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中西医之分水岭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处下 于 2012/8/2 12:46 编辑

  同处地球,同沐阳光,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别大的两大医学理论与治疗体系呢?根本原因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而作为文化基础的文字就是其分水岭。语言学的研究有据证明,上古人类在最初创造文字时,均一致采用了象形方法,因为人最初感知到的外界就是形态万千的自然界。西方现代语言里,还找得出许多象形的痕迹。但是,把象形进行到底是很麻烦的,需要海量不同的符号,来表示自然界与人类活动中千差万别的事物。不知何故,也许是惰性,让西方人放弃了表形(象形文字),而转为采取表音:26个字母,经过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音,用以代表不同的事物。再通过约定的词序和语法规则,来思维和交流。从此,他们的思维与自然现象渐行渐远。

      中国人在创造文字之初,即与自然现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创造出最初常用的日月山水禾草牛马羊等大量的“文”。符号增多,意义繁杂之后,又聪明地以“形声相益”之法创造出“字”。从此,汉文字突破了象形符号局限瓶颈,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并为随后而来的文化独特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方的表音文字,阻碍了他们对自然万物形态的观察、琢磨,使他们的思维方式渐趋抽象,对事物的探求力求趋里,即:探求事物内部,进入微观世界。医学亦以解剖为基础,一直发展到细胞、微生物、微创。。。。。。西医因此非常重视人体的结构,针对结构的生理、病理进行研究,其治疗方法也就无可避免地发展成为一种对抗性的疗法。

  中国人的表形文字,使我们的思维与自然界万物的形态须臾不分:清晨,当第一抹阳光射入窗户,我们的脑海立呈万物的形象,并以这些形象完成我们一天的思维。所以,我们的先人对事物的探求很自然地趋外,探求事物与事物、事物与外界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等。中医一开始,也有过解剖实践,这在《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典籍中均有记载。否则,我们对五脏六腑的认识就不可能如此真实清楚,更无从谈论脏腑辨证了。但是,我们的祖先习惯于探求事物整体,他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既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那么,内部脏腑的状况便一定会在外部(人体表面)被观察到,无需打开肚腹便可知晓内部的病变,这就是望闻问切产生的原由。由于注意到人体是个整体,其生理、病理的表现具有系统内在的规律,所以,中医观察脏腑不是孤立地观察其结构,而是联系性地观察其功能。某人来求医,西医诊断便血脱肛,建议手术割去痔疮。而中医辨证为肺气不宣,中气下陷,法当补中益气,适度凉血止血,其效果真实可验。屁股眼的毛病和上身的肺部有关,这可是风马牛不相及!中医是系统性医学,她的“上病下治”、“下病上取”、“里病外治”、“外病内治”,西方人看得是目瞪口呆,不知就里,而中医却信手拈来,挥洒自如。

两种医学的基本差别:



西医


中医


生理


研究人体结构


探究脏腑功能


病理


器质病变


系统失调


诊断


仪器检查,取样化验


望闻问切


治疗


针对病灶,对抗施治


把握整体,标本兼治


药物


化学合成


天然为主









两个例子来看看东西方文字及思维的分野:  

一、

      汉语的偏旁部首,是依事物的类别来创造的,与事物的自然属性紧密联系:

艹,  艾、花、苇、苗。。。

木,  林、森、杆、枝、根。。。

钅,  铁、铜、铝、。。。

氵,  江、河、湖、海。。。

火,  灯、炙、烟、灭。。。

      不一而足。我们学习这些文字时,只要认识偏旁部首,就不难知道它表示的是哪一类的事物,以形来分辨事物在我们的脑海里很容易建立起大千世界的自然形象,并且很自然地运行形象思维。长期锻炼这种形象思维,我们自然会系统性地考虑问题,自然界中万千事物的相互依存关系我们就清楚熟悉起来。

  而西方语言的词缀是依词的词法及语法意义来归类的,与自然事物的形状毫无关联:(以英语、法语为例)

-oir, (法,表示容器类事物)arrosoir(喷水壶), baignoire(浴缸), réservoir(水库),

-ette, (法,表示小化词) fille (姑娘),fillette(小女孩),  

-té (法,阴性名词), université,  

-ty (英,名词)university

-age, (法,阳性名词),(英,名词),courage, voyage

-er, -ir , (法,动词)étudier, parler, finir, établir,

-ize, -fy, -ish, -ate, (英,动词)modernize, organize, beuatify, simplify, finish, operate

re- , (法、英,重新,再)renew, remind, revoir, reprendre

a-, (法、英,与原词义相反)anormal

para- , (法、英,抗,对,反)parasol

  词缀还有很多,仅列些许。相信学习这些语言的人,很难把这些词的“形”与其所表示的事物的“形”联系起来,他们区别事物是靠耳朵,听词的音,与形无关。

二、

      中国文化里,阴阳的概念很早就被古人认识到,中国人考虑问题,看待事物都会全面考虑,不仅注意到此,也注意到彼。天地、君臣、父子、夫妻、男女、上下、左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乾坤。。。。。。这些自然现象,中国人总是习惯成对地考虑,在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时,总是力求以平和为期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阴阳平衡。

      对于这些自然现象,西方人却是这样思维的:天、地、君、臣、父、子、夫、妻、男、女、上、下、左、右,乾坤的概念他们根本就没有。事物是这样孤立隔开的,当然反映到医学中就是对抗性质的,甲脏器病了,就针对甲脏器放疗、化疗、开刀!想都想不到可以对乙脏器辩证施治来调理好甲脏器的病。

      中国人善于观察自然万物,很早就认识到万物、自然现象、宇宙都是在阴阳的平衡、互根、消长之间生存发展的。人体有病,正是由于阴阳失衡造成或阴虚阳亢、或阴盛阳衰;中国人还发现,植物静止、不能移动地生长在某个固定的风土条件下。沙漠里、山林中、阴湿地、向阳坡等等不同地方的植物,秉受不同的风(气候)土(地质)而长成,自然地具备明显的寒热温凉各性,辛甘苦酸咸各味。中医正是利用植物所具有的这些阴阳偏性,去纠正人体失衡的阴阳偏性,使阴阳平衡,则人体机能正常,转而健康。中医称健康人为平人,即指体内阴阳处于平衡状态。最简单显明的例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热,或吃太多火锅、烧烤,上火了,煮绿豆汤喝一杯,两广地区的喝杯凉茶,就会感觉好得多;天气冷,受了凉,煮碗生红糖水,发发汗,好了。

      西方人观察事物眼光趋内,探求人的生理、病理时,运用解剖和显微技术,发现了两个微细物质:一是细菌(包括后来发现的病毒)、二是维生素。人体得病,或是缺乏维生素,或是感染了病菌。治疗方法就简单啦,或补充维生素,或抗菌消炎。再不行,就“舞刀弄枪”,割去(锯去)病变部位。由于抗菌素的广谱性,在对病菌的杀灭过程中,很难避免伤害到其他正常有益的细菌和细胞。就如同为了消灭恐怖分子,空袭城市,伤及无辜群众,这也是一种恐怖行为。在这个意义上讲,西医使用的是恐怖疗法。

      有种反对中医的说法,说中医的治疗方法和中药都做不到“随机双”,所以,中医是不科学的。

   

我们看看中西医治病方法的不同,便知道哪种更科学:

      西医,感冒发烧病人10个,医生处方1个:退烧药A、消炎药B。

      中医,感冒发烧病人10个,医生处方10个:或麻黄汤、或桂枝汤、或桂枝麻黄各半汤、或桂枝二麻黄一汤、或小青龙汤、或大青龙汤、或麻附细辛汤、或麻附炙草汤、或。。。。。。10方均不同。即便是方同,其中各味药的用量也或有不同。为何?这就是中医的辩证施治。病症虽同,但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生活环境、患病的季节、疾病发展的阶段均有不同,中医针对这些不同而开出的药方里,用药不同、药量不同、配伍不同,当然药方就不同。这也叫做“三因治宜”,即因时、因地、因人而施以不同的治疗,得到的却是相同的治愈效果。再者,即便是同一个人,在治病过程中,其病势的走向发生了变化,或趋好、或趋坏,中医都要相应调整其处方方剂。这叫“动态辨证”。这样的辩证法,能够以 “随机双盲”这种孤立而呆板的测试来证明它的科学性吗?



-----------学习了
-----------归纳的很好,学习了。
-----------完整,精辟。
西方人直率。东方人细密。
性格影响了文字的发展。
古西医与中医类似,受性格影响,不及中医。
相关文章
 乳香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良姜汤(方出《圣惠》卷七十七,名见《朱氏集
 圣济总录 45 脾瘅 上课笔记
 中医如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罗纳尔多的痛苦
 医贵广识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