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病原生物学 > 南方医科大学 > 正文
病原生物学作业习题-医学微生物部分(习题、复习提要、参考答案):第9章 肠杆菌科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 更新:2013/9/13 字体:

第9章  肠杆菌科

复习提要

一、肠杆菌科的共同特征

1.形态与结构 中等大小的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和菌毛。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

3.生化反应 活泼,常用生化反应区别菌属和菌种。乳糖发酵试验在鉴别肠杆菌科中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有重要意义,致病菌多数不分解乳糖,而非致病菌一般能分解乳糖。

4.抗原构造  复杂,分为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荚膜(K)或包膜抗原等,为鉴别菌种和型的依据。

5.抵抗力  因无芽胞,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易产生耐药性变异。

6.致病性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大多为人体正常菌群,少数为条件致病菌或致病菌。

二、埃希菌属

埃希菌属是人类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以大肠埃希菌(E.coli,简称大肠杆菌)最重要。

(一)致病性

1.肠道外感染  多数大肠埃希菌在肠道内不致病。但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可引起肠外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还可引起腹膜炎、胆囊炎、肺炎等,全身感染可致败血症。大肠杆菌是医院感染的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2.腹泻  有些菌株有致病性,可引起腹泻,根据致病机制不同,分为五类:

①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作用于小肠,引起旅行者和婴幼儿腹泻。致病物质是不耐热肠毒素(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耐热肠毒素(heatstabwww.med126.com/zhicheng/le enterotoxin,ST)和定居因子(colonization factor)。LT是霍乱样肠毒素,刺激胞内cAMP增加,致小肠肠腔粘膜细胞内水、钠、氯等过度分泌至肠腔,引起霍乱样腹泻。ST使细胞内cGMP增高,致体液平衡紊乱而腹泻。定居因子使细菌粘附小肠粘膜上。

②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生物学特性与志贺菌相似,作用于大肠,引起菌痢样腹泻。细菌侵袭破坏肠粘膜上皮细胞,以及内毒素对细胞的破坏作用,形成炎症和溃疡。多见于发展中国家,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

③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作用于小肠,主要引起<1岁婴儿严重腹泻。不产肠毒素。病菌依靠紧密粘附素(intimin)粘附于小肠微绒毛,导致AE损伤,即刷状缘被破坏,微绒毛脱落,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

④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作用于大肠,引起出血性结肠炎,严重腹痛和血便,可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毒力因子主要是质粒编码的菌毛和噬菌体基因编码的Vero毒素或志贺样毒素(shiga-liketoxin,SLT)。O157∶H7为常见血清型。

⑤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EC):引起婴儿持续性水腹,脱水,偶有血便。不侵袭细胞。可产生毒素和粘附素(P菌毛)。

此外,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二)大肠杆菌与卫生细菌学检查的关系

国家卫生部规定的饮用水的卫生细菌学标准是:每1000ml饮水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每ml饮水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饮料每100ml不得超过5个大肠菌群。

三、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shigella)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

1.分类  志贺菌属是无鞭毛革兰阴性杆菌。按O抗原构造分为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四个血清群。

2.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主要有:①侵袭力:由质粒编码的ipaB、ipac和ipaD基因介导。菌毛粘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粘膜的上皮细胞上,继而穿入上皮细胞生长繁殖,在粘膜固有层内形成感染灶;②内毒素:破坏结肠粘膜细胞形成溃疡,呈现典型脓血便。

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无动物宿主。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细菌性痢疾可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菌痢以小儿为多见,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和全身中毒症状。

3.微生物学检查法  挑取粘液血便接种于选择鉴别培养基,挑取不发酵乳糖的半透明菌落,做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其菌群(种)和型。

四、沙门菌属

1.致病物质 ①侵袭力: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侵入小肠粘膜后,菌毛先粘附至M细胞表面,引发细胞肌动蛋白重排、内在化,之后被吞噬细胞所吞噬。Vi抗原有抗吞噬作用,故沙门菌能在吞噬细胞内生长,为胞内寄生菌;②内毒素:沙寒沙门菌两次入血引起菌血症,细菌死亡后释放出内毒素,引起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因变态反应的发生可导致肠道局部炎症、坏死和溃疡,以及肠出血。鼠伤寒沙门菌可产生类似大肠杆菌的肠毒素。

2.所致疾病 人类沙门菌感染有4种类型:①肠热症,包括伤寒和副伤寒:由伤寒和副甲、乙、丙沙门菌引起,只对人类致病;②胃肠炎(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多由鼠伤寒沙门菌引起;③败血症:多由猪霍乱沙门菌引起;④无症状带菌者。

3.免疫性  病后有牢固免疫性,以细胞免疫为主。

4.微生物学检查法  肠热症因病程不同采取不同标本。第1周做血培养,第2周起取粪便和尿液培养,第1~3周取骨髓液。血液和骨髓液先行增菌后,接种选择鉴别培养基做分离培养。选取不发酵乳糖的半透明菌落做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进行鉴定。

肥达(Widal)试验是用已知伤寒杆菌O、H抗原和副伤寒杆菌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病人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诊断的血清学试验。

试 题

【A型题】

1.区分肠杆菌科中致病菌与非致病菌最有价值的试验是:

A.葡萄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动力试验          D.革兰染色法

E.血清学试验

2.大肠杆菌O157∶H7属于:

A.肠产毒型大肠杆菌  B.肠侵袭型大肠杆菌

  C.肠致病型大肠杆菌    D.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E.肠集聚型大肠杆菌

3.能产生志贺样毒素的细菌是:

A.肠产毒型大肠杆菌 B.肠侵袭型大肠杆菌

C.肠致病型大肠杆菌 D.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E.肠集聚型大肠杆菌

4.肠产毒型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致病机制是:

A.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B.抑制神经介质的释放

C.激活腺苷环化酶    D.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

E.侵袭和破坏肠粘膜上皮细胞

5.大肠杆菌O157∶H7:

A.是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B.主要引起类似菌痢的腹泻

C.不产生肠毒素,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D.引起出血性结肠炎、严重腹痛和血便

E.引起婴儿持续性水泻

6.我国卫生部规定:饮用水标准是,每1升饮用水中:

  A.细菌总数不得超过3个  B.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

  C.细菌总数不得超过3000个  D.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100个

  E.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3个

7.痢疾志贺菌:

A.为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B.大多能分解乳糖

  C.能引起败血症 D.易产生多重耐药菌株

  E.在外界生存时间甚短

8.志贺菌属:

A.在我国目前流行的主要是鲍氏志贺菌

B.具有O、H、K抗原

C.储存宿主是人和动物

D.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

E.不易产生耐药性

9.急性中毒性菌痢主要临床表现为:

A.全身性中毒症状B.剧烈上吐下泻

C.粘液脓血便    D.相对缓脉

E.腹痛、腹泻

10.下列哪一种疾病不宜取血做微生物学检查。

A.细菌性心内膜炎   B.流脑

C.伤寒        D.菌痢

E.布鲁菌病

11.两次进入血流并以内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细菌是:

  A.霍乱弧菌      B.脑膜炎球菌

  C.伤寒沙门菌       D.痢疾杆菌

  E.结核杆菌

12.伤寒病后,带菌者最常见的带菌部位是:

A.血液       B.胆囊

C.肠系膜淋巴结     D.小肠上皮细胞

E.吞噬细胞

13.肠热症第2~3周肠壁淋巴结坏死,形成溃疡的原因是:

A.内毒素作用B.肠毒素作用

C.Ⅳ型变态反应 D.Ⅲ型变态反应

E.细菌直接侵犯

14.发烧一周疑似伤寒病人,阳性率最高的微生物学检查法是:

  A.粪便培养  B.血培养

C.胆汁培养          D.尿液培养

E.肥达反应

15.发热2天患者肥达反应结果:TH-,TO1:40,PA-,PB1:80,1周后再次检查,

TH1:80,TO1:160,PA640,PB1:80,最合理的解释是:

A.确诊为伤寒B.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C.甲型副伤寒D.乙型副伤寒

E.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混合感染

16.肥达反应,仅O抗体增高,且随病程逐渐升高,而H不高,这表明:

  A.伤寒早期   B.伤寒带菌者

  C.伤寒病晚期D.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E.感染了与伤寒沙门菌有共同抗原的其它沙门菌

17.诊断肠热症有价值的肥达反应的结果是:

A.TO1:40 TH1:1280  PA1:1280   PB1:1280

B.TO1:320   TH1:40 PA1:40  PB1:40

  C.TO1:40 TH1:320   PA1:40  PB1:40

  D.TO1:40 TH1:160   PA1:40  PB1:40(第一周)

TO1:160   TH1:320   PA1:40  PB1:40(第二周)

E.TO1:40 TH1:80 PA1:40  PB1:40

18.在发病第一周血培养是阳性结果,该患者所患疾病很可能是:

A.痢疾志贺菌引起的菌痢B.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C.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炎 D.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

E.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

19.鉴定肠杆菌科致病菌最确切的根据是:

A.革兰染色性B.SS培养基上菌落特征

C.双糖培高级职称考试网养基上的生长现象D.抗原结构

E.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

20.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肉毒梭菌

C.产气荚膜梭菌 D.伤风梭菌

E.鼠伤寒沙门菌

21.不能引起腹泻的细菌是:

A.鼠伤寒沙门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幽门螺杆菌    D.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E.霍乱弧菌

22.肠杆菌科的微生物学检查中,哪一项无意义:

  A.涂片革兰染色镜检B.血清学反应

  C.生化反应  D.细菌分离培养

  E.动力试验

23.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是:

A.伤寒沙门菌B.痢疾杆菌

C.大肠杆菌  D.变形杆菌

E.鼠伤寒沙门菌

【A型题】

24.肠杆菌科细菌:

A.均不形成芽胞 B.均为G

C.均有鞭毛  D.鉴别依据是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

E.易产生耐药性

25.大肠杆菌:

A.能分解乳糖,产酸不产气B.是肠道内正常菌群,不致病

C.能引起肠道外感染D.大多数菌株动力试验阴性

E.是水的卫生细菌学检查的指标菌

26.志贺菌属的分群依据是:

A.产生毒素不同 B.溶血性不同

C.抗原结构不同 D.生化反应不同

E.所致疾病不同

27.细菌性痢疾愈后不能获得牢固免疫,其原因包括:

A.细菌停留在肠壁局部 B.菌型多

C.型别之间缺乏交叉免疫性D.尚无有效的疫苗

E.易产生耐药性菌株

28.伤寒沙门菌:

  A.在小肠引起病变  B.为胞内寄生菌

  C.侵入人体引起二次菌血症D.有病后长期带菌者

E.不能分解乳糖

29.有关“伤寒沙门菌”的叙述,哪几项是错误的:

A.由消化道侵入

B.发生全身性感染(病菌在肝、脾、骨髓、肾中增殖)

C.病菌仅从粪便中排出

D.病后不能获得牢固的免疫

E.可引起Ⅳ型变态反应

30.肠杆菌科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中,哪几项是正确的:

A.伤寒病人发病1~2周可取血液

B.快速诊断细菌性痢疾可用荧光菌球法

C.分离培养应选用选择鉴别性培养基

D.可用血清学试验作出最后鉴定

E.形态染色在鉴定中有重要意义

31.不能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是:

  A.空肠弯曲菌B.表皮葡萄球菌

  C.奇异变形杆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大肠杆菌

[思考题]

32.大肠杆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简述其致病特点。

33.治疗伤寒患者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参考答案

【A型题】

 1.C* 2.D  3.D  4.C 5.D

 6.E 7.D*  8.D  9.A10.D*

11.C12.B*     13.C* 14.B15.C*

16.E*17.D*18.D* 19.E20.D

21.C22.A 23.C

【X型题】

24.A B D E25.C* E* 26.C D

27.A* B* C* D*  28.AB C D E  29.C D

30.A* B* C* D*  31.BC D E

疑难解析

【题1】 粪便标本中的致病菌通常是指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等,非致病菌通常是指大肠杆菌。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主要生化反应差异在于分解乳糖。一般非致病菌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而致病菌除宋内痢疾杆菌能迟缓发酵乳糖外,其他肠道致病菌均不能分解乳糖。

【题7】 志贺菌属仅宋内志贺菌迟缓分解乳糖,痢疾志贺菌不分解乳糖。痢疾志贺菌无鞭毛,通常不侵入血液。在37℃水中存活20天,冰块中96天。由于R质粒的传递,痢疾志贺菌易产生耐药性。

【题10】 痢疾志贺菌感染病灶局限于肠道,细菌很少扩散至粘膜外,或进入血液,不引起败血症。因此,细菌性痢疾应挑取粪便的脓血粘液部分作微生物学检查。而其他疾病的病原菌可入血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能在发病早期从患者血中分离到细菌。

【题12】 伤寒病愈后,有部分患者成为恢复期带菌者,少数可排菌1年以上。伤寒沙门菌主要隐匿在带菌者的胆囊中,间歇地随胆汁进入肠腔后,经粪便排出体外。在伤寒病流行时,带菌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题13】 伤寒发病2~3周,胆囊中的伤寒沙门菌通过胆汁进入肠道,再次侵入肠壁淋巴组织,使已致敏的组织发生Ⅳ变态反应,导致局部坏死和溃疡,严重的有出血或肠穿孔等并发征。

【题15,16,17】 肥达试验判定结果时应考虑以下几点:①因沙门菌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人体血清中可含有一定量的有关抗体,故一般O抗体凝集价≥1∶80,H抗体凝集价≥1∶160才有诊断意义;②若两次试验效价效价≥4倍则更有意义;③如O高H不高,可能是沙门菌早期感染或交叉反应;如H高O不高,则可能是接种疫苗后的非特异回忆反应。

【题18】 仅伤寒沙门菌感染可引起菌血症,其他的感染仅限于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很少进入血液。伤寒发病第4周,仅25%病人仍有菌血症,此时,细菌很可能从粪便、尿液或骨髓中分离到。

【题25】 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有鞭毛,即动力试验阳性。大肠杆菌是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但当发生定位转移时,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有些菌株为致病菌,可引起腹泻,尤其是大肠杆菌O157:H7可引起暴发流行。大肠杆菌寄居在肠道,不断随粪便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食品等。因此,饮水、食品的卫生细菌学检查常以大肠菌群作为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但空气卫生细菌学检查常以链球菌作为指示菌。

【题27】 痢疾志贺菌感染病灶局限在肠道,细菌一般不进入血液,故其抗感染免疫主要为肠粘膜表面的分泌型IgA。该抗体免疫力不强,维持时间短。此外,志贺菌型别多,型别之间少有交叉免疫性,因此,在感染某些菌型后,仍可被其他不同型别的志贺菌感染。

【题30】 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有志贺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弧菌属、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艰难梭菌等。粪便标本中因各种正常菌群含量甚多,仅以染色性和形态无法分辩是否为病原菌,因此,粪便标本一般不作直接涂片检查,只有检查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疑似葡萄球菌或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时,才作直接涂片检查。

相关文章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图片资源:腮腺炎病毒1
 眼科学作业习题:论述题
 习题:第十八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图片资源:图片58
 中药药理学电子教材:第十章 理气药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讲稿:第一节 胎儿窘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