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药代动力学参数
(1)曲线下面积AUC: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一段时间的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
时量曲线C-T: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用药后,由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可使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量)随着时间(时)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
(2)达峰浓度Cmax: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吸收后的血药浓度最大值
(3)达峰时间tmax:达到药峰浓度所需的时间
(4)表观分布容积Vd:假设体内药物均匀分布时医学.全在.线搜.集 . www.med126.com,由血药浓度推算得到的药物分布体液容积,单位为L或L/kg Vd=A(体内总药量)/C(血药浓度)
Vd意义 ①用来估算血容量及体液量 5L→分布于血液
10-20L→细胞外液
40L→全身体液
>40L→某一器官内浓集
②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性或与组织结合的程度
③根据药物的分布容积调整剂量
(5)半衰期t1/2: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按一级速率消除的药物t1/2为一恒定值
(6)总清除率CL: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是正确估算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唯一参数
假设生物利用度完全:给药速率 = CL×Css
(7)稳态血药浓度Css(steady state concentration,坪值plateau,Cp):属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在恒量恒速重复多次给药4-5个t1/2后,给药量与消除量达到动态平衡,体内药物的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曲线趋向平稳,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
Css意义
①其高低与给药总量成正比
②其波动幅度与给药间隔成正比
③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与t1/2成正比
(8)生物利用度(F):应用药物或药物制剂后其所能达到体循环的程度
影响F的因素:①吸收前的药物降解
②吸收后的首过消除
F绝对 = AUC(po)/ AUC(iv)×100%
F相对 = AUC(试验)/ AUC(参比)×100%
(9)负荷剂量(loading dose,DL):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所需要的水平,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一次剂量。
DL =Cp×Vd/F R(给药速度)=Cp×CL
3.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是通过测定血液中或其它体液中药物的浓度并利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公司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同时也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可以提供患者最佳用药方案。
应用指征:在下列情况下,通常需要进行TDM:
(1)药物的有效血浓度范围狭窄。此类药物多为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如强心苷类,它们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需要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仔细设计和调整给药方案医学.全在.线搜.集 . www.med126.com,密切观察临床反应。
(2)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差异的药物,如三环类抗忧郁症药。
(3)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的药物,如苯妥英钠,茶碱,水杨酸等。
(4)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过肝代谢消除(利多卡因,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5)长期用要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
(6)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的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如普鲁卡因胺治疗心律失常时,过量也会引起心律失常,苯妥英钠中毒引起的抽搐与癫痫发作不易区别。
(7)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时。
(8)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很大,特别是由于遗传造成药物代谢速率明显差异的情况,如普鲁卡因胺的乙酰化代谢。
(9)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诊断和处理过量中毒,以及为医疗事故提供法律依据。
(10)当病人的血浆蛋白含量低时,需要测定血中游离药物的浓度,如苯妥英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