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和体征
死亡率很高,临床表现像脑卒中或代谢紊乱。随着体温下降,病人从疲劳,衰弱,共济失调,情感淡漠及嗜睡,进入急性精神错乱状态。当体温下降到<32.2℃时,就进一步发展为木僵和昏迷。幻觉,攻击行为,拒绝援助等也可见到。低体温病人的手,脚和腹部摸上去是冷的。但令人注意的却是没有寒战,呼吸浅而慢,常见脉搏缓慢,血压降低伴以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面部可能浮肿并呈桃红色。在略少于50%的低体温病人中,早期的心电图可出现特征性的J波,这是一个在左心导程QRS波群后出现的一个小小正向波。较常见的是心电图显示出由于细微迅速肌肉震颤所引起的基线振动,往往被误认为是电干扰或是病人的主动动作所引起。这种细微的肌肉震颤通常不明显,但对低体温的老年人来说,从生理角度上看,很可能就相当于寒战。震颤,共济失调,病理反射及反射抑制,昏迷,癫痫发作以及肌张力明显加强等神经学方面的体征都可能发生。如果不制止体温下降,病人往往在体温24.9℃及23.9℃之间时,由于心搏停止或心室纤维颤动而死亡。
即使病人能继续生存下来,缺氧对全身新陈代谢的影响及组织坏死是免不了的。低体温可使很多并发症延迟发生(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胰腺炎,肺水肿,肺炎,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衰竭和肢体坏疽)。
诊断
关注和警惕是作出诊断的必要条件。高度怀疑是基本的。医护人员对老年人必须注意有无低体温,因为判断病情时,通常习惯只记录正常或升高的体温。标准临床用体温表的刻度是从34.4~42.2℃。但用时,很少把它甩到35.6℃以下。当体温<34.4℃时,电子体温表的读数可能不可靠。现在已有读数从28.9~42.2℃的低刻度体温表,如怀疑有低体温时,应该用这种体温表。
治疗
应该把体温缓慢地提高到正常水平(每小时提高≤0.6℃)。较迅速地复温往往可引起不可逆性低血压。在温暖的房间里,利用毛毯或其他较高级的绝缘物质可以达到保温之目的。要治疗成功必须对病人进行细心监护以及对常见并发症有预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