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ß—内酰胺酶(ESBLs)细菌流行情况及其对常用24种抗菌药敏感性。方法:先后用头孢硝噻吩及纸片扩散初筛法、纸片扩散确认法从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共289株中检测出39株产ESBLs菌株,用微量稀释法测定24种不同类抗生素对上述39株细菌的MIC值,用超声破碎法及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比较ß—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克拉维酸及他唑巴坦对ESBLs的抑制作用。结果:我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5率为16.7%、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为12,4%。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类及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均较高,它们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哌酮、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及美洛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00%,100%,100%,100%,96,3%和81.5%;肺炎克雷伯菌,100%,100%,91.67%,91.6了%,83.33%和75%.加用酶抑制剂后能显著降低上述抗生素的耐药率,它们对阿莫西林十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十克拉维酸,氨苄西林十舒巴坦、头孢哌酮十舒巴坦、哌拉西林十他唑巴坦和美洛西林十舒巴坦的耐药率为:大肠埃希菌,89.89%,55.5%,48.1%,3.7%,0%和0%;肺炎克雷伯菌,58.35%,16.67%,50.02%,0%,8.37%,和8.33%.这些细菌同样表现出对磺胺类、喹诺酮类及第四代头孢菌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它们对复方磺胺、环丙沙星及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77.8%,74.1%和18.6%;大肠埃希菌,50%,16.67%和25%。但它们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肺炎克雷伯菌7.4%和大肠埃希菌25%,与第四代头抱菌素类似有较低的耐药率;而非典型ß—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及拉氧头孢对产ESBLs菌株表现出相当高的敏感率,大肠埃希氏菌分别为,100%,100%和100%;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83.43%,75%和91.67%.对于所有的受试菌株碳青霉烯类的伊米培能和美罗培南表现了最高的敏感率未发现耐药菌株。ESBLs对单独头孢哌酮的水解率为43.93%,而当结合了舒巴坦时对头孢哌酮的水解率下降为20.91%,而当结合了克拉维酸时为18.13%;而当结合了他唑巴坦时为15.27%。结论: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并对不同类抗菌素有多重耐药的特点。它们对头霉素类及氧头孢烯类表现出相当高的敏感率;碳青霉烯类仍然是对产ESBLs细菌最有效的药物。酶抑制剂对产ESBLs细菌的体外效果以头孢哌酮为共同底物的情况下为他唑巴坦略优于克拉维酸,但二药都强于舒巴坦。
关键词 超广谱ß—内酰胺酶(ESBLs) 耐药性
细菌产ß—内酰胺酶是其耐药的主要机制,而由质粒介导的超广谱ß—内酰胺酶(ESBLs)是对新一代ß—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ESBs由质粒介导,易在同种属甚至不同种属细菌间传递造成暴发流行,国外已有多起暴发流行的报道[1、2]ESBLs的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众多问题:死亡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治疗经费上升、医生的治疗选择越来越少等等。ESBLs在国内外已引起广泛重视,但由于ESBLs检测困难及费用较高,一些检测方法尚无法在临床统一推广,对ESBLs分布及流行的专门研究尚很少。随着新型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增多,更加需要对这些抗生素与ESBLs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本实验以我院临床分离的菌株为对象,采用NCCCLS承认的方法检测产ESBLs细菌的情况从而了解产ESBLs细菌的流行分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各类抗生素、酶抑制剂等和产ESBLs细菌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期对临床预防、治疗产ESBLs细菌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