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耳胀(中医)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bulge of ear(TCM)
拚音 ERZHANG(ZHONGYI)
别名 西医: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耳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病是以耳内胀闷不适,耳鸣,听力下降,自听声增强,或鼓室有积液等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耳胀是因外邪犯耳,耳窍经气痹塞所致。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风寒袭肺证:病初起,耳内胀闷闭塞不适感,自声增强,听力减退,伴周身不适,头痛、鼻塞、流清涕。检查见耳膜稍内陷,无明显充血,鼻腔及鼻咽部粘膜微红微肿,自行咽管鼓吹张欠通畅。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2.肺经风热证:病初起,耳内胀闷闭塞不适感,自声增强,听力减退,伴周身不适,微发热,头痛,或有咽痛,口微干渴。检查见耳膜内陷、轻度充血,以周边或松弛部明显,光锥有改变;鼻腔及鼻咽部、口咽部粘膜轻度红肿。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3.邪入少阳证:耳内胀闷闭塞不适感,自声增强,听力减退,患侧可有轻微头痛,烦躁,口苦。检查见耳膜轻度内陷,周边部轻度充血。舌质偏红,苔薄色黄白,脉浮弦,
4.痰湿泛耳证:起病或长或短,耳内胀闷闭塞不适感,自声增强,听力减退。检查见耳膜呈橘黄色,有积液线如发丝,或见有气泡,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液。舌淡红而胖、边有齿痕,苔薄,脉缓或细濡。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多有上呼吸道感染、中耳气压伤、变态反应病史。
症状
体征 1.病程尚短,一般在3个月以内,有时可延至年余。
2.自觉耳内胀闷、闭塞感,自声增强、耳鸣、听力减退。
体检 1.鼓室积液时,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液。 2.鼓膜多有充血,稍内陷,光锥改变;若有鼓室积液时,则耳膜多呈橘黄色,光锥消失,有积液线,在咽鼓管吹张后可见鼓室有气泡。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1.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少数为混合性聋。 2.咽鼓管功能检查欠通畅或阻塞。 3.声阻抗检查为声顺值偏低,曲线为低峰负压B型。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1.耳闭:因耳胀病程迁延而成,病程在3个月以上;耳膜内陷、增厚、混浊,无积液线,耳膜穿刺可见有少量粘稠分泌物,难以抽出。
2.鼻咽癌:鼻咽癌引起咽鼓管阻塞不通时,可导致持续或反复性中耳积液,在鼻咽部可查见肿瘤。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 物理疗法:红外线或超短波治疗,1次/日。
2. 手术疗法:小儿患者有腺样体肥大时,宜适时切除腺样体。
3,鼓膜按摩:自行鼓膜按摩,每日数次;或按摩机按摩,1次/日。
4.鼓气吹张疗法:自行捏鼻鼓气法,每日数次。若有流涕症者禁用。
5.鼓膜穿刺疗法:有鼓室积液者,可行鼓膜穿刺抽液,必要时可定期反复进行。
6.切开疗法:经反复鼓膜穿刺,积液不消者,可行鼓膜切开术,并置管,以利引流。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风寒袭肺证:疏风宣耳。三拗汤葶苈子、白芷、石菖蒲
2.肺经风热证:清热宣肺。银翘散前胡。若见鼓室积液征,加车前子、木通
3.邪入少阳证: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加香附、川芍、薄荷
4.痰湿泛耳证:除湿利耳。参苓白术散加石菖蒲、柴胡、车前子。若见舌淡、脉沉,或病程较长,反复难愈者,加yin羊藿、巴戟天。
中药
针灸 1.体针疗法,取听宫、听会、耳门、翳风、增音穴、外关,泻法,留针15分钟,1次/日。
2.耳针疗法:取耳道、肺、脾、肝胆、皮质下、肾上腺,针刺或埋针,或用王不留行贴压。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药液滴鼻疗法: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液与2%链霉素滴鼻液交替滴鼻,3次/日。
2.滴耳疗法:耳痛甚者用虎耳草汁滴耳,或用酚甘油滴耳(耳膜穿孔禁用)。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宋代《仁斋直指方》最早有“耳胀痛,用虎耳草汁滴入耳内,痛即止”的记载,近代《大众万病顾问》始立耳胀之病名:“何谓耳胀,耳中作胀之病、是谓耳胀。”
相关文章
 中医奇芭,号脉读心术—寿氏脉案(2)
 这是紫苏吗?
 槟榔散(《医统》卷七十一。)
 北方药店没有枳椇子,谁知道去哪邮购?
 消导化积剂
 维生素D也要补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