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血卟啉病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porphyria
拚音 XUEBULINBI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先天性疾病,代谢及营养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血卟啉病为先天性卟啉代谢紊乱,卟啉前体(δ氨基酮戊酸、卟胆原)及(或)卟啉产生过多,在体内聚积而引起毒性反应的一组疾病。根据代谢紊乱发生的部位,分为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和肝性血卟啉病。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1、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又称红细胞生成性尿卟啉病。本病罕见,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骨髓和循环红系细胞的 δ氨基酮戊酸合成酶、δ氨基酮戊酸脱水酶及尿卟啉原Ⅰ合成酶稍增加,尿卟啉原Ⅲ辅合成酶明显减少,使尿卟啉咐原Ⅰ及粪卟啉原Ⅰ生成过多,并转化为尿卟啉Ⅰ及粪卟啉Ⅰ在体内累积而致病。 2、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临床较常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髓及循环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酶明显减少,骨髓内δ氨基酮戊酸合成酶增加,使原卟啉(增多而致病。因原卟啉Ⅸ除来自红骨髓外,还来自肝脏,故又称为红细胞肝性原卟啉病。 3、肝性血卟啉病:多在成年发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分4型。急性间歇型:多见,男与女之比为2∶3。首次发病,大多在20—30岁。主要由尿卟啉原Ⅰ合成酶活性降低,δ氨基酮戊酸合成酶活性增高,使δ氨基酮戊酸和卟胆原增多而致病。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临床病例,男多于女,常于出生后不久有红色尿;多在1—2岁后出现下述症状:光感性皮肤损害,间歇溶血性贫血,脾常肿大,红牙,多毛。牙齿及手指骨用紫外光源透照可现红色荧光,皮肤病变包括小疱、大疱、溃疡,以后结痂、愈合、疤痕形成;如反覆出现,可导致手指、耳、鼻和眼残缺畸形。
2、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临床表现:男性多见。多在幼年儿童发病。皮肤对光过敏,直接照射数分钟至数小时或透过玻璃窗、轻薄衣服的阳光均可引起皮肤刺痛、瘙痒、红斑和水肿,历时数小时至数天消退,不遗留疤痕,病情轻者可仅有日光荨麻疹。但亦可出现慢性湿疹样改变,使鼻、颊、手背、指间关节等处的皮肤增厚及浅瘢痕形成。多数病例呈良性经过;少数可并发胆石、轻度贫血和轻重不一的肝损害。根据原卟啉在红细胞、血浆、粪便的含量增高而尿中尿卟啉正常可确诊。
3、肝性血卟啉病:多在成年发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分4型。
急性间歇型:临床特点是发作期与缓解期相交替。急性发作时腹痛及神经精神症状可先后或同时反覆出现。腹痛突然,弥漫性或局限性,位置多变,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痛伴阵发性加剧,颇易与阑尾炎、肾绞痛、胆绞痛、肠梗阻混淆,乃由自主神经病变使部分胃肠道痉挛与扩张所致。因此痛时腹壁仍软,压痛不显著,一般无腹壁僵硬。而常有呕吐便秘、低热和血白细胞增高。神经精神症状一般在腹痛后出现,周围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脑于、下丘脑、大脑均可受累。周围神经中运动、感觉神经均可受累,主要表现为袜子、手套样分布的感觉减退或异常,手足下垂、腱反射减弱、消失四肢瘫痪发麻或刺痛,以至呼吸肌瘫痪。脑神经受累可致眼肌麻痹、面神经瘫、吞咽障碍、声带麻痹。自主神经受累可致多汗、心动过速、血压增高及波动。脑受累可致抽搐、神志不清,以至昏迷;精神异常如激动、幻觉类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综合征等。由于体内卟啉不增加,故无皮肤光过敏症状。本病常可并发低钠血症低镁血症、糖耐受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新鲜尿液呈红色或无色,但经曝晒、加酸后变为红棕色;尿卟胆原δ氨基酮戊酸排出增多为诊断本病的依据。经几天或几周后症状缓解。缓解期一般无后遗症状。可因感染、创伤、饮酒、饥饿及服巴比妥类、抗癫痫药,磺胺类药、磺脲类降糖药、灰黄霉素、雌激素、苯异丙胺等而诱致急性发作。呼吸麻痹为本病主要致死原因。
4、迟发性皮肤型:因尿卟啉原脱羧酶、尿卟啉原Ⅲ辅合成酶活性降低,使尿卟啉Ⅰ生成增多而致病。临床表现为光感性皮肤损害和肝损害,而无腹痛和神经精神症状。皮肤病变严重或反覆发作时,可因瘢痕形成而致手指、耳、鼻、面颊变形,并可有多毛、色素沉着。牙齿不变色,紫外光透照下不显荧光。尿排出尿卟啉Ⅰ增加,但δ氨基酮戊酸及卟胆原正常。诱发因素与急性间歇型基本相同。
混合型:主要由血红蛋白合成酶活性降低,δ氨基酮戊酸合成酶活性增高,使卟啉前体及卟啉增多所致。兼有上述两型临床症状、生化改变及实验室检查所见,可先后或同时出现。潜隐期仅有粪便排出原卟啉和粪卟啉增加,只能藉此作出诊断。
5、遗传性粪卟啉型:由粪卟啉原氧化酶不足而致。粪及尿排出粪卟啉增多为本病特点。在巴比妥类等药物诱发下出现急性间歇型症状,但有些患者则仅有精神症状而光感性皮肤损害偶见。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骨髓幼红细胞和周围血红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现红色荧光。
尿 尿呈红色或淡红色,含大量尿卟啉Ⅰ和粪卟啉Ⅰ;δ氨基酮戊酸和卟胆原则正常。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红细胞生成性粪卟啉病遗传缺陷性质未明。光感性皮肤损害与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类似但较轻,防治原则亦相同。两者鉴别点是本病红细胞内粪卟啉Ⅲ增加而原卟啉及尿卟啉正常或轻度增加,尿和粪的卟啉含量正常。
上述4型在无症状时需与症状性卟啉尿相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感染或严重贫血为本病致死主因,存活很少超过中年。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治疗上应避免阳光照射。脾切除和输血可减轻对光敏感性和使卟啉排出减少;脾切除还可减轻溶血。
2、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治疗包括避免阳光照射,门服米帕林(阿的平)或β萝卜素以减轻皮肤对光敏感性;高糖饮食、静脉注射正铁血红蛋白可抑制肝δ氨基酮戊酸合成酶;考来烯胺(消胆胺cholestyramine)能去除沉积在肝脏的原卟啉,长期使用可防止肝损害。
3、肝性血卟啉病防治:主要为预防发作和急性期处理。前者避免诱发因素;高糖、高蛋白饮食对预防急性间歇型、混合型和粪卟啉型有帮助。葡萄糖及羟高铁血红蛋白能使急性间歇型急性发作迅速缓解;呼吸监护和辅助呼吸可使有呼吸麻痹的病人渡过危险。静脉放血是治疗迟发性皮肤型急性发作的有效措施。混合型和粪卟啉型急性发作的治疗,与上述两型相同。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令人体香方四首
 请教个位高人
 [转]回复: 中医理论是一门当今最大的伪科学
 我是不是做错了?
 入夏后,脚趾关节痒是怎么回事?
 以药辨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