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老年百病防治:面神经炎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面神经炎系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又称为颜面神经麻痹、倍耳氏麻痹。本病以口角歪斜、周围性面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中年以后较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常发生于一侧。该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不受季节影响。

[发病原因]

1.感受风寒。部分患者可因头面部吹风或着凉,导致局部血管痉挛,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

2.感染因素。一部分病人因患风湿性疾病导致面神经炎,或者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面神经麻痹。

3.免疫功能降低。少部分患者还可因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使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等不同程度变性,形成本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人体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痰、火等邪气痹阻经络,以致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气血痹阻于面,属中医“中经络”、“㖞僻”、“歪嘴风”等病证。

[临床表现]

1.发病突然。病人常在晨起洗漱时发现口角漏水,歪斜,面肌麻痹,症状在数小时或者2~3天内达到顶峰,部分病人在病前几天感觉病侧耳后、耳内及面部有轻度疼痛或压痛。

2.口角歪斜。病侧的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斜,在哭笑露齿时口角明显歪向健侧,常伴有流诞,味www.med126.com/sanji/觉障碍或消失。

3.面肌瘫痪。患者表现为病侧面部的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扩大,眼睑不能紧闭或闭合不全,眼轮匝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角膜反射、瞬目等反射减退,瘫痪侧眼球转向上内方时,可露出白色巩膜。

4.食物残留。进食咀嚼时,食物常残留在齿颊间隙中,鼓颊、吹口哨时,患侧口唇漏气。

5.听觉障碍。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耳廓及外耳道感觉迟钝,或者出现听力减退。

6.后遗症。多数病人在起病后2个月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个别可延至1年而痊愈,少数恢复不全者可出现各种后遗症,如面肌挛缩时,口角反牵向患侧,鼻唇沟变深,睑裂缩小,面肌发生不自主的抽动,在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更明显。

[预防措施]

1.避免风寒。注意局部保暖,外出或夜间尽量避免受风寒侵袭,以防诱发本病。

2.稳定情绪。做到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急躁,尽量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以调节神志,保持恬愉心情。

3.劳逸结合。充分休息,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但不可过于安逸,应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合理安排饮食。平时在高蛋白、低盐饮食的基础上,宜多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选用各种动物食品,如蛋、乳、鱼、肉等,少吃甜食。此外,可以常食些粗粮及豆类制品,如玉米www.med126.com/Article/、花生、黄豆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萝卜、青红辣椒、西红柿、菠菜韭菜、桔子、杏子枇杷等。

5.治疗其他疾患。由于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免疫机能降低导致本病发生,因此,要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及时消除各种诱发因素。

[治疗方法]

1.西药治疗。在急性期可用强的松,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口服,用药7~10天后可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停药;亦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静脉滴注,7~10天后改口服;选用维生素B族药物,用维生素B110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1次,或口服每次20毫克,每天3次;亦可用维生素B12100~300微克肌肉注射,每天1次;口服水杨酸钠每次0.3~0.6克,每日3次;或地巴唑口服,每次10毫克,每天3次。

2.中医辨证治疗。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表现为突然口眼歪斜,患侧面部表情动作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流口水,伴耳部疼痛者,宜以牵正散加减(附子10克、白僵蚕12克、全蝎6克、蜈蚣3条、防风15克、地龙15克、川芎10克)以疏风散寒,活血通络;若气血瘀阻,表现为口眼歪斜,面部抽搐,病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扩大,日久不愈者,用当归补血汤合四物汤加减(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川芎15克、生地30克、红花10克、地龙12克、全蝎6克、僵蚕12克)以益气活血,祛风通络。

3.药膳疗法。面肌痉挛、疼痛者,可自制川芎白芷鳙鱼汤,做法是:川芎9克、白芷9克、鳙鱼头1个,加水适量,同炖至熟,调味食之。

4.针刺治疗。在麻痹侧取阳白、四白、翳风、地仓透颊车、太阳、迎香、下关、攒竹、廉泉等穴;或用电针刺激相应穴位,如地仓、颊车、阳白、合谷等,通电量以面肌跳动,局部舒适为宜,每次5~10分钟。

5.磁电疗法。取风池、阳白、攒竹、四白、下关、颊车、地仓、合谷等穴,每次选3~6穴,各穴交替使用。具体方法是:以二块高磁块作一对磁极,一面接触皮肤穴位上,另一面与脉冲电极导线接通,通电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6.热敷法。用当归9克、桂枝9克、鸡血藤15克、防风9克、红花6克、桃仁9克、川芎9克、桑枝15克、天仙藤15克、透骨草15克,水煎15分钟后,用毛巾浸透药汁趁热敷于患处,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

7.穴位膏药敷贴。取制马钱子0.5~1克,研成粉末,散于香桂活血膏中,贴在患部压痛点(太阳、下关、颊车等穴),隔2~3天更换一次。

8.单方验方及中成药。取活黄鳝鱼1条,斩头取血,涂于面部歪斜的一侧,每天1次,3~5天即愈,但此法仅适用于病初期;亦可用蜈蚣、全蝎、僵蚕,其量为1∶2∶3,焙干研末,每次服2克,日服3次;中成药可用大活络丹,每服1丸,日服2次。

9.手术治疗。对神经功能已不能恢复的病人,可以考虑手术,根据病情酌行面神经——副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使面肌运动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10.加强功能练习。当神经功能开始有所恢复时,应指导病人对镜加强功能锻炼,练习面肌的各种随意运动,以促进疾病的痊愈。

相关文章
 中医药法立法调研 民间中医去向成讨论热点
 茯神丸(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见《鸡峰》卷
 草豆蔻五十七
 骨关节炎
 巴豆丸(《圣济总录》卷一二○)
 两则案例的思考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