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妇幼课堂:小儿头面部望诊经验口诀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1 毛发望诊诀

气血充足毛发润泽.气血两虚毛发不华.
气血衰疲毛发作穗.气亏血枯毛发焦干.

  2 囟门望诊诀

气虚则囟门作坑.气盛则囟门高鼓.
精气亏囟门晚闭.精气夺囟门开裂.

  3 目睛望诊诀

瞳仁明亮肾气充足,瞳仁无光肾气亏虚.
黑睛亮泽肝血充足,黑睛晦暗肝血亏虚.
白睛明亮肺气充盛,外邪难侵少生咳嗽.
白睛蓝斑厌食虫生,白睛红赤肝火灼肺.
白睛黄染肝经湿热,两呲红丝心火炎肺.
上睑下垂睥虚气陷,下睑虚浮水来克土.

  4 口唇望诊诀

口唇淡白脾气虚寒,口唇红赤脾火上炎.
唇若涂朱脾有积热,唇淡而润脾虚失运.
唇干少津脾阴受伤,唇裂干痒脾受风邪.
-----------小儿面色望诊述要

作者:王业龙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此论虽通言诊法的大要,然尤以小儿最为适宜。其中望诊在儿科诊断中意义极大。兹就小儿面色望诊内容做如下述要。

  1  小儿各种疾病的原因与面部气色的关系

  要了解小儿各种疾病的原因,首先要仔细诊察小儿面部的气色。因为面部是十二经总会的地方,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原理,五脏面部的变化,可以从面部上相应的五部、五色表现出来。察小儿面部的气色就能了解五脏的病变。五部是,头额天庭属心,下颏地角属肾,鼻准属脾,右颊属肺,左颊属肝。五色是青赤黄白黑,以脏而论,肝病多青色,心病多赤色,脾病多黄色,肺病多白色,肾病多黑色。以证候而论,显青色的多是惊风证候;显红色的多是大热证候;显黄色的多是伤脾伤湿伤食的证候;显白色的多是虚寒证候;显黑色的多属疼痛,而且病多危恶。此外,前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从小儿面部气色的变化便可测知疾病的新久和预后。如气色光泽,五色鲜明的多是新病,证多轻而易治;气色沉暗,五色晦浊,证多重而难疗。然而暴感外邪的病证,而晦暗尚无妨碍,久病内亏,颜色娇艳者多危重。

  2  可利用五行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轻重

  观察面部的气色,还可根据五行生克的关系来判断疾病的轻重顺逆。一般五部五色符合五行相生为顺,反之符合五行相克为逆。以脾病为例,脾在五行属土,黄色是它的正常色泽,在发病过程中,如果见红色,就是火生土的象征,多是顺证、轻证,预后良好。反之,如见青色,便是木克土的象征,多为重证、逆证,预后多不良。其他各脏的病变,也可以用此理来推论。又如气血未衰,在部位相生的情况下,虽有外邪助病,也易治疗,若久病气血虚弱,又与本色相克,大多正气不支,每难速愈。

  3  要从现证中注意疾病发展趋势

  诊察小儿,不但要注意现证,还要从现证中注意疾病发展趋势。例如天庭部位现于青暗色的,是将要发生惊风证候的表现。见红色的多是内热病证,见黑色的大多预后不良。太阳部位见到青色的,多是惊风证候,如果这种青色蔓延到耳部的,则多属险恶证候,不易治疗。印堂见青色的必见泄泻色青,伴有微热惊惕不安的惊泻证。眉下的风池,眼下的气池,出现青色的多属惊风。见了紫色的多为呕吐上逆证。又如两眉颜色发青的,是一种无病的正常色。若双眉见红色的,则多是烦热证候。鼻准部见到红色的,多是脾经有热,如果一旦出现了黑色,则多属不治之证。口唇红色的,多是脾经有热,色白的多是脾经有寒。左腮发红的,多是肝经有热;右腮发红的,多是肺热痰盛;承浆部位见到青色的,多是惊风病;如果出现黑色的,则多属缠绵日久难愈的抽搐病证。

  4  结论

  以上是诊察小儿的基本知识,为诊疗小儿病的基本环节。但小儿为哑科,望色诊病之法有时可据,有时不可据,亦必查明病因,详审苗窍,细观指纹,静验见证,兼察觉声音、臭味,四诊合参,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我闺女今年快四周了,两眉毛之间发青,但是颜色不是很深,要紧吗?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康复?
   另:前一阶段断断续续咳嗽了一个多月,现在还是咳嗽但是一天也就是咳嗽一两次,喘气的时候气管里有时候听到有细微的杂音
-----------好帖!请问孩子口周发黑是什么原因呢?谢谢
-----------作者: 王熙国

【摘要】  观察眼睑血管襻、小儿指纹紫色深浅、上腭、肛门等部位,可辨小儿疾病寒热虚实,为临床诊断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  儿科望诊;眼睑;指纹;上腭;肛门

    诊察小儿疾病,望诊极为重要。小儿肌肤娇嫩,反应灵敏,脏腑的病证与气血阴阳的变化更易形诸于外。《幼科铁镜》中说:“小儿惟以望为主,问继之,闻则次。”因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30年的临床经验,特将几种望诊法总结于下,以飨读者。

  1  望眼睑

    小儿感冒后仅凭问诊、望指纹、舌象及按诊难以辨明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笔者仿效简文政[1]的方法观察患儿下眼睑血管襻的充盈度、色泽、形态等,辨证准确度较高。具体方法是:双手固定患儿头部,用大拇指轻轻翻开下眼睑,风热患者其睑结膜血管襻扩张充血、渗出、迂曲,甚至融合,血管裸露,如有食滞则眼眵黏稠、量多糊眼;风寒患者其睑结膜呈白色,血管襻细小隐约,如有食滞则眼眵少而清,甚至有眼泪汪汪之征象。据此而施以辛凉解表之银翘散或辛温解表之荆防败毒散,临床疗效大为提高。但是一定要掌握正常小儿睑结膜形态,方能识别病理状态下的睑结膜改变。

  2  望指纹

    望小儿食指络脉诊病始见于唐代王超《水镜图诀》,历经数千年不衰,说明有它科学性的一面。“浮沉分表里,三关测轻重,淡滞定虚实,红紫辨寒热”是每个中医师都熟悉并常用的,但是笔者临证30年,对“红紫辨寒热”颇有疑惑。因为小儿食指掌侧靠拇指一侧的指纹本来是浅表静脉,而静脉血是血液在毛细血管内经过毛细血管壁借助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与气体交换后,使动脉血变成了微紫色的静脉血,怎么可能会看到红色指纹呢?笔者认为应从紫色的深浅程度辨别属寒属热。紫色较浅、活动流畅、患病时间不长者为寒证;如果紫色较深、活动不流畅、患病时间较长则为热证。这也符合西医病理。因为指纹充盈度的变化与静脉压有关,静脉压愈高,指纹的充盈压就愈大,色泽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体内缺氧的程度,这也就反应了疾病的轻重和性质。因此笔者建议改为“紫色深浅辨寒热”。

  3  望上腭

    腭为口腔上壁,分为硬腭和软腭两部分,一般可分为4个区域望诊。(1)齿后部:位于腭前部、门齿后部的范围,代表肝。(2)分线:是由软、硬腭的色泽明显不同而形成的一条自然分界线,代表脾胃。(3)中柱:起于门齿后沿正中线直达悬雍垂的范围,代表心脏。(4)腭部:分线向后直达悬雍垂的部位。

    诊察疾病时,于饭后1 h进行,患儿取坐位,头部尽可能后仰,面对自然光,尽量张大口,使腭部充分暴露,按照顺序依次观察。留心注意各部位的色泽、形态及有无斑点、颗粒、凹陷、充血、扩张、瘀血等情况。正常健康儿童,其整个上腭部位红润而有光泽,中柱、硬腭、软腭均以粉红色为主,整个软腭很少充血、瘀血,中柱亦无小静脉出现。

    若见小儿上腭黏膜色黄者,提示罹患脾胃病。深黄为实证,浅黄为虚证。若见小儿上腭黏膜色白,如同蒙乳皮状,常为脾胃虚弱之征兆。若见小儿上腭黏膜淡红或淡白者,常为贫血、气血两虚之征兆。小儿罹患泄泻,若腭前、腭后黏膜呈深红色,第2臼齿处黏膜呈淡黄色改变,中柱黏膜呈淡白色改变为实热证;若腭前、腭后黏膜均呈粉红色,第2臼齿处、中柱黏膜呈乳白色改变,为虚寒证;如见第2臼齿处黏膜呈乳白色改变,且较厚者,提示泄泻次数频繁,脾肾亏虚明显,病情较重。


    血液病、血热证以及出血严重的患儿,其上腭分线黏膜、中柱两旁黏膜、腭前及臼齿黏膜均呈紫色改变,视紫色的深浅可辨病证的轻重。愈紫则病愈重。罹患出血性疾病者,其上腭黏膜可见紫红色小出血点,尤以中柱两侧黏膜出血点增多。

    风热感冒兼有食滞的患儿,其腭前黏膜颜色常呈红色改变,分线左右黏膜呈橘黄色改变,二分线明显突出,臼齿处黏膜则为红色样改变。
    上腭或颊黏膜生疮,局部红肿凸出,胀痛明显,且影响进食者,称为“重腭”,常因外感风热邪毒或肠中有伏热,蕴积于脾而上攻于口腔所致[2]。

  4  望肛门

    肛门古称魄门,说明肛门的启闭不仅与神的作用密切相关,更与五脏的关系密切。肛门位于下焦,属肾所主司,通过察肛门周围的色、津、润燥、温度变化和排泄物的色、质、量,可为判断小儿泄泻的病因属性和分析病情增添更多依据。

  4.1  察肛色辨寒热

    察看小儿肛门周围的颜色变化,更能分辨疾病的寒热属性。若肛门周围颜色红,乃是湿热下注、热邪偏盛之征。若肛门周围颜色赤红如斑,是热入血分、耗伤阴液、热透络外之象。若肛门周围淡而不红,是肠道虚寒、寒邪凝滞不散之故。简而言之,肛门色红不肿为伤食泻,肛门红肿为湿热泻,肛门不红不肿为脾虚泻,肛门色暗为脾肾两虚泻。

  4.2  察肛润燥辨津液盈亏

    若肛门周围色鲜红肿胀灼痛乃为实证。若肛门周围干燥色红,肛周干萎而小,是高热、汗出、泄泻等病使津液耗损、局部失于濡润之阴虚证。若肛门周围湿润不红肿、色淡,则为素体阳气亏虚,重病、久病后期正虚而阴寒聚结为患之证。

  4.3  扪肛温辨虚实

    触摸患儿肛门周围的冷、热感觉,可知疾病的阴阳属性、证候虚实,为指导泄泻用药增添依据。若肛门周围按之有冷湿感、色淡者为寒证;若肛门周围扪之灼热、粗糙锉手、色红赤者是热盛津亏、阴液枯竭之证。

【参考文献】
    
[1]简文政.感冒的辨证施治体会[J].中医杂志,1986,27(10):31.

  
[2]周幸来,周举.民间诊病奇术大全[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6:136.
-----------我闺女今年快四周岁了,两眉毛之间发青,但是颜色不是很深,要紧吗?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康复?
   另:前一阶段断断续续咳嗽了一个多月,现在还是咳嗽但是一天也就是咳嗽一两次,喘气的时候气管里有时候听到有细微的杂音不好意思,以前那个贴漏掉了一个关键字 四周岁了
-----------"两眉毛之间发青"一般是肠胃有积滞的外在表现。咳嗽是肺胃之气不能下降引起的。

这种情况如果是平时有喝牛奶的话,必须马上停服。只有如此,才会有根本的好转。
-----------请教一下,我儿子五岁,从小就一直觉得他下眼睑有些浮肿,“下睑虚浮水来克土”,该如何理解?另外,他两月前感冒后,一直偶尔咳嗽,主要时早晨起来的时候干咳,听起来有少量痰声。平时白天时不时会听见他清嗓子的声音,很干很重的那种声音。他好像一直有咽炎,喉咙可见滤泡。天气凉一些就手脚冰凉,晚上入睡后头一小时脖子周围爱出汗。舌质淡红,少苔或薄白苔。请问属什么体质,该如何调养?谢谢!
-----------你儿子这种情况应该是阳虚体质。“下眼睑有些浮肿”和有痰提示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差。在中医辨证为脾虚胃滞。可以试试服用附桂理中丸合大山楂丸,以温脾肾而去积滞。


如果是平时有喝牛奶的话,必须马上停服。肉类也要适当减少。以防止新的积滞形成。只有如此,才会有根本的好转。
-----------从宝宝面色辨疾病

典籍中说“望面色,审苗窍”,具体怎样看宝宝面色呢……

  从中医角度讲,“望”诊是为儿童诊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典籍中就有“望面色,审苗窍”之说,意思是看儿童面部肤色,就可以诊断出宝宝患了什么疾病。



  鼻根青筋,多为积滞

  许多儿童虽小小年纪,却鼻根部“青筋暴露”。鼻根部中医称为山根,如果儿童山根处青筋显现,则说明其可能患有积滞或惊风之证。

  此类患儿多有食欲不佳、腹胀、大便不调、俯卧睡眠、夜睡不安、手脚心热、出汗、咬牙等症状。因此,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宝宝鼻根部有青筋显现,最好服用一些保和丸王氏保赤丸化积口服液、消积散等中成药以改善症状,也可由专业医生针刺位于除大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的第二个指横纹处的四缝穴,以达到消积导滞的目的。如果发现患儿鼻根处的青筋发紫,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面色土黄,多为脾胃虚弱

  面色土黄的患儿多有懒动、偏食、厌食、大便不调等症状,在治疗上应以健益脾胃为主,兼以消积导滞。对于此类患儿的治疗中医“捏脊疗法”具有很好的效果,手法也相对容易掌握,因此家长不妨学习一下。捏脊疗法的具体做法是: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长,然后捏起儿童背部皮肤约0.5~1厘米,从下往上推进。如此反复,每天1~2次。

  按捏脊部可以督一身之气、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对于改善患儿厌食之症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家长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健脾益气的中成药,如健儿消食口服液、参苓白术散等。

  面部白斑,多误诊为癣

  儿童面部出现淡白色的粗糙斑块,许多家长或医生会误认为这是一种“癣”。其实对于儿童来讲多是由于脾胃虚弱所致,可选用白术、山药云苓、白扁豆、山楂等进行健脾胃、消积滞治疗。

  现代医学多认为患儿是由于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所致,因此家长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为孩子补充制剂、铁制剂、多种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如果患儿除了面部白斑外,还经常出现腹痛、消瘦等症状时,应考虑肠道蛔虫等寄生虫作怪,尽快对患儿进行驱虫治疗。

  除了面部白斑外,还有些儿童面部表现为晃白色。儿童面部以红润有光泽为主,可是有些儿童却面色整体发白无光泽。此类患儿多有出汗、虚胖、大便稀等症状,这主要是肺脾气虚所致,患儿多合并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应服用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等进行健脾补肺治疗。



小儿头颅形态与疾病

小儿在出生后或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及某些疾病的影响,均可导致小儿头颅形态发生变化。因此、在儿科疾病中诊察头颅形态十分重要。

  1.小儿头颅过大,为先天性脑积水

  2·小儿头颅过小,为肾精不足,先天发育不良。

  3·方颅畸形,多见于佝偻病,亦属肾气不足。

  头顶圆及方者,提示脑髓充足,发育良好。而头尖者为大脑发育不良,头顶有凸起或有凹陷,都象征大脑发育异常。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8/3/6 15:07 编辑 www.med126.com]
相关文章
 疾病(癌症)的扩散不离五行传变(相克)
 [原创]麻黄体质解读历史人物之陈胜、项羽
 火硝四百五十五
 二母二冬汤(《症因脉治》卷二)
 验方 “四神煎"治丹毒案
 麻黄升麻汤证误辨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