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中医之思(转载)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中医发展的现状很不合理,表现为:
    1.人们看病难,看中医更难!这是中医现状的最表面最直接的表现。中医医院少还是在其次,真正的中医师少了,真正正宗好的中医院没有了,能用中医看病的医生几乎没有了。老百姓对中医的不信任,真正源自于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中医院、中医师。
    2.好的中药少了。体现在多年来没有好的新药推出,一些所谓的中成药靠虚假广告泛滥市场。纵然一些百年老字号中药药品由于药源污染、工业化生产、片面追求生产效益、生产流程、药品监控等等因素,而影响了疗效。中药药材由于大规模种植,施用化肥等,追求效益,药性大不如昔。
   
    老百姓不禁要问:中医中药到哪里去了?这些“中医”“中药”还是中医、中药吗?
    我们不禁要深思,中药中医的发展出问题了,中药中医不仅没有发展,而且现状堪忧了。
    那么,中药中医发展的症结到底在那里呢?
   
    首先,发展的模式不能一刀切。中医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其特点,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中医的教育、执业、监管应循其特色来制定,不要搞一刀切。
    第二,不能照搬西医经验。诚然,西医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应用和结合科技成果方面有瞩目的成就。中医也需要应用科技设备,与科技成果结合,不过不应照搬西医那一套,中医应按中医自身特点发展出适合中医应用的设备和科技成果,不过这就有赖于我国自己的创造,因为世界上只有我们一国有中医,我们不起而先行,难道还要别人来帮我们发展而坐享其成不成?
-----------我来提几点发展中医的意见:
   
    1。教育。教育为根本,只有继承,才能发展。中医的教育约1/3的时间学习西医理论,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占了1/4。中医经典的教育却不断地被删减,甚至被列为选修课,甚至中医学博士都不读《黄帝内经》。研究生读不懂《本草纲目》的《序》。这还是中医教育吗?这就是中医教育的成果吗?这样的教育到底出了多少优秀的中西医结合的人材,在医疗事业中的贡献有多少?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

    2。执业资格。究竟什么样的才称为合格的中医师?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必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学历者,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而且考试内容近2/5是西医知识。而民间大量的中医无此学历,不懂西医,不懂外语,虽然医术高明,也拿不到行医资格,行医即属非法。而这些中医师往往有着纯粹精湛的中医医术,却因为不懂西医、外语而被拒之门外,甚至在民间行医受到莫须有的打压而引起民愤。这一切说明了什么?什么才算是中医师?中医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3。中药的审核制度。中药不能像西药一样,把药物拆开来单项审查。中药是复方,只有通过各种药材的结合才显现其药性,和抵消里面单一药材的毒性,粗暴地把它分开单独药检,药性丧失殆尽,毒性触目惊心,这样的方法不适用于中医,白白错失了一大批好药。中医历经千百年来千千万万人的实验,其药性的归纳已经相当成熟和稳定。我们没必要学习西医一样用小白鼠做试验。西医的西药是一种新的药物,才刚刚发展起来,往往投入使用了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实践证明西医试验药性的方法是否正确还值得存疑?
    事实表明,现阶段发展中医的“路”是走错了!怎样才能使中医重返生机呢……
-----------回归中医的内涵!

    (一)教育侧重中医内容,注重中医经典。用中医的思维授课、编教材,不要用西医来解读中医,还中医的本来面目。培养学生的古文修养,删减西医教程,应以培养出精于中医的人才为目标,而不是两样通却又无一精的庸医。耗费学生青春又浪费国家资源。承认师带徒的传授方式。对于中医来说,师带徒是目前最好的传授方式,中医应该是一种精英教育,应在这一领域出高精尖人才。执业资质的授予应以中医为标准,考核医师的中医水平,减免西医、外语部分。因为中医不需要与国际接轨,因此不必要实习外语。对实践中医术精湛的民间中医师可特殊准入。
   
    (二)修改现行法规,重现中医特色。现行的许多规定不利于中医医疗的发展,例如中医师若用中医药急救出现死亡,会受法律制裁;而西医生用西医方法急救出现死亡,就会没有责任。这样就扼制了中医师抢救病人的积极性,也使行之有效的中医急救方法渐渐消亡殆尽。还有中医师必须用西医语言写诊断书,中医无权进急诊室,致使中医的急救技术失传,也是使中医急救技术失传的原因。西医没有抢救死亡责任的标准,中医却有。不仅如此,中医还无权开死亡证明……这些等等规定,使中医处在西医的从属地位,中医医生的地位非常尴尬,不利于中医的发展……
   
    (三)设立科研项目,遵循中医特色,寻求这一领域的突破。按照中医的精粹理论,研究切实可行的能应用在中医治疗上的新型设备,配合中医治疗。国家加大中医发展的投入,目前国家投入西医占了90%,中医仅占10%,虽然《宪法》明文规定中西医并重,但长期以来,中央的方针和宪法的精神并未得到认真执行。我国人口 从 1949 年的 4亿增加到今天的13亿,西医人数 从1950年的 2万人到 2004 年的 157 万人,增长了70多倍;而中医 则从 1950 年的 27~30万人到 2004 年的 27 万人,实现 零 增长 。西医人数增长与中医人数增长之比为  70 ∶ 0   ! 2003年中医执业医师中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不过3万人 !   而且几乎都已是50多岁以上的老医师。而我国著名的中医人数已骤减至不足 500 名 ! 目前我国西医院有1.68万个,而中医院只有0.26万个。比例为1 :6.5 ; 2003年,全国医药高等院校中中医院校与西医院校之比为1:3 ,且中医院校规模均小得多,教学条件、环境及经费投入均与现代医学院校相距甚远。中草药的种植开发应另辟蹊径,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等在种植中草药材中的使用,不能片面追求规模化效益,对一些原始野生中药资源更要严加保护,珍惜利用!!!
-----------(四)停止中医现代化。中医应回归内涵,继承地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没有继承的发展,便不是这个事物本身的发展,而变相地成了另一个事物。
   
    (1)目前中医的教学不用中医教学,或说不注重经典原籍理论,使中医的传扬发生极大危机,中医不是发展了而是迅速地走向自我衰亡!中医教科书中,把“血”解释为“在血管里流动的红色液体”,显然违背了中医理论对“血”的理解。像这样用西医理论来牵强附会解释中医的现象比比皆是。按照这种思路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不会按中医思路看病,转行的很多。不少中医硕士、博士的研究达到了细胞、分子、基因水平,却不会开处方看病。中医理论需要实践才能掌握和应用,而现在的中医学生几乎接触不到中医临床,论文的结论都是从动物实验中得来的!
    (2)中医科研缺乏对自身方法论的研究,大多数研究在理念、方法和手段上均简单模仿西医。被动、简单地模仿西医模式,限制了中医药的科研。把植物化学当成了中药现代化。许多中医药科研课题偏离中医理论,是按照“基因组学研究”、“蛋白组学研究”去迎合项目评委,否则就拿不到经费。
      中医是一门实践科学和人体科学。先辈几千年来历经万万亿亿的人体实践得出的成果,如今却在一句“中医现代化”的号召下,重返实验室,接受小老鼠的审查。且不说用在小老鼠身上适用的在人体身上是否适用,搞中医的科研,用西方医学的研判方法来发展中医,根本不符合中医规律。用小老鼠来做实验,老鼠的脚那么细、那么小,一层皮,哪个有本事在老鼠的身上找得到穴位?再说老鼠的穴位和人的一样吗?!老鼠的体质、生理功能与人的相同吗?!例如用老鼠来实验抗风湿,老鼠天天呆在地下,它的身体本身就能抗风湿,你说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果呢?!
    (3)改变中医的医药标准。我国应主导中医药标准的制定,引领世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医的药检不顾中医的特点,完全用西医GMP标准管理中药,这无疑是中药的灭顶之灾。前面已经说过,中药将其中的组方药材拆分开来单项检查,是目跟随现代西医、粗暴对待中医特色的做法,其只是检验出中草药材的药性,而不是检查出中药的药性,因为中药是组方,其忽视了中药中各种药材之间药性的融合和抵减。这可以说是对中药很不负责任的药检。中药根据以毒治毒,阴阳平衡原理,灵活用药,其衡量中药毒性和药性的标准不应以西医西药的观点角度为依据。以西医西药标准为依据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而应该另行制定中医药的标准,引领世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医谈不上和国际接轨,因国外无中医药,故也无轨可接;中医药目前是民族本土产业,不必美国FDA认可,无须要面对美国市场。中国的医生们,光是为国人看病,就足以支撑中医的兴旺发达。因此,不必优先考虑其国际化问题,20年后,等我国更强大一些,西方会主动到中国来取中医药之真经的,因为中医药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4)新药的开发不要搞什么提纯、所谓有效成分的研究。
      中药真正有效是在于各种药材之间的组合,单一药材骤减药力,或无效甚至起相反作用。这里就涉及到一,中药是组方;二,必须与辩证结合起来!日本的88例慢性肝炎患者小柴胡汤事件、“龙胆泻肝丸”事件正是其反面例子!还有类似的鱼腥草针剂,将中药开发成针剂像西药一样注射,完全不顾中医的辩证施治原理,将中药简单地套用西医方式,中药西治,最后酿成悲剧,这都是漠视中医理论,简单地中医西化的后果!!!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不同。多种“证”可能对应同一“病”,反过来多种“病”也可能对应同一“证”,正是因为中医与西医在对疾病的归纳、整理、分类、认识角度的不同,粗暴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忽视用药原理的差异性,是行不通的。决不能“医药分家”,中药无医不成药。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研制出来的新的“中药”,不但药效降低,往往还在临床实践中经不起检验,一些不懂中医医理的医生或患者,自行妄用中药,也会造成可重可轻的后果。因此,中药必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用药,否则便不是中药。如所谓“中药现代化”搞的青蒿素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青蒿素只能是西医中的植物药,不能算是中药,应与黄连素等植物提取物一样,归于西药范畴。也就是说,这种“中医现代化”,搞出来的最终是西药。就是从植物中分离提取,其用药原理、方法已完完全全归属西医,与中医的四性五味、归经理论相差十万八千里。中药一个组方里药材有几种乃至十几种,里面的分子原子又不知有千千万万种;加之中药的炮制过程十分考究,工序流程差之毫厘,药效也会谬以千里。其中的化学过程,里面千千万万原子分子在人体中的作用机理,现代科技还无法解释清楚。因此,中药现代化应该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既然现代科技还无法解释其中机理,中医现代化不应好高骛远、脱离现实、盲目照搬,而应该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研究老祖宗的中医理论,这些都是老祖宗的经验总结,我们可以推广发扬它,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新的经验!不断地丰富和光大我们的中医理论。
    应对中医体系进行正本清源的清理和继承式的研究。中医药“现代化”带来了什么?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中医理论踯躅不前,中医临床日趋萎缩,中医事业后继乏人。现实问题不容回避:十几年来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努力,给中医药和国家带来了什么?如此“化”法能否为解决13亿中国人口的医疗卫生保健提供帮助?在现代社会,中医学价值与意义何在?阻碍中医药发展的瓶颈是什么?中医自然是理论医学。西医是实验医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经验医学。它先要在实验动物身上取得药物毒性、毒理、药效等等经验,再在人身上进行I、II、III期临床以取得安全性、有效性之经验,然后医生才会根据以上过程取得的结果进行疾病的防治;对于新型的尚未取得实验数据的疾病,则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故西医当然也有自己的理论,但其理论难以指导治疗从未遇见过的疾病。中药几千年的历史,从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药物副作用反应,而西医短短百来年历史便出现了几例。如西医因为妊娠反应而使用的反应停就造成了1万多例“海肢”患儿。我们将中药用小白鼠在实验室里做试验,对于已经漫长的人体实践,不能不是一种倒退。因此,中医是理论医学,代表了未来医学的方向。不论是中医“现代化”或“国际化”,都必须坚持中医理论的精髓和特色,否则,只会引起中医的蜕变和异化。 我国的中医药现代化不能“削足适履”,我国一方面要自主制定科学的中药标准规范,让世界跟我国接轨,确立中国传统中药大国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要让国际医药界了解中国数千年中药史积淀形成的宝贵经验,使世界各国在制定生产质量标准时多参考,接受我们的标准。外国人不了解中医,他们订的标准只能针对西医,而无法适用于中医。只有拥有自己的标准,让别人认可我们,中医药才能壮大,才有活路!!!
-----------五)拯救中药资源危机!!!所谓中药现代化已经轰轰烈烈进行了8年。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中药产品进入西方主流社会,但8年的时间足以让人们对“中药现代化”的理解更加清醒和现实。中医药所依赖的中药资源整体面临着危机。中药野生资源濒危!麝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麝是我国因中药应用而面临濒危的少数几个典型物种之一。据统计,在急救中成药和各种常用药中,以麝香作为主要成分的有295种。20世纪50年代,我国野麝种群数量高达350万只,约占世界麝资源的70%;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野麝数量降至250万只;至上世纪80年代降为200万只;2001年更是锐减到6.5万只,不及国外麝资源的1/3。国家将中药出口创汇的数量和金额当作考核企业和行业管理业绩的指标的做法是不适当的,这也对中药资源和国土生态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甘草麻黄、虫草这些都是我国大宗的出口药材,几十年的时间就从丰富变成了濒危。中国有13亿人口,相当多的人在吃中药,这么大的国内日常用药需求,中药材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中。自己的国民有这么大的需求,而出口的药材只是被西方人当作保健品贱卖,在世界植物药市场约占5亿美元,大致相当于中国大蒜茶叶、烟叶出口的总和,用野生中药资源去创汇是得不偿失。为什么不优先考虑国民的需要?国内市场尚且不能满足,一味追求出口创汇,与“国际接轨”?!为了迎合西方标准而自贱身价,暴殄天物!!!中医的发展,丰富稳定的中药资源极为重要。中医现代化必须立足传统、立足本土、立足国内,只有国内发展强大了,必然会得到国际的认同,而不是为了得到国际认同,刻意地歪曲自己、改变自己!
-----------六)设立中医部。使中医与卫生部在行政等一切方面独立以及平等,将卫生部改为西医部。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卫生部几乎一直是西医一统天下,他们只有西医知识,也只相信西医,只发展西医;他们不懂中医,不相信中医,总认为中医不科学。1957年名医蒲辅周先生治好了167例脑炎,用了98个不同的处方。然而,卫生部居然认为蒲先生的医术没有统计学意义,不承认其疗效。广西一70岁民间中医,在救治了各地不少白血病儿、癌症患者以及河南艾滋病人后,却被以搞“伪科学”为名,抄没所有家产,不经审判程序即下入大牢;江苏一民间中医,扶困济危、活人无数,忽一日被当地卫生局派人闯入私宅抄家罚款6万余元。南京一肿瘤专家,使用有制剂号的自制药,竟被罚款86000余元,被逼无奈,状告工商,终经省最高法院裁决无罪 ……像这样的有独特高明的中医医术,却被卫生部门以“伪科学”、无证行医为由而取缔的民间中医师比比皆是。由于卫生部设立的诸多门槛,许多民间祖方献方受阻、报专利无门,多少因为没有得到传承而湮没。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执业医师法》,那些没有学历、不懂得外语、却长期行医、声望卓著的中医师,将得不到营业资格。我们不禁疑问?医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明明可以治病救人却不许行医,执业资格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不应以疗效、实践中的医术水平为标准吗?理论再好,实践不行有什么用?难道通过了医疗考试、符合了西医标准就能保障病人的医疗安全吗?那那么多的医患关系紧张又从何而来?用西医的模式改造中医的结果是,据估计,解放初全国大约有良医5000名左右,到现在只剩下500名左右。因此,中医必须由中医人管理,才能够和西医平等竞争,相互补充;中医药之管理,必须脱离卫生部,单独成立中医部,负责中医药之发展弘扬,使中医造福人民。并不是简单地将目前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接升级为中医部。现今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仍是被西医统治的,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应选择有民族自信心、热爱中医药事业、愿意为中医药事业奋斗、全心全意地为13亿人民健康造福的人到中医部工作。在中医部设立之初,其下应设立顾问委员会,邀请目前已为数不多的名老中医作顾问。顾问委员会应有相当的决策参政权,以免搞成中西医结合部或中医药现代化部。这个中医部至少应有以下权力:
   (1) 首先将中医药的教育权从教育部移交给新的中医药行政部门;
   (2) 由新的中医药行政部门起草有关中医药的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上报人大批准;对以前限制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宣布它不适宜
         中医药界,只适用于西医药界;
   (3) 有确立中医药的研究课题的权力,可与科技部协商,如确立中药自身的符合中医药的鉴定标准,废除以美国医药鉴定标准为
         中医药的标准的规定和做法;
   (4) 中医行政部门有按照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审批中医师职称以及设置临床机构的权力;
   (5) 确立中医药和西医药在行政上,医疗上,地位上的平等法则及法律,使它们在为人民治病上获得同等地位;       
    应在中央或国务院成立一支持中国文化中各个学科发展的小组或委员会,保障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各个学科独立发展和存在。如,在此框架下,成立中医药专家委员会,人员由中医药界著名老中医、老药师、和坚决支持中医药学独立发展的行政官员和教授、讲师组成。其负责监督指导和协助中医药行政部门的领导工作,防止偏离中医药发展的正确路线。
-----------(七)改革中医医疗项目的收费价格!
    中医易学难精,真正的中医师要想掌握中医理论,并能在临床中应用,往往需要好几年甚至十年以上的修养和实践。这和西医生能够批量化培养,在西医院校里学习几年理论,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习,就基本能够独立行医不同。西医生是一种模式化的行医方式。中医师的行医过程渗透着智慧、体悟、修养、以及临床经验的总结,并在诊病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总结实践经验。因此,中医诊病所包含的技术含量是远远高于西医的,也是真正体验了医者的智慧结晶和医术水平。可是现在的中医收费标准却体现不出这样的特点,与疗效、医者水平、医务人员付出的劳力、心力不挂钩。无可置疑,西医的诊病过程是简单和程序化的,起关键作用的只是那些医疗仪器。而中医则是医者的全部脑力过程,对医者的心、力耗费俱非常巨大。一个西医生说,一位中医师开一百副药方的利润,还不及他用一次磁共振创收的多。
    一个中医师给病人扎针,不管扎一针,还是10针,都只能赚到4块钱,一上午看10个病人,才40元;  中医骨折复位(不夹板正骨)收费标准只有1项,仅为80元;  而西医创伤骨折手术收费有数十项,标准按不同类型医院从245元到1186元不等;中医不仅价格低,收费项目也少。当前实行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共有3900多项,其中涉及中医的仅有97项,不到3%。 在这97项中,传统的针灸只有14项, 而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就记载有9种针具,26种针法了。   甚至传统上疗效很好的针灸埋线疗法、药捻疗法、穴位治疗等,都没有收费标准!!!   在骨科,西医的收费标准多达210多项,细到一个小手指的肌腱手术,而中医却只有骨折和脱位两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对66家中医院的54个中医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成本与价格的比较,结果54个项目中有40项,即近3/4的项目亏本经营!   最常用的中药熏药治疗、骨折手法整复术、普通针刺、耳针、灸法、拔罐疗法,其盈利率全为负数!!!   由于传统疗法赔钱,许多医院不愿扩大这些科室规模,这些疗法也就逐渐没落了,例如,有些骨干骨折的病人,其实只要中医的夹板固定等诊疗手段就可治好,但只需要60元钱!  如果做手术,却需要 1600 元!为了效益,很多中医也纷纷选择给患者动手术;中医的推拿手法通过肝脏、经络辨证治疗,对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疗效显著,用时往往较长,且医生付出较大体力。但上述的治疗至今没有收费标准,医师没有兴趣,致使该科在医院发展迟滞。
    虽然中医素来有“悬壶济世”、“医者仁心”一说,终归是市场经济,医者也要养家糊口,也有物质需求、也要经济来源。如此地付出与收入不对等,如何维持一个医疗体系的良性运作?!对比西医系统的庞大利润,中医医者如何接受这种落差带来的不平衡?!收入的不公,大大打击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中医的医疗机构逐渐萎缩。而中医的学子就会面临就业困难,而这又会导致了许多学子不愿意选择中医专业,以及中医院校生源水平的降低,继承中医、发展传承中医的人才缺乏,又再进一步导致了中医事业的委靡不振……我国的中医近些年来就这样恶性循环地发展着… ……
    我想,由于中医与众不同的特点,中医的治疗收费应该加入一项“诊病费”。中医与西医不同,西医整个诊病过程是靠那些仪器,而中医诊断则是脑力的整体付出。西医的仪器创收动辄几百上千元,往往还得不出个所以然。而有水平的中医师在替你诊断的过程中,还一并把你的身体给调好了,其报酬应该更高才是。而我们给中医的却一律视同西医,才挂号费那么几元钱,实在是太廉价了!谁还会从事这个行业呢?难道中医师都是圣人?都无偿服务吗?那他们寒窗十余载有什么用呀?!因此应设中医诊病费至少在50-100以上。这样的价格对于一个好的中医师来说,既能够断根又能够把身体调整好,实在是物超所值了,对于西医那几百几千的检查费,更是太便宜了!可是也许有人说,如果那个中医师水平很差,根本不懂诊脉该如何?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中医经过改革良性发展,好的中医师逐渐多起来,中医院回归为真正的中医院,大家看中医容易了,中医的待遇也高了,中医才真正开始发展了……!希望这一天不会让我们等得太久太久……中医的其他各项医疗收费项目标准也要调高,这样就会减少一些纂改药方,在利润不高的药方里加高价药的现象了。总之,只有国家重视中医,落实制度还中医一个好的环境,切实投入中医医疗事业,中医的地位提高了,中医就良性发展了……
-----------涉及到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不得不提的就是传统文化。   
    当年那个为保留北京古城全部而写下著名的《梁陈方案》而饱经坎坷、为北京城墙拆毁痛哭的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如果看到今天的中医也同北京的城墙一样,不知地下会有何感想。      同样:老舍的儿子,学者舒乙曾痛心地说:“北京现在是在拆第二座城墙,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的第二座城墙。”而这种痛, 同样又 痛
在我们心上 ……   
      中医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只是其中的一根脊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医的兴衰正是中华文化兴衰的缩影。必须要重视传统文化,挽救中医,其实就是在挽救传统文化。今天,有人向中医敲了警钟,这声音重重地落在了我们的心里,它敲醒了大家,警示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文化了,否则我们将永远地失去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之所在,失去了民族文化,就没有了民族凝聚力,国不复国!拯救中医,重视传统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事!重视传统文化首先要从教育做起,在中小学的课本里增加反映传统文化内容的文章,增加古文内容,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和认识,又有助于增强孩子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古文理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认识。现在我们对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显然是没有做好。有的传统文化竟被说成伪科学、封建迷信等,给孩子们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例如中学语文课本里编入了鲁迅的一篇文章,说“中医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骗子”。鲁迅的文章何其多,这样一篇有歧义的、有失偏颇的文章录入教材,不能不说是教材编辑人员对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和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反观现在教育对英语的重视,诚然,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多学一种语言也有好处,但是我们不能在追赶别人的同时弄丢了自己,否则,纵然赶上又如何?!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政府能够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尊重民俗民风,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内涵所在。多一点的兼容并包,学术界不要扣那么多“封建”、“迷信”的帽子,让民风民俗自然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去,传统文化和民族观念就自然滋长在人们的心里,并世世代代传扬下去!
-----------希望能还我们一个纯正的中医医疗空间!
相关文章
 产后瘕疸突出
 大债盖大楼小债买设备——九成县医院负债4
 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睡觉打呼噜??
 白豆蔻散(《直指》卷五)
 没药散(《圣惠》卷七十二。)
 新人请教,太阳中风表虚证,助汗的疑问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