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四圣心源:20090506根尘不偶老师讲药象体会:附子麻黄石膏大黄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20090506根尘不偶老师讲药象体会:附子麻黄石膏大黄
    今天呢咱们接着讲咱的药象体会,这次呢讲完之后我想停一段时间,我这边呢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一下,这段时间,方便的时候再给大家再讲。所以今天药象体会这一次讲课,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框架,可能讲的稍微粗一点。
    今晚上讲四味药,给大家打出来,今晚上咱讲:附子、麻黄、石膏、大黄,讲这四味药。为什么讲这四味药呢?这四味药就是一个代表,代表了一气周流的一个模型。通过这四味药,我们能够灵活变通出临床上很多的药物的路子,很多的治疗思路都可以从这个药里面领会出来,触类旁通都可以。所以今天呢,既是讲药,也算是讲一个对药理解的这么一种思维方式。一气周流的模型呢已经跟大家聊了很多了,左路生发,右路敛降,中土斡旋,这个模型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这四味药呢,左路附子、麻黄升发,右路石膏、大黄敛降,中土的药咱们已经基本上讲完了,不再讲了。所以这四味药实际上就代表了一气周流的大的格局。这有代表性。
    先讲一下附子。附子这个药呢,道地药材产自四川江油,它是比较地道的,陕南呢,就是陕西南部汉中这一带,有些附子质量也不错,都是在秦岭南北高山峻岭之间。那么这些地方呢气候温差比较大,热的时候很热,冷呢,一天之内温差有时候超过二三十度,一下子很冷。它的药性药力越强,它开的花的颜色越深。如果从大的方位上来讲,四川这一带呢在咱们国家地理位置上来讲呢,它属于相对西南方向的一个位置,如果离开了四川当地的水土,到外地之后,他可能就吃不了这么多辣椒,慢慢的会有所转变的。那么附子这个药呢,在土气比较厚重,四川被成为天府之国嘛,湿气呢重浊的地方生长。我们知道附子是用它的根茎,是地下的一个部分。所以附子呢,咱们都熟悉是大辛大温,通十二经络,抑阴回阳的一个非常主要的药,那么它的这些功用,和生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坤土为死阴,以前和大家聊过的,在这地方很难有生气。人这一气周流无非是一股土气,这股土气一定要流动起来,一旦流动不起来,一旦这一气停滞,意味着生命消失,生命也就停滞了。附子的长处呢,它能够在湿气重浊的地方蒸动生发,就像一阳复生一样,不过我们把附子的药性,从底往上升,看成一个震卦,震卦就是震仰盂嘛,底下一阳爻,上面是两个阴爻,一阳动于下,西南方的坤卦有三阴卦,卦如果叠起来,坤卦在上,震卦在下的话---地雷复,复卦,这就说,一元之阳从非常重的阴霾里面,从最底下的地方开始往上生发了,开始恢复了,是这么一个象。我们想一想,附子的生长环境以及它的药性,与我们刚才讲的复卦,是有点像。我这没有图,哪位朋友会发图片的话,可以把复卦的图像给大家发上来,上面是坤卦,下面是震卦。所以从这里来讲呢,附子它辛温通阳的药性,它的起源是在下焦,跟麻黄是不一样的,都是辛散的药。附子是从人体最下部,或者说最里往外发,往上走。那么刚才一直讲这个附子呢,跟坤卦的关系,坤是土,内经上讲,人呀也是属土的---倮虫嘛。附子对人体的作用,尤其要合适了,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我给讲过,所有药物的作用都是相对的,因为我们人体本身就有一气周流这一股气属于土气,所有的药物都是跟这股土气相比较显示出来的药性,附子跟附子相比较有什么治疗作用,你把附子放在附子旁边,这两个附子相互之间会有治疗作用吗?没有。他们的药性是一样的呀,可能就互相没有偏性,没有什么差别,体现不出治疗作用。药物之所以对人体有这个治疗作用,就是药物本身这一股气,跟人体一气周流的这股土气,它运行的层次不太一样,有差别,所以它有影响,正因为附子它生长在湿气、土气都比较浓郁,这么个地方,与人体这一股土气完全相应,所以附子对人来讲是一个回阳救逆的很好的药,相对它对其他的动物有可能不见得是一个正好的药物,所以大家对这一点也要理解清楚。
    你看李可老先生他在用破格救心汤救治很多心衰危重病人,这些大病用药之后会出现腹泻或者是小便非常多或者出大汗,这些呢都是湿浊被元阳化开之后往外排的一个现象。这说明附子也是个一气周流运转无力,阳不能化阴,气不能行水,整个人体湿气水浊都在体内郁滞住,是这个病情。我想呢能用上附子会有非常好的效果。相反,如果说这个人特别虚,气血俱虚,连点水份都没有了似的,就好像地干涸了,已经快枯萎了,你再给他用上附子,那就是报薪救火。所以说一气周流很弱,有四逆证:脉微欲绝,四末不温,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不一定都能用附子,要分情况。附子这股通行之力还非常迅达,非常迅猛。
    有一位老前辈,他讲附子有通墙倒壁之功,语意非常确切,确实是有这样的效果,只要用好了,确实是可以起死回生。但是我们也知道的呢,附子力量这么大,所以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就跟一个双刃剑一样,用好了是一剂良药,用不好就会祸不旋踵。所以我个人在临床上用附子呢,一般来说就是脉虚无力,有的脉你看有些接近脱了,或者是虚阳漂在上面了,虚阳上越这种情况,脉摸着也是浮大,浮洪而大,好像是很有力,实际一旦用力按下去沉取的话,马上就无力,这样的也是用附子的指征。常规的脉象就是:脉细、脉沉、脉无力。如果出现虚阳上越的情况,可能会出现脉大、脉浮、脉数、沉取无力这种情况,这是从脉象讲。但是还要看一下舌苔。这种舌苔呢大部分是比较润。病人形体不会太瘦,阴精不会太虚,这个时候就可以附子,甚至大量的用都问题不大。如果病人本身已经很瘦弱了,舌体黑瘦,舌苔干结,脉细、有点沉涩,这个时候即便他有四末不温这种明显的四逆这些症状,附子也要慎用。一般我用的附子都是清附片,就是那种淡黄色的,不是那种纯黑的炮附片,纯黑的炮附片基本没有什么用处,生附子也比较少一些。这个清附片呢它的药性还是比较好,一般北方人呢我认为有用附子的情况的话,我的用量一般都在10克以上,当然个别时候小量地鼓动一下也可能用5、6克,一般是10克以上开处方,多的时候也有用到100克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呢,北方人15克以下的附子,你煎半个小时以上不会有大问题,如果15克以上的话,最好能煎1个小时以上,一般30克我都建议病人煎2个小时,这样相对比较稳妥一些,久煎之后药性平和。当然如果真是有急症,救急的话,附子久煎之后就没有那股生发之气了,反而没有效。南方人的身体本身这股气相对比较松散一些,南方比较暖和呀,一气开散,收敛的状态不是不多,用的附子量注意不要太大。
    有一个香港的朋友来看病,在陕西给他用附子,用上十几克没有问题,他回香港还十几克好像要中毒了,就感觉完全不一样,可能这两地气候不一样引起的。就把这个量减少后,减到5、6克,感觉效果跟我这边的效果差不多。所以南方人北方人体质不一样,气候不一样,根据人不同的体质,在不同的地方,还是要灵活处理。这是把附子先大概讲了一下,然后再讲一下麻黄。这是这个阶段最后一个给大家讲,所以想把大的思路跟大家串一下,三个的药可能讲的不会太详细。
我们现在讲麻黄。麻黄这个药,咱们国内市场这个麻黄呢,大部分都是新疆那边的比较多。新疆,西北方向,后天的乾卦的方位,乾为金,从五行上是肺气,收敛的比较重。新疆那边葡萄西瓜、哈密瓜都特别甜,温差比较大。就是因为也是收藏的比较好,因为比较干燥。麻黄在这个地方能长得很好,说明他它有天然的抵抗收藏之气的作用,所以它的破散之力就非常明显。从这个形状来讲呢,麻黄长得细细的、长长的,又硬又脆,一掰就断,给人一种锐利的感觉,所以以前我给大家讲过,一看见麻黄,就要想到一股气直冲九霄,有这种感觉。所以新疆人他都知道,凡是长麻黄的地方,这地方的雪都比较少。就是麻黄这股生发之气把这个雪可能就化掉。而且麻黄这股味,煎出来之后非常浓郁,非常难闻的一股,一闻到这股味就要被推倒一样,这股味把你的头顶得都大,受不了,有那种感觉,所以麻黄的气味俱浓。
麻黄跟这个附子正好在左路,一表一里,一个在顶部、一个在底部,遥相呼应的一对药。附子从底下往上升散,强力升散,麻黄在顶上勇猛地宣散,都是猛药。所以麻黄也不能随便想用多少用多少,用的时候要很小心。这是麻黄一个非常好的开散的效果,所以凡是肌表受邪引起的疾病,可以广泛地用。内经上讲这个疾病,讲顺序的时候,先皮毛、后肌肤,然后再五脏六腑,由表及里。如果邪气淤于肌表,表气不开,那就可以用麻黄来开散。《伤寒论》里呢,把这个都归于太阳病。所以麻黄汤这个方子都知道是解表寒,很好的一个方子,君药是麻黄,靠的就是它这股宣散的力量。所以张仲景这个很好的左路升散的经方麻黄细辛汤,就这个两个药,用的君药麻黄,加一个细辛,还有附子。本身附子这个鼓动元阳,往上升动,细辛把上面的路通一下,麻黄把外面的路通一下,这样整个左路的就升达。所以你看麻黄附子细辛汤它原来这个经文、原文讲:发热、脉沉、脉沉而细。这个脉象就是一气淤在里面,上不来。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升发左路的这个方子里,应该算是药力最专一、药力也是最猛烈的一个方子。这个方子用好了,很多病例就是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网上可以查到许多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很多案例,大家可以结合案例去体会一下。

而且单纯一个麻黄的话,麻黄是偏于表散的,跟附子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跟其他的药物相配合起来,比如麻黄佐以大量甘草,甘草是兼治全身一气周流的,这时候麻黄可能就出不去了,这股药力就藏于体内了。所以对于内脏下垂的疾病,像胃下垂脱肛,用上比较大量的麻黄,10g以上,配上大于麻黄量的甘草,比方说20g、30g的甘草,把麻黄的这股升发之力给他挡在体内,这个时候,治疗内脏下垂呢就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要比这个补中益气汤的效果好的多。有个老先生他治这个子宫脱垂,他的经验就是必须用24g?以上的麻黄,用上就效果好,不用就没有效果。

以前跟大家提到的《眼科奇书》,这本书中的眼科实症,他认为实症都是沉寒,要用麻黄散寒。麻黄用的很大啊,都是几两几两的,一两就30g啊。实际上我们在临床用的比较好的麻黄,六七克,超过10g就会有很好的效果。这就说明麻黄升发左路、宣泄阳气,效果非常理想。有时候中土啊,中焦不能斡旋,湿气淤滞中焦,这个人的肚子比较差涨,食欲很差,舌苔很粘腻,比较困的时候,有时候这个湿土就粘在中间了,转不动了,用上少量的麻黄,宣通一下阳气,效果也非常好。少量的麻黄,劲儿就比较小了啊,没那么大的力量出来了,这个药力就局限在中焦了,促发阳气。那麻黄汤的原方,麻黄量很大的。那么大的量不可能达到开散表邪的效果。有时候碰到夏天下大雨的时候,有些人赶路或在地里干活,来不及拿雨具,突然下大雨了,有些人就淋了。夏天有时候这个雨也比较凉,干活呢出一身汗,很凉的一场雨,有的人就?了,有的人就出现这个水肿、脚痛不能走,表气郁结、湿气留滞,这个情况用麻杏薏甘汤,麻黄、杏仁开表气,薏米通利湿气,效果很好。但是有一个前提,量要很大,麻黄要用到二三十克以上、薏米要用到一二百克以上,一般人不敢这么用。但是你要这么用,一般一两剂就好;要是不这么用,单纯地行气去湿,可能弄上很长时间都很难好,甚至会变成其他的疾病。

所以麻黄这个药,他的药力有时候感觉“迅雷不及掩耳”,非常地迅猛。所以它治疗急性、危重病,需要我们果断地下手。非常好的药,将军、良将!所以对这些药物,对它的药要有非常好的体会,这样才有一个非常好的把握,什么时候该用、该用多少。

《伤寒论》上讲,麻黄煎煮的时候,要“去上沫”。“上沫”是什么东西?这个麻黄你要用的少的话,沫也不明显;你要用到10g以上的时候,这个沫就比较多了;用到20g、30g的时候,这个沫很明显、很白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沫?我刚才讲麻黄这个味儿啊,非常?,气啊感觉有点?住了这种感觉,这个沫也是一种表现,就是它这个药的气味的一种表现。上沫呢,我的感觉可以理解为一种郁浊之气。麻黄本身呢它没有一种这个有型的东西,它的升发之气如果能够收藏住的话,那么它这个药也不存在了。任何一个药物,它的药性和它自己的这个形质,阴和阳、气和味,是相互制约的。所以我们应用麻黄的是它这股升散之气,所以这个上沫是一股郁浊之气,是不适合我们用的,去上沫的目的,是把它的郁浊之气去掉。这股郁浊之气在它没有变成上沫之前,在麻黄这个药材本身里面,是用来束缚升发之气的。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所以煎药的时候,把上沫去掉,剩下的就是一股清透升动宣发之气。升动宣发之气必然是比较清透的,郁浊之气都敛降。这就是《伤寒论》去上沫的意思。如果不去上沫,麻黄的升散之性要往上走、往外走,郁浊之气在里面拉着不让走,那肯定是拉锯战一样,很难受呀。所以有些人会有那种非常难受的感觉。

但是有时候你煎的时间比较长,半个小时以上,这个上沫、有型的东西,就慢慢地化解掉了。当然麻黄这股升散之气也就缓和了很多,这个呢你去不去上沫好像问题也不大。所以你煎药时间比较短,想用他这股锐利之气的时候,上沫还是去掉比较好。

这是讲的麻黄,下面接着讲石膏。上面讲麻黄的时候,你看麻黄,绿色的、细细的、长长的,锐利。那么石膏呢,咱们讲的是生石膏,大家如果见过这个生石膏晶,看一下的话,就会发现石膏和麻黄非常地像,石膏那个结晶的纹路也是细细的、长长的、笔直笔直、晶莹透明,就好比这个麻黄换了一身透明的衣服似的。所以这个石膏啊,说石头重坠下降啊,这个说法我觉得比较肤浅。如果从这个象上去理解,石膏这个细细的、长长的,这股收锐利之气,它依然是通散的一个药,它这个通散和麻黄不一样,麻黄往上通散,石膏往下通散,都是很好的通行的药物。所以这个石膏一旦成了煅的石膏,这个通行之气完全没有了。所以呢,“石膏除大热”必定是生石膏,不可能是煅石膏。现在好多这个药店,他不太懂,卖好多药都要炮制一遍,认为这个石膏也要煅,所以很多人抓的石膏有可能是煅石膏,煅石膏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是有害无利。大家如果用石膏来治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生石膏,要亲自看一下,生石膏一条一条的、一块一块的,是透明的,断面是乳白色,纹理就跟麻黄一样,一条条的,非常细、非常长。

我们以前在杂志也能发现,讲这个麻黄,它这个成分对细菌有什么作用、没什么作用,认为这个石膏好像没有中医讲的那么神奇,石膏的溶解率也很低,只能溶解那么一点点,有效成分很少,用上100g、10g都溶解那么多,有什么作用呢?认为没什么作用。这种思维模式完全是西医的思维模式,不足为道。国外很多人,包括日本,很多研究中医的,为什么没有研究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在于他的思维方式跟咱们中医的思维方式,相差太远,门都没有入。中医要从气的角度来理解,讲生理、病理、讲治疗,都是在气的角度。打个比方说,咱看电视剧、武打片的时候,古代打仗有单挑,一个人和一个人骑着马单打独斗,这叫单挑。两个人打架,一个人单枪匹马上阵,另外一个人也是单枪匹马上阵,但是背后还站着千军万马给他助阵。大家想想这个架势,真正一个人这个他肯定心里发虚啊,对手虽然也是一个人跟他打,但是背后这个千军万马这股气就给他压倒了。从这个比喻来讲,虽然石膏这个溶解度比较低,你说我来煎药,石膏这个溶解在水里确实有效成分就这么多,但是那股无形的气很大,不能用这个溶解度来理解。我们煎药的时候,200g石膏这个气,这股通行、沉降气,和10g的石膏的这股气,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这个水本身收藏万物,水主收藏,任何药物的药气,它都能收藏在里面,所以不能从溶解度的角度去理解石膏的作用,这样就落入西医的窠臼了。要从中医的角度、从气的角度,你就知道,石膏这个量用多用少是完全不一样的。

张仲景这个麻杏石甘汤白虎汤,用大量的石膏,来降阳明之热,这个一气周流上面走不动了。我们以麻杏石甘汤为例,除了麻黄往上宣散,还有石膏往下宣散啊。这一股气呢,不像磨盘给你压下来,不要这么理解啊,石膏就像一个导引一样的、向导一样的,麻黄石膏都是向导,麻黄领着这一股气往上走,石膏领着这一股气往下走,是很好的通行的向导,有着很好的引导力。如果单纯地从这个重坠、潜镇,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石膏,未免失于肤浅,失去了石膏这个药物的本义了,觉得很冤枉,石膏这么大的用处,被理解成只是一个?下来。

咱们看石膏为什么是透明的呢,那股气也是非常清的啊,气属无形。人体的这个寒湿啊属于有形,所以石膏这个无形的形质---没有什么味儿啊、半透明的形质蕴藏着一股无形的通降之气,它这个无形之气的影响呢,也是最好的。你让石膏来化痰可能没什么作用。

有人说石膏会不会,我这胃寒,不敢用石膏。石膏呢有点微寒,稍微有点偏凉,但是绝不会像这个大黄、黄连一样,明显的寒性是没有的,可以大量使用,没问题。用上300g、500g都不会出事的。而你用上30g黄连,可能有的人都受不了了,别说300g。所以说呢,它是一股通行之气,它的药性比较平和,可以大量使用;但是麻黄是比较宣散的,比较峻猛,这个量就要斟酌、要慎重、不敢太大,太大就全散出去了。


下面我们接着再讲大黄。那么石膏是通向的是阳明之气,阳明呢属土,脏腑呢主要是胃这块,都属于这个属土的这个区域,大黄也是本经里面《神农本草经》里面很好的药物。我们大黄用的是根茎了,如果咱们按大黄的这个药的行络的话,这就是深络的一个药。整个药呢它长成一大块,那个形状象什么呢,大家吃过烤红薯,跟那个有点象,可能也就这个意思吧。就是比较大,比较饱满,颜色也比较深,一看就是一个阴成形的这么一味药。那么大黄呢,它这个气味啊,我个人感觉还是,虽然这个气味还是比较的浓郁,但是浓郁当中有一股清香之气感觉,大家如果有生大黄,没有炮制过的大家可以去闻一下。味还是极大的。老远就能够闻到。但这个味闻到不象麻黄汤样的闻到很难受。它这个有一股好象有点芳香清凉的那么一股气味。闻着比较舒适。是这么一种感觉。如果你尝一尝大黄这个味呢。当然还是比较苦。那么大黄这个药呢本身,大黄这个药收藏在里面,缓缓下行,虽然我们知道大黄这药泄下的很厉害,吃了就能够很快的引起腹泻,实际上我个人感觉大黄这个药,跟麻黄、附子这些药相比,它还是没有那么迅猛。咱们知道它主生发,它本身有种生动力。右路主藏,右路的药大部分还是偏于硬,偏于停。比较安静感右路的药。在右路的药里面呢。大黄跟这些个右路的药,跟这些个药的通性相比,那么大黄是比较活跃的药。虽然是也属于右路敛藏的药,右路还是有一个很好的通经。通行脏腑的这么一个效果。如果跟一气周流整个这个,所有的药物相比,这些个药物相比,跟左路的药相比大黄这个药实际上不是一个很迅猛的一味药,它的这个药性相对较缓和的。是这个意思。当然我们只是从右路的这个里面来看呢,大黄,为什么讲的这个推陈致新呢,我估计它的本意是从右路来着眼呢,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大黄呢,我以前跟大家聊的时候讲过。所有圆形的东西,圆滚滚的象生,它的形是圆滚滚的,白术长的也是,长的跟一块肉一样,肉质的,一大块一大块的,从象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药大部分是入中土的,大黄这个药也不例外,它本身这个药呢的形态也是中土的一个形态。不象麻黄那么锐利,块头比较大,颜色虽然比较暗,但是它的黄暗也是入中土的,一样啊。它的苦寒当中含有一种清灵之气。香味也是属土,土气范围之内有推陈出新的作用,当然这个大黄没有什么锐利之气,跟麻黄相比它比较缓和。也就只是适合在比较粗浊的地方,象肠道啊,六腑以通降为和,入土化相对比较淤浊的东西。这有会有比较好的效果。麻黄呢,比较细啊,锐利,对精微的气的层次更明显些。大黄可能偏于有形的层次,所以大黄黄连泻心汤里面,药呢它用的是开水浸泡,水稍一开滚就可以了。这是取气。因为药性没那么锐利,我们如果想单纯用它这个气,调动这股热源起动,所以用这个开水煮一下,就类似泡到它的比较清的这股起快点出来。效果比较快点,如果大黄煎得比较久,它通腑的效果比较好,但主要是把淤浊给通出来,这样比较缓和。所以你看,大黄主下淤血,破症瘕积聚,这主要是大黄味的作用,不是气的作用。有经验的老人都知道大便不通的时候用大黄来通腑的,大黄用上之后他就知道大黄用上以后多长时间它能够有效,大概五六个小时,这个大黄才能够起到这个效果,才能够把这个大便疏通下来。要是用的是麻黄的话,发汗半个小时就出汗了。差别是很大的。这个意思是讲大黄,我个人的理解它这个推陈出新的作用固然通窍入腑的作用能引起一个推陈出新的效果,可能更多的是跟右路的药相比较相对显得活跃一些,实际上这个药还是比较缓和比较温柔的一味药。只要你知道如何使用,不会引起那种俊猛的据泄的。老中医治疗肿瘤啊,以前也跟大家提过,上来就用一百克大黄,基础量,慢慢可能加的会更多。这样大的一个量这个大黄必须久煎,不久煎,要就说用开水泡一下,大黄他们这股气就快了,也许真的就是拉的起不来了。如果久煎的话,大黄破淤血,破症瘕积聚,效果很好。为什么会破症瘕积聚,大黄不象三菱、莪术,又不硬,没有破积聚的作用,一捭比较软,比较脆,不象三菱、莪术捭不动,也不象穿山甲,它哪来的破症瘕积聚的作用呢?它是利用本身的特别,善于入肠道六腑,进入大的通道。打个比方,象毛细血管一样,很小的渠道是需要麻黄来疏通的,那么大的河道就需要大黄来疏通的。各有各的用途。正因为大黄把人体大的这个肠道淤积疏通出去,一气周流给调畅了,症瘕积聚人体自己就把它破开了。所以并不是大黄本身就有破淤的这个作用,许多老中医有经验的,治疗子宫积瘤他也善于用大黄,大家想想子宫积瘤它也不在肠道之内啊,大黄它也泄不下来啊,它为什么还会有效果呢,就是因为这个大黄啊,把体内的淤浊,体内的淤浊,哪的淤浊最多啊?肠道的淤浊最多啊。它把主要的淤浊都排出去了,人的一气周流救通畅了,所以子宫积瘤这个也跟着得到改善,慢慢它自己就消失了。这是我对大黄这个破积聚的理解。《神农本草经》讲大黄荡涤肠胃,显出大黄的特长来了,大黄就这个作用。荡涤肠胃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作用,产生治疗效果,如果这个药是个很骏猛的这个药,你想它能安五脏吗?安和五脏的药不可能很骏猛,你看这附子麻黄里没有安和五脏的作用,所以大黄这个药还是相对较柔和的一个药,只要我们看准是可以大量使用。
那么今天晚上呢把附子、麻黄、石膏、大黄这四味药简单给大家串了一下,讲了一下用药的思路,这是今天晚上主要想讲的东西。咱们从张仲景麻杏石甘汤这个方子,可以看下麻黄石膏的用途,一升一降,用在上焦,气淤是在上,不得通行。那么还有一个方子呢,叫这个大黄附子汤,是不是叫这个名字啊,我这个人比较懒,记不住,寒食腹痛,有寒食邪气淤滞在腑中,通下要用大黄附子,用附子鼓动下焦,大黄激荡肠中的邪食,这个寒邪用附子温通一下,鼓动一下,然后再用大黄通下去,这是治疗下焦实症。
咱们都知道人体是中阳上升浊阴下降。上焦气的这个部分病比较多,一旦发烧多伴有表症上焦的问题。下面呢主要是有形的邪比较多一点,都是实症,对于这个邪气淤滞的实症淤在哪,一气淤滞在上的时候我们在上,我们就用走气份的药——麻黄石膏来疏通,如果是下焦有形寒邪淤滞在肠胃,那么我们就用下焦的药大黄附子来涤荡。我们从上下焦的角度来讲。所以这四味药咱们完全是可以比喻成一个人,麻黄石膏就是人的上焦,附子大黄就是人的下焦,中焦我们暂时先不管它。所以我以前跟大家讲,所有的药物,你理解好了它就是一味药,与人体的一气周流是完全应对的。所以这四味药你看能把它理解成一个人,能把它理解成以四对一的模式,理解成一味药,这个你就可以灵活组合,灵活的来处理,达到一些非常好的效果。刚才讲的这两个药物的组合是张仲景用的,所以如果从这个打个比方说上面这个麻黄石膏我们作为一个上循环,一气周流它是一个循环嘛,大黄附子作为下循环,我们认为它是下行。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个上下循环给它联合起来啊,好像可以啊。建国初期上海有个老中医叫刘复,这个老先生对各种疑难杂症,包括肿瘤都有很好的经验,留了本医案书叫《鲁楼医案》。那么他治疗肺癌的时候有一个方子,叫进退青龙汤,为什么叫进退呢,进的时候这个加附子,退的时候加石膏,今天加附子明天加石膏,就这样来回倒,一进一退把这个肺癌就治好了。所以你看,附子和石膏同用可下可上,那能不能麻黄和大黄同用啊,完全可以,有时候有些人,尤其是些哮喘的病人,感冒了,右路表气不开,右路太内盛了,这个时候就可以麻黄大黄同用,临床上有时候我就这么用。效果很好。大黄把肠道淤浊排出,我以前讲过肺与大肠相表里啊。肺与大肠完全是一股气啊,肺与大肠相通,大肠一通,肺气就通,肺气一通麻黄开散起来就更容易。这种循环呢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比喻成大的一个循环呢,刚才那个是小循环,一上一下,现在这个是大循环,上下结合,我们能不能四味药一块用呢,如果需要一块用也可以呀。所以人体的一气周流左升右降中焦斡旋这大的格局把握好,我们用这个模式,人体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可以真实的体会的到,你用这个系统呢,它就跟全球定位系统一样,必须非常精准的定位,来了一个疾病,看过去,马上知道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从哪个地方用药,并不是说左路出了问题我就只考虑左路用药。一气周流,是从哪个地方用药都可以,看哪个地方对证,哪个地方入手能四两拨千斤,也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你看张仲景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用麻黄石膏从上面入手,用大黄附子从下面入手,我们后代老前辈呢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例子,上左右交叉联合用,这样就把这个一气周流理开了,药物也就给用活了。
今天晚上主要就跟大家讲了这四味药,串了一下从一气周流的角度如何把药做为一个整体来理解,临床上如何运用,中药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不同的层次,我讲的这四味药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层次,你象白术、苍术它是在中焦,也是一个层次,桂枝汤也是一个层次。所有的药你都可以把它溶入我讲的这四味药的框架之中,大家从这四味药的框架的基础上慢慢往上添。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刚硬缓柔,安排它一味药的合适位置,慢慢添进去,这样所出的各味药就成了一个整体。药物是从一个人的一气周流这个角度去体会。如果从佛经的角度,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气嘛。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不可能把所有的药都给大家排好。原先是想给大家多讲一讲多串一下,自己的事情我还想处理一下,所以今天讲完之后呢,就不讲了,可能以后有机会合适的时候再给大家接着讲,讲课的内容今天晚上就讲到这里,大家还有什么内容不清楚可以提出来交流一下,我看今天晚上大千老师也过来了,感觉大千老师过来给指导。

康宣、rebek、apple整理,安时处顺校对。

[ 本帖最后由 根尘不偶 于 2009/8/28 15:27 编辑 www.med126.com/yaoshi/]
-----------我带回来的江油鲜附子标本。

[ 本帖最后由 高天上流云 于 2009/8/30 20:57 编辑 www.med126.com/job/]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高天上流云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高天上流云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30 
积分
336 
注册时间
2007/1/6 
最后登录
2011/2/28 
在线时间
1062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帖子
307 

中级用户

中级用户, 积分 3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4 积分
3#
发表于 2009/8/30 20:59|只看该作者
刚切开的江油新鲜附子。

[ 本帖最后由 高天上流云 于 2009/8/30 21:01 编辑 ]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高天上流云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高天上流云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30 
积分
336 
注册时间
2007/1/6 
最后登录
2011/2/28 
在线时间
1062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帖子
307 

中级用户

中级用户, 积分 3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4 积分
4#
发表于 2009/8/30 21:04|只看该作者
健康商场善书免费结缘 玉历宝钞 寿康宝鉴 弟子规 无量寿经 地藏经

制附子
-----------麻黄



生石膏




大黄

[ 本帖最后由 高天上流云 于 2009/8/30 21:15 编辑 www.med126.com]
-----------感谢老师的讲解,最近喝的药里正好有附子和麻黄,学习了。
照片很好,期待有更多的这种照片,更形象了。
-----------地雷复卦象图
-----------感谢老师和校对的各位,收藏了
-----------附子沒认识,反倒知道石膏了,好像是我们那的"滑石"
-----------图配的好.讲得也好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