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疾病 >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 正文
结节性多动脉炎(多动脉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9/4/12 字体:

结节性多动脉炎(多动脉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以中等大小肌肉动脉呈节段性炎症和坏死为特征,伴受累血管的供血组织发生继发性缺血。

病因学和病理学

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其中以40~50岁者居多,男女之比为3:1。临床与病理表现的多样性,提示存在着多种发病机制。动脉病变与超敏志愿受试者,实验性血清病动物以及发生变态反应的病人出现的自发性多动脉炎的改变类似。药物(如磺胺,青霉素,碘化物,硫尿嘧啶,铋剂,噻嗪类化合物,胍乙啶,脱氧麻黄碱),疫苗,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如血清性肝炎,流感,人免疫缺陷病毒)均可引起发病。通常没有预先进入人体内的抗原。

血管中层和外膜节段性和坏死性炎症为本病特征性改变。病理改变最多发生在血管分叉部位,病变从中动脉壁中层开始,再扩展到内膜和外膜,常可破坏内弹力层。在不同发展阶段及愈合期的病变可同时出现。早期病变有多形核白细胞,偶尔也有嗜酸细胞;后期还可以见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病变部位有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纤维蛋白原沉积,其意义不清。内膜增生伴有继发性血栓形成和血管闭塞可导致器官,组织梗塞。肌肉血管壁变薄弱可引起小动脉瘤和动脉破裂。愈合时可致外膜形成结节状纤维化。

肾脏,肝脏,心脏及胃肠道受累最常见。肾脏病变有两种类型:为大血管受累(病理改变为肾小管梗塞,肾功能衰竭不常见)和微小血管受累包括入球小动脉(病变弥漫,肾功能衰竭常见而且早期可发生)。并发大面积肝脏梗塞的病人,其中半数都有多动脉炎。肝脏轻度触痛及肝酶升高提示灶性肝包膜血管炎

根据发病机制或临床上的不同表现,典型的多动脉炎可与几种多动脉炎相关综合征相区别:过敏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肺病变,嗜酸细胞增多,坏死性肉芽肿及严重哮喘),Cogan综合征(从间质性角膜炎和内耳梗塞开始发病的综合征),单纯性肠系膜多动脉炎(见于静脉注射脱氧麻黄碱成瘾者),川崎病(为并发冠状动脉炎的婴儿,儿童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同乙型肝炎病毒有关的坏死性动脉炎(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病。一些伴有能引起中小血管炎(高出皮面紫癜,指端血管阻塞,肾小球肾炎)的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往往患有慢性丙型肝炎。

症状和体征

多动脉炎的临床表现同许多疾病相似。病程可呈急性迁延性发热性疾病;或为亚急性,于数月后死亡;亦可为隐匿性,表现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症状主要决定于动脉炎发病部位及其严重程度,以及继发性循环障碍的范围,这与某一器官系统受累或其联合受累有关。

最多见的早期主诉有发热(85%);腹痛(65%);周围神经病症状(常为多发性单神经炎)(50%);乏力(45%);体重下降(45%);哮喘(20%)。75%的肾脏受累病人可有高血压(60%),浮肿(50%),少尿与尿毒症(15%);蛋白尿和血尿为肾脏受累早期表现。弥漫性或局限性腹痛,恶心,呕吐及血性腹泻,会使人误认为是外科急腹症。急性胆囊炎或肠管局部缺血可引穿孔和腹膜炎。可发生胃肠道出血,或出血进入腹膜后间隙。虽然心电图异常表明45%的病人有冠心病,但临床上只有25%病人出现心前区疼痛,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引起头痛(30%),惊厥(10%)和器质性精神病。肌痛与缺血性肌炎,关节痛均常见,大关节炎症可十分显著。少数病人有皮肤损害,包括沿受累动脉走行可以触知的紫癜,皮下结节以及不规则的皮肤坏死症。

实验室检查

最常见的变化为白细胞升高至20000~40000/μl(80%患者),蛋白尿(60%)和镜下血尿(40%)。暂时性或持久性嗜酸粒细胞增多不常见,但可见于病程长,或伴Churg-Strauss综合征,肺部受累或有哮喘发作的患者。此外常有血小板增多,血沉加快,贫血(失血或肾衰所致),低蛋白血症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自身免疫抗体虽然在其他胶原血管疾病常见,但本病却很少呈阳性。医学全.在线提供

诊断

在有不明原因发热,腹痛,肾功能衰竭或高血压时,或当疑似肾炎或心脏病患者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或不能解释的症状和关节痛,肌肉压痛与肌无力,皮下结节,皮肤紫癜,腹部或四肢疼痛,或迅速发展的高血压时,可拟诊结节性多动脉炎。特别是当其他发热,多脏器损伤的原因已被排除时,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结果通常可提示诊断。全身性疾病伴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地累及主要神经干(如桡神经,腓神经,坐骨神经)的周围神经炎(通常为多发性,即多发性单神经炎)提示为结节性多动脉炎,原来健康的中年男性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亦提示结节性多动脉炎。

因为结节性多动脉炎无特异性血清反应,所以只能根据对典型病损活检所见的坏死性动脉炎的病理改变,或对中等血管作血管造影时显示的典型动脉瘤作出诊断。对未受累的组织目进行活检是无用的。由于病变的局灶性,活检有时可能得不到阳性结果。故应针对有临床表现的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神经或肌肉作活检。缺乏临床症状时,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测定可有助于选择肌肉或神经的活检取材部位。因腓肠肌有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危险,除非其是唯一出现症状的肌肉,否则不宜作活检。应提倡作睾丸活检(镜下损害在此处多见),但如有其他可疑部位时应避免对睾丸活检。如果其他部位不能提供诊断所需的材料,对有肾炎者作肾脏活检,对严重肝功能异常者作肝脏活检是可取的。没有肯定的组织学诊断时,选择性血管造影在肾,肝和腹腔血管见到小动脉瘤也可以决定诊断。

预后

不论是急性或慢性,本病如不治疗通常是致死的,常因心,肾或其他重要器官的衰竭,胃肠道并发症或动脉瘤破裂死亡,仅有33%的病人能存活1年,88%的病人在5年内死亡。肾小球肾炎合并肾功能衰竭者偶尔治疗有效,但无尿与高血压是不祥之兆,肾衰是65%病人的死亡原因。潜在致命的机会性感染常可发生。

治疗

宜采取多方面有效的治疗方法。要寻找致病原因(包括某些药物),并避免与之接触。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每日60mg分服)可防止疾病的发展,约30%病人可产生部分和接近完全的缓解。由于需长时间给药,常发生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如高血压(可加速原已存在的肾损伤),增加合并感染的危险。因此症状有改善时如:热度降低,血沉下降,心肾功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皮肤损害消失与疼痛减轻,即应减量。隔日晨间一次给药能减少长期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表现。这种给药法在维持治疗阶段是适当的,但在早期治疗阶段很少成功。

单独使用皮质类固醇疗效不佳时,可给予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可单独使用或在开始时与皮质类固醇合用,根据经验,有一定效果。对在治疗前几周使用类固醇无效或需极大剂量方能控制症状的病人,可给环磷酰胺每日2~3mg/kg(多数病人符合这个标准),把剂量调整至维持白细胞在2000~3500/μl之间。

其他治疗措施包括抗高血压,维持水电平衡,注意肾脏损害,控制心衰(洋地黄化)和输血。如果胃肠道受累导致肠套叠或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及肠或内脏梗塞时,则需外科手术治疗。在乙型和丙型肝炎相关的血管炎病人身上用α-干扰素治疗,早期结果令人鼓舞。新的抗病毒药物用以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相关的血管炎的尝试仍在进行。

相关文章
139-1 淋巴瘤概述
161-10 肠道原虫:阿米巴病(内阿米巴病)
270-8 骨软骨发育不全(遗传性骨骼发育不良
6-1 踝关节扭伤
9-1 异位辅助性肝移植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