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2006 ~ 2007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 程 名 称 临床免疫学检验
开 课 学 院 第一临床学院检验系
开 课 教 研 室 临床免疫学教研室
授 课 教 师 徐霞
职称 主任技师 、副教授
授 课 班 级 医学检验专业2003级本科
学 生 人 数 96+3
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制
广州医科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 临床免疫学检验 |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 第三十一章免疫缺陷病及检验 | |||||||
授课教师 | 徐霞 | 所属二级学院 | 第一临床学院 | 所属教研室 | 临床免疫学检验 | 职称 | 主任技师、副教授 | |||
授课时间 | 2006 年 11月 14日第11 周星期 二第4-5节第 1 次课 | 授课时数 | 2学时 | |||||||
授课班级 | 医学检验 专业(本科√□ 专科□) 2003 级 Ⅰ、Ⅱ、Ⅲ 班 | |||||||||
教学课型 | 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习(践)课□ 其它□ | |||||||||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 临床免疫学检验 吕世静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8月 | |||||||||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临床基本特征,各类免疫缺陷病的主要免疫学检测方法的选择; 熟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代表性疾病,AIDS的发病机制及免疫学异常 了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 | ||||||||||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知识点:免疫缺陷病的特征、免疫缺陷病的代表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的检验 重点:免疫缺陷病的特征、原发性T、B细胞免疫缺陷病的检测、AIDA的检测 难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代表性疾病(XLA、DiGeorge 、SCID)的临床免疫学特点 | ||||||||||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案例法□ 其他□ | ||||||||||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 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 ||||||||||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 讲授内容: 1.IDD的定义和分类 3min 2.IDD的共同临床特点及各类免疫缺陷病感染的特点 7 min 3.原发性B细胞ID (XLA、XLHM、选择性IgA) 12min 4.原发性T细胞ID( DiGeorge综合征) 8min 5.原发性联合ID 8min 6.原发性吞噬细胞ID、原发性补体缺陷 7min 7.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0min 8.ID的实验室检测、细胞免疫检测、体液免疫检测、吞噬、补体检测、AIDS的实验室检测 25min | ||||||||||
提问、课堂讨论等师生互动的设计: 1. 正常的免疫三大功能指什么? 2. 免疫缺陷时三大免疫功能受损会出现什么现象? | ||||||||||
教学小结、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小结:免疫缺陷病的共同临床特征是感染、好发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病。选择性IgA缺陷是最常见的PID。XLA是BTK基因缺陷导致的B细胞分化障碍。XLHM是CD40L基因突变造成的Ig类别转换障碍。SCID是最严重的免疫缺陷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吞噬细胞NADPH氧化酶系统基因缺陷形成CGD;CD18基因或岩藻糖转移酶基因突变引起LAD。C1INH缺陷引起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营养不良、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可引起SID。IDD的检测主要是用多种免疫学技术评价机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补体和吞噬细胞等的功能。 如何检测可疑的体液免疫缺陷和细胞免疫缺陷患者? | ||||||||||
教学中的创新点(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外语运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自学、介绍学科新进展等方面): 1. 从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入手,引导同学分析免疫缺陷时三大功能受损会出现什么现象,总结出免疫缺陷病的共同临床特征。 2. 联系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如条件致病菌、机会性感染等概念,解释各类免疫缺陷病感染的特点 3. 用学过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代表性指标和检测方法引导学生考虑如何检高级职称考试网测可疑的体液、细胞免疫缺陷患者。 | ||||||||||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王兰兰主编,第三版,人卫出版社,2003 2 .免疫学及和免疫学检验 陶义顺主编,第二版,人卫出版社, 1997 3 .现代医学免疫学 余传霖等到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 4 .现代免疫学检验与临床实践 许以平等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9 | ||||||||||
教研室 意 见 | 教研室主任签章: 年 月 日 | |||||||||
教学后记(即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由于学生已学过相关的基础免疫理论和免疫学技术,故本章讲授时,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回答问题积极、热烈,教师也及时地给予小结,效果不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