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柴胡桂枝汤====第五十六方)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柴胡桂枝汤====第五十六方)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这个方子,仔细研究药量,发现就是柴胡桂枝各半汤,药量均减少一半,合在一起。治疗的病症,当然是桂枝汤和柴胡汤的合证。

伤寒六七日===伤寒好几天了,经过如何治疗,没有说,这个不重要,关键是看下一步的发展。

发热,微恶寒=====这是明显表证。

支节烦疼====支节就是人体结构名,指四肢骨节,包括身疼痛,一般是桂枝汤证。

微呕====有点想吐,这是邪入少阳,柴胡证,因为中焦气机不畅,升降沉浮搞乱了。

心下支结===伤寒论的心下,多指心口窝,胃的上部。支结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心下这个地方不舒服,好像有东西顶着;二是心下支,是一个意思,心下两边的地方不舒服,类似少阳的胸胁苦满。刘渡舟老两个观点都赞成,说临床都有。胡希恕老侧重于后者,即少阳的胸胁。不管怎么说,都是这一片地方不舒服。当然就会默默不欲饮食等等,构成了小柴胡证。

外证未去=====伤寒论经常讲到外证和表,看来还是有所不同,但是大方向都是说还有发热恶寒身痛这些症状。

柴胡桂枝汤====用柴胡汤和解少阳,用桂枝汤解表。这个方子,胡刘两位经方大家的临床经验值得参考。

胡希恕老:表证需要发汗,用柴胡桂枝汤非常好用。小儿感冒常有此种情况,既有无汗之表证也有柴胡证,这里用柴胡桂枝汤就得了,只是用发汗药不用柴胡是不行的,这是定法。这是一条很好的经验,现在很多小孩感冒,结果输液治疗,很多会留下一个低烧不退加上咳嗽这样一个后遗症,可以说是百药不效,这时候用这个方子。当然,我单独用过柴胡颗粒,治疗类似上面症状,也是效果极好,可能小孩的真气足,不需要桂枝汤助力,即可汗出。

刘渡舟老:一是治疗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加一些活血药物;二是治疗神经官能症,北京人说的“肝气串”,一会这一会那,有一股气都出乱跑;三是痹症,兼有少阳证的关节炎一类。

这些临床经验,即是对方剂的拓展应用,也是大家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应该不断挖掘整理。其实,有些病是可以做到专方特效的。学习伤寒论,遵从一家,不等于排斥别家医疗经验,凡是临床有效地,都应该汲取,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论想法去诠释。

所以,这个方子,应该是常用方剂,其应用不限于这一条。可能因为版本不一样。我发现台湾的张步本子还有一条:《伤寒论·阳明病篇》第205条:“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营卫,以通津液后自愈”,《唐本伤寒论》也有此条,看来是我用的本在遗失了。这一条,也很重要,告诉我们别误用大承气汤。同时,也看到这个方子具有“和其营卫,以通津液”的作用

此外,《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之《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这一条往往容易被忽视。对于我们这些爱好者来说,这些对付急症的方子,好真实需要好好研究,要不然到时候一头雾水。

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这个人参汤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是不是又是从那飞来的。看原文的意思,加半夏、柴胡、黄芩,好像有这么一个方子叫做人参汤:桂枝、 人参、甘草、芍药、大枣、 生姜,就是桂枝汤加人参,是哪的方子呀,治疗什么病的?莫非是治疗桂枝汤证加“人参证”的?比如,有桂枝汤证,这胃里面有“痞”,也许哪一天会看到,存疑!


-----------好贴,顶
相关文章
 《伤寒论》中有关中药的用法
 久治法
 黄芩汤(《麻症集成》卷三。)
 搜风顺气饮子(《普济方》卷九十四引《海岱
 胸膈气方三首
 女科经论 0. 序  上课笔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