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体质研究:脸型以及体质的确定之????桂枝与半夏--兰洪喜山东经方论坛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为原创,只限在本论坛使用,请勿转载,谢谢
黄师讲的体质论,对临床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分清体质之后,结合辩证之寒热虚实,可以迅速找到病之靶心,一击即破。
那么问题是如何分清体质,然后以体质为底色,,体质方结合辨证方,医生处方比较有信心,也是安全有效的  
体质是个新话题,很多同道想要学习,感觉难以掌握,除了平时多观察之外,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药物和人体之间有内在联系的,以药的部位来讲,菊花,在植株的最顶端,所以清头目,枸杞生在植株中间,所以补人体中部之肾脏,牛膝生在植株最下面,所以补腰膝,
那么除了药物部位之外,药的形状是否与人体有内在联系呢,古人有以脏补脏的治疗方法,是有治疗效果的,比如人的心脏不好,以朱砂猪心,把朱砂洗净之后,只服食猪心,效果不错。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药物形状与人体的内在联系  
先说桂枝体质,桂枝体质识别并不难,最简单的描述就是2个字,白瘦,
只要是身体白白瘦瘦的,桂枝体质一定是存在的,即使复合别的体质,那么单纯识别出桂枝体质并不困难,处方之后,,效果是有的,即使没有十成的把握,有疗效的话,病人还是愿意找你医治的,然后再好好考虑,是有思考空间以及时间的。  
一 为什么桂枝要白瘦呢,桂枝本来是黑褐色的,但是伤寒论中,关于桂枝汤的原文如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三两   大枣十二枚劈  
桂枝去皮之后,真正是既白又瘦的,外表洁白,干瘦干瘦的
那么桂枝药用要求是白瘦的,所以人体的体质要求也是白瘦的
又比如,一个腹部痛病人,已经确定是桂枝体质,结合辩证,实证可以用桂枝加大黄汤,虚弱的就很有可能是小建中汤了。
总之是确定桂枝体质,就以 桂枝为主药,那么处方要以桂枝方为方向,总的来讲,原则上是不会有太大的错误  
二,半夏体质,半夏体质要求肥胖油腻,半夏化痰,这是大家所熟知的,那么我观察半夏体质以肥胖者较多见但以圆脸最多
那么为什么半夏体质的要求是圆脸,而且化痰作用非凡呢,
因为半夏就是圆的  
刚从泥土中挖掘的半夏,就是圆的,胖胖的,而且富有粘液,滑不留手,所以人体中只要是有类似粘痰的成分,半夏都会有效,鼻涕,呼吸道的痰液,又如癫痫,精神病等,古人说是痰证,服用半夏剂后会泄下粘液,或者呕吐粘液,病情随之缓解,又如消化道慢性腹泻,泄下有粘液,半夏剂都会有效,如八位解郁汤等,再比如很多心理及精神方面的病人,亚健康状态,没有器质性病变,但精神症状明显,也是祖国医学痰证的范围,用温胆汤类有效的。  
还是腹部痛的病人,比较壮实,结合舌脉,确定是实证,可能是半夏泻心汤,看起来虚弱抑郁,舌脉都支持虚证,就有可能是黄师的解郁汤,才是比较确切的,  
简单说一下,复合体质之桂枝半夏复合体
这又涉及到合方问题了
若是圆脸,身体又很白瘦,
辩证之后,确定是实证就有可能半夏泻心汤合桂枝加大黄汤,、
,看病人之舌脉,身体虚弱之虚证,既有虚弱还有精神恍惚,就可能使用小建中合解郁汤来处方了。  
这是在本人在临床的思考,欢迎批评,还有很多内容会陆续发表。

-------------------
有意思,且有根有据,受教!

-------------------
经方团队中运用黄师体质辨证最好的可能是兰兄了,上面这条分缕析更令人耳目一新,敬佩!

-------------------
有创意,顶!!!学习了!中医就是得靠经验摸索……

-------------------
希望更多

-------------------
取类比象

-------------------
有新意

-------------------
中医自古有药象学,学医人应系统研究学习。楼主所讲的实际就是药象问题,但是太简单了,甚至叙述方式会让人产生怀疑。讲药象要分清因果,否则会出笑话。比如,市场买的粉丝也是又白又瘦,糯米汤圆也是又圆又粘。经方人不看《内经》?不知道药品生于天地间,禀阴阳五行之气而生,得四时升降之气而成?物形皆生于气。《内经》所谓“阳化气,阴成形”。药象学的实质是形气相感,这样才说得通。

-------------------
体质论是基于伤寒论和临床经验的

-------------------
内容已删除

-------------------
肖先生可能精通现代科学,却完全不懂中医学。学术上的先入为主决定了你的思维模式。真正的中医人不会轻易否定现代科学,但也不会拿现代科学来衡量中医学。站在更高的认识平台上,你会看到中医学理论并不违背真正的科学精神。

中医学并不单纯是用来解释现象的,中医学的实质是揭示生命本质的。现代生命科学还停留在观察生命现象上。揭示生命本质,需要特殊的思维方式,仪器设备是没有用的。仪器设备不过是人类器官的延长。观察再仔细,也只是现象。治病,解决问题,需要本质的认识。

不管人类的医学模式怎么转变,那都是之前认识的结论,不能代表医学发展的未来。中医的形式、语言是古老了一点,但这可以转换。真懂中医的人早就看到,中医已经达到的高度,西医要到久远的将来才能赶上。即使100年内传统中医灭亡了,未来人类的医学也会自然进入中医曾经到达过的境界。

-------------------
有意思

-------------------
内容已删除

-------------------
學懂體質用藥,臨床療效大增,病人漸漸增多,體質學說不容忽視.
老師的體質論創新,有意思.

-------------------
体质辩识与辩方证结合起来.疗效大有提高
我在以后临床中慢慢总结学习

-------------------
肖先生真的是医学精英,令人佩服。您说的这些我相信,西医中有为数不多的高人,他们的眼光非同寻常。其实我一直关心西医的前沿发展状况,对西医的基本原理也大体知道(当然具体看病是不够的)。我的目的是站在高处看人类医学,看西医,看中医。

但是对于一般的中医人,最大的障碍恰恰是他不多的西医知识。他是西医皮毛,中医皮毛,还不如放下一头。专一才能有所深入,才能渐渐入门。不客气地说,一般的人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同时学习两门医学,他根本就不是那个料。他学一门都勉强,还脚踩两只船?他只能互相干扰,乱七八糟。

术业有专攻。大才、天才,才能博学通晓。我不相信遍地是天才,反正我自己觉得此事很难。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才子”之类,其实他的学问也只象儿童涂鸦而已。当他用中医看不好病时,就求助于他粗浅的西医知识,还美其名曰“结合”。几十年来中医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难道聪明人也看不出来吗?
[ 此帖被秦淮在2010-09-15 17:29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kuaiji/]

-------------------
真的假的, 也太简单了吧。可把医圣张仲景解不开的迷解开了,嘿嘿

-------------------
内容已删

-------------------
市场买的粉丝,糯米汤圆不是天然的。

-------------------
以兰兄之论,请问桂枝汤中的桂枝是去皮的还是不去皮的呢?

-------------------
旧蒲扇烧灰可以治多汗,这个单方在我老家流传很广,我没有用过 不敢说其疗效如何.既然有这么广泛的群众基础我想应该有疗效的。那么这个单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设想一个多汗患者偶尔误服蒲扇灰而愈病,这种说法好像没有说服力。过去的医生在治多汗症时根据蒲扇能扇风止汗想到啦这个方 。这让我想到了王清任用木耳刺猬 吴瑭用霜叶治肺病,玄学!?药像学?一个先学现代医学的医者,学中医时是不会有这中思维方法的,这种方法与询证医学是格格不入的。但学中医需要这个,个人管见。

-------------------
有道理诶.....我也想不通为什么古人会发现那么多偏方和奇怪的药方什么的。  应该是挺值得研究的

-------------------
回19楼
仲景时代,桂枝的确是去皮使用的
我用了14年桂枝了
没有一次是去皮的
现在的药物不太标准
呵呵

-------------------
去皮成了枯木,倒是或可直用其皮--肉桂

-------------------
肖先生现在的观点,正是秦淮过去的观点。在那个特殊年代,我们都是受的那样的意识形态的教育。经过了历史的变迁,思想的嬗变,常常自己与自己辩论,于是有了更多别的想法。特别是当我阅读了过去自己排斥过的书籍并重新思考以后,觉得人类思维之复杂,文明之多样化,以及自己知识的浅薄,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就像一个老僧,长期呆在庙堂之上,天天呼吸香烟缭绕,日日观看青灯古佛,以为世界就是这样。有一天他突然来到天地之间,看到满眼春色,蓝天白云,才知道天外有天。

-------------------
以前我不觉得.现在我觉得我就是井底的青在看我狭小的天空.

-------------------
先确定体质,再辩方证, 疗效大有提高。

-------------------
黄老师说过“许多中医都是在经方应用中找到中医的感觉的”,我想用经方的感觉应该是从辩体质中找到

-------------------
陆渊雷对桂枝去皮是这样的观点——桂枝去皮盖古人用粗树枝之桂皮,其外层有虚软甲错之枯皮,需去之耳,今用细枝无皮可去。


-------------------
有点牵强附会了。

-------------------
刚挖出来的鲜人参既胖又嫩,那么那些体质是符合它呢?是不是也是既胖又嫩的人要用它?

-------------------
这个问题我考虑过
写这个的时候仔细查过工具书


原生态的人参即使刚挖出来
也是很瘦弱
人工栽培的情况,未脱皮是也不是白胖

开头对人参性状的描写
就是书本上对人参在野生及人工栽培状态下之描述
[ 此帖被兰洪喜1在2010-09-25 09:06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

-------------------
兰先生高见

-------------------
兰兄能否告知联系方式,渴望向兰兄求疑解难。为此特意叫我老婆给我申请了QQ号,1129178415
,请兄成全,当感谢不已。

-------------------
黄老师说过“许多中医都是在经方应用中找到中医的感觉的”,严重赞成!

-------------------
我觉得楼主给我们的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路。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是_个统一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矿物都是其中一元.天人相应,以药象探药效,当今放弃了,可能是个错误!去粗取精,要总结提高.

-------------------
物以类聚,同气相求。

-------------------

-------------------
又长见识了,通俗易懂哦

-------------------
取类比象的方法,有些启发

-------------------
有意思,

-------------------
百看不厌,谢谢

-------------------
物以类聚,同气相求。

-------------------
我最爱看兰兄的帖子,用心感悟,这是辩证的捷径,是兰兄的心血,我崇拜您。

-------------------
新颖的见解,学习中

-------------------
有见解,不过不能以偏概全,药型与体型方面也有人研究和提倡过,中医又说吃啥补啥之说,但仍要整体观辩证与方证为妙!!

-------------------
秦淮:肖先生可能精通现代科学,却完全不懂中医学。学术上的先入为主决定了你的思维模式。真正的中医人不会轻易否定现代科学,但也不会拿现代科学来衡量中医学。站在更高的认识平台上,你会看 ..?(2010-09-15 12:24)?700)this.width=700;" >

太妙了!秦先生。楼主也是纯正中医,佩服之至,看您的帖子学到很多。

-------------------
高人就是有自己的独特思维

-------------------
体质确实有用。谢谢。
相关文章
 绿袍(《囊秘喉书》。)
 刺蓟散(《圣惠》卷三十七。)
 丹溪心法 65: 缠喉风喉痹 上课笔记
 高举 旗帜 黄元御  奋斗
 急性中毒性痢疾
 微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