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血溢病指因禀赋不足,或后天损伤,气虚不能摄血,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所致。以容易出 |
现持久难止的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出血类疾病。 | |
发病原因:
|
禀赋不足,先天缺陷某一物质;或因其他疾病、药物等损害,使肝藏血和统血功能异常;或 |
由于阴虚火旺,迫血妄行,使血溢脉外而为病。 | |
本病之因多责之于先天,故其治疗殊为不易。 | |
诊断要点:
|
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可有类似病情的家族史,也可因其他疾病或药物等损害所致。男性为多 |
。常自幼发病。一般呈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 | |
常因轻微损伤引起严重而持久难止的出血,或为自发性出血。可见皮肤粘膜有紫色斑块,或 | |
为皮下及深部组织血肿,或为踝关节腔因反复出血而有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或表现为齿衄 | |
、鼻衄、咯血、尿血、月经过多,颅内出血少见。 | |
凝血时间延长,轻型多属正常,筛选试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延长,凝血 | |
酶原消耗试验(PCT)缩短,或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TGG)延长等。确诊试验可 | |
作凝血活酶生成试验(TGT)纠正试验及凝血因子浓度测定。 | |
疾病辨析:
|
紫癜病:以皮肤紫斑为主症,试验检查血小板数量减少,并可有形态异常。 |
蓄血病:以斑疹,身热,神志异常为主症,不似本病的持续难止的出血。 | |
治疗方法:
|
气不摄血证 |
证候:呕血、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等顽固难止,并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 | |
舌淡,脉弱。 | |
治法:补气摄血。 | |
主方:归脾汤 | |
用法: | |
加减:常加荆芥炭、棕榈炭等。 | |
热盛动血证 | |
证候:发热口渴,呕血、咳血、崩漏等出血症状较严重,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 | |
脉洪数。 | |
治法:清热止血。 | |
主方:泻心汤合犀角地黄汤 | |
用法: | |
加减:常加白茅根、紫草。 | |
阴虚动血证 | |
证候:出血日久难止,口燥咽干,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小便短黄,舌红少津,脉细数。 | |
治法:滋阴止血。 | |
主方:茜根散 | |
用法: | |
加减:可加紫草、仙鹤草、白茅根、丹皮等。 | |
血瘀动血证 | |
证候:出血紫暗或夹瘀块,经久难止,舌暗有斑点,脉弦涩。 | |
治法:化瘀止血。 | |
主方:血府逐瘀汤 | |
用法: | |
加减:可加三七、茜草等。 | |
其他疗法:
|
尽量避免外伤,注意口腔卫生,预防龋齿。尽量避免肌内注射、手术等。防止过劳及暴食暴 |
饮,少吃刺激性食物和粗硬食物,以防止消化道出血。有活动出血者应限制其活动,注意休 | |
息。 | |
进行传递预测,产前诊断,羊膜穿刺进行确诊,以便及时终止妊娠。 | |
单方验方: | |
★ 三七粉6g,白及粉3g,荆芥炭10g,用荆芥炭煎水送服三七、白及粉,每日1剂 | |
。 | |
★ 花生米连皮100-200g,水煎服,每日1剂。 | |
西医西药:可用替代疗法(凝血因子补充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女性避孕药和输血治疗 | |
。 | |
评 介:
|
治愈:出血停止,血肿吸收,1年内无复发。 |
好转:出血量减少,或发作间隔时间延长。 | |
未愈:出血等症无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