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黄煌教授医话:我的大学(二十五)——冗繁削尽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是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一首诗。他画的竹子,一两三根竹竿,四五六片竹叶,疏淡清瘦,竹子挺拔秀美、超尘脱俗的性格跃然纸上。这是以少胜多、执简驭繁的范例。我对这首诗中意境的理解,是90年代才开始的。
经过在国外一段的自由飞翔,我的思绪已经无法回到纷繁复杂似是而非的教科书世界。九十年代初,我的学术研究来了一次大转身,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经方方证。我喜欢简约,喜欢实实在在的临床规矩,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医学。这个东西,就是经方的方证。
  方证是简约的。中医流派虽多,辨证方法虽有六经、三焦、脏腑、气血津液、卫气营血等不同,但到最后,给病人的就是一张方,一张由若干药物的组成的处方。方是中医的核心,而方前有证,此证名方证。方证是中医用方的指证和证据,是方的主治。方与证必须相应,如果说方是箭,那证就是靶,方证相应,效果就容易出来。其道理十分简单。
方证是特异性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方有一证,方证相应,不可假借,不可替代,是唯一的。这就有利于重复验证,有利于证伪和评判。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那就是小建中汤,其证也变化为腹中痛;桂枝汤大黄,方名桂枝加大黄汤,其证是大实痛;而桂枝加附子,方名桂枝加附子汤,其证为汗漏不止。
方证是客观的。大柴胡汤的“按之心下满痛”;大承气汤的“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腹满痛”;大青龙汤的“脉浮紧”,四逆汤证的“脉微欲绝”,真武汤证的“身瞤动,振振欲僻地”等,都是可见可摸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说描述的“尊荣人”“失精家”“羸人”等,更是将方证说得更具体、更客观。
方证是定法,是规则。方证所反映的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反应状态。几万年来,尽管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类的基因没有变化,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反应方式没有变化,所以,按照前人发现的这些方证给以相应的方药,疗效依然明显。清代医学家徐灵胎有句话说:“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有了方证,无需繁杂的理法解释,也没有空泛的病因病机,还没有《伤寒方》是治外感还是内伤的争论。有是证,用是方,成为我临床用药的原则,按此思路,疗程常常出人意料。
白虎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发热性疾病的方,其方证的特征为烦渴。我据此治疗过子宫出血。95年的春夏之交的一个上午,办公室突然来了一对中年男女,男的背着一个面色惨白的少女,女的一见到我便屈膝跪下,哭着让我救她的女儿。原来她的女儿得了血小板减少症,每次月经来潮,便暴崩不止,血色素骤然下降至极点。因为贫血,姑娘竟然无法登上二楼。补血养血的中药吃了不少,住院医生也感到束手无策,说如果再出血不止,只有切除子宫。几乎绝望的母女,最好的希望寄托在我这里。我细细端详那少女,只见她虽然面如白纸,但皮肤白皙,两眼明亮有神,舌淡白而舌面干燥。姑娘一扬手,他母亲便递上一瓶矿泉水,姑娘一饮而尽。接着,她喊热,对着电扇直吹。我思忖着,这不就是白虎加人参汤证的“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吗?遂以白虎汤加生地阿胶龙骨牡蛎板等,当夜血量即大减,后来坚持服用数月而痊愈。
桂枝汤是《伤寒论》开首第一方,原治疗伤寒中风,此究竟属于什么病,一直搞不清。后来从方证入手,只要见自汗、脉弱、体瘦者,投桂枝汤,起效甚速。有位来自无锡的中年患者,他患有心肌炎,在某医院住院多天,依然低热持续,心悸多汗。我根据其脉弱、自汗、舌淡的特征,就给他开了桂枝汤,并嘱其服药以后,必须喝碗热粥,避风温复,让其周身微微汗出。结果服药没几天,低烧就退了。事后,他邀请我去无锡参观他的工厂,并送我阳山水蜜。他说,你的药仅仅7毛钱一天,但我为了要喝那碗热粥,还专门请人熬粥,一天十元!
黄连阿胶汤是《伤寒论》治疗少阴热化证的方,原主治“心中烦,不得卧”。以药测证,当有出血。据此,一位中年女性,有糖尿病,适逢经期,经量如崩,而且数天彻夜无眠。我用黄连阿胶汤加生地,竟然一药而愈。后来续服,血糖也稳定。
方证给我清新,经方让我自信。我有了一种脚踏实地地感觉。我开始整理充实日本讲学的讲义《中医十大类方》,要将方证的思路告诉国内的青年中医们,告诉那些为学中医而烦恼的年轻人。中医其实不复杂,不过是那些冗繁的枝枝叶叶,让中医变得扑朔迷离,变得臃肿。我要还中医一个清瘦之身!
我将临床常用的经方与一部分时方按主药分成十大类,即桂枝类、麻黄类、柴胡类、大黄类、石膏类、黄芪类、黄连类、干类、附子类、半夏类,其实,中医的方何止十大类?但我这本书不是方剂学,只是想通过这种分类方法传递一种思路方法。其实,这种分类方法也不是我的发明,当年徐灵胎先生的《伤寒论类方》就开了先河。
  如果说这本书有点创意,那只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方证的直观表述。书中除将经典原文作解说以外,还将方证中一些特异性的指证直接冠以药名,如“附子脉”“桂枝舌”“大黄舌”“柴胡带”等,特别是“桂枝体质”“麻黄体质”“大黄体质”“黄芪体质”“柴胡体质”的提法让人感到新意。我讲方人药人,可以让当今的中医大学生们的思路发生很大转变,一方面,让他们从纷繁的理论中摆脱出来,转向朴实无华的临床技术;还有一方面,让他们从“对病用药”以及“对症状用药”的思路中解放出来,转向整体的用药思路。
  第二,口语化。以前写中医文章,大多是半文半白,虽然没有之乎者也,但也经常用四六句、对仗句。而这次我第一次用口语写文章,如说如话,力求通俗易懂。
第三,方证漫画。为了让年轻人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方证,我请南京的漫画家陈惠龄老人帮我设计方证漫画。他的漫画,生动、夸张,这也是吸引读者的地方。比如,小青龙汤证的特征是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漫画中患者生了一个水龙头鼻子,哗哗地流水。
1996年,《中医十大类方》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出版距今已经14年,重印多次,发行数万册,最近完成了第三版的修订,同时相继被译成日文、韩文、英文出版,在台湾不仅仅正式出版的繁体汉字版,还有了盗版。这个结果,是我当时写书时没有想到的。那时,只是想痛快地说,想快快地写。九十年代初期,家中还没有电脑,这本书10多万字,是我用从日本带回的一台佳能牌电子打字机一个个日文汉字敲出来的。不过,我的键盘敲得很轻松,因为我发现了方证的简洁美,那种轻松,是一种释放重负后身心的放松,一种冗繁削尽后的清新透亮。

-------------------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中医的最高境界!问好恩师!

-------------------
奠基承接了现代经方的主要时期!冗繁削尽则百看不厌!

-------------------
黃教授說"方証給我清新,經方讓我自信"
我說"五十味方/十大類方給我清新,療效給我自信"
醫齡尚短,但我已有了學習方向,有了一種腳踏實地感覺.

不大懂表達,但真的非常非常黃教授的引導.

-------------------
非常敬佩黄老师,只因初来乍到,不敢言语。先苦读几年书再说吧。

-------------------
这让我想起来不知道是哪位有名的汽车公司董事说的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气车也就是四个轮子加几个座子 ,呵呵  

-------------------

-------------------
内容已删除

-------------------
雍乾兄说得妙,冗繁削尽则百看不厌。唯其朴素,乃见大美。

-------------------
很喜欢黄前辈的东西,感觉很愉悦很轻松很舒服,最近更是陶醉,每天都需要低声诵读几页的

-------------------
我花了半年时间抄完了(经方一百首),看来下一步是买这本书

-------------------
我认为黄师的经方研究方法,一定将占据中医历史的一片天!

-------------------
每次看到黄师的文章都感动!

-------------------
功德无量

-------------------
有是证,用是方,成为我临床用药的原则,按此思路,疗程常常出人意料。



-------------------
不懂经方,却相信经方,黄老师又要恢复门诊了,真好!

-------------------
看黄师的书可以少走弯路。

-------------------
第一,方证的直观表述。  第二,口语化。

-------------------
中医可以读懂了

-------------------
]这让我想起来不知道是哪位有名的汽车公司董事说的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气车也就是四个轮子加几个座子
这是吉利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说的。

-------------------
大道至简!目前中医院校的教学方法应该改改了。

-------------------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
简单点好 不需要长篇累页的废话

-------------------
引用第10楼LIUSHENGHEN于2010-05-13 14:11发表的  :
我花了半年时间抄完了(经方一百首),看来下一步是买这本书 700)this.width=700;" >

抄书前,治病命中百分四十左右,抄完的今天,治病命中感觉达百分八十!黄师功德大也如此!

-------------------
每次看到老师的帖子  总是有很多感慨

-------------------
“方证给我清新,经方让我自信。我有了一种脚踏实地地感觉。我开始整理充实日本讲学的讲义《中医十大类方》,要将方证的思路告诉国内的青年中医们,告诉那些为学中医而烦恼的年轻人。中医其实不复杂,不过是那些冗繁的枝枝叶叶,让中医变得扑朔迷离,变得臃肿。我要还中医一个清瘦之身!”

感谢黄煌老师无私的奉献

-------------------
中医十大类方中医大有卖吗

-------------------
衷心祝愿黄老师的经方研究取得更大的成就!也祝愿黄老师能为正统中医经方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俗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论语:学而时习之。
无论怎么说,黄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中医是如何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以及又是如何在荆棘丛生的中医路上走出一条如禅宗顿悟之路的。但是,方便自有方便处,我们不能把黄教授给我们指的方便之路当成自我成就的结果。黄教授的药证就像指月之指而非月也,至于能否得道,那还得自己身体力行证悟医理,才是真正的自我成就。

-------------------
经方已深入黄师骨髓,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的中医,令人敬佩.

-------------------
老师辛苦了!只想说:谢谢您!

-------------------
是啊,受黄老师启发,一见到像水龙头的鼻子,就想用小青龙汤,哈哈,见效真快,尤其小儿。

-------------------
方证对应是提高疗效的捷径。

-------------------
认识,学习,到简单的运用中医都是从黄师的网站和书籍开始。《中医十大类方》连我五岁的儿子也被它吸引了,虽然不可能太懂,但是经常翻着看必定对中医的普及有作用,现在中医药已经深入他的心中,他说以后也想做中医呢。
 小儿以前经常感冒发烧输液,去年下半年开始感冒发烧就都是用中药了,开始是在网站上请教咨询,后来自己试着用方,基本上可以搞定。今年快半年了小儿就没再感冒发烧过了,他对周围的小朋友说中药很管用的,要其他小朋友生病也吃中药,不用打针。可惜我学艺不精,不敢在别人家的宝贝身上实验,只能宣传一下。
 黄师功德无量!给我们指出入门中医的捷径!

-------------------
黄师对十年几前的病案还是历历在目,记忆尤新,这也是医生行医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啊!

-------------------
说来惭愧,学中医十多年,还没摸到中医的大门。

-------------------
这种思路已让许多望伤寒却步者重新建立起走中医道路的信心。祝愿医界多出这样国学的楷模。并祝愿黄老师再出佳作。

-------------------
“细细端详那少女,只见她虽然面如白纸,但皮肤白皙,两眼明亮有神,舌淡白而舌面干燥。姑娘一扬手,他母亲便递上一瓶矿泉水,姑娘一饮而尽。接着,她喊热,对着电扇直吹。”
——这样的医案描述是多么直观生动!仿佛病人活生生地在面前,立刻就能让学生们记住白虎汤方证的要点!这就是经方家的眼力和手笔!

-------------------
在网上能买到这本书吗?谢谢!

-------------------
黄老师求真务实的治学理念,学生们会永远铭记于心中~

-------------------
谢黄师教我学中医的方法,  冗繁削尽,  大道至简,  谢谢!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引用第25楼黑白丑于2010-05-14 06:27发表的  :“方证给我清新,经方让我自信。我有了一种脚踏实地地感觉。我开始整理充实日本讲学的讲义《中医十大类方》,要将方证的思路告诉国内的青年中医们,告诉那些为学中医而烦恼的年轻人。中医其实不复杂,不过是那些冗繁的枝枝叶叶,让中医变得扑朔迷离,变得臃肿。我要还中医一个清瘦之身!”
感谢黄煌老师无私的奉献700)this.width=700;" >


-------------------
今夜难眠,要一口气看完

-------------------
经方是捷径

-------------------
九十年代初期,家中还没有电脑,这本书10多万字,是我用从日本带回的一台佳能牌电子打字机一个个日文汉字敲出来的。不过,我的键盘敲得很轻松,因为我发现了方证的简洁美,那种轻松,是一种释放重负后身心的放松,一种冗繁削尽后的清新透亮。----------------我们看的也过瘾!

-------------------
老师引用郑板桥的这首诗太贴切了,感谢老师!
相关文章
 气能生血血能藏气
 寒凝胞中,阳虚内寒证
 用黄书理论陪的药方,姜,我现在不明白怎么用
 急疳第九
 返阴散(《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紫葛散(《圣济总录》卷七。)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