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中西汇通:中西汇通感悟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我觉得读医的人头脑一定要活,要善于变通,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观点,书要读活用活。例如我们的中医理论用活了也可以应用到西药当中的,用药无非就是用个气味,谁说西药不可以当中药用啊!我自身就是这样应用着,我觉得大有用武之地!
 其实,经方六经的思想我觉得有可能用到临床上,这样大大地拓展了经方的应用范围。在临床上,往往有很多病人不喜欢吃中药,但病情可能中药治疗起来效果会好点,这时我就会按胡希恕老师的观点,按六经辨证给他开药。你中药不吃我用西药用中成药用打针可以吧!这样很多病人就好接受了。下面我举几个例子看怎么应用。
 例如有个病人来了,上感发烧,忽冷忽热,口干口苦咽痛,这时可按病在少阳阳明处理,用的当然要用入少阳阳明经的药。我往往会按他有寒热往来给肌注柴胡针以解少阳的病邪,至于咽痛口干那是入阳明经了,要清热,这时我们可以给他打点西药的消炎和抗病毒针,因消炎药是苦寒的,相当中药的清热解毒药,也即是阳明经的药。再如有病人咳嗽咽干咽痛很久,体质又较弱怕冷,这时我们可以按阳明太阴病处理,给用消炎的加生脉饮针来处理,往往效果也是可以的。再例如有太阳症发热的也可先给予氨基比林针来退烧,因西药的退热镇痛药相当于中药的太阳经发汗药,这也是可以的。口服西药和中成药也可按此思路组方。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点参考价值。有的人或许会说,瞎扯中西理论那能如此汇通啊!但我想说的是世间万事一切皆有可能,多一条思路就多一条道路,但愿这个思路能给经方发展起一点作用,这样我们应用经方就能越用越广,越用越普遍!本人认为中成药用六经辨证来用最有前途,对那些不想吃中药的人我们可以用这样来用。辩对证了,用对量效果也会很好的。再举个例,有个早泄病人,吃了很久中药但毫无效果,对中药丧失了信心给我劝说了很久才愿意试一下中成药,我根据他早上口苦胸肋苦满,腰酸尿多,晚上尿频小腹不仁,诊断是肝郁气结化火,肾气不固,相当病在少阳太阴,给开予了小柴胡颗粒金匮肾气丸,吃了一个月诸般症状全消,痊愈。
 所以,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基础扎实,头脑灵活,善于变通,我觉得我们一定能把中医发扬光大!希望大家共勉之!再接再厉!为中医和经方的发展不懈努力!

-------------------
三阳病用西药可以变通,三阴病多用中药或温灸效果好!

-------------------
对啊,中西汇通的张锡纯大师就是把阿司匹林安乃近等当做经方药物。

-------------------
雍乾:三阳病用西药可以变通,三阴病多用中药或温灸效果好!?(2012-11-09 21:10)?700)this.width=700;" >

是的,说得有理!三阳病用西药较易变通,三阴病也还是可以,例如脑蛋白水解物白蛋白,维生素,强心药等这些还是可以用到三阴病的。

-------------------
任重道远啊,我将致力于中医剂型的现代化,理论的现代化

-------------------
确有一部分人,在走这样的一个思路。另外一方面来讲,方剂的理法,似乎也可以在微观的现代医学的病理状态中找到有的放矢的地方。本人没有实践,只是听老师提到。他试着让中医的道理实在点。他也提到,有人用抗生素,亦是根据辩证来的,湿热与纯实热者,选药不同,效果有别。

-------------------
给楼主推荐一本书,是我大学时候看过的,看后会让你有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烂栅处"感觉
邓家刚(中药新家族___化学中药)

-------------------
有价值的观点

-------------------
是条路

-------------------

  此思路,  有道理.  愿我们共同努力.

-------------------
很受启发。谢谢楼主

-------------------
不認同,不中不西,此路非仲景之門也。

-------------------
辨证使用抗生素,效果不佳时,是辨证不准,还是细菌耐药?

-------------------
有启发

-------------------
qkc73:辨证使用抗生素,效果不佳时,是辨证不准,还是细菌耐药??(2012-11-10 16:02)?700)this.width=700;" >

抛开对中医或西医的情感与成见不讲,客观地来看,这只不过是别人在其自身的临床实践中所发现的个人经验。我说出来,不过是想表明,有这样一种思路的实践---即以中医辩证的思维来指导西药的使用。就像楼主所阐述的一样。就我而言,我极力反对用抗生素或其他西药,极其鼓励大家都用中医解决问题。但是,当其他人用其他的方式同样很好地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不会去这样实践,但我表示欣赏,所谓“和而不同”。至于到底是“辩证不准”还是“细菌耐药”呢,我想,湿热还是实热,辩证还是很容易的嘛,肯定是细菌耐药啦,抗生素可不是个好东西。
相关文章
 橘皮煎丸(《博济》卷一。)
 惊风
 桂枝汤的“须臾”考
 大菟丝饼(《普济方》卷二一八)
 止咳平喘药
 求证:上眼皮到底是属脾呢,还是属胃?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