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 Guizhi
本品出自《名医别录》。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为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疼痛;痰饮、蓄水;心悸等病症。常用煎服剂量3~9g。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名医别录》:“心痛胁痛胁风,温筋通脉,止烦出汗。”***唐-甄权(541~643年)《药性论》:“去冷风疼痛。”***宋-寇宗奭《本草衍义》(1116年):“桂,大热。《素问》云:辛甘发散为阳。故汉张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表虚,皆须此药,是专用辛甘之意也。本草第一又云:疗寒以热药。故知三种之桂,不取菌桂、牡桂者,盖此二种,性止温而已,不可以治风寒之病。”***金-张元素(约1151~1234年)《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肤风湿。”***金-张元素(约1151~1234年)《医学启源-卷之下》:“仲景治伤寒证,发汗用桂枝者,乃桂条,非身干也。”
***元-朱震亨(1281~1358年)《本草衍义补遗》:“仲景治表用桂枝,非表有虚以桂枝补之;卫有风邪,故病自汗,以桂枝发其邪,卫和则表密汗自止,非桂枝能收汗而治之。”
***明-李时珍(1518~1593年)《本草纲目》(1578年):“牡桂,此即木桂也。薄而味淡,去粗皮用。其最薄者为桂枝,枝之嫩小者为柳桂。。。麻黄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别录》云:‘桂通血脉’是也。曾世荣言:小儿惊风及泄泻,并宜用五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内有桂,能抑肝风而扶脾土。”
***明-倪朱谟《本草汇言》(1624年):“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
***明-缪希雍(1546~1627年)《本草经疏》(1625年):“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
***明-贾所学《药品化义》(约1644年):“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
***清-汪昂(1615~1695年)《本草备要》:(1694年):“温经通脉,发汗解肌。”***清-张璐(1617~1700年)《本经逢原》(1695年):“麻黄外发而祛寒,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桂枝上行而散表,透达营卫,故能解肌。世俗以伤寒无汗不得用桂枝,非也。桂枝辛甘发散为阳,寒伤营血,亦不可少之药。麻黄汤、葛根汤未尝缺此。但不可用桂枝汤,以中有芍药酸寒,收敛表腠为禁耳。”
***清-叶桂(1666~1745年)《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清-徐大椿(1693~1771年)《徐大椿医书全集-药性切用-卷之三上-木部》(1903年):“川桂枝,辛甘微温,入手太阴而温营散表,发汗祛寒,为伤寒、中风营分散寒专药。按:主下元,总理中外气血。桂心专温脏腑营血,不行经络气分;牡桂性兼上行,统治表里虚寒;官桂善走胁肋,不能直达下焦;桂枝调和营卫,解散风寒为异。”***清-吴仪洛(约1704~1766年)《本草从新》(1757年):“阴虚之人,一切血证,不可误投。”
***清-黄元御(1705~1758年)《长沙药解》(1753年):“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
***清-严洁《得配本草》(1761年):“阴虚血乏,素有血证,外无寒邪,阳气内盛,四者禁用。”
***清-罗国纲(1721~1794年)《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七-本草》(1789年):“桂枝味薄体轻,升浮树巅,故上行头目,横行手臂。治伤寒寒热无汗,中风自汗。疗手足痛风,胸胁疼痛。按:桂性偏阳,不可误投。如阴虚及一切血证无表寒者,均当忌之。”***清- 黄宫绣(1731~1818年)《本草求真》(1769年):“驱风散邪,为解肌第一要药。”***清-邹澍(1732~1844年)《本经疏证》(1837年):“凡药须究其体用。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此其体也。《素问-阴阳应象大伦》曰:味厚则泄,气厚则发热,辛以散结,甘可补虚。故能调和腠理,下气散逆,止痛除烦,此其用也。盖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其功之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
***清-姚澜《本草分经-肺》(1840年):“桂枝,辛甘温,入肺、膀胱。温经通脉,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使邪从汗出而汗自止。性能横行手臂,平肝而动血。桂花辛温,治牙痛,润发。桂叶洗发去垢。”
***清-周岩(1832~约1905年)《本草思辨录》(1904年):“桂枝所优,为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不得认桂枝为汗药也。”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