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脑动脉硬化症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脑动脉硬化症系指脑部血管弥漫性硬化,管腔狭窄及小血管闭塞以致脑部血流减少,脑组织
长期处于慢性供氧不足的状态,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最后产生脑功能
障碍症候群。中医称此病为脑络痹,是因用脑过度,过食肥甘,房事不节,或年老肾虚,致
精血亏少,经脉失柔,或痰浊瘀血阻滞,气血阻痹,脑失所养所致。以头痛、头晕、情志改
变,或有肢体麻痹、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
症状描述:  
早期表现为头晕、头疼、易疲劳、头沉耳鸣,颅内鸣响、眩晕眼花、睡眠障碍、精力不集中
、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特别是近事遗忘。
随着病情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慢性脑缺血以及多发性腔限灶,可引起痴呆,定向力、计算
力、记忆力特别是近事记忆的障碍。
体症描述:  
较重者可在慢性供血不足基础上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
发病原因:  
多继发于风眩、消渴等病。因年老脏阴不足,用脑过度,房事不节等,使精血亏少,脑络不
荣,经脉失柔,则脉络硬化而发病。或因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脾气壅滞,痰浊内生,或情
志所伤,肝气郁结,血行不畅,痰浊凝于管壁,阻痹气血运行,影响脑络而为病。
本病不易治愈,有可能并发脑萎,颤病,或出现中风。
诊断要点:  
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
有全身动脉硬化的症状和体征。
有短暂性脑缺血史。
有存在促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诱发缺血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表现动脉粗细不均匀,脑血流量减少,脑萎缩以及多发性腔隙灶等。则可以诊断。
中医认为: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稍多于女性。一般起病缓慢,逐渐加重。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肢体发麻。可有情绪波动,喜怒无常,烦躁不宁,或焦虑多疑、
固执、嫉妒等神情症状。
血压常增高。血脂增高。可伴眼底动脉硬化二级以上。经颅多普勒或脑血流图发现颅内血管
壁硬化,弹性减退。
实验室检查: 
高脂蛋白血症。
脑血流图检查:血管功能减退,可见转折型、倾斜型、平顶型或三角波型。
气脑造影:脑室扩大,多不对称。动脉狭窄或闭塞时脑萎缩明显。
CT扫描可发现多发性腔隙梗塞灶。
磁共振:能发现CT所不能发现的腔隙梗塞灶,尤其是在颅底部位图像远比CT清晰。
诱发缺血试验:屈颈试验:病人端坐屈颈,使颏紧贴前胸,观察头晕加重,以至产生头胀感
所需时间,如在30秒内出现上述症状者即为阳性,说明颈内动脉供血不足。
疾病辨析:  
脑萎:人格障碍、痴呆、震颤等症明显。脑络痹可发展为脑萎。
神经官能症。
颅内占位性病变。
病呆。
治疗方法:  
痰湿内阻证
证候:头痛而重,眩晕,恶心欲呕,健忘,纳少,舌暗苔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化痰。
主方:半夏白术天麻
用法:
加减:肝阳化风证
证候:头部胀痛,眩晕目胀,失眠口苦,急躁易怒,手足麻木,舌红,苔薄,脉弦。
治法:潜阳熄风。
主方:天麻钩藤
用法:
加减:可选加白芍板、生牡蛎鳖甲;肢麻、震颤,加全蝎僵蚕防风
气虚血瘀证
证候:头晕头痛,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或见肢体麻木,舌暗红有斑点,脉虚而涩。
治法:益气行瘀。
主方:补阳还五汤
用法:
加减:神疲、乏力,加人参黄精;食少、腹胀,加白术、山药厚朴
肾虚血瘀证
证候:头部空痛,眩晕耳鸣,健忘,手足麻木,腰膝酸软,舌暗,苔薄,脉沉细涩。
治法:补益肾气、活血化瘀。
主方:首乌延寿丹
用法:
加减:头痛,加川芎白芷;肢麻,加天麻、枸杞鸡血藤、木瓜
肾阴虚
证候: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口燥咽干,肢体麻木,腰膝酸软,头重脚轻,五心烦热,舌
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主方:一贯煎
用法:
加减:可选加山茱萸、制首乌、桑椹子、五味子远志、石菖蒲等。
阴阳两虚证
证候:眩晕、耳鸣,体瘦,神疲,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脉弱而数。
治法:滋阴补阳。
主方:二仙汤
用法:
加减:无热畏冷,去黄柏知母,加炮附子肉桂;烦热、口渴,加生地、山茱萸、麦冬
五味子。心脾两虚
证候:头晕头痛,倦怠乏力,心悸失眠或嗜睡,心烦健忘,情绪不稳,喜怒失常,四肢发麻
,舌体胖,舌质淡,舌苔薄或薄黄,脉弦或细弱。
治法:养血安神,益气健脾。
主方:归脾汤加减
用法:
加减:嗜睡者去枣仁、远志加入菖蒲、郁金15g,通窍开神;大便秘结者可加火麻仁10
g,苁蓉15g,润肠通便;心烦焦虑可加柴胡10g疏肝解郁;苔黄腻,头沉重加黄芩
12g,夏枯草10g清热。
心肾两虚
证候:表情淡漠或目乐观,心情孤僻,沉默寡言或自言自语,反应迟钝,哭笑无常。语无
伦次,多疑固执,健忘失眠,头晕耳鸣,二便失调,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数无
力。
治法:交通心肾,滋肾养血。
主方: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加减
用法:
加减
盆子15g,升麻10g补肾纳气;有肢冷畏寒等阳虚病症者可酌加熟附子12g,补骨脂
12g,锁阳12g等补肾温阳之品。
其他疗法:  
饮食宜清淡,低脂饮食。避免体重超重。适当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但不要做重
体力劳动和勉强做剧烈活动。
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风眩,消渴等。
体针疗法:选穴百会、风府、手三里、足三里、丰隆、太冲、神门、三阴交、肾俞等,每次
3-5穴,平补平泻法。
单方验方:
★ 平肝清晕汤:白芍、生地、石决明、生牡蛎各15g,菊花、白蒺各10,水煎服,
每日1剂。
茺蔚子10g,草决明15g,水煎服,每日1剂。
★ 脑得生片2片,每日3次。
西药可用西比林、脑嗌嗪、亚油酸丸、硫酸软骨素A等。
评   介: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经颅多普勒或脑血流图检查基本正常。
好转:症状、体征好转,经颅多普勒或脑血流图检查有改善。
未愈:症状、体征、经颅多普勒或脑血流图检查无改善。
相关文章
 我是怎样找到民间中医的
 增损普济消毒饮(《温病刍言》。)
 多年十二指肠溃疡求医与如何调理准备要孩子
 发热期
 求教:结痂后怎么灸
 请教关于脐针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