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人体寄生虫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医学寄生虫学-电子教材(人体寄生虫 第六版)第十一章 孢子虫:第五节 其它孢子虫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5 字体:

 第五节 其它孢子虫

一、   肉孢子虫

肉孢子虫(Sarcocystis)属于真球虫目,肉孢子虫科,种类较多,以人为终宿主的肉孢子虫主要有人肉孢子虫(Sarcocystis hominis Railleita et Lucet 1891)和猪人肉孢子虫(S. suihominis Taelros et Laarman 1976),中间宿主分别是牛和猪。人肉孢子虫和猪人肉孢子虫均寄生在人体小肠,故又统称为人肠肉孢子虫。人因食入未熟或生的肉类而感染,引起人类肉孢子虫病(Sarcocystosis)。尚有以人为中间宿主,以肉孢子囊寄生在人肌肉内的林氏肉孢子虫(S. lindemanni)。

【形态与生活史】  肉孢子虫有一个双宿主生活史,中间宿主(食草类动物)食入随终宿主粪便排除的卵囊(oocyst)或孢子囊(sporocyst)而感染。终宿主的感染则是由于食入中间宿主肌肉内的肉孢子囊(sarcocyst)而感染。

成熟的卵囊为长椭圆形,大小约9~16mm,内含两个孢子囊,其内各含4个子孢子。

肉孢子囊(sarcocyst)呈圆柱形或纺锤形,长径为1~5cm,横径0.1~1cm,囊壁内有许多间隔把囊内虫体—缓殖子分隔成簇。

卵囊壁薄,破裂后可释出孢子囊。终宿主粪便中的卵囊或孢子囊可被牛或猪等食草类动物食入,在其小肠内,孢子囊中的子孢子穿过肠壁侵入血流,在多数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内行裂体增殖,经几代裂体增殖后、裂殖子即向肌肉细胞内移行,发育成肉孢子囊,囊内的滋养母细胞增殖生成缓殖子。一旦含肉孢子囊的肉类被中间宿主(包括人)摄入后,囊内的缓殖子可侵入小肠固有层,无需经过裂体增殖而直接形成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最终形成卵囊(图11-12),卵囊在小肠固有层逐渐发育成熟。肉孢子囊破裂时,缓殖子可循血流到达肠壁并进入肠腔随粪便排除体外,也可见于鼻涕或其他分泌物中。因此,肉孢子虫也可由缓殖子通过粪便或分泌物途径而传播。人偶可作为其中间宿主在肌肉组织内形成肉孢子囊。

除了人以外,猴、猩猩等动物也可成为人肠肉孢子虫的终宿主。

图11-12 肉孢子虫生活史(见光盘)

 

【致病】  人因生食或误食含有人肠肉孢子虫囊的肉类而感染,囊内的缓殖子侵入肠壁细胞而致病,可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感染猪人肉孢子虫后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血性腹泻。严重感染可引起贫血、坏死性肠炎等。一般来说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没有或仅有轻微症状,但是免疫受累的宿主则可出现严重症状。

人肌肉肉孢子虫病的临床表现与寄生虫部位有关,一般无明显症状,但如寄生于重要部位则可引起明显症状,如寄生于喉头肌的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和声音嘶哑,寄生于心肌的可引起心肌炎。此外,肉孢子虫囊可破坏所侵犯的肌细胞,并造成临近细胞的压迫性萎缩,肌肉可因水肿而出现疼痛。一旦囊壁破裂,释放出的肉孢子毒素(sarcocysin)可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肾上腺、肝和小肠,严重时可致死亡。

感染林氏肉孢子虫的人,其心肌、舌肌、膈肌和骨骼肌可存在肉孢子囊,并出现相应症状。肉孢子囊崩解后释出的肉孢子毒素也可引起过敏毒性反应,严重可造成死亡。

【实验诊断】 有消化道症状的病人,可采用直接涂片法、蔗糖浮聚法或硫酸浮聚法等,从粪便中检出囊卵或孢子囊即可确诊。肌肉内的肉孢子虫可以作常规活检诊断,同时可发现有肌炎甚至肌坏死存在。

【流行与防治】  预防感染以不生食牛肉猪肉或其它肉类,加强肉类检疫制度,加强牛、羊、猪等动物的科学饲养为主。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可试用磺胺嘧啶、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甲异噁唑(TMP-SMZ)等。

二、贝氏等孢球虫

等孢球虫(Isospora) 属于真球虫目(Order Eucoccodiida)肉孢子虫科(Family Scarcocystidae)。有两种等孢球虫可引起人类疾病,即贝氏等孢球虫(Isospora belli; Wenyou 1923)和内塔尔等孢球虫(I.natalensis  Elson-Dew,1953)。贝氏等孢球虫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引起等孢球虫病(Isosporiasis),除免疫受累的宿主外,疾病常呈自限性。贝氏等孢球虫也与旅游者腹泻有关。

【形态与生活史】  在人类小肠上皮细胞内存在有贝氏等孢球虫的裂体增殖期和孢子生殖期虫体。雌、雄配子体结合形成合子,进而发育为卵囊,卵囊脱入肠腔可经粪便排出体外。卵囊呈圆形或长圆形,约20~33 ′ 10~19mm(图11-13)。出现在粪便中的卵囊仅含1个孢子体,经48小时后发育为内含两个孢子体的成熟卵囊, 每个孢子体中包含4个半月形子孢子。成熟的卵囊为感染期,卵囊污染食物或饮水,继而侵入人体,在小肠中脱囊,释出子孢子,后者侵入粘膜细胞开始生活史过程,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子孢子发育成为滋养体,经裂体增殖形成裂殖体,裂殖体成熟后可以释出不同数量的裂殖子而后侵入邻近的上皮细胞。裂殖子可继续裂体增殖或形成雌、雄配子体而开始配子生殖,最终形成卵囊,排出体外,完成其生活史(图11-14)。

图11-13  贝氏等孢子虫卵囊(见光盘)

图11-14  贝氏等孢子虫生活史(见光盘)

 

【致病】  贝氏等孢球虫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经7至11天的潜伏期后病人可有发热、持续数月至数年的腹泻、体重减轻等。腹泻每天6至10次,呈水样便或软便。免疫受累的宿主或艾滋病患者可出现持续腹泻伴虚弱、厌食和体重减轻。艾滋病患者可发生肠外感染,有些患者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发热,同时伴有吞咽困难、恶心、呕吐、水样便。

典型的病理表现有肠绒毛变平、变短、融合、变粗、萎缩、隐窝增生、肥大延长、肠上皮细胞出现增生等。

   【实验诊断】 该病的诊断主要是粪便中检测卵囊,包括直接涂片或浓缩后涂片法。但往往由于卵囊较小而漏诊。在感染早期,尽管症状很严重,但由于原虫仍处于无性生殖阶段,粪检亦呈阴性,只有在有性生殖阶段方可检获卵囊。应用抗酸染色(Kinyoum acid-fast 或改良抗酸染色)可以比较清晰地检出卵囊。应用十二指肠组织活检或内窥镜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

   【流行与防治】  该病主要在中医学全在线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多见。随着艾滋病的发病率增多,等孢球虫病在艾滋病人或同性恋男性中发病率也在升高。贝氏等孢球虫被认为是仅引起人类感染的等孢球虫,而无其它贮存宿主。因摄入成熟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亦可通过粪-口途径直接感染。卵囊对外界的抵抗力十分强,在寒冷或潮湿的环境中可存活数月。预防本虫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和阻断粪-口途径等。

治疗可选用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甲异噁唑,疗程 1个月,一般在用药2天内即可控制腹泻。对磺胺过敏者单用乙胺嘧啶治疗亦有效。

三、微孢子虫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为原始真核生物,属于微孢子虫门、微孢子虫纲,有1000多种,广泛寄生于节肢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类。它们主要归属于匹里虫属(Genus Pleistophora)、脑炎微孢子虫属(Genus Encephalitophora)、肠上皮细胞微孢子虫属(Genus Enterocytozoon)和微粒子虫属(Genus Nosema)。可引起人类微孢子虫病(microspordiosis)。近年来发现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常并发感染微孢子虫,也是引起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腹泻的重要病原体。

【形态与生活史】  孢子是微孢子虫生活史中唯一可在宿主细胞外生存的发育阶段,即本虫的感染期。成熟的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长约2~3mm,宽约1.5~5.0mm, 但不同属微孢子虫的孢子大小各异。孢子在光镜下有折光,呈绿色。孢子内含有极管(polar tube),亦称极丝(polar filament)。极管呈螺旋状从孢子前端的固定盘 (anchoring disc)连至虫体末端,并缠绕胞核(图11-15),后端有一空泡。极管的螺旋数依不同属的微孢子虫而异。

图11-15 微孢子虫模式图(见光盘)

 

一般认为本虫生活史包括裂体增殖和孢子生殖两种方式。成熟孢子被宿主吞食后,孢子内的极管伸出,刺入宿主细胞膜,然后将感染性的孢子质注入宿主细胞而使其受染。孢子质在宿主细胞核附近的空泡内形成分裂体,分裂体以二分裂或多分裂方式增殖,再扩散到其它细胞或经血循环播散到肝、肾、脑、肌肉等组织器官,最终转化形成母孢子进入孢子增殖阶段。在此阶段母孢子在同一细胞内发育并分裂成孢子母细胞,最终形成孢子,孢子可以释放到外界环境中(图11-16)。 孢子为感染期虫体,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抵抗力。

图11-16 微孢子虫生活史(见光盘)

 

【致病】  不同种的微孢子虫对人体的致病力不同,感染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与宿主的免疫状态相关。微孢子虫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特异性,例如感染脑炎微孢子虫属的虫种后,患者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并可致眼部及肝、肾病变,发病者以艾滋病者人多见;微粒子微孢子虫种的虫体,寄生在内脏组织,主要累及肝脏、肾脏、眼等器官,可表现肝炎、肾炎、尿道炎、角膜炎等临床症状;肠上皮细胞微孢子虫种的虫体主要累及小肠,主要症状是慢性腹泻、水样便,伴恶心、腹痛等,但无脓血便,亦可累及胆囊、角膜等部位引起病变。

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往往出现慢性或持续性感染或仅有少量的体征和症状,而免疫受累的宿主可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实验诊断】  可用粪便直接涂片法或姬氏染色法检查尿液、十二指肠液、胆汁等体液。其它诸如改良三色(Chromotorop)染色法,由于染色粪便中的细菌和残渣染成绿色,而孢子呈红色,故可提高检出率;组织电镜检查仍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但其敏感性稍低;血清抗体检测法如ELISA和IFA亦已开始应用;此外,细胞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等也可试用。

【流行与防治】  微孢子虫病为人兽共患病,呈世界性分布。人类感染来源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人—人传播或动物—人传播。

随着艾滋病患者的出现,微孢子虫病在人类中的感染日趋升高。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中微孢子虫的发病率为7%~50%不等,我国的发病率也有增加,故微孢子虫病作为一重要的机会致病原虫病应得到更多的重视。目前,在有关该病的传染源及传播模式尚未完全明了的情况下,注意个人卫生应该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对此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虽然一些药物,包括甲硝唑、依曲康唑、阿苯达唑等均可用于治疗,但仅阿苯达唑在部分病例奏效,且治疗后仍存在复发现象。

四、人芽囊原虫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由Brumpt在1912年首次描述命名,并将其归属于寄生在人类肠道内的酵母类。1967年Zerdt根据其超微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而将其归为原虫类,并为人类腹泻的病原之一。1993年江静波等将其归入芽囊原虫(Blastocysta)新门。

【形态与生活史】  人芽囊原虫形态多样,在体外培养时可见空泡型、颗粒型、阿米巴型、复分裂型、包囊型。光镜下碘染空泡型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6~40mm之间不等,多为4~15mm,虫体中央有一透亮的空泡,核呈月牙形或块状,数目1~4个不等。颗粒型由空泡型发育而成,虫体中心内充满圆形颗粒状物质,只有在培养基中血清含量高时可见此型。阿米巴型外形多变,有伪足突起,虫体可作缓慢移动,胞质中含细菌或颗粒状物质。复分裂型虫体含多个核,核与核之间有胞质相连。

人芽囊原虫可行伪足运动,行二分裂和孢子增殖,富含空泡,呈厌氧代谢,可摄取细菌和其它微生物。

该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回部,在成形的人粪中典型形态为空泡型虫体,大小为6~40mm。空泡中常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而在腹泻水样便中存在阿米巴型虫体。一般认为包囊是感染期,研究发现有薄壁包囊和厚壁包囊之分,薄壁包囊可以在肠腔内增殖,造成自体感染,而厚壁包囊则与肛-口传播的肠外途径有关。这样的生活史特点决定了人芽囊原虫有远远高于其它肠道原虫的感染率。致病期为阿米巴型虫体。生活史的详尽过程尚未明了(图11-17)。

图11-17 人囊芽原虫生活史 (见光盘)

 

【致病】  关于人芽囊原虫的致病性问题颇有争议。一般认为该原虫的致病力较弱。有人认为人芽囊原虫的致病与否或强弱与该原虫的基因型有关。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也可出现腹泻。腹泻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多达一日20余次,呈水样便,亦可为粘液或血样便,伴有痉挛性腹痛、腹胀、呕吐、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症状会反复出现,持续数周、数月或更长。急性病例较少,往往呈慢性迁延病程。在HIV感染者中该原虫的感染率相当高。

人芽囊虫病的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实验显示虫体本身及其溶出液可使中华仓鼠肠道细胞等出现病理损害,实验感染的小鼠仅出现体重减轻或反应淡漠,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小鼠的盲肠和结肠壁均有炎症细胞浸润、绒毛水肿等病变。在肠粘膜细胞边缘可见虫体,但虫体未侵入肠壁,亦未见引起溃疡。

【实验诊断】  常规的粪便检查足以检测虫体,包括直接涂片后用碘液染色、铁苏木素染色、改良抗酸染色和培养法等方法。有时由于水的混入等可以破坏虫体而造成假阴性,亦应与溶组织内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微小隐孢子虫、真菌等相鉴别。血清学诊断方法有ELISA和IFA等,但尚未用于临床。

【流行与防治】  人芽囊原虫呈全世界分布,在东南亚、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尤为多见。在免疫功能低下、弱智、精神障碍、衰弱病人或热带地区旅游者中最为常见。我国有22个省、市查到该虫感染者,平均感染率在1.47%(1988~1992),目前仍在上升。该原虫也可以寄生在猴、猩猩、狗、、猪、鼠等多种动物体内。能排出该原虫的人或保虫宿主均是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粪便污染水源,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或用具经口感染。此外,接触动物(宠物)传播可引起粪—口途径感染。个人卫生习惯、环境卫生条件等均与传播有关。昆虫在传播中亦起到了一定作用。

预防关键是消除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发现带虫者或患者应及时治疗。甲硝唑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服用7~10天,症状可完全消失,但有复发现象。对甲硝唑有抗性的虫株可用复方新诺明、痢特灵(呋南唑酮)等。

(程训佳)

Summary   The phylum Apicomplexa consists of numerous genera, several of which are pathogens of considerable medical, veterinary and economic importance. The phylum includes parasites of humans (Plasmodium, Toxoplasma, Cryptosporidium, Isospora, Babesia), cattle (Theileria, Babesia) and poultry (Eimeria). Other, less pathogenic parasites of domestic animals include Sarcocystis and Neospora. The phylum Apicomplexa includes over 4600 species of protozoa that all are obligatory parasites and all of which have a unique complex of organelles specialized for movement and invasion of host cells and tissues. Toxoplasma gondii and Cryptosporidium are major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Others caus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animal diseases such as babesiosis, coccidiosis and theileriosis. Some are important causative agents of human and animal diseases, the most potent of which is Plasmodium, the agent of malaria, recogniz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s being in the top three killers in the world. The incidence of diseases caused by medically important pathogens is expected to rise as a result of widespread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www.med126.com/job/eutic agents and also due to the increasing in number of humans with AIDS, in whom infections by coccidia such as Toxoplasma gondii and Cryptosporidium parvum are potentially fatal. Sporozoa alternate between asexual and sexual development in one or more vertebrate or invertebrate hosts, they are transmitted to the new host in various ways: some, such as the malaria parasite, are transmitted by infected mosquitoes, whereas others are transmitted in the feces of an infected host or when a predator eats infected prey.

(黄复生)

相关文章
 护理学基础授课教案:第二节 卧床病人更换床
 急诊医学多媒体课件:常见急性中毒
 妇产科学习题集:宫颈炎症
 内科护理学授课讲义:淋  巴  瘤
 内科学图片库:炎症性肠病结肠癌
 内科学图片库:胃癌胃印戒细胞癌3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