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腹水是指水停腹腔所表现的征象。多由气滞、血瘀、脾虚失运、湿热蕴结等原因所致。常见 |
于鼓胀、腹腔内症积、痨等疾病中。 | |
临床若对导致腹水的病种尚未能确定时,可以腹水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辩证论治。 | |
发病原因:
|
腹水的形成与肝、脾、肾相关,有虚实之别。腹内症积、肿瘤阻滞,严重肝病或久延不愈, |
痨病、蛊虫病日久,肝气郁滞,脾虚失运,脏腑功能失调,营精亏虚,水湿停聚,湿热蕴结 | |
,血行瘀阻,诸因综合以致水停腹腔,发为腹水。 | |
诊断要点:
|
腹部胀大如鼓,腹水可随体位变化而移动,平卧位时,腹部两侧叩诊浊音,侧卧位时,卧侧 |
腹部叩诊浊音。腹部B型超声波或CT检查,可见腹腔内有积液。 | |
疾病辨析:
|
根据伴随症等进行诊断思考,如: |
★ 伴腹壁青筋暴露明显,肢体消瘦者,为鼓胀。 | |
★ 腹腔内触及包块明显者,为腹腔内症积所致。 | |
★ 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经常腹痛腹泻,多为蛊虫病所致。 | |
★ 有痨病病史,伴盗汗、潮热等症者,多为痨病所致。 | |
★ 腹水迅速增多,形体迅速瘦弱呈恶病质者,应疑及癌病之可能。 | |
★ 腹水伴有黄疸、口中肝臭气者,为肝瘟。 | |
腹部X线摄片、B型超声波、CT扫描、腹水生化及病理学检查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 |
常规的生化指标检测,蛋白质定量、血脂等,对疾病的治疗有指导作用。 | |
治疗方法:
|
气滞血瘀证 |
证候:腹部水胀坚满,胁肋攻撑疼痛,或痛如针刺,急躁易怒,面色暗黑,肌肤不荣,舌质 | |
紫暗或有斑点,脉涩。 | |
治法:理气化瘀、利水消肿。 | |
主方: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 |
用法: | |
加减:尿少、腹大,加茯苓、泽泻、前仁;腹胀作前,加枳实、厚朴、郁金;腹胀刺痛,加 | |
桃仁、红花;神疲、气短,加黄芪、党参、白术。 | |
脾虚气滞证 | |
证候:腹水胀大,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便溏不爽,小便短少 | |
,舌淡,苔白,脉弦。 | |
治法:理气会脾、行气利水。 | |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 | |
用法: | |
加减:尿少、腹大,加泽泻、木通、前仁;腹胀、腹痛,加延胡索、木香、枳壳、当归;食 | |
少、腹胀,加山药、山楂、神曲。 | |
寒湿困脾证 | |
证候: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稍舒,精神困 | |
倦,怯寒懒动,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缓。 | |
治法:散寒 除湿、利水消肿。 | |
主方:实脾饮 | |
用法: | |
加减:浮肿、尿少,加木通、泽泻、前仁、瞿麦;畏寒、肢冷,加肉桂。 | |
湿热蕴脾证 | |
证候:腹大坚满,脘腹痞胀,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舌红 | |
,苔黄腻或兼灰黑,脉滑数。 | |
治法:清热化湿、利水消肿。 | |
主方:中满分消丸 | |
用法: | |
加减:烦热、口苦,去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加前仁、胆草;便秘,加大黄。 | |
脾经热毒证 | |
证候:急起腹水胀满,骤然大量吐血、下血,烦热口渴,舌质红绛,苔黄腻或灰黑,脉数。 | |
治法:清脾泄热解毒、利水消肿。 | |
主方:犀角地黄丸合四苓散 | |
用法: | |
加减:腹水多者,可加大戟、甘遂、芫花;热毒炽盛,加栀子、黄连、银花、连翘、石膏、 | |
知母之类;吐血、便血,加侧柏叶、白茅根、三七粉、紫草。 | |
肝脾血瘀证 | |
证候:腹水胀满,脉络怒张,两胁刺痛,面色暗黑,颈胸有血痣、丝关红缕,手掌赤痕,唇 | |
色紫褐,但欲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舌质紫暗,脉细涩或芤。 | |
治法:活血化瘀、化气利水。 | |
主方:调营饮 | |
用法: | |
加减:腹水、少尿,加茯苓、泽泻、前仁;大便色黑,加侧柏叶、地榆。 | |
脾肾阳虚证 | |
证候:腹胀有水,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淡白,脘痞纳呆,神倦乏力,畏冷肢凉,或下肢浮 | |
肿,小便短少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 |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 |
主方: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 | |
用法: | |
加减:腹胀痞满,加枳实、厚朴、前仁、木通。 | |
肝肾阴虚证 | |
证候:腹大有水,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牙龈出血,时有鼻衄 | |
,小便短少,舌质红绛,苔少无津,脉弦细数。 | |
治法:滋养肝肾、化气利水。 | |
主方:六味地黄丸,或一费煎 | |
用法: | |
加减:腹水、小便不利,加前仁、木通;唇紫、舌暗,加桃仁、红花;齿衄或鼻衄,加白茅 | |
根、茜草根。 | |
其他疗法:
|
单方验方: |
★ 牵牛子粉,每次吞服1.5-3g,每日1-2次。 | |
★ 禹功散(牵牛子120g,小茴香30g,共研末),每次口服1.5-3g。 | |
★ 甘遂末0.5-1g,装入胶囊吞服,每日1-2次。 | |
针炙疗法:温针或温炙三阴交、太溪、阳陵泉、阴陵泉等穴。 | |
常用消水中药:泽泻、茯苓、前仁、薏苡仁、滑石、木通、防己、苍术、大腹皮、槟榔、牵 | |
牛子等,可在辩病、辩证的基础上选用。 | |
西药治疗:速尿、双氢克尿塞等利尿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