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黄疸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黄疸是指以白睛、皮肤粘膜、小便发黄为特征的一组症状。多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
,或脾虚湿困,血瘀气滞等所致。一般按病之新久缓急与黄色的明暗等分为阳黄与阴黄。黄
疸为肝胆病变的常见症状,胰的病变,大量血液损害,稻瘟病等亦可出现黄疸。凡以黄疸为
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归纳为黄疸病类。
临床若对导致黄疸的具体病种尚未能确定时,可以黄疸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辩证论治
发病原因:  
黄疸的发生,多责之于肝胆,与脾胃相关。外感时邪疫毒,蕴结于中焦,脾胃动化失常,湿
热交蒸于肝胆;疫毒、热毒、药毒、蛇毒等侵袭血脉,伤血败血,使血液损坏;饮食不节,
饥饱失常或嗜酒过度,损伤脾胃,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肝胆;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
司,气血亏损,久之肝失所养,疏泄失职而胆汁外溢。总之,由于肝胆疏泄不利,胆汁不循
常道,或溢于肌肤,或上蒸清窍,或下注膀胱,则发为黄疸。阳黄多因湿热蕴蒸,或疫毒伤
血,发黄迅速而色鲜明;阴黄多因寒湿阻遏,脾阳不振,发黄持久而色晦暗。
诊断要点:  
黄疸应以白睛发黄为主要特征,且发黄多以白睛为先。仅肤色萎黄则可能是黄胖病(钩虫病
)、血劳或食物、药物中含黄色素过多所致者,其血清胆红素不高。
疾病辨析:  
详细询问是否有肝热病、蛊虫病、稻瘟病等流行、接触史,或近期输血、服用特殊药物,或
胆道手术、胆石、蛔虫病等病史。检查有无肝、脾、胆囊肿大,上腹部肿块,以及其性状等
,皆有助于病种的论断与鉴别。
据发病年龄、疼痛特点等进行诊断思考,如:
新生儿黄疸称胎黄,属血疸范畴。
★ 青年人患黄疸,以肝热病、肝瘟为常见。
★ 中年人患黄疸,无发热等症者,女性以胆石为多,男性应考虑肝积、肝癌
★ 中年以上患黄疸,常见于癌病、男性多胰癌,女性多胆癌。
★ 新起黄疸,伴有呕恶、腹胀、发热者,多属肝热病,肝瘟、胆瘅、胆石、胰瘅等。
★ 伴右胁隐痛或胀痛、刺痛,多属肝病。
★ 伴右上腹阵发缢痛,常见于胆石、蛔厥。
根据皮肤、二便的黄色等区分黄疸的病位病性,如:
★ 肝脏疾病所致黄疸,其皮肤多呈浅黄色,可有轻度瘙痒,尿色加深,大便色浅黄。
★ 胆疸有明显的皮肤瘙痒,尿如浓茶,粪色浅灰或陶土,久之肤色黄绿、深绿或为褐色。
★ 血疸皮肤如柠檬色,无瘙痒,病重者常见皮肤苍白,尿如油,粪色亦加深。
胆红素代谢试验,包括血清胆红素(结合性、非结合性)定性与定量测定、尿胆红素和尿胆
原试验、粪胆素测定,对于鉴别肝疸、胆疸、血疸具有重要意义。
据病情需要,作其他肝功能、转氨酶、甲胎蛋白测定,胰、胆囊、胆管造影,血液学检查,
超声波、同位素扫描,X线、CT等检查,以资鉴别病种。
治疗方法:  
湿热兼表证
证候:黄疸初起,恶寒发热,皮肤瘙痒、生疮,肢体困重,咽喉红肿疼痛,脘痞恶心,舌质
淡红,苔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表。
主方:基露消毒丹
用法:
加减:表证明显者,去川贝母射干,加麻黄、生;皮肤生疮,加蒲公英、土茯苓;发热
明显,加栀子银花
湿重于热证
证候:身目俱黄,黄色较鲜明,无发热或身热不扬,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厌食油腻,腹胀,或大便溏垢,小便短黄,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或濡缓。
治法:利温化浊。
主方:茵陈四苓散
用法:
加减:胸脘痞满,加木香枳实厚朴;恶心呕吐,加生姜、制半夏砂仁;发热、口渴,
黄芩葛根连翘;口甜、便溏,加苍术、厚朴;纳呆不欲食,加炒麦芽内金
热重于湿证
证候: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nao],腹部胀满,口干,口苦,
恶心欲吐,腹部胀满,胁胀痛而拒按,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数。
治法:清热得湿。
主方:龙胆泻肝汤
用法:
加减:身目俱黄,加茵陈、田基黄;壮热、口渴,加大青叶、黄连黄柏;腹胀、便秘,加
大黄、枳实、厚朴。
胆经郁热证
证候:身目黄染,右胁疼痛,牵引肩背,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口渴,呕吐恶心,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短少,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泄胆热
主方:清胆汤
用法:
加减:一般可加柴胡、黄芩;胁痛甚,加郁金枳壳、木香;黄疸明显,加茵陈、金钱草
田基黄;呕吐、呃逆,加炒莱菔子、制半夏;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
热毒炽盛证
证候: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金黄鲜明,高热烦渴,呕吐频作,胁痛腹满,神昏
语,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瘀斑,尿少便结,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数或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
主方:茵陈蒿汤合清瘟败毒饮
用法:
加减:尚可加银花、土茯苓大青叶等;神昏,配服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衄血、便血,加
侧柏叶白茅根、紫草
寒湿困脾
证候: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头重身困,恶心纳少,脘痞腹胀,大便浪垢,神疲
畏寒,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渗湿。
主方:茵陈术附汤
用法:
加减:胁痛,加泽兰、郁金、赤芍;便溏,加前仁、茯苓、泽泻;恶心、纳少、脘痞腹胀,
加枳实、厚朴、制半夏、橘皮
阏滞肝络证
证候:黄疸日久,胁下肿块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肤色暗黄,舌质暗红或有斑点,脉
弦细而涩。
治法:化瘀疏肝。
主方:膈下逐瘀汤
用法:
加减:胁胀作痛,加郁金、川楝子、柴胡;黄疸明显,加茵陈、田基黄、金钱草。
脾虚营亏证
证候:面色萎黄,身体虚弱,肌肤不荣,面容憔悴,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食日少,大便
溏薄,舌淡瘦小或灰暗,脉虚。
治法:健脾益气。
主方:归脾汤
用法:
加减:畏冷、肢凉,加桂枝肉桂巴戟天、仙灵脾
其他疗法:  
针炙疗法:
★ 阳黄取胆俞、阳陵泉、内庭、太冲穴,用泻法。
★ 阴黄取至阴、脾俞、胆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穴,用平补平泻加炙法。
常用退黄中药:茵陈、田基黄、鸡骨草、金钱草等,可在辩病、辩证的基础上选用。
相关文章
 初试经方
 乌鸡臛(《养老奉亲》)
 桂枝汤治疗目盲【转帖】
 升阳举经汤(《医方集解》引东垣方)
 长智齿,牙龈很痛怎么办?
 《伤寒论》374条疑问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