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
缬草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品名
藏名:甲别
汉语拼音
XIECAO
拉丁名
Valeriana officinalis L.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败草科植物缬草的根及根茎。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5~2m,具根茎及多数细长的须根;根肉质,浅棕色,多数簇生,有特异臭气。茎直立,粗壮,中空,节间长,呈圆拄形,表面绿色或浅绿色,基部淡紫红色,具纵条纹,被白粗毛,以节处较多,老时毛少,上部分枝。基生叶丛出,早枯或残存,具长柄,柄基部稍宽,呈鞘状,淡紫红色,柄上面凹陷成槽,下面呈棱状半圆形或稍扭曲,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2~9对,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0.5~5.2cm,宽0.3~1.5cm,先端渐尖,微弯,基部无小叶柄,稍向叶轴下延,两缘不甚对称,具疏齿,叶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羽状网脉,上面凹陷,在下面凸起,顶端裂片较大,卵形或长卵形,边缘有疏锯齿,及白色柔毛,上面毛少,下面被白色柔毛。茎生叶对生,有鞘状叶柄,向上的叶柄渐短;叶亦为奇数羽状复叶,由下而上叶形渐小,小叶披针形至线形,边缘疏生2~6齿。花序顶生,成伞房状三出聚伞圆椎状,花多而小,初开时淡紫红色,后变为白色,总苞片叶状,2枚,羽裂,绿色,每花下有小苞片1 枚,披针形或条形,绿色,边缘淡紫红色,被粗白毛,花萼于子房顶端内卷隆起成轮缘;花开放后近于平展,花冠5裂,裂片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花冠筒短小,基部一侧稍突出微成囊状;雄蕊3,伸出花冠处,花丝线形,下部稍扁,着生于花冠筒内面裂片处,花药卵圆形,2室,纵裂;子房下位,扁卵形,淡绿色, 3室,仅一室发育,一面具肋脉3条,另一面具肋脉一条,花柱丝状,亦伸出花冠外,柱头3浅裂。瘦果小,卵形而扁,长约4mm,基部近平截,顶端有羽状冠毛,白色。种子1枚。
动植物资源分布
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华北、东北、西北至西南诸省区有分布,亚洲西部、北部和欧洲亦有分布。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3200~4000m阴坡灌丛、林地、林下,河谷阶地。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花期6~7月,果期7~8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晾干。
药用部位
以根及根茎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根茎类圆柱形,较粗短,表面黄棕色至褐色,粗糙,上端有残留茎基,中空,其外有鞘状残叶柄。根茎周围和下端着生多数细长须根,长5~15cm,直径约2mm,末端纤细,表面黄棕色至褐色,具纵皱纹,并有极微细支根或支根痕,有的可见“过桥”,具节,长1~6cm。质稍韧,断面周围黄褐色或棕褐色,中心黄白色。有特异臭气,干品较鲜品臭气更浓。味微辛辣,且有清凉感,后微苦。
以根头粗壮,须根长,匀净,外表黄棕色,断面内心黄白色,气味浓烈者为佳。
显微鉴别:1.根的横切面:表皮细胞1层,细胞较大,类方形、长方形,栓化、微木化,外被角质层,稍厚,红棕色。下皮层细胞2~4层,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皮层宽广,占根的广大部份,有的可见裂隙,有18~20层细胞,呈类圆形、卵圆形,接近下皮层处和皮层均有油细胞散在。内皮层细胞1层,栓化、微木化,细胞切向排列,凯氏点明显,有油滴散在,其外侧有单个或2~3个厚壁细胞断续排成环,有的可见网状壁孔。中柱鞘细胞1~2层,切向排列,中柱的次生构造不发达。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较窄,细胞皱缩。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排成环状,可见导管、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导管和木纤维均木化。髓细胞壁稍厚,有的有裂隙。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有的根可见根毛。幼小的根可见初生木质部为四原型。
2.根茎横切面:特征与根类同,区别点在于髓部较根的髓部大,且分布有石细胞群。内皮层外侧的厚壁细胞较根中为多。
粉末鉴别:本品呈浅褐黄色。淀粉粒众多,主要为单粒,呈圆球形、盔帽形、阔卵形及类三角形,直径4~35μm,脐点为点状、裂隙状、星状,有的层纹隐约可见。也有复粒,由2~5粒组成。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呈长卵形、四边形,三角形及不规则形,长45~122~195μm,有的胞腔小,有的胞腔较大,个别石细胞三面增厚一面较薄,淡绿黄色或淡黄色。纤维碎片,成束或单个散在,直径5~7μm,浅黄色。表皮组织碎片,细胞为长方形或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淡黄棕色或黄棕色。内皮层细胞碎片,纵切面观呈长方形,有较密的细横纹,外侧有单个厚壁细胞,有的可见网状壁孔,有的壁呈念珠状增厚。导管为具缘纹孔及网纹,长108~445μm,直径28~63μm。
中药化学成分
本品根中能离析出75种物质。日人加藤武司及德人Thies等对缬草成分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查明了其主要成分。
1.挥发油:根中含挥发油0.5%~2%,甚至高达3%。其中有莰烯、蒎烯、苧烯、枯烯以及缬草烷(kesso-lane)、缬草醇(kessanol)、缬草二醇(kessol-glycol)、缬草酮(valeran- one)、龙脑醇和缬草环氧三酯(valepotriate)等。还有异戊酸龙脑酯(bornyl isovalerate,C(15)H(26)O)、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C(12)H(20)O(2)) 、萜品醇(terpineol,C(10)H(18)O)、乙酸宽叶缬草酯(kessyl acetate,C(17)H(28)O(3))、宽叶缬草二醇(kesso-glycol,C(15)H(26)O(3))、葑烯(l-α-fenchene,C(10)H(16))、香叶烯(myrcene C(10)H(26))、水芹烯(phellandrene,C(10)H(16))、l-丁香烯、γ-萜品烯γ-terpinene,C(10)H(16))、萜品油烯(terpinolene,C(10)H(16))、雅槛蓝树油烯(deremo-philene,C(15)H(24)O)、别蓝桉烯(l-alloaromade ndrene,C(15)H(24))、杜松萜烯(l-γ-cadinene,C(15)H(24))、芹子倍半萜烯(l-γ-selinene,C(15)H(24))及缬草萜醇(Valer-ainol,C(15)H(26)O)。用溶剂提取法分离得:缬草萜酮(valeranone,C(15)H(26)O)、缬草萜酸(V-alerenic acid,C(15)H(22)O(2))、缬草萜醇酸(valerenolic acid,C(15)H(22)O(3))、缬草萜醛(valerenaL,valerenone,C(15)H(22)O)、橙皮酸(hesperitinic acid,C(10)H(10)O(4))。山萮酸(behenic acid,C(22)H(44)O(2))、杜萜醇(myrtenol,C(10)H(16)O)及其异戊酸酯、β-没药烯(β-bisabolene,C(15)H(24))、黄烯(curcumene,C(15)H(24)、喇叭茶脑(ledol,C(15)H(26)O)、
橄榄醇)(maaliol,C(15)H(26)O)及β-谷甾醇等。缬草环氧三酯(valepotriates)
按照结构上的差异又分为三类,即valtratum(Ⅰ)、didr-ovaltratum(Ⅱ)和valtratum  hydrin (Ⅲ)另有缬草二醇乙酸酯kessolglycol  diacetate  (Ⅳ)其中缬草二醇酯及缬草环氧三酯类为缬草镇静的有效成分。缬草对神经系统的有效成分并非一种,主要是醚油及生物碱。也有人认为醇提取物最有效,新鲜汁液及挥发油作用较弱。
2.生物碱:有缬草碱(valerine,C(10)H(15)N)、缬草恰碱(chatinine,C(10)H(22)O(2)N(2))、缬草碱A(alkaloid  A,C(18)H(20)ON)、缬草碱B(alkaloid B,O(18)H(21)O(2)N)、木天蓼碱(actinidine,C(10)H(13)N)、缬草胺碱(valeriamine,C(11)H(15)ON)及猕猴碱等。
3.缬草素类:缬草素(valepotrlatium,valtrate,valepotriate C(22)H(30)O(8)、异戊酸基二氢缬草素(Isovaleroxy-hydroxy-dihydrovaltrate,IVHD-valtrate,C(27)H(38)O(10))、氯化缬草素(valechlorine)、7- 表去乙酰异缬草素(7- epideacetyl-isovaltrate)、缬草定素(valeridineine)、乙酰缬草素(acevaltrate)以及缬草甙(valerosidatum,C(21)H(34)O(11))。此外还有氯原酸、咖啡酸、缬草酸、异缬草酸、异阿魏酸及树酯、鞣质。
理化性质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约2g,用乙醚5~10ml冷浸半小时,时时振摇。滤取乙醚液1ml,于水浴蒸干,加入2滴2,4-二硝基苯肼,即出现橘黄色沉淀。 2.取本品粉末约2g,用水饱和正丁醇5ml进行萃取,取正丁醇滤液约1ml,加入2滴稀盐酸,分层(匀振摇),加入2滴碘化汞钾试液,于两液界面下可发生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3.取本品乙醚浸出液0.5ml,加醋酸缓冲液(pH 约4.6)5ml,甲基橙试液0.1ml,氯仿5ml混合振摇,分取氯仿层,加入硫酸乙醇液(硫酸12ml,无水乙醇88m1)3ml,氯仿层显红色。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汤剂,膏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有镇静作用,能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减低反射兴奋性,解除平滑肌痉挛。可与溴剂合并用于各种神经兴奋状态,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对青、小鼠、家等均有镇静作用;自缬草中分离所得的缬草三酯一组物质对小鼠有安定作用,并有改善其协调动作的能力,对自由活动的也显示某种安定作用,使其兴奋、攻击状态有所降低,而对外界的反应则不受影响。缬草本身并不引起动物睡眠,但可增强巴比妥的睡眠作用,抑制动物的一般活动。,其浸剂给小鼠口服或腹脏注射(40mg/20g(体重)),只有一般镇静作用,对条件反射仅有非常轻微的影响,故认为是属于非特异性的。也有人用时值计(chronaximeter)的方法证明,大鼠腹腔注射缬草提取物可抑制乙醇的作用,而与溴化物、吗啡水合氯醛等不同。根的提取物对电刺激中脑网状结构、中心灰白质所引起的皮层额叶的觉醒波,有提高电刺激阈值的作用。对小鼠的士的宁性惊厥有抑制作用,并可用之作为生物效价的鉴定方法。浸剂或酊剂(蒸去乙醇)对豚鼠皮下注射,能升高体温,但又能增强安替比林的解热作用(可能是缬草对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异缬草酸(α- 烯丙基异缬草酸)有镇痛作用。高村圭一等研究发现缬草有镇静作用,通过实验(包括动物急性毒性,抗电致痉挛作用,降体温作用,抑制自发行动,对刺激的反抗行为,延长巴比妥的睡眠时间等),初步确定缬草成分的镇静作用存在着下列的递降顺序:
8一乙酸酯>2,8-双乙酸酯>2-乙酸脂-8-酮基>二羟基-8-酮基>2-乙酸脂>缬草二醇。8-乙酸酯化合物100mg/kg的镇静作用强度相当于安定(diazepam)3mg/kg。缬草环氧酯的药理和临床实验表明,它不仅有镇静作用,而且尚使服用者能集中精力和更有效地工作。
2.对循环、呼吸的作用:缬草中某些成分对动物(犬、猫、兔、小鼠)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在离体蛙心上,它能抑制强心甙对蛙心的收缩作用,但不能拮抗乌头碱引起的心律不整。适当剂量注入猫或兔的静脉或直肠,可兴奋呼吸,但在水合氯醛深麻醉时,则并无兴奋作用,大剂量还可抑制正常动物的呼吸。缬草根提取物与士的宁、苯丙胺等都能兴奋人的双眼拮抗试验(Retinal rivalry),而巴比妥、安定等则可抑制此试验。
3.抗菌作用:从缬草中提出的总生物碱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效力较好。从其中分出的两种生物碱——缬草碱、鬃草宁碱亦有作用,但效力较低。
4.其他作用:有某些抗利尿作用。浸剂静脉注射于犬,可加速体内的血凝过程,在体外则无影响。提取物可抑制离体小肠,大剂量则有兴奋作用,后者可被阿托品阻断。对垂体-肾上腺系统无作用。用柱层析法可从根中分出某种解除平滑肌痉挛的成份。对兔的四氯化碳性肝坏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缬草油之毒性颇低,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与耐受量(即每日口服1次共8周,不发生明显损害,体重增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的量)之比为7.0,远低于芥子油。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犬,猫,兔,小鼠,蛙。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缬草,得哇沙棘甘草,拉贡。 方二:缬草,木香绿绒蒿檀香
药性
辛、苦,温,有微毒。
归经
功效
宁心安神,祛风止痛,解毒。
性味分类
主治
用于心悸失眠、风湿痹痛、月经不调、崩漏及其引起的体虚,食物中毒引起的发烧,乳蛾口蹄疫,疮溃烂等。
用法用量
配方或单用,6~9g。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方一:缬草100g,得哇100g,沙棘100g,甘草100g,拉贡100g。上五味共研为粗粉,适量,煎水,灌肠。一日1~2次,一次适量。用于瘫痪、四肢屈伸不利等症。
方二:缬草50g,木香50g,绿绒蒿50g,檀香50g。以上共研细粉,以新鲜酥油调敷头部,一日换药1~2次。用于感冒之头皮疼痛,受热后之头皮痛,眼睛如烟熏后灼痛等症。
临床运用
用樟救汤治疗克山病,并配合硫酸根改盐、改水,取得一定疗效。樟救汤处方为:樟木15g,小救驾(缬草)9g、红花6g、灵脂6g。成人一日一剂,儿童半剂。
各家论述
考证
《月王药诊》载:甲别用于妇科病、月经不调、崩漏及其引起之体虚、干枯、肌瘦、面无血色、精神萎靡,本品单味煎汤内服。《四部医典》论述本记载:甲别用于反复发烧、关节疼痛、食物(饭食或肉食存放过久)中毒引起的发烧,有较好的作用。《四部医典蓝琉璃》记载:甲别长得又高又细,叶向上,椭圆形,花淡黄色,很香,味苦。草可用于反复发烧,肉食或饭食中毒引起的发烧。《晶珠本草》引《如意宝树》记载:治炎症、脾脏病、绞肠痧、白喉、乳蛾,特别是干四肢脓水特效。引《图鉴》记载:甲别生园中,叶如萝卜叶,状如三鉴分开呈品字状,花黄色有光泽。气味芳香,味苦,性凉。功效清热,解毒,消炎。
药物应用鉴别
相关文章
缬草
缬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