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医学免疫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医学免疫学-电子教材:第二十一章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第二十一章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 概述

1、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导致的免疫系统中任一 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2IDD分类:

1)按病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D)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AIDD)

2)按累及的成分:

  体液免疫缺陷

  细胞免疫缺陷  特异性免疫缺陷

  联合免疫缺陷

  吞噬细胞免疫缺陷 

补体免疫缺陷  非特异性免疫缺陷

3IDD的共同特点:

1)感染:易感染,反复、持续、严重的感染

2)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多变,几乎遍及全身。

3)易伴发肿瘤:尤多见于T细胞缺陷。

4)易伴发自身免疫病。

5)有遗传倾向。

6)发病年龄偏小,多见于男性。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而导致的免疫功能不全。多发于婴幼儿。

体液免疫缺陷:50%

细胞免疫缺陷:18%

联合免疫缺陷:20%

    吞噬细胞免疫缺陷  : 10%  

    补体免疫缺陷:2%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

1X-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mkedagammaglobulinemia,XLA)

最常见的原发性B细胞缺陷症。X连锁隐性遗传,女性携带,男性发病。出生后6~9个月出现症状,有的伴有自身免疫病。

发病机制为位于X染色体上的Bruton氨酸激酶(Btk)基因缺陷, Btk主要表达在B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在B细胞的分化成熟早期,Btk参与B细胞活化的信号传导。

2、选择性IgA缺陷:

最常见的一种选择性Ig缺陷, 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血清IgA、分泌型IgA皆低。IgG、IgM水平正常或略高。多数无症状,或表现为感染,但较轻。

3X-性联高IgM综合征:

X连锁阴性遗传,为X染色体上CD40L基因突变,T细胞表达CD40L受阻,T、B细胞不能相互作用。B细胞不能增殖分化,Ig类别不能转化。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

1DiGeorge 综合征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22号染色体某区域缺失,使患儿胸腺、甲状腺、主动脉弓、唇、耳等发育不全。T细胞数量减低,缺乏应答。

2T细胞信号转导的缺陷:

CD3γ、ε链编码基因缺陷导致TCR-CD3复合物表达水平降低及功能障碍。 ZAP-70编码基因缺陷致TCR信号无法向下传递。

 

 

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

T、B细胞均有缺陷导致的体液免疫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联合缺陷。

共同临床特征:严重和持续的病毒感染及机会性感染;多见于婴幼儿。

(一)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CID)

1X性联遗传缺陷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占SCID的50%,为IL-2R Γ链( commonΓchain)基因突变。致患儿外周血T、NK细胞减少,B细胞数量虽不减少,但功能受阻。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1)腺苷脱氨酶(ADA)、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缺陷:

ADA、PNP基因缺陷  酶缺乏  dATP、dGTP积聚 抑制DNA合成  影响淋巴细胞生长、发育

2)MHC I 、II分子缺陷引起的SCID

 MHC I:TAP基因突变  内原性抗原无法转运   未结合抗原肽的MHC I分子无法表达 CD8+T细胞无法活化、激活

MHC II:II类反式活化子(C IITA)基因缺陷   MHC II 分子表达障碍抗原提呈受阻  胸腺T细胞阳性选择受阻  

影响CD4+T细胞分化

(二)其他SCID

1、伴湿疹血小板减少

2、毛细血管扩张性共www.med126.com济失调综合征

 

四、补体系统缺陷

1、补体固有成分缺陷:

抗感染能力下降,易发生严重的、致死性的化脓菌感染。

2、补体调节分子缺陷:

1)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C1INH基因缺乏引起。致使C2a产生过多,血管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皮肤、黏膜水肿。

2) 

2)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糖基磷酸脂酰肌醇(GPI)基因缺陷,使衰变加速因子(DAF)、MAC抑制因子(MIRL)---补体溶细胞效应抑制因子,不能锚定在细胞膜上( GPI 介导)。 红细胞因缺乏DAF、 MIRL而发生补体介导的溶血。

 

五、吞噬细胞缺陷

包括数量减少及功能障碍-----

1、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遗传因素导致髓样干细胞分化发育障碍。

2、吞噬细胞功能障碍:

1)白细胞黏附缺陷

整合素β 亚单位(CD18)基因突变,致共有β 亚单位的整合素缺陷,中性粒细胞不能到达感染部位,表现为反复的化脓性细菌感染。

2)慢性肉芽肿病

   为编码还原型辅酶II(NADPH)氧化酶系统的基因缺陷,致细胞呼吸受阻,细胞内杀菌功能减弱,细菌得以在吞噬细胞内存活、繁殖。 并随细胞游走播散。持续的感染刺激CD4+T形成肉芽肿。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AIDD):常继发于某些疾病或使用药物后。

一、诱发因素:

1、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的肿瘤。

2、营养不良:最常见因素。

3、医源性因素:免疫抑制剂、放射性损伤

4、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 如HIV

二、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1流行病学

世界 1981年  首例 中国 1985年首例

2003年  4000万2003年 84万

2、传播途径:

1)性接触

2)血液传播

3) 母婴传播

一次接触感染HIV的可能性

输血  >  90%

围产期 30%

性交  0.1%-1%

医务人员偶然刺伤  <   0.5%

3HIV基因组

HIV基因组长10kb,编码结构蛋白的基因

   gag 编码病毒核心蛋白(p24抗原)

   pol 编码逆转录酶;整合酶

   env编码外膜蛋白

其他基因编码影响HIV表达的蛋白: tatrevnefvifvrpvpu

4HIV的复制周期

吸附:HIV外膜gp120CD4,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带CD4受体的细胞结合

穿入和脱壳: HIV进入宿主细胞,脱壳

逆转录:病毒RNA转为cDNA-前病毒

整合:病毒cDNA与宿主DNA整合

翻译,装配,芽生:形成病毒蛋白,装配病毒颗粒,从宿主细胞膜芽生出新病毒

5HIV感染的病程经过

原发性感染 毒血症,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感染后6周,肌痛,头痛,皮疹,发热,乏力,自行缓解

艾滋病相关综合症: 发热,盗汗,消瘦,腹泻

淋巴结腺病: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 :CD4低下,机会性感染,肿瘤,神经系统病变 

6发病机理www.med126.com/zhuyuan/

1)HIV致病的中心环节是大量消耗CD4细胞导致免疫缺陷,HIV表面gp120与带有CD4受体的细胞有特殊亲和力。

2) CD4-T细胞是机体免疫网络中的关键细胞,CD4细胞感染后复制和功能均受到影响,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所产生的蛋白在细胞表面表达,为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攻击。

3) CD4+T淋巴细胞在HJV感染过程中功能失常和减少的机制

# HIV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HIV感染引起的细胞合胞体形成

# 病毒特异性免疫反应: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细胞毒性作用(ADCC),自然杀伤性细胞

# 自身免疫机制:由于gp120CD4相互作用所致假性信号引起的无反应性(Anergy),超抗原在T细胞亚群引起的障碍,程序性细胞死亡。

相关文章
 内科学图片库:肺部感染性疾病金葡菌肺炎(X
 妇产科护理学授课讲义:第五章 产褥期管理
 病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授课教案:第二章 损伤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方法
 内科学图片库:胃癌进展期胃癌X线钡餐检查4
 医学电子学授课教案:第五章 振荡电路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