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临床用药数据库
>
抗肿瘤
> 正文
卡培他滨
来源:本站原创
医药数据汇总
字体:
大
小
卡培他滨
药物类别:
抗肿瘤药
所属类别:
抗代谢药
药物名称:
卡培他滨
英文名称:
Capecitabine
药物别名:
序号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1
氟尿嘧啶
氨基甲酸酯
2
希罗达
制剂/规格:
序号
制剂
规格
1
片剂
50mg;150mg
成份/化学结构:
序号
成份
化学结构
1
Capecitabine
药理作用:
卡培他滨本身无细胞毒性,而是在体内经过三步酶促反应途径转化为活性分子5-FU后发挥抗肿瘤作用。
药动学:
口服本品后经小肠壁以原形吸收。吸收迅速,T
max
为0.3~3小时,范围较广(≥70%)。服用约2小时后可达到平均最大浓度值(C
max
),范围为2.7~4.0μg/ml。进入体内后本品主要在肝脏和肿瘤组织首先通过羧酸酯酶转化为5′-脱氧-5-氟胞苷,然后再经胞苷脱氨酶转化为5′-脱氧-5-氟尿苷,再在肿瘤细胞内的胸苷磷酸化酶作用下转化为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的代谢产物主要由肾排出,7l%在尿中恢复原形,α-氟-β-丙氨酸为其主要代谢产物(52%)。
适应症:
1.
乳腺癌
,目前主要用于对
紫杉
醇和含蒽环类方案耐药的晚期乳腺癌。
2.结、
直肠癌
。
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为单药2500mg/(m
2
·d),分早、晚两次口服,连用2周,休息l周为一周期。
附:治疗中的剂量调整(根据加拿大国家癌症研究所制定的常见毒性标准)
l级 维持剂量。
2级 第一次出现:停止治疗,直到恢复至O~l级水平时,按维持剂量的100%进行下一疗程治疗。第二次出现:停止治疗,直到恢复至0~1级水平时,按推荐剂量的75%进行下一疗程治疗。第三次出现:停止治疗,直到恢复至0~1级水平时,按推荐剂量的50%进行下一疗程治疗。第四次出现:永久停止治疗。
3级 第一次出现:停止治疗,直到恢复至0~1级水平时,按推荐剂量的75%进行下一疗程治疗。第二次出现:停止治疗,直到恢复至0~1级水平时,按推荐剂量的50%进行下一疗程治疗。第三次出现:永久停止使用。
4级 永久停止治疗。
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可逆性胃肠道反应,如
腹泻
、恶心、
呕吐
、
腹痛
、口炎等,但严重(3~4级)不良反应较少见。
2.皮肤 服用本品的病人约1/2发生手足综合征,表现为麻木、感觉迟钝、感觉异常、麻刺感、无痛感或疼痛感,皮肤肿胀或红斑、脱屑、水泡或严重的疼痛。皮炎和脱发常见,但严重者少见。
3.神经系统
头痛
、感觉异常、味觉障碍、
眩晕
、
失眠
等较常见,但严重者少见。
4.心血管系统 可有下肢
水肿
,较轻且不常见。
5.血液系统 少数病人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贫血,一般较轻。
6.其他 疲乏、粘膜炎、
发热
、虚弱、
嗜睡
,均较轻。还可出现厌食、
脱水
等症状,严重者极少见。
相互作用:
1.在服用卡培他滨的同时应用香豆素衍生物类制剂如
华法林
和苯丙羟基香豆素的患者中有凝
血参
数的改变,可发生在口服卡培他滨后数天至数月,有些病例在停用本品后1个月内仍可发生。
2.同时服用本品和
苯妥英
钠时,血浆
苯妥英钠
浓度增高。
注意事项:
1.老年人(65岁以上)无需作剂量调整,但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对卡培他滨产生毒性,故应对其进行密切监测。
2.曾产生严重反应或对氟嘧啶(卡培他滨的代谢产物)有过敏史者禁止使用本品。
疗效评价:
卡培他滨是一个新型氟尿嘧啶类药物,采用口服给药的方法,方便,患者不需住院。它能够模拟持续输注5-FU的抗肿瘤作用,并且由于其独特的代谢特点,使得药物在肿瘤部位优先活化,既增强疗效,又减少了毒性反应,治疗指数高于5-FU及
脱氧氟尿苷
。一项随机研究(44名
阿霉素
治疗失败的乳腺癌)显示,卡培他滨组有效率为36%,包括3名CR;泰素组有效率为21%,无一例CR。目前该药主要用于耐药的乳腺癌及
结直肠癌
,对其他恶性肿瘤的疗效及联合用药尚在观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