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
紫鑛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品名
藏名:麻茹泽
汉语拼音
ZIKUANG
拉丁名
Butea monosperma(Lam.)Taub.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豆科植物单籽紫鑛的种子。
动植物形态
中等乔木,高13~17m,树干常直立或微弯曲,嫩枝被灰色或棕色绢状短柔毛。三出复叶,小叶片硬革质,上面近无毛,下面具丝样绢毛和明显叶脉,顶生小叶较大,倒卵状菱形,长宽达20cm,基部楔形或略圆,先端钝或凹,侧生小叶斜卵形,长10~15.5cm,宽7.5~12cm;托叶小,外弯,被短茸毛,小托叶钻状。总状花序通常生于无叶的果枝上,有分枝,并随树龄而长大;花较大而密集,猩红色或橙红色,常3朵生于膨大的节,小花梗长约2.5cm,密被棕色茸毛;苞片线状披针形,早落;萼片长1cm,密被暗褐色绒毛,萼齿急尖,上面2齿联合,下面3齿三角形;花冠蝶状,长5~7cm,橘红色,密被银色绒毛,旗瓣卵形,渐尖,龙骨瓣弯曲或呈半圆形,有缘。荚果为长矩形,扁而薄,氏12~22cm,宽3.5~5cm,厚2~4mm,膜质,被柔毛,上端具种子1,偶有2粒的,种子以下的果荚不开裂,基部骤狭为子房柄。种子扁肾形或瓜子形。
动植物资源分布
原产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300m以下村边荒地、山坡。云南西南部栽培。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花期1~3月,果熟期5~6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待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打下种子,除净杂质。
药用部位
以种子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紫鑛子呈扁平的肾形、卵形、类三角形,长2~4cm,宽1.5~3cm,厚约2mm,外表面暗红褐色,有光泽,具脉纹及皱纹,或略平坦,有时部分残存棕色膜状的内果皮,无光泽,偶有翼状膜附于种子外侧。种脐明显,其内侧胚芽部位稍厚,种脐常凹入,位于种子略凹或平截的一边之中部或略偏,有时可见长宽各约2mm的种柄。质坚脆,易折断;断面淡黄白色,角质状,油性,种皮薄,可小片剥落,外层灰褐色,内层淡黄棕色;子叶扁平,大型,叶状,淡黄白色,易从两子叶之间剥开。气微,略具豆腥味,有不快感。
显微鉴别:种子横切面:外被棕色内果皮,常为3层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有时缺。外种皮为1列整齐、黄棕色、壁稍厚的细胞,径向35~45μm,切向20~25μm;内种皮为具有分泌腔的薄壁组织,有时颓废,有维管束通过,最内1列细胞椭圆形,整齐。子叶的外表皮、内表皮各为1列排列整齐的较小的薄壁细胞,内部的基本组织为排列不甚规则、径向延长的大型薄壁细胞,细胞内含油滴、糊粉粒及草酸钙棱晶、柱晶和簇晶。
粉末鉴别:淡黄色。薄壁细胞中有油滴;草酸钙棱晶长37~48μm,宽11~22μm,尚有柱晶、簇晶;外种皮组织碎块,表面观多边形,侧面观长方形。细胞外壁略增厚;有时见内果皮组织碎块,表面观细胞多边形,有椭圆形分泌腔及棕色分泌物。
中药化学成分
种子驱虫成分为紫鑛子内酯(palasonin,C(16)H(22)O(6))0.025~0.03%,具两个一COOH基及内酯基,为单甲苯胺(monotoluidine)衍生物,其结构式未完全弄清;其另一内酯也被命名为palasonin(C(12)H(16)O(3))。紫鑛子又含正二十一烷酸-δ-内酯0.0024%、酰亚肢α-苦杏精(α-amar-in)、β-谷甾醇、β-谷甾醇-β-ο-葡萄糖甙、蔗糖;另含脂肪油18%(其总脂酸中各脂酸含量%为亚油酸27.8、油酸21.8、软脂酸19.3、山萮酸14、硬脂酸7.4、二十四烷酸6.2、花生酸1.8、十二烯酸1.7、肉豆蔻酸0.2)、蛋白质19%、脂肪水解酶、蛋白水解酶。
紫鑛子还含一种紫鑛子虫胶(palas seed lac),其中90%为软树脂;软树脂中有紫茉莉酸(jalaricacid),即壳脑酸shellolic acid,C(15)H(20)O(6))的酯甲、紫茉莉酸酯乙及虫胶紫茉莉酸(laccijalaric acid);其硬树脂组成的酸,含3分子桐油酸(aleuritic acid)、5分子紫茉莉酸、1分子虫胶紫荣莉酸。
理化性质
理化鉴别:取本品粗粉2g,加入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2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2ml,置于试管中,加入7%盐酸羟胺乙醇液3滴,10%氢氧化钾乙醇液6~7滴,于水浴中微沸,冷却,用稀盐酸调至溶液pH3~4,加入1%三氯化铁乙醇液1~2滴,溶液显淡紫红色。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膏剂,丸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驱虫作用:在试管内印度10种民间驱虫药中,万寿果、三叶无患子、紫鑛子及苦瓜四种的驱蛔效果均优于哌嗪。在试管与在活体中紫鑛子内酯均有良好的驱蛔作用紫鑛子内酯钠盐及哌嗪盐对驱蛔有效量分别为0.75~1mg/ml;分别用25mg/kg、20mg/kg对犬体内犬弓蛔虫具明显对抗效果。紫鑛子以2%氨乙醇液浸渍过夜,制成苦味酸盐沉淀,在阴离子交换剂分离得三种生物碱(共得约0.1%)的混合物,配成0.2%溶液,加入盛有Ringer-Locke氏液的试管中3小时,杀死全部人蛔。
2.抗生育活性:紫鑛子粉与紫鑛子的醇提取物能使部分大鼠与小鼠流产;水与氯仿提取物则无效;醇提取物明显抑制大鼠脱膜细胞反应,提示流产作用机制。紫鑛花与种子醇提取物均有抗生育作用,但无抗动情激素活性。
3.对心脏和神经的作用与急性毒性:具驱蛔活性的生物碱钠盐1mg、哌嗪盐5mg能引起离体灌注心暂时停搏;并对蛙坐骨神经显示部分神经肌肉阻断作用;此两种盐类皮下用药时小鼠LD(50)分别为7.5mg及20mg/kg。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犬,大鼠,小鼠,蛙。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七味齐当嘎散):齐当嘎、黄葵子,紫鑛子、马蔺子、大蒜(焖煅)、结血蒿(焖煅),再加入麝香粉。 方二(金刚消炎丸):诃子,巴夏嘎、红花木香,齐当嘎、紫鑛子、莪大厦天仙子安息香,加入麝香粉。
药性
微苦、微甘,温。
归经
功效
驱虫,于黄水,止瘙痒。
性味分类
主治
“生乃”病(虫病)、黄水病、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一次0.5~1.5g,一日2次,研粉吞服或配方用。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紫鑛子口服有不快气味,常引起恶心及腹痛或致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
选方
方一(七味齐当嘎散):齐当嘎、黄葵子各200g,紫鑛子、马蔺子、大蒜(焖煅)、结血蒿(焖煅)各100g。共研碎成细粉,再与另研成极细粉的麝香1g,混匀;治蛔虫病蛲虫病、皮肤瘙痒,一次2~3g,空腹服;外用治蛲虫,以棉球蘸药粉,塞入肛门内;皮肤瘙痒则用药粉调油擦患处。
方二(金刚消炎丸):诃子200g,巴夏嘎、红花各150g,木香120g,齐当嘎、紫鑛子、莪大厦各100g,天仙子80g,安息香75g。共粉碎成细粉,加入另研的麝香极细粉1g,混匀,水泛丸,丸重0.25g,阴干。消炎,止痛;用于鼻炎、中耳炎、牙痛及沙眼。一次4~6丸,于午饭后及睡前服一日2次。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月玉药诊》记载:麻茹泽干黄水,驱虫。治黄水病、头痛、皮肤病、虫病。《四部医典》记载:麻茹泽驱虫。治虫病、头痛。外用治皮肤瘙痒、皮肤疥疮。《晶珠本草》记载:麻茹泽治虫病。《图鉴》记载:麻茹泽叶大,青色,茎细,花黄色,果实红黄色如鼠肝,味苦甘,功效治虫病。花基部蓝色,尖黄色,果实被毛,内有种子五粒。《图谱》中说:“麻茹泽形如女孩的阴核,种子色如鼠肝,红色”。本品为红、白两种。
药物应用鉴别
1.《唐本草》、《本草纲目》的紫鑛即今中药材商品“紫草茸”(系依《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名称),今市商品通称紫胶或虫胶。《本草纲目》紫鑛条集解栏误以紫鑛树所产紫鑛奇诺胶(亦作收敛剂、止血剂)为麒鳞竭(百合龙血树血竭)。 2.藏医有用马鞍羊蹄甲Bauhinia faberi Oliv,的种子代用;内蒙哲里木盟的蒙医则用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weet.的种子代用。 3.紫鑛树为印度最主要的紫草茸(紫胶)虫的寄生植物,所产胶块亦大,但质量不算很好,其种子是印度古老的驱虫药;又种子与柠檬汁共捣作皮肤发赤药,并治水疮疹;印度的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多种土语均称之为Palas,英语也叫Palas,故其驱虫成分称Palasonin。种子提制的紫鑛子虫胶(非紫胶)可作乳剂的稳定剂。紫鑛花、叶均入药作收敛剂、利尿剂及催欲药,又有制成泥置剂用于肿胀及疮。茎皮亦作收敛剂。树干自然或人工受伤后产的紫鑛奇诺胶在印、孟等国作为收敛,止血药。 4.斑蝥素为中国发现的抗癌药之一,本品种子合的紫鑛子内酯(Plasanin,Peter氏式)为脱去一个甲基的斑蝥素,故本品对某些癌症亦可能有治疗作用。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