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四圣心源: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20080514脉法之滑涩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20080514脉法之滑涩
今天给大家讲脉法,滑涩。以前我们讲过,就是说脉法里有六残贼脉,弦紧浮滑沉涩。弦紧浮滑沉涩皆是气血之偏。就是人身体得了六气之偏。而弦脉居于六残贼脉之首。所以呢,慢性病有七成以上的病人都为弦脉,或者兼挟有弦脉。我们今天讲的呢是滑涩之脉象。也是属于六残贼脉之内。滑脉,大家都知道,就是说,我们平常呢,看电视或者是听一些,一搭滑脉,妇女一搭滑脉,首先要考虑到是否是孕脉。这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滑脉。另外一个涩脉呢,其实在临床上并不太多,需要我们有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以后,才能够对涩脉有一定的了解。什么涩脉如青刀刮竹如雨沾沙。这都是我们古人对涩脉进行取类比象的描述。
我们先谈滑脉。滑脉是什么?滑脉按内经上最原始的解释,血多气少为滑。气多而血少则现涩。这是这两种脉象的不同之处。这里呢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就好象象管道里,一个橡胶管,一个有弹性的橡胶管道里,它里面当它水多了以后,但推动力又不是太足,这时候它的波动是比较缓和的。并没有那么太钢强。但由于水量比充沛,脉体比较稍微扩大一点,圆润一些。所以这时候的脉象呢就叫滑脉。相反,什么叫涩脉呢?就好象橡皮管道里面水少了,但推动的力量又非常足。这个时候就会显示出来什么现象呢?它有些气泡。这个时候呢,整个脉道,收束些,也就是小一些。脉体是小一些。由于脉气,就是里面动力足吧,所以掺杂一些气泡,它没有流利的感觉。这时候就是涩的现象。大家可以在临床上根据我说的去进行一些体会。古人讲,涩脉如雨沾沙,就象雨滴过来以后,沾的沙子一样,这是感觉。如青刀刮竹,青刀刮竹也是感觉。都是根据感觉,你去刮也可认,但跟青刀刮竹的涩不是一回事情。就是说是一种感觉,是一种象。
咱们民间中医网上有一个李光宇脉学,大家想看可以看看。但是我觉得他那个不是脉学。他那个已经不搞象了。已经都搞形而下的东西。都要把它类比出来都要量化。就差量化了。分为什么弦什么弦。医学的东西,你可以搞量化,入门,但你一学到最后,都是形而上的东西,肯定都是象上的东西。它是一个多维的多方面的东西。你不能把它串到一条线上来对比。就象大家都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你不可能划到一根线上,分个谁高谁下。谁97分,谁98分,谁多少分,用这个来衡量,没有意义。昨天有时间凑巧看到了李光宇脉学,所以跟大家谈一谈,大家也可以仔细看一看。发表一下自已的看法。
中医的脉学,就是气血为一,由一气分化而来的不同种的现象。这不同种的现象就归于一点,这才能达到就是说,知其道者,一言而蔽之,不知其道,流散无穷。世间万象吧,你观察是越来越繁复,各有不同。但是,智者察其同,愚者察其异,一定要掌握所有现象的共通之处,它的根本之处。持简以御繁。简易之道,我们老祖宗,易经中体会的,认识万事万物的原则。
滑脉,血盛而气虚,为阴脉。阴中有阳。所以呢,我们讲,滑脉分沉滑与浮滑。沉滑是阴中阳升,浮滑是阴中阳(长)。我把这个逐段念一下:滑涩者,阴阳之体也。滑则血盛而气虚,涩则血虚而气盛。这讲的是两方面不同的现象。血气也是不同现象的描述。就是一元真气化现的不同状态。肝藏血而肺藏气,故肝脉滑而肺脉涩。肝脉是升达为用,以滑为体,阴为体阳为用。涩脉呢,肺气是阳为体而阴为用。所以呢,肺气降而肝气要条达、升达。肺性收敛,肝性升发。收敛则涩,升发则滑。金自上敛,木自下发。是以肺脉浮涩而肝脉沉滑。敛则气聚,发则气散,是以肺脉涩短而肝脉滑长。长是什么,长是(自过其部),就是三部的话,三部(条条),它主要讲的是寸尺部有余就叫长脉。寸尺部不足就叫短脉。临床中,长短脉是时常见的。长则气滞,短则气衰,在临床上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敛则气聚,发则气散。是以肺脉涩短而肝脉滑长。气者,阳也,而含阴,血者,阴也,而抱阳,故滑为阳而涩为阴。脉法: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以金水之性收藏,木火之性生长,收则浮涩而生则沉滑,长则浮滑而藏则沉涩。滑者,生长之意,涩者,收藏之象,而俱非平气。脉法:脉有弦、紧、浮、滑、沉、涩,名曰残贼。以其气血之偏,涩则气盛而血病,滑则血盛而气伤也。大家知道,滑涩是气血多少和偏盛的现象,不一定是血病也并不一定是气伤。寸应滑而尺应涩,肺脉之涩者,尺之始基,肝脉之滑者,寸之初气。尺应涩而变滑,则精遗而不藏,寸应滑而变涩,则气痞而不通。寸过于滑,则肺金不敛而痰嗽生,尺过于涩,则肝木不升而淋痢作,是以滑涩之脉,均为病气也。
大家看最后这段,黄元御先生讲的是寸不过滑,尺不过涩。这段大家要好好的体会一下。在临床上是有验证的。黄元御先生的脉法可以说是非常精湛的。
首先呢,黄元御先生明明白白的把滑涩脉讲出来了。我呢跟以前一样,随便提几个问题,大家讨论讨论,然后加深一下理解。
肝脉升发,故肝脉滑。升达所以沉滑。收敛位于上所以浮涩。现在,如果肝脉涩而肺脉滑是个什么现象呢?肝脉为什么涩呢,肝脉涩又是什么原因呢?大家可以通过这个话栏打一打。为什么会肝脉涩呢?肝脉涩其实比较常见。很多病人肝脉弦涩。临床上肝脉涩的病人多,非常多。因为呢,经常遇见以前有过肝病的,或者长期情志抑郁的病人肝脉涩的多。还有肺脉滑的病人也多。
我先讲肝脉涩。肝脉涩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为什么会肝脉涩?
大家知道,肝脉涩呢,涩为气多而血少。本来肝脉应该滑,木气应该荣达,应该是血多而气少。血虚不一定出现涩脉。因为血虚呢,血虚脉会细,浮细。可能会精伤,不一定会肝脉涩。涩是什么现象的,按内经的说法就是“气多而血少”。气多而血少是什么,血是什么,血指营血,不是指荣卫之气,都讲的是脉动。一种是升发是营气,一种收敛是卫气。荣卫交流,流动的。伤寒论中,所谓营之于卫皆阳也,都是脉动的这一股阳气。现在出现就是说脉涩不流利。肝主藏血本身是,水中生木脉道不流利,就是说肝气有阻涩,多是血虚还有淤滞,导致肝脉容易有涩脉。这时候就要分:有时候涩而有力,有时候涩而无力。涩而无力可能就是精气两亏,涩而有力有时候考虑还是血虚有淤滞。一般有淤的话,血一般都虚。旧血淤滞新血难生啊。所以如果我们活血化淤的话,用药不能太温燥,用药太过燥烈了以后,本身就可能耗血动风。以前对火神派了解比较多的人大家可以注意一些。
这里面黄元御先生还讲了,“尺应滑而变涩,则精遗而不藏,寸应滑而变涩,则气痞而不通,这讲得是左寸。寸过于滑,则肺金不敛而痰嗽生。肺脉之浮,浮涩而短。再一个尺过于涩,尺过于涩这是什么,有余,涩而有力。肝木不升而淋痢作,肝木相火郁现于下。这肯定是中焦湿阻了,尺涩而精不足,我们看任何一个脉象,首先是查色按脉,先别阴阳,就是看浮涩还是沉涩,是有余之涩还是不足之涩。
尺应涩而变滑,这个应什么意思,是应该的应还是本来就应该滑。我们知道尺分两尺。两尺是不一样的,右尺脉,可以应命门的象,而左尺脉应肾水之象,是要沉,脉如盈,它是要沉而滑。有这种滑象。所以呢,左尺跟右尺不一样,左寸和右寸也不一样。临床之中就是说肝脉涩,涩而郁于下的话,则不升,就有泌尿系统感染、痢疾啊这些种种不同的变化。但是呢,这两种也变化也是不同,为什么会泌尿系感染啊,泌尿系感染多在于血份,所以我们要利水,要养血荣肝,从这个角度走。如果出现大便不畅,大便没有浓血,没有血便的话,是什么?肝气郁于下,导致阳明经气不收,克伐的是大肠经的气,所以就导致大便不畅。那么阳明经气欲收,肝木欲盗泄,这边欲收涩,所以导致大便不畅。这个时候呢,如果郁热抟结血分的话,就会出现拉痢疾,淋痢。这就是一种湿热的现象。黄元御先生治疗淋痢的治法跟古代的治法不太一样。一般呢,水路,病发多以小便为主,融肝木所以利水。病在大便,产生这种浓血便,这时候要考虑有没有浓血,如果没有浓血,光是淤滞的话,肯定走气路,可以通下,可以在荣升肝木的基础上可以通腑。如果是浓血便的话,这时候要考虑,活血以及泄下疗法。所以说呢,肝脉应滑而反涩的,肝木不能荣升了,木气就必然下陷,必然下陷就会产生一些现象,比如尺脉弦涩,尤其是左尺脉弦涩。这往往是水不涵木。浮为水不涵木,沉则水寒木枯,一种是从阳化,一种是阴化。
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下,如果现在肺脉不浮涩,浮滑而大,这种现象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大家可以想想,肺脉为什么浮滑呢?肺脉浮滑,可以大也可以不大,这在临床上这种脉象非常多。就是说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就是说肺脉过于浮滑了以后,应现的是咽喉、五官等的病变。而右,阳明主降,在临床上右寸脉浮滑而大偏于内邪的时候,这时候合病往往是慢性咽炎,如果是过于滑大,能预见到,这时候可能是甲状腺有疾病,然后是甲状腺囊肿啊之类的 。如果左寸脉偏于浮大,问题就比右寸脉浮大复杂一些。因为左寸脉浮大是什么?左主为阳升。现在左寸脉浮大呢,就表示开散的时候有淤滞,滞的时候,治疗的时候就不应该光用降,要注意开达,开达了以后才能降。所以说我们先疏散,先发表了以后才能够收敛。
所以在脉决里讲,左手脉一浮大了,往往是有表邪,导致人身体气机受束了,太阳经气不能开。所以我们对左寸大右寸大进行这样的描述,当然在临床上,很多病人心火过盛,肝脉浮滑,寸脉浮大,心火大为先,这时候,一个是要治疗心火。
寸脉过于滑,则肺金不敛而痰嗽生。右寸脉大的话,往往是因为饮食,伤食、伤寒,寒食上犯导致的,所以右寸脉滑。右寸脉过涩呢这就是病,黄元御先生讲,寸脉应滑而变涩,本来是滑呀,气盛,稍带涩象这时候变成了气痞而不通。一定要会读原文,如果你不会解读原文的话,过去古人讲,学富深思,这是对人比较高的评价,就是说这人擅于深入思考。你象尺应涩而变滑,是什么涩啊,尺脉是沉涩,变滑,变什么滑呢?浮滑。尺应涩而变滑,则精遗而不藏,相火不收。这里面讲浮沉之间还是有隐藏之意。寸应滑而变涩,寸脉本应浮。右脉主肺气,主阳卫,阳卫不足了以后,气不足了以后,经常会遇到两寸脉弱这种病人,沉涩而弱,这是气痞而不通。但这时候你要看,弱中涩,有涩的话为气多而血少。为什么会气多,因为气痞而不通,气淤滞了才会有余。所以,我们看问题的时候,黄先生教给我们说,哪块有余,有余是因为不足而来的,哪块不足,不足是因为有余而来,有余往往是不足。这是需要我们反复体会的。
在临床上很多人,搭完脉后,说是有肝炎,肺炎,胆囊炎,或者高血压冠心病之流等等,可以根据临床经验去判断,但这个不是从脉直接得来的。是根据一些临床经验慢慢推来的。这是完全可能的。在临床上仔细思索后自已也会探讨。这不奇怪。
问:在临床上平人脉多吗?
答:什么叫平人脉我先告诉大家,平人之脉首先要应于时,而且呢应于四时以后,五脏六部之间的脉,有胃气,有根气,有神气。或也可弱一些,六部之脉无反象,然后可以论五脏六腑先天禀赋的有余和不足,这就叫平人。真正的平人,临床上我基本上没见过。
可遇问:四岁小孩长期鼻塞不通,睡觉时发出很响的呼噜、便溏,扁体肿大,()深,痒,舌胎白腻。
四岁小孩,应该给出两手脉,即使不给两手脉象,也要看指纹。现在小孩啊,三岁就可以看脉。不用单看指纹。
小儿脉一般是滑数的,我们看小儿脉主要是看有没有滑象,小儿脉就象春天一样,春脉就是肝脉,肝脉应滑象,小儿脉本身就滑的。然后是小儿的脉率本来就快,数。小孩脉主要摸他两个手的脉,两手哪个过于浮过于沉,有没有细涩,如果没有这几点,这样先可以不用管它。然后呢,小孩三部脉不太清,不太明,只能根据大象,两部脉的大象。用一拇指然后统关部。
小孩长期鼻塞不通,心肺有疾而鼻为不利、不通,因为肺不降,长期鼻塞为肺气不能潜降,肺气不能潜降又分一个虚和实,什么叫实呢,实则邪气盛,阳明小阳之气上攻,导致郁于上,相火郁于上,为实。什么为虚呢?正气虚,不足,精气夺则虚。睡觉时发出很响的呼噜,这是肺胃这一道有淤滞不通。有鼻涕,肺有积液为涕,气化不利。便溏为下泄导致的。扁桃体生理性肿大,痒的人呢,肺主皮毛,少阳相火气上泛于肺,所以发生痒。所以这个病人的现象呢,太阴肯定是寒湿的,太阴既然有寒湿,理中肯定要用。理中如果化裁一下,单用白术就行了。中焦有滞的话用白术,上焦肺气臃滞有痰湿明显的话用人参。参术两味药可用可不用,但是茯苓干姜。扁桃体生理性肿大,咽部肿大一般也是少阳火象。所以这个病人,治这个小孩,鼻塞不通,首先要降少阳,降少阳,降阳明。大便溏,它就是湿,厥阴之上中见少阳,下则为厥阴,上则为少阳,厥阴一定要温升,这时候就要看,这时候化火的多少,然后是湿,如果有燥,如果燥扰的现象,荣升肝木的时候我们只用点归芍就行了,而不用归桂,然后再加上清降相火的药。
肺金要清,时常不清则化燥。中医有个方子,叫霍胆丸,纯粹是从肺部清达相火,为什么叫霍胆丸呢,少阳胆气相火之气上逆,霍胆丸治疗相火上逆的鼻炎还可以,但也只是权法。
寸滑阳实,胸中塞满吐逆,关滑气满食即吐。尺滑蓄血,蓄血是什么意思,代表血气有点臃滞明,是因为肝气不足,不升而郁于下,所认导致的暂时血气有余,尺滑蓄血,并不是血淤。血一旦由蓄转淤的时候,这时候就会由滑转涩了。
问:这个病人渴而多饮,多尿,擅饥多食。
答:阳明病有多尿,为什么阳明病尿频多尿?在伤寒论上有这条,阳明病在临床上有尿崩症,有用白虎汤、白虎人参汤治愈的案例,是常见的。为什么会多尿,大有都知道,阳明之气本降,主收敛,阳明之气不能收敛了以后,导致小便也不能敛,肾水之气也不藏,所以呢多尿、尿频。金气不能收吧。胎白腻,光凭这点来看,中土从于湿化,舌胎上有芒刺,左脉沉细,右关脉寸尺沉细。右关呢,主脾土,一般呢,脾土之脉以缓为主,涩完了是缓,缓完了要收,就是说脾土之脉以收以沉为顺。现在脾土之脉是浮了,浮了以后,就是土气不足,胃强而脾弱。右关脉弦大,如果右关脉能搭出弦脉的话,这就是有肝木克伐之象,所以呢是右边少阳、阳明之火都不降。所以说,内经有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就是这个现象。二阳之病,少阳、阳明逆于上了以后,阳气消烁,产生了这种多饮多尿,这个病人要怎么治呢,首先要治标,治标要怎么治呢,左脉沉细,左脉应该沉滑,沉滑为升,浮滑为长,既然不能沉滑,代表血份不足,左脉沉细,脉道血份不足。这个时候,要荣升肝木,要滋水涵木,怎么样滋水涵木,就是要养阴,养肾阴。在临床上呢,养肾阴用什么?脾阴的山药熟地玉竹等等这类药。降上焦阳明呢,天花粉,玄参,敛降浮游之火,然后是肝脾可以疏达。舌胎白腻,苍术化中焦之湿,干姜茯苓都要用。上焦呢,石膏,多渴多饮的话,石膏一定要用。石膏花粉,多饮多渴甚至生地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一下。给大家就是说,用药的过程中,中土一定要运化,中土寒湿了,茯苓干姜就要用。下面水不涵木,有阴份不足,就要用滋阴药。上焦阳明之气不降,这个病舌胎上有芒刺,关键是少阳阳明不得敛。所以必须要清降少阳阳明,上焦黄芩都要用。清敛上焦,麦冬、五味,养肺胃之阴,清降阳明,中焦茯苓干姜还要用,要燥湿,如果不燥湿的话,这些养阴药化都化不掉。一心这个问题呢,上焦要清敛。为何左肝脉没有弦象?什么叫弦啊,弦是欲升而不得升,则会出现郁象。而这个病人,左关脉只有细脉来说,他的阳气已经虚衰了。如果阳气没有虚衰,就是说,阳气郁发,由会出现玄象,或者大象。象黄元御先生讲的就是说由左关脉浮而见肝气有余,肝气为什么有余呢?因为肝脾之阳不足,升达不上去,导致阴虚而郁。象你这个病人,他连郁的资本都没有了。而这个病主要导致的是少阳阳明之气不得敛降为主,不收为主,而不是不升。所以治这个病的时候,主要以清敛、荣、温化中下为主。而不能说是考虑升的问题。当然你把右边敛下来以后,左肝有时候可能会弦,所以敛潜的力量都没有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代表这个病人的病因没有在左关木郁塞,有的病人,他一直左关病弦涩,有力,或者无力,或者浮,或者沉,都有弦涩的现象,这代表他受病之源,起之于左边,肝部脉。你这个病人的受病之源,在于右路金水不得敛降,这个是他受病之因。夜尿四五次,一般多为后半夜,为什么呢?子时一阳生,到了丑时、寅时阳气就要升达了。现在这个阳气一萌动了以后,由于肾水不能收藏,马上盗泄于下,所以后半夜尿多,往往是下焦肾气不得以收藏。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助肾气封藏。当然对于这个病人来说呢,他是精气不足不得以收藏,所以要考虑滋养脏腑精气,需要滋阴。但对于有些病人来说,是由于阳气不足不得收藏,这是下焦虚寒,阳不能化阴而导致的不能收藏,就象黄元先生讲的,三焦不归,然后导致的下焦不归。实则癃闭,虚则遗溺,下焦阳气不足了以后,导致了晚上遗溺啊,小便控制不住或小便多啊。这种的阳气虚而不固的这种遗溺呢,多在前半夜后半夜,没有明显的规律,前半夜也多,而且经常有尿失禁的现象。
问:抵当汤和桃核承气汤有什么区别。
答:这两种方子是伤寒论里的,还是有差别的,一个是心如狂,一个是血热已经凝聚了下焦了。心如狂,心发狂这是两种概念。抵当汤有表症,桃核承气没有。在临床上来说,抵当汤是郁热已结于内,桃核承气汤是郁热未结,这是两者的区别。抵当汤的病人,下焦必有宿疾,然后结于外感,病程非常长。这两种的病程不一样。抵当汤为什么有表症呢,可能是伤寒论认为有宿疾而导致的有表症的现象,宿疾为阴而引起的。而桃核承气本身就是由于外寒了以后,平常由于病人生活不当啊,热结入膀胱了,导致少腹集结。这个时候,里气并没有结聚。看这个问题,有个侧重问题。就跟我们人发病一样,我时候,它是因为长期在里面有郁气,它到一定的时候,郁气发出去了,这个时候治疗感冒,要顺其发展,要开达营卫之气。第二种是外感邪气,不正之气,戾气的话,一外感了以后,邪气盛,郁阻脉络,马上出现有余之相。这时候就需要清解。所以要根据表里不同,侧重点就不一样。如果是里面的,长久的本身就於滞了,从热化的时候,象温病,一路都要清热,这是因为冬不藏精了,里面阳本来就浮动,这时候一路都要清热。如果里病为次,然后是外受之病为先的呢,我们就应该以解外为主。所以每个人发病有主有次。每个人发病必然是三方面因素都结合的,有里有表再有生活规律不当,正气虚弱,三方面因素凑到一块然后犯的。这三方面的因素都找出了以后,分一下主次,我们就知道用药之先后,走近道。
问:清肺金的药如何运用。
答:肺金就是肺气不降,肺气为什么不降,是因为虚逆了还是实逆了,是因为胃气逆了导致的肺金不降,还是少阳火胆气逆了导致的肺金不降。所以原因不同,我们用药也就不同。以致于下元水犯高原,寒水射肺也可以肺金不降,那时候可以用附子生姜,降肺。所以根据不同种的原因,不同清肺金。不能象现在科学一样,什么症,肝脾不调,用什么药。什么肺肾阴虚,用什么汤头,这不行。这把中医都僵化掉了。所认我们古人讲就是说,方有执,守法不如守方,守症不如守方。至于痰淤、火淤,还有各种淤滞,要通过病例具体看,不能说单纯的。一盘来说,要清降肺金,证明肺里面有火了,要清肺金的话,肺胃是一路的,要降肺先降胃,清清胆胃胆胃清了,肺气清,胃气降了肺气也容易降。而且肺气呢有时候也要看看,肺气是不开不降,左寸脉你看大不大,左关脉如果有浮象,有表症,肺气不开,你还得开降,宣一宣肺,里面要用辛散的药。
问:麦冬、玄参怎么选用。
我就不给你讲了,这是本草里的药,好好学一下本草就知道了。这两味药的药性明显不一样。麦冬呢你一看,玄参,玄参黑色的,入肾,可以敛少阳经浮火,麦冬入中焦胃,治疗伤食,中焦亏虚这种病的。
问:右寸脉上鱼。
答:以前给大家讲过,有富有溢,脉都溢上来了,阴气乘阳,已经把阳气往上逼了,肺胃不得潜降。中土左升右降。现在左不能升右不能降,右不得降呢,右路是一套腑气,腑气是浊邪,不得通降,就没有胃口了。胃不能受纳、便秘这一套,失眠,胃不和则卧不安,胃不得和降,往下浮动。这个一看,阴不得合降,首先砂半理中汤,附子理中汤,肯定是阴症,中下阴症,上面还有阳症,头疼,要看上面的阳症化现的怎么样了。化现的是燥呢还是从阴化湿呢,平常口干口苦有没有,需不需要清阳明少阳呢,不需要的话,直接温下元就行,当然长期便秘,看看需不需要用点生白术啊,是不是肠道不能润通,是不是用点当归。相反还要看看左脉,左脉如果关脉大的话,是不是用点桂芍,相机而用。对于便秘时间长的,六腑以通为用,主要用大黄,有积滞在那,先要推陈致新,肠道有淤,肠道为多气多血之腑,往往带点血淤气结,大黄这味药本身就是活血的,可以用点生军、酒军都行。几剂药通下去,完了以后把方子再转回来,这个案列就讲这么多。
右路三阳潜降,由天而入地,左路三阴由地而升天,右路三阳必须潜降,首先是太阳,太阳一开,然后阳明少阳,通降要敛降。知道这几点就行了,关键是中元,中州的问题,脾升则胃降,脾不升则胃不降。所以中土,枢机一定要转动,然后是下元的元阳之气能得化。人身是一元真气盈缩的体现。所以我建议学黄元御的人一定要看郑寿全先生的书,领会郑寿全的书,然后再轮廓黄元御先生的书,这两者融会贯通。如果两者不能融会贯通,对这两人的学问都不可能学好。我们只有把两者都融会贯通后,才能够理解他们两位大家,更贴切于他的原义。
好,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下节课继续给大家讲脉法。下节课给大家讲弦脉,然后把弦紧长短附带讲一下。
本篇由 bEwAtEr 整理,姜附桂校对。 当天的录音比较卡,整理和校对时,很多地方反复听很多次,部分地方也没听清楚,文稿质量不高望大家谅解。
-----------整理出这个稿子,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非常感谢大家的辛苦努力!
-----------存个疑问,老师前面提到:滑脉,血盛而气虚,为阴脉。而之后又提出:滑为阳而涩为阴。恐前后不符,存疑待析。望指点。
-----------
原帖由 zengxue1211 于 2008/11/20 20:08 发表
存个疑问,老师前面提到:滑脉,血盛而气虚,为阴脉。而之后又提出:滑为阳而涩为阴。恐前后不符,存疑待析。望指点。


气,阳也,而含阴,血阴也,而抱阳,故滑为阳而涩为阴,即言气血体用之别。故老师前者言体之偏,后者言用之常。又于有余之中见不足之象,故于血体之有余见血用之不足,用为阳,阳不足故亦为阴脉。
相关文章
 口病
 纪录片《中医》开机  2012年将在央视播出
 原创 麝香蜂毒发泡膏应用经验
 关于大小柴胡汤
 巴豆膏(《普济方》卷三○八引《经验良方》
 伤寒夹食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