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中西汇通:中西医区别之一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西医是化学医,讲物物间化合、化学反应。中医是物理医,讲物质(气血津液)的运动及运动产生的变化,即气化。如气机升降出入等就体现此点。一感冒病,西医讲抗菌消炎,不外乎用一种化学药品杀灭另一种化学物质。而中医治感冒有发汗解表一法,其目的不是杀灭体内的病菌,而是通过发汗这一方法和过程,达到体内气血阴阳平衡,气血冲和,阴平阳秘,则病自愈。用药物固然能达到出汗目的,但不用药物,通过运动、针刺、汗蒸、按摩等方法,只要能疏泄腠理均可出汗,也就可能愈病,不一定非要服药物不可,这充分说明中医不论从理论,还是从具体治法来看,都是从物理的角度来阐释的。又比如,我在门诊看到消化科的医生常告诉胃肠病患者,食酸奶对胃肠病有好处,因为其中含有很多有益菌,但就我所见,很多这样食用的病人反而加重病情,因为酸奶必须冷食,且其质地粘稠,对于胃肠胀气的病人反有生冷伤胃,粘稠滞气之弊端,服后加重的病人太多,所以我都列为禁忌。消化科的医生就是从化学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中医则是从物理性状的角度来认识。到底谁是谁非?我认为中医是对的(当然两者结合起来更全面,但西医基本不会在用药前考虑这个),因为当一样药品进入人体,首先给人刺激的是其物理性状,然后才是生化作用,而且很多生化反应都是因物理刺激引发的,如果物理性状不适宜病人,那么就会在其生化作用尚未展开时就加重了病情。如很多虚寒性病人输液,虽然液体中有治病药物,但凉水进入血脉,当药物尚未产生疗效时,就会因其冰凉的物理性质加重了病情,所以虚寒性体质的人输液效果并不好,可能会暂时控制住症状,但对自身的损伤是很大的。不少人借助现代较前沿的理论如系统论、耗散论等来理解中医,总能发现两者的共同点,而这些都是物理学类的理论,而非化学类,凡是在化学方面寻找两者共同点的,却都是生拉硬扯,不伦不类,比如不讲中药性味,只是根据其化学成份运用中药的做法,所以用西医化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改造中医,或企图中西医在理论上水乳交融,是不可行的。



-------------------
中医是本体医学
西医是驱邪医学
不定好位
中西医结合就是怪胎
PS:本人不排斥西医,只要对患者好

-------------------
中医是哲学,讲辩证法,阴阳辩证,寒热辩证,虚实辩证,里外辩证。升降辩证,讲整体。西医是科学,是技术,,讲听诊。讲透视,讲化验,讲B 超,讲CT,讲血流变,讲核磁共振,讲分科。熟话说,道不同不相于谋。中西医不能结合

-------------------
中西医可以相互补充

-------------------
发挥各自的长处

-------------------
各有短长,可以合作,但要在理论上水乳交融恐怕还不行。
相关文章
 剖腹产4天的婴儿喉咙中有痰,晚上爱哭,哭的
 腹痛
 泌尿外科病历
 捻转法
 20070063怕冷、口腔溃疡案
 火毒内陷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