虱,亦可去疳。烧汤洗牛马身虱不生,烧烟熏树木蛀虫即死。人家烧烬,尽逐蠓蝇。
《药性解》:味甘苦,性微寒,有小毒,入肺经。主肺热咳逆,传尸骨蒸,杀疳
疣寸白诸虫及虱。按:百部专疗咳嗽,宜入肺经,而小毒故能杀虫也。
《本草备要》:润肺杀虫。
甘苦微温。能润肺,治热咳嗽。苦能泻热。有小毒,杀蛔、蛲、蝇、虱,一切树木蛀虫。触烟即死。治骨蒸传尸,
疳积疥癣。皆有虫。时珍曰:百部亦天冬之类,故皆治肺而杀虫。但天冬寒,热嗽宜之;百部温,寒嗽宜之。根多成百故名。
《本经逢原》:百部为杀虫要药,故肺热劳瘵喘嗽,有寸白虫宜之,晓虫痢及传尸骨蒸多用之。时珍云:天
麦门冬之类,皆主肺痰,但百部气温,肺
胃寒者宜之;二冬性寒,肺
胃热者宜之。脾胃虚人勿用,以其味苦伤胃也。又浓煎洗牛马虱,树木虫蛀,用填孔中,更削杉木塞之,其虫即死。杀虫之功,于此可知。
《本草求真》:[批]除肺寒,泄肠热,杀虫止嗽。
百部专入肺。甘苦微温。功专杀虫,能除一切蛊毒,及传 骨蒸,树木蛀虫,疳积疥癣,虫触烟即死。然亦能治寒嗽及泄肺热,以其气味甘温故也。李时珍云,二冬亦属治嗽,但二冬性寒治热,此则气温治寒耳。百部虽云微温,而苦过于甘,于气总属有碍,似于虚人不宜,苦伤气。不可不知。
《得配本草》:甘、苦,微温。入手太阴经气分。润肺气,止咳嗽,杀疳蛔及寸白诸虫,疗疥癣及虫蚕咬毒。
配生
姜,治寒嗽;配
秦艽,熏衣去虱。捣取汁,和蜜煎如饴,治三十年嗽。
热嗽,水亏火炎者禁用。
《本经疏证》:百部主咳嗽上气,按其形象,当谓似肺,朝诸经脉,得经脉之辐辏,集其益而病已矣。殊不知根下撮如芋子至十五六枚之多,咸黄白色,白为肺本色,黄乃脾色,则似肺致脾气以布于他矣,尚得谓诸脉朝于肺乎?盖咳嗽上气,既已习熟,遂难倏止,则向之引风寒痰热为者,至无所资,则转引脾家输肺之精以为赖藉。百部根当能于肺朝百脉时,各令带引精气输圩皮毛,于是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而气归于权衡,咳嗽上气焉有不止者?此其与咳嗽上气为何如咳嗽上气,可憬然悟矣。
《本草新编》:百部,味甘、苦,气微温而寒,无毒。专入脾经,亦入脾、胃。止肺热咳嗽上气,治传尸骨蒸,杀寸白蛔虫。洗衣除虱,烧汤洗牛马身,虱不生;烧烟熏树木,蛀虫即死;人家烧烬,尽逐蠓蝇。此物杀虫而不耗气血,尤有益于人。但其力甚微,用之不妨多也,然必于参、茯、芪、术、归、芎同用为佳。大约用百部自一钱为始,可用至三四钱止,既益肺、胃、脾之气,又能杀虫。倘痨病有传尸之虫者,须用地骨、
沙参、
丹皮、
熟地、
山药共用为妙矣。
或疑百部杀虫,何能使虫之不知?夫百部味甘,虫性喜甘,投其所好,妄甘味之能杀身也。故食之而不知耳,及至已食百部,而虫之肠胃尽化为水,欲作崇而不能,有不知其何以死而死者矣。
《本草分经》:甘、苦,微温。能利肺气,而润肺温肺,治寒嗽,杀虫虱。伤胃滑肠。
【现代药理研究】
1. 百部有镇咳、平喘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百部生物碱。
2. 百部有杀虫作用,百部水浸液和醇浸液对鼠蛲虫及头虱、体虱、
阴虱有杀灭作用,还能毒杀臭虫、蝇蛆、孑孓等。
3. 百部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及某些致病真菌、流感病毒和新城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 百部有解痉作用,其生物碱提取物能松弛由组织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支气管痉挛。
5. 百部有中枢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