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祛痰剂
凡是以祛痰药为主组成的,具有排除或消除痰涎作用,以治疗各种痰证的方剂,称为祛痰剂。
凡内伤、外感、饮食不节,皆能导致生痰,而痰又每可引起医学检验网咳嗽、心悸、眩晕,以及中风、癫痫、惊厥等病证。然从其性质而言,不外寒痰、热痰、燥痰、风痰几种。其治法与方剂,因此也有燥湿化痰、温化寒痰、清热化痰、治风化痰的分类。
治病必求于本,治痰自不能例外。其由肺热熏蒸而生痰,清热降火则痰可自除;脾虚湿盛生痰,健脾燥湿则痰无由生;故善治痰者,必须联系脏腑病机进行分析,配合祛寒、清热、燥湿、治风等化痰方法,方能提高疗效。
(一)燥湿化痰剂
燥湿化痰剂是在燥湿化痰指导下,以即可健脾又可燥湿化痰之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它具有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脾失健运,水湿停留、凝聚为痰的湿痰证。如痰多易咯,胸闷恶心,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苔白滑腻等。代表方如二陈汤。
二陈汤《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 橘红各10克 炙甘草4.5克(原方加生姜三片,乌侮一个,水煎。现多不用。)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脾气不运,湿痰为患,症见咳嗽痰多、胸膈胀满,恶心呕吐、头眩、心悸等。
【方解】方中半夏苦温www.med126.com质燥,即能燥湿化痰,又能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橘红辛苦,性温而燥,行气和胃,燥湿化痰,共为主药;茯苓淡能渗湿化痰,甘能补脾,以除眩晕而宁咳嗽,为辅药;生姜和胃止呕化痰,乌梅性寒质润,以制夏、陈过燥之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能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使湿去痰消而诸恙自愈。
【临床应用】本方为治疗脾气不运,湿痰为患的主方,临床上可化裁运用于多种痰证。
2、加麻黄、杏仁,治寒邪犯肺,咳喘痰多者。
(二)温化寒痰剂
温化寒痰剂是在温化寒痰法指导下,以温里祛寒药与温化寒痰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它具有温里祛寒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脾虚生痰、肺寒留饮的寒痰证。如咳痰清稀,遇寒易发,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等。代表方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金贵要略》
【组成】茯苓12克 甘草6克 五味子6克 干姜9克 细辛6克。
【功用】温化寒痰。
【主治】脾虚生痰,肺寒留饮,症见咳嗽稀痰,喜唾,胸满喘逆,舌苔白滑,脉迟。
【方解】本方证是脾虚生痰,痰由肺寒而贮留成饮,引起肺失宣降所致。治宜温暖脾肺,祛寒化痰。方中重用茯苓健脾,以绝生痰之源,导行即聚之饮;而甘草、干姜温复肺之虚冷;细辛协助温肺散寒;又唯恐温散太过,耗伤肺气,而用五味子的酸敛来制约。使散中有收,开中有合,则肺寒得温,脾虚得健而痰饮消除。本方是温化寒痰之复方,较治疗肺中冷的甘草干姜汤,又有所发展而周密。
【临床运用】本方肺寒留饮的基础方。如呕吐多痰者,加制半夏以降逆止呕、燥湿化痰;咳嗽甚者,加紫菀、款冬、杏仁以降气止咳;弱见冲气上逆,可加桂枝以平降冲逆;弱见气滞脘胀,可加陈皮、砂仁等以行气消胀;脾虚食少,可加党参、白术等益气健脾。
本方辛温药较多,对热证、燥证忌用。以舌淡、苔白滑、脉迟为辨证要点。
(三)清热化痰剂
清热化痰剂是在清热化痰指导下,以清热泻火药与清化痰热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它具有清热泻火、化痰散结的作用,适用于火热内盛,炼液成痰的热痰证。症见咳嗽痰黄,粘稠难咯,面赤烦热,舌苔黄,脉数,甚至发为癫狂等。代表方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组成】陈皮 杏仁 枳实 黄芩 瓜萎仁(去油)茯苓各30克 胆南星制半夏各45克 姜汁为丸,每服6至9克。
【功用】清热化痰,下气止咳。
【主治】痰热内结, 咳嗽痰黄、稠厚较粘,甚则气急呕恶,胸隔痞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
【方解】本方即二陈汤去甘草,加黄芩、瓜蒌,枳实、杏仁,胆南星而成、方中黄芩、瓜蒌清热化痰为主药,陈皮、枳实行气破结,杏仁宣肺下气,茯苓健脾渗湿,为辅药:更佐半夏、胆南星加强化痰之功。合而以收清热化痰、下气止咳的功效。
【临床运用】本方为治疗痰热证的要方,长于化痰宁嗽。对痰热扰胆,出现惊悸不眠者,亦有显效。化裁作汤剂时,热甚可加石膏,胸满可加薤白;喉痛可加射干、板蓝根。
小陷胸汤《伤寒论》
【组成】黄连6克 半夏9克 枯蒌实15克
【功用】清热涤痰,宽胸开结。
【主治】痰热互结,胸院痞满,按之疼痛,或咳嗽痰粘,舌苔黄腻,脉浮滑。
【方解】本方证为痰热互结胸院,气机郁滞不通所致。治宜清热涤痰,宽胸开结为法。方中黄连苦寒,清热泻火,半夏辛温,化痰开结,二味一寒一温,辛开苦降,善能泄热开结,治疗痰热内阻,胸脘痞闷之症,括蒌宽胸涤痰,清热利肠,导痰热下行。全方药仅三味,而结构谨严,是较好的古方之一。
【临床运用】1.痰热结胸,胸脘痞满按痛、便秘者,可加枳实以宽胸理气、散结消痰:若兼呕恶,可加入生姜汁少许,以止呕和中。
2.痰热壅肺,胸闷气急者,加葶苈子、杏仁,以清泄肺热,降气化痰。
(四)治风化痰剂
治风化痰剂是在治风化痰法指导下组成的方剂,具有治风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外风或内风所引起的风痰证。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故本类方剂又分疏风化痰剂与熄风化痰剂两类。疏风化痰剂适应于外风所致的头目昏痛,恶寒发热、咳嗽多痰等症。处方以疏散外风药与止咳化痰药组合而成,代表方如止嗽散。熄风化痰剂适用于湿痰或热痰引动肝风的风痰证,如眩晕、头痛、惊厥、抽搐、肢体麻木,瘫痪及癫狂痫等症。处方以乎熄内风药与化痰药为主,酌配一定的药物组成,代表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等。
止嗽散《医学心悟》
【组成】桔梗(炒) 荆芥(蒸)紫箢(蒸)百部白前(熬)各9克甘草3克陈皮(去白)6克
【功用】止嗽化痰,疏风解表。
【主治】外感咳嗽,咯痰不爽,微恶风寒,脉象浮缓者。
【方解】本方证为外感风邪,肺失宣降,津凝为痰所致。治宜疏风解表,才能顺利达到止嗽化痰的目的。方中荆芥疏风解表,桔梗、白前开宣肺气,百部、紫苑祛痰止咳,陈皮理气化痰止咳,甘草缓急止嗽。全方以止嗽药物居多,故名“止嗽散”。此方温润和平,散寒而不助热,疏表而不伤正,为一般感冒咳嗽的有效方剂。
【临床运用】本方治感冒咳嗽,为程钟龄氏经验效方。后人倍用紫苑,可显著提高疗效。如咳甚痰多,可加贝母、杏仁、半夏、茯苓以增强止嗽化痰力量:表证重亦可加防风、苏叶,以助解表之功。
半夏天麻白术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12克 天麻10克 茯苓15克 橘红10克 白术12克 甘草3克
【功用】健脾除湿,化痰熄风。
【主治】风痰上逆,眩晕头痛,胸闷呕恶,痰多,舌白腻,脉弦滑。
【方解】本方为风痰上逆诸证而设,以风痰之病,其根总由脾虚,治宜健脾除湿以清其本,化痰熄风以治其标,标本兼治,庶能收到预期效果。方中以二陈汤调中去湿为主药,配白术健脾除湿,脾运健则痰湿去,运化复则肝得养。再有养肝熄风的天麻和半夏相伍,其化痰熄风之功,自较确凿。
【临床运用】本方为治疗风痰眩晕、头痛的常用方。以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辩证要点。兼气虚者可加党参、黄芪;风痰甚加僵蚕、胆星;头痛甚可加川芎、蔓荆子。
小结
祛痰剂按其功效不同分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清热化痰、治风化痰四类。、
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治疗湿痰咳嗽的基本方。故凡脾气不运,湿痰内阻,咳嗽痰多色白易咯之证,皆可应用。
苓甘五味姜辛汤为治疗肺寒留饮的主要方剂,有温脾化寒痰的作用,适应于咳嗽稀痰,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而脉象见迟者。而舌、脉尤其是辨证要点,不可忽视。
清气化痰丸与小陷胸汤都是清热化痰剂。清气化痰丸长于化痰宁嗽,适用于痰热内结的咳嗽痰黄、稠厚胶粘、舌质红苔黄的病证;小陷汤适用于痰热互结胸脘,气机郁滞不通,善于以辛开苦降来开泄痰热,导其下行。
止嗽散、半夏白术天麻汤均有治疗风痰之能。前者以化痰止嗽为主,辅以疏散解表,开门逐寇;后者以熄风化痰为主,于平熄内风中辅以化痰,则眩晕的各种症状,可以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