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涯居士 于 2012/9/16 20:28 编辑 www.med126.com/Article/天一者,坎也,肾也,冬至也,地六者,乾也,大肠也,立冬也,天一地六交而生一六阳明水,
地二者,坤也,胃也,立秋也,天七者,兑也,肺也,秋分也,地二天七交而生二七太阴火。
天三者,震也,肝也,心包也,春分也,地八者,艮也,膀胱也,小肠也,立春也,天三地八交而生三八太阳木,地四者,巽也,胆也,三焦也,立夏也,天九者,离也,心也,夏至也,地四天九交而生四九少阳金。
天五者,不配卦,中也,脾也,地十者,物极必反,十变为一,终而复始,天五地十交于中而生五十少阴土。
以此类推,六二阳明金,七三厥阴木,八四太阳水,九五少阴土,此阴阳交合生成变化之道也。春秋二分阴阳离,厥阴也。冬夏二至阴阳合,少阴也。三阳三阴将人身分为三部六病九脏腑,各有所主。太阳为表为后,司人身之背,主一身之表,少阳厥阴为半在里半在外(半表半里),司人身之左右两侧,少阳司左,厥阴司右,左半身不遂者,病在少阳,右半身不遂者,病在厥阴。太阴少阴阳明主里,司人身之前,阳明主面,治面独取阳明。寒热虚实尽在其中。
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五行者,金 木 水 火 土,五常者,仁 义 礼 智 信。人受生于胞胎之中,三元养育,九气结形,九月神布,气满能声,十月神具,九天称庆。九气者,1/6水2/7火 3/8木 4/9金 5/10土 6/2金7/3木 8/4水 9/5土,人禀天地,命属阴阳,天之气,地之质,合而成人,故人有气质也。
受一天之气而生者,男1/6阳明之人也,女1/5少阴之人也。
受二天之气而生者,男2/7太阴之人也,女2/6阳明之人也。
受三天之气而生者,男3/8太阳之人也,女3/7厥阴之人也。
受四天之气而生者,男4/9少阳之人也,女4/8太阳之人也。
受五天之气而生者,男5/1少阴之人也,女5/9少阴之人也。
受六天之气而生者,男6/2阳明之人也,女6/1阳明之人也。
受七天之气而生者,男7/3厥阴之人也,女7/2太阴之人也。
受八天之气而生者,男8/4太阳之人也,女8/3太阳之人也。
受九天之气而生者,男9/5少阴之人也,女9/4少阳之人也。
故人有阴阳九型十八种气质分型,有比较才有鉴别,分类比较思想是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它无不影响着疾病的产生和预后,是对三阳三阴六病生成演化规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生谓之化,河图是也,物极谓之变,洛书是也,河洛生成变化之道,即是人之九变十化气数图是也。观先后天之生成变化,即可知病证之转归,故曰:先天生成病,后天变化证,观其病证,知犯何逆,随病证而治之。
伤寒大数是生命数理的典范之作,它是融河洛八卦和太乙太玄等多种数理为一体,经演绎推导而成,既可以诊治疾病治病救人,又可以预知其人的吉凶休咎和生死寿元,还可以预知来年的水旱等自然灾害和流行性传染病的爆发,精于这一盖世绝学乃为医者之最高境界和追求。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三 二 一 一 二 三
男八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女七
男逆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女顺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一三五七九天数之中五,二四六八十地数之中六 ,天五地六合成十一,五脏六腑之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秦汉时一昼夜除用12时辰表示外,尚有自成体系的三阳三阴时空概念,那就是《扁
鹊阴阳脉法》所云的“平旦曰太阳,日中曰阳明,晡时曰少阳,黄昏曰太阴,夜半曰少阴,鸡鸣曰厥阴,是三阳三阴时也”。对此仲景亦云“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以日中曰阳明故也。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以晡时曰少阳故也。少阳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以黄昏曰太阴故也。太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以夜半曰少阴故也。少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以鸡鸣曰厥阴故也。厥阴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以平旦曰太阳故也”。用九变十化气数图表述如下: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7/3 5/1 3/8 1/6 8/4 6/2
6/2 4/9 2/7 9/5 7/3 5/1
日中曰阳明 晡时曰少阳 黄昏曰太阴 夜半曰少阴 鸡鸣曰厥阴 4/9
3/8
2/7
1/6
9/5
8/4
平旦曰太阳
通俗的讲就是“太阳病解于阳明,阳明病解于少阳,少阳病解于太阴,太阴病解于少阴,少阴病解于厥阴,厥阴病解于太阳,以病传有序,邪随体化故也”。厥阴病7/3
消渴患者,一日中平旦太阳时即3点至5点其血糖水平最低即是明证,因厥阴病解于平旦太阳时故也。这是人体抗邪机制的自然良能反应,少阴病五更泻患者,每到鸡鸣时就去如厕,气数然也。以上所述非不学问人所可妄谈。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人一出生其后天生命过程就呈有序性,动态性,周期性在逐渐演化发展,人的一生就好比是一罐煤气,其生命能量在逐渐的耗散,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经过九九八十一变由少到老,待生命能量耗尽便气尽身亡,只剩一具无生命的躯体。人身之魂“身未生时他先来,气未绝时他先去,当人破胞出头之时,哇的一声,即魂入窍之时,魂一入窍,受后天木气(天一地二人三,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人是三生的)与先天元性相合,假依真存,故婴儿落地时,无声者不成”。“魂之为物,迁移不定,离此去彼,离彼来此,轮回不息”。至于魄者,“借血气之灵,受金气而凝结,生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全,死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灭,世俗亡人,七七四十九日之期,正为此耳”。游魂属8,鬼魄属4,男8女7,男逆女顺,故九变十化气数图始于8/4魂魄入,终于8/4魂魄出。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气数图两对角线首数相加均为16,8/4曰伤寒,7/3曰杂病,仲景撰著时又恰值三元九运艮八运天之六气8/4伤寒主事,故仲景撰著名《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人始于8/4,终于8/4共99岁,先天生成病,后天变化证,病九年一变,证随年月日无时不在变,一年有四季,故有九十九乘四等于三百九十六条方法论。仲景三百九十六条方法论是治疗百病的根本大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
仲景先师在九变十化气数图中,首先对伤寒与杂病进行分类并揭示这两种疾病产生的本质和传变路线以及其自愈日期。宋本《伤寒论》将其论述条文置于第七条云“病有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即以下的表述形式:
伤寒 杂病
8/4 7/3
7/3 6/2
病有发热恶寒者 无热恶寒者
发于阳也 发于阴也
发于阳者七日愈 发于阴者六日愈
以阳数七 阴数六故也
此为仲景先师示人以伤寒杂病之辩,太阳伤寒8/4内传厥阴7/3,厥阴杂病7/3内传阳明6/2,太阳伤寒病8/4七日自愈,厥阴杂病7/3六日可自愈。
九变十化气数图,从整体上纵横观之,其人体生命周期过程中病证的动态有序演化规律就像一张鱼网,处于极顶位置的横病为纲,纵证为目,横病为本,纵证为标,横病先天生成,九年一变,纵证后天变化,逐年在变,纲举则目张。六病定病位,九纲定病性。《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太阳病8/4和3/8的提纲之辩,是对太阳病伤寒8/4和太阳病中风3/8最典型临床症状的高度概括。同理,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阳明病6/2的提纲之辩,但不包括阳明病1/6,以区别于胃家寒和胃家虚之太阴病2/7。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弦也”是少阳病4/9的提纲之辩。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是太阴病2/7的提纲之辩,太阴病不包括脾5,脾5不属太阴,属少阴。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只是少阴病5/1的提纲之辩,不包括“心中烦,不得卧,
黄连阿胶汤”证之少阴病9/5。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是厥阴病7/3的提纲之辩。以上六条仲景虽未明言提纲二字,但它确实是伤寒论的提纲条文,其表述形式有其特殊性,在气数图中处居高临下的位置,既表示三阴三阳六病的最典型临床表现,又表示生命过程不同的演化周期,还表示人身的不同部位,所以仲景在伤寒论中将其置于六病各篇之首,以示人辩病证而论治之道,明乎此则后世关于“提纲”和“非纲”的千年之争可休矣。
人禀九天1/6 2/7 3/8 4/9 5/1 6/2 7/3 8/4 9/5之气数而生,上属九星,下属九州,命系星辰18位,人生天地100年,若其时正,则身命高超,前程显达,若其时不正,则命贱身卑,沉沦漂泊。仲景紧接着在《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和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论述太阳中风3/8和太阳伤寒8/4之辩,太阳中风3/8和太阳伤寒8/4是对太阳病的分类,不是伤于风叫中风,伤于寒叫伤寒,伤寒中风都是指本气自病即内伤病,而外邪侵袭人体,正气不足,抗邪无力也可以患病,那就是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邪随体化,风伤厥阴7/3,寒伤太阳8/4和3/8,暑伤少阴9/5和5/1,湿伤太阴2/7,燥伤阳明1/6和6/2,火伤少阳4/9。本气自病即内伤病和外邪致病即外感病,其病证相同,治法亦同,仲景有方有论,依法治之可也,所不同者,二者之病证的传变有迟速之分耳。通晓三阳三阴之旨,才可明白仲景学说之真谛,关于三阳三阴之实质,暂且不表,以待后论。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理论思路中,中风伤寒与温病同属于太阳病的范畴。“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这就是后世所言的“伏气温病”,又曰“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寒,(冬不藏精)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人身之正气为主,司天之邪气为客,“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本气自病则外邪入侵,邪随体化而病成,寒伤太阳8/4和3/8,风伤厥阴7/3,暑伤少阴9/5和5/1,湿伤太阴2/7,燥伤阳明1/6和6/2,火伤少阳4/9。用气数图表示即:
寒伤太阳 风伤厥阴 燥伤阳明 暑伤少阴 火伤少阳 寒伤太阳 湿伤太阴 燥伤阳明 暑伤少阴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寒邪外入,本气自病成伤寒,温邪内生,本气自病而成温,而导致温病产生的先决条件有二: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温病是本气自病,非外邪所致,故与伤寒治法不同,伤寒易治,汗出而解,温病难疗,汗下非宜,对此种温病,仲景在伤寒论第六条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乃借温病以分别伤寒之言,冬伤于寒,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至春变为温病,寒伤太阳8/4不即病而成温,若误用汗法以治温病,温病内生,病在厥阴7/3,故仲景曰风温,风温为病本宜
麻杏石甘汤以清解之,若被误下病又传阳明6/2而成秋温,秋温为病宜用
白虎汤治之,怎乃又被火治所误,病又传少阴5/1而成冬温,冬温为病,死人最多,因为少阴是生命的根本故也。温病表里皆热,传变极速,肾水有立时熬干之虑,当以清热保津为治疗大法,大
小承气汤辈也可暂用急下存阴。若屡经误治失治病已八九日不解,则入里传于少阴9/5,脉沉而数,心烦不寐,急服
葛根芩连汤或黄连阿胶
鸡子汤以保心阴而固中气,以达肝肾之气升而心肺之气降之效,使生命圆运动恢复正常旋转而病愈。
医统三才而立论,医道才能得其全。易曰:“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天地不外阴阳,阴阳不离五行,日月为易道阴阳,阴阳者,天地之大本也。一阴一阳之谓道,三阴三阳之谓人。人禀天地,命属阴阳,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人分阴阳,男女有别,老少各异。《礼记》有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三世者,《伏羲八卦》,《神农本草》,《黄帝内外经》是也。为医者,上顺天和,以疗人患,非通三才之道,得往圣之心者不能医国及人。治医首先要识人,试观人身,鼻之下曰人中,自此而上,耳目鼻皆偶,自此而下,口与二阴皆奇,三偶为阴,为坤,为地,三奇为阳,为乾,为天,地天合成一泰卦也。泰者,太也,太也者,大也,天为一大,太为大一,一即天一生水之一,一,水也,坎也,肾也,气也,数也。泰,上从大,下从水,水即一也,一是水,土下皆水,水是气,所以能载十,故从十从一而为土,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再推而广之,人中之后为督,为诸阳之会,人中之前为任,为诸阴之海,偶窍开阳位,奇窍开阴位,阳之用在阴,阴之用在阳也。故耳目鼻主精气神,为五脏之用,口二阴主传送出入,为六腑之用。阳奇,故耳目鼻聚于一,阴偶,故大小二便与口分为二,五脏属阴,而精气神无形,乃为先天之阳,自内而出,六腑属阳,而水谷有形,乃后天之阴,自外而入。观先后阴阳之用,而水火互藏之妙昭昭矣。医家之术,神仙之道,天地之运,思过半矣。
龙马以河图启瑞,神
龟以洛书效珍,剖混沌之先机,昭乾坤之大法,方以类聚,人以群分,河洛生成变化之道,圣人先知而不讲,百姓日用而不知,世道衰微,天机隐秘,故不通造化之妙,焉知仲景之旨,只有穷宇宙人生造化之秘,方可明白仲景学说之真谛。乾为天,为圆,为阳,为父,坤为地,为方,为阴,为母。人禀天地,命受父母,合父母之精,以生人之身,精即人之命根也。乾三阳,坤三阴,三阳为父,三阴为母,三阳三阴者人也。三阳从地生,三阴从天长,天地之道,不离乎五太,太者,泰也。三阳开泰,五太者,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太易者,清浊未分也。太初者阴阳之初也,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天地之本也,质之始也,本立道生。太极者,万物之极也。否极泰来,阳极阴生,阴极阳生,物极则反,极者,终也。终而复始。太极者,气形质之本也。无极而有极也,自无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有无相生,无有尽时。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混沦。混沦者,万物混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状,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二,二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太素者,本于五太,五太者即五行,五行即五太也,五行者阴阳也。阴阳则一,极而必反,终而复始,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之妙。阴为阳母。阳为阴父,故阳生于子,阴生于午,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河图十月怀胎先天生成无为自然之道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盖奇偶之数,而以为类分。一三五七九天数之中五,二四六八十地数之中六,天五地六合成十一,五脏六腑之数也。奇数属阳,天之象也,偶数属阴,地之象也。天一者,坎也,肾也,冬至也,地六者,乾也,大肠也,立冬也,天一地六交而生一六阳明水,地二者,坤也,胃也,立秋也,天七者,兑也,肺也,秋分也,地二天七交而生二七太阴火。天三者,震也,肝也,心包也,春分也,地八者,艮也,膀胱也,小肠也,立春也,天三地八交而生三八太阳木,地四者,巽也,胆也,三焦也,立夏也,天九者,离也,心也,夏至也,地四天九交而生四九少阳金。天五者,不配卦,中也,脾也,地十者,物极必反,十变为一,终而复始,天五地十交于中而生五十少阴土。以此类推,六二阳明金,七三厥阴木,八四太阳水,九五少阴土,此阴阳交合生成变化之道也。春秋二分阴阳离,厥阴也。冬夏二至阴阳合,少阴也。三阳三阴将人身分为三部六病九脏腑,各有所主。太阳为表为后,司人身之背,主一身之表,少阳厥阴为半在里半在外(半表半里),司人身之左右两侧,少阳司左,厥阴司右,左半身不遂者,病在少阳,右半身不遂者,病在厥阴。太阴少阴阳明主里,司人身之前,阳明主面,治面独取阳明。寒热虚实尽在其中。
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五行者,金 木 水火土,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人受生于胞胎之中,三元养育,九气结形,九月神布,气满能声,十月神具,九天称庆。九气者,1/6水
2/7火 3/8木 4/9金 5/10土 6/2金7/3木 8/4水 9/5土,人禀天地,命属阴阳,天之气,地之质,合而成人,故人有气质也。受一天之气而生者,男1/6阳明之人也,女1/5少阴之人也,受二天之气而生者,男2/7太阴之人也,女2/6阳明之人也。受三天之气而生者,男3/8太阳之人也,女3/7厥阴之人也。受四天之气而生者,男4/9少阳之人也,女4/8太阳之人也。受五天之气而生者,男5/1少阴之人也,女5/9少阴之人也。受六天之气而生者,男6/2阳明之人也,女6/1阳明之人也。受七天之气而生者,男7/3厥阴之人也,女7/2太阴之人也。受八天之气而生者,男8/4太阳之人也,女8/3太阳之人也。受九天之气而生者,男9/5少阴之人也,女9/4少阳之人也。故人有阴阳九型十八种气质分型,有比较才有鉴别,分类比较思想是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它无不影响着疾病的产生和预后,是对三阳三阴六病生成演化规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生谓之化,河图是也,物极谓之变,洛书是也,河洛生成变化之道,即是人之九变十化气数图是也。观先后天之生成变化,即可知病证之转归,故曰:先天生成病,后天变化证,观其病证,知犯何逆,随病证而治之。
《伤寒论》本来是部辩病证而论治之道的书,可是长期以来被注家曲解为“六经辨证”,这一错误提法至今影响医坛,不知误导了多少学人,特别是一个“经”字的提法使人很容易与经络学说的“六经”联系到一起,从而模糊了《伤寒论》的本来面目,缩小了人们的视野,拘紧了人们的思路。用经络学说的六经解释《伤寒论》完全是错误的。以伤寒为例,《黄帝外经》云:“伤寒者,冬月感寒,邪入营卫,由腑而传于脏也”。用气数图表示即8/4传7/3,太阳病8/4伤寒由表入半表半里厥阴7/3,太阳8/4为表为实,其脏腑定位都是腑,半表半里厥阴7/3为虚,其脏腑定位都是脏,其中肝3属营血,肺7属卫气,何曾有经络的概念,经络只不过是三阳三阴六病脏腑间病邪传变过程中气血运行的通道和联系,脏腑有形,经络无形,明乎此,则《伤寒论》的所谓“六经辨证”要改为“六病辨证”才符合仲景的理论思路,“六经”这一名词必须弃去,还《伤寒论》的本来面目,只有这样仲景书始可读,三阳三阴六病实质始可明,学者宜深思之。
常言道:“医生治病不治命”,病乃先天,医乃后天,命乃先天,运乃后天。河图先天生成,洛书后天变化,任何事物都是先有生成,然后才有变化,人乃万物之中最贵者,岂能脱离自然生成变化之道。古之圣人深探宇宙本源和万物生成变化之妙,建立了用河洛八卦阴阳五行干支之数而表示的一套符号和信息系统,以穷理尽微,经世解惑,其实它是我们传统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的精英,不明这套符号与信息系统,就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无法把握传统智慧的功能。张仲景《伤寒论》是专为病而设,邵康节《铁板数》是专为命而立,两者同源而异流,皆祖于“道术之原,圣王之粹”的数,此数就是河洛八卦干支之数。《伤寒论》共有条文396条,《铁板数》共有条文12000条,何故?河图数55加洛书数45合100之总数,气数图男8女7共11期,以合99数,在仲景时代,以人生天地100年为生命极限,所以《伤寒论》共有条文396条以论病,《铁板数》以河洛八卦和天干地支之数而论命,地支十二,一支管一运,一运主十年,合一百二十岁为生命之极限,与河洛总数100相乘得12000数,故有12000条条文。先推理后归纳是两者的共同之处,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结合的结晶。《伤寒论》条文与《铁板数》条文都来源于同一符号和信息系统的数术之学。邵子《铁板数》这一符号系统是推算一生的秘中之秘,至今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同理《伤寒论》的这一符号系统何尝不是如此。《伤寒论》方遵而用之治病,效如桴鼓,《铁板数》遵而用之推命,毫发不爽。因为它们所依据的都是大道至简的河洛八卦五行干支象数学说。今人对此不理解,是因为你没有涉猎这一神秘的数术领域,不得其真传罢了。《铁板数》有书无诀,则望门兴叹,《伤寒论》有方无术,则不得其旨。只有回头深究数术之学,再来研读《伤寒论》则诸多疑难尽释,望学者深思之。《伤寒论》与《铁板数》结合乃医者之最高境界,不知命何以看病?我朋友之母患晚期
胃癌,求诊于余,余推其命知寿数已尽,告其药已无功,只能缓解疼痛,朋友为尽孝子之心,倾其家资,委付于医,耗资十万,到头来人财两空。现实中这样的事还少吗?张仲景精通数术命学,能知人生死。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载“知直祭酒刘季琰,病发于畏恶,(仲景)治之而愈,(仲景)云‘后九年,季琰病应发,发当有感,仍本于畏恶,病动必死’,终如其言”。此医事记载就是最好的明证。仲景“后九年”之说,观其气数图就可明白。
张仲景博通五术——山医命卜相,不但以方名,而且还以术著,岂止“垂妙于定方”。〈伤寒杂病论〉原著十六卷是用方术结合形式写成的。其方的部分依据的是〈汤液经法〉,而术的部分是采用〈三元九宫太乙术〉加以推算而成的396条方法论。仲景仙逝后,仲景亲传弟子山西河东人卫讯和魏太医令山西高平人王熙,字叔和开始收集整理仲景遗论,将〈伤寒杂病论〉的396条方法论撰次为〈张仲景方〉15卷流传于世,而千古不传之秘——〈三元九宫太乙术〉即〈张仲景术〉1卷秘不示人。
余由是搜歧黄之秘,探〈伤寒〉之源,博极群书,历时十五载寒暑,足迹走遍大半个中国,方获仲景之术,方得仲景之真传也。其后运用仲景方术进行了大量的临床验证,其效如桴鼓之相应。时至今日,仲景奇方以活人无数,而仲景异术却鲜为人知。目睹世人疾苦,今将仲景方术公之于世,以求证于博雅诸君。余在此大声疾呼,〈
张仲景方〉是伤寒论的精品,而〈张仲景术〉才是伤寒论的神品。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曾撰文称“张仲景〈伤寒论〉既有辩证论治的学问,也有辩证知机的奥妙,两个层次则有高下之分,精粗之别,不可混为一谈。”
仲景先师云:“从春至夏钮血者,属太阳也,从秋至冬钮血者,属阳明也”。对于此条文的确切含义,历来注家无有能注释者,伤寒名家胡希恕先生仅用“此亦约略之词,但不似仲景语”一笔带过,省略不注。其实在有争议的伤寒例篇早有要论“立春正月节斗指艮”,艮者,八卦之名也,其数为8,“立夏四月节斗指巽”,巽者,八卦之名也,其数为4,8与4组合属太阳8/4,故有“从春至夏钮血者,属太阳也”之称。仲景在此示人以鈕
血证治,凡在此季节出现的鈕血,治在太阳8/4。同理“立秋七月节斗指坤”,坤者八卦之名也,其数为2,“立冬十月节斗指乾”,乾者,八卦之名也,其数为6,2与6组合属阳明6/2,故有”从秋至冬钮血者,属阳明也”之称。凡在此季节出现的钮血,治在阳明6/2。太阳病8/4和阳明病6/2,都容易出现钮血现象,但治法不同,临证时要细加分辨,方可无误,仲景立有
泻心汤,仅用
大黄,黄连两味药,煎后顿服之。余在临证时,善用傅青主止钮汤,
生地30克
玄参60克
麦冬90克,屡用屡效。而对于伤寒例篇中“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一段话的含义,也从未有能注释者,究其因实乃不明仲景撰著之旨,造成的结果。众所周知,春秋二分,昼夜平均,春分八卦属震,其数为3,秋分八卦属兑,其数为7,3与7组合属厥阴7/3,天道左旋,地道右转,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有“春秋二分,阴阳离”之说,由此决定了厥阴病寒热错杂的显著特点。而冬至之时,一阳始生,夜长昼短,夏至之时,一阴始生,昼长夜短,冬至八卦属坎,其数为1,夏至八卦属离,其数为9,坎中男,离中女,阴阳交媾,水火相射,子午
流注,故有“冬夏二至阴阳合”之称 上述两则条文,若从汉代混天图上看,则一目了然,学者宜思之.
从黄帝元年开始(即早西元2698年)纪元,该年为甲子年定为始元。往后每60年一个甲子周期,为一元,或叫一个大运。三个甲子定为三元,分上元、中元、下元,共180年。每一大运60年中又分三个小运,每个小运20年。排小运的方法有点特别:在上元里排一运、二运、三运;在中元里排四运、五运、六运;在下元里排七运、八运、九运。三元九运往下挨排,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由黄帝元年起至2003年,算起来已历经79个大运了。 元运划分:一个大三元180年,大三元包含上、中、下三元,每元60年一甲子,共180年;再分配给九宫,各得20年。于是每一宫管20年,运行次序是:一坎(北方)、二坤(西南)、三震(东方)、四巽(东南)、五中宫、六乾(西北)、七兑(西)、八艮(东北)、九离(南方)。各自定宫,不可改移。
三元甲子180年,近代的三元九运划分:
上元:一运坎水 1864年---1883年
二运坤土 1884年---1903年
三运震木 1904年---1923年
中元:四运巽木 1924年---1943年
五运中土 1944年---1963年
六运乾金 1964年---1983年
下元:七运兑金 1984年---2003年
八运艮土 2004年---2023年
九运离火 2023年---2043年 乾三阳:三(太阳) 二(阳明) 一(少阳) 坤三阴: 一(太阴)二(少阴)三(厥阴)
混天图里河图洛书八卦都包括的混天图是在河图洛书基础上,以中点为轴拧一下出来的至于为什么要拧,河图洛书是用二维的图说三维的世界 。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阴太阴也是里。 少阳厥阴为枢。
简单说,一表,二枢,三里。 从节气来讲,立春,立夏,夏至为表。 3、8、4 春分、冬至为枢,7、9
-----------细读数遍无法理解,请高手指点迷津。
-----------同求,请高手指点迷津,我也看了好几遍,至今还是一头雾水,三元九宫太乙术,谁有资料,百度不到
-----------无法理解,请高手指点迷津
-----------同求,同样看不懂。
-----------可以看看
-----------
回复 天涯居士 的帖子看看这个帖子
-----------
回复 xihuangzhongyi 的帖子谢谢.
-----------1/6阳明水2/7太阴火 3/8太阳木 4/9少阳金 5/1少阴土 6/2阳明金7/3木 8/4水 9/5土 这些结论来源于下面的图。 不要问我为什么1/6相交是阳明之水 我也不清楚。应该根据历法天文去算的吧 。应该是天一,坎,冬至,地六,乾,立冬,天一地六交而生一六阳明之水。这是套话。为什么天一生水 谁知道写河图洛书那人怎么想的 就像1+1为什么等于2?陈景润才研究1+2=3
1 6 2
2 7 3
3 8 4
4 9 5
5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