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Ba qia
|
维药名 | 确比其尼
|
别名 | 艾斯鲁恩 斯尼、比合 其尼《药物之园》。
|
考证 | 《药物之园》载:“菝葜,是一种植物的根茎,多产于中国、尼泊尔山区,但是产于尼泊尔者为次品;粗厚,木质,坚硬;外表棕褐色,断面淡红色。”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菝葜一致。
|
中药材基原 | 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茎。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菝葜Smilax china 1.
落叶攀援灌木。根茎横生,粗厚,木质,坚硬。茎细长,具疏刺。叶互生,薄革质或纸质,有光泽,宽卵形、圆形或椭圆形,长25~13cm,宽1~10cm,顶端圆或具凸头,基部圆形或浅心形,下面淡绿色,脉3~5条;叶干后红褐色或近古铜色;叶柄长0.5~1.5cm,鞘长占柄的2/3,有卷须,脱落点位于中部以上靠近卷须处,因而在叶片脱落时带一段叶柄。伞形花序,腋生于幼嫩的小枝上;总花梗长l~2cm,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具小苞片;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绿黄色,雄花外轮花被片3,短圆形,长3.5~4.5mm,内轮花被片3,稍狭,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2/3;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具6枚退化雄蕊,线形,子房上位,长卵形,3室,柱头3裂,稍反曲。浆果球形,直径0.6~1.5cm,熟时红色,有粉霜。花期2~5月,果期6~11月。
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灌丛中或山坡上。分布于我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河北、湖南、四川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秋季挖取根茎,除去须根及残茎,洗净,晒干或切成瓣晒干。置通风干燥处。
|
药材鉴别 | 根茎呈圆柱形,微弯曲,结节状,有不规则的凹陷。长8~15cm,直径2~4cm,有的切成两瓣或块状。外表棕褐色至紫褐色,微具光泽,结节膨大处常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及芽痕,或留有坚硬弯曲的细根。质坚硬,极难折断,断面黄棕色至棕红色,粗纤维粉性。气极微或无,味微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棕红色。石细胞较多,矩圆形、类方形、梭形或不规则,长50~250μm。胞腔多数狭小,孔沟密而明显;纤维多,条状梭形,短者石细胞状,常一端较尖,另一端较圆,前者有多数小纹孔,后者有孔沟,直径10~20(~40)μm;淀粉单粒或复粒,直径5~15μm,脐点裂隙状或点状;薄壁细胞较大,长方形或类椭圆形,具孔纹;导管梯纹或具缘孔纹,直径30~100μm;针晶束有时可见。
|
化学成分 | 菝葜根茎含洋菝葜皂苷(parillin),菝葜皂苷(smilaxsaPonin) A、 B、 C,其中菝葜皂苷含量较多,此外,还含有生物碱、酸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1]。
|
药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平。
1.《大医学》:“平,偏向于湿。”
2.《药物之园》:“湿寒;有人认为二级干、一级寒;有人认为药性复杂,偏向于热或干热。”
|
功效 | 滋补脑、心、肝等支配器官,调理肠胃,开通阻滞,强筋健肌,祛寒止痛,利尿通经,纯化血液,桂风止痒。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5~7g。外用:适量。入蜜膏、糖浆、散剂等;入敷剂、软膏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对气质热性气质者有害,酌情需配适当的药物。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洋菝葜根代。
|
附方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721 药理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维吾尔药材标准(上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3.300 [2]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723 |
维药名出处 | 《药物之园》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