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多汗症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hyperhidrosis
拚音 DUOHANZHE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皮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多汗症是指患者有明显的出汗过多。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或某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多汗症一般是指局部性的多汗。
中医释名 中医把出汗作为重要的辨证依据,白天多汗叫自汗,由于阳虚气虚不能敛汗所致。晚上睡觉多汗叫盗汗,多是阴虚所致。热病辨证,伤寒恶寒发热,无汗为表实,有汗为表虚。阳明经热有大汗出等。多汗症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多汗症,前者可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后者多汗见于手足、前额、腋部、外阴等处,多属肺胃热盛,或湿热郁蒸,或阴虚火旺等所致。
西医病因 本病大多是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恐怖、焦虑、愤怒所引起。其机理有:①由于神经损伤或由于感情冲动使神经冲动增加,乙酰胆碱分泌量增多而产生多汗;②由于汗腺神经紧张性增加,使它对正常强度的神经和非神经性刺激的出汗反应增加。多汗症也可发生在一些遗传综合征,如Spanlang-Tappeiner综合征、Rillen-Day综合征、Schafer综合征、Franceschetti-Jadassohn综合征等。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表虚不固
畏寒,肢冷,食少,自汗不止,多属全身性多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缓。证属先天禀赋不足,表虚不固所致。
2.湿热熏蒸
渴而不欲饮,口淡乏味而粘,心烦易怒,四肢沉重或见关节疼痛,小便短少,女子带下,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沉缓。证属湿热蕴阻,熏蒸肌肤,迫津外泄。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局部多汗常见于掌、跖、前额、腋下、外阴等处,对称发生,其中以掌、跖部最为常见,称为掌跖多汗症。患者多为青少年,局部汗珠可呈点状不停的滴流,情绪激动时尤为明显。患者常伴有未稍血液循环机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发生冻疮等,可能亦与汗腺神经功能增强有关。跖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使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尤以趾间最明显,严重时可引起水疱、糜烂或角化过度,妨碍行走。由于汗液分解,可产生特殊的臭味。跖部长期汗液浸渍,容易继发真菌感染,引起足癣。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性红斑,伴发毛囊炎等。有的同时伴有臭汗症
此外,交感神经任何部位的损害均可引起局限性多汗症,此种多汗症多为一侧或局限于某一小片部位。发生在遗传综合征的多汗症常合并有其它的先天性异常。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内服药
1.镇静药:如氯丙嗪,口服,小儿每次0.5~1mg;成人每次12.5~50mg,1日2~4次。安定,口服,小儿5岁以上,1~2.5mg/次,1日3次;成人2.5mg~10mg/次,1日1~2次。利血平,口服,每次0.125~0.25mg,1日1~3次。谷维素,口服,每次10~20mg,1日3次。三溴片,口服,5岁以上儿童,每次0.3g;成人每次0.3~0.9g,1日3次。苯巴比妥,口服,小儿1~2mg/kg/次,每日2~3次;成人15~30mg/次,1日2~3次,对情绪性多汗症常有效。
2.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口服,小儿0.01mg/kg/次;成人0.3~O.5mg/次,1日3次。复方颠茄,口服,成人每次1~2片,每日2~3次。普鲁苯辛片,口服,小儿2mg/kg/日,分4次;成人15~30mg/次,1日3~4次。均可适当应用,具有暂时性效果,但应注意其副作用。
二、外用药
1.0.5%醋酸铝溶液,5%明矾溶液或5%鞣酸溶液,每日1次浸泡,每次15~20分钟。
2.3%~5%福尔马林溶液,10%鞣酸溶液,20%氯化溶液局部涂搽掌跖部,每日1~2次。
3.掌跖部用乌洛托品粉或足粉搓搽,每日1次。应防止局部过于干燥,脱屑及皲裂。
三、物理疗法
对严重的掌跖多汗症可考虑用浅层X线照射,以抑制汗腺分泌。
四、其它疗法
腋部多汗症可在腋部行激光,电离子或手术治疗(具体方法见臭汗症治疗)。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表虚不固
治法:固表止汗。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生黄芪30g,防风白术党参、麻黄根各9g,小麦15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2.湿热熏蒸
治法:滋阴敛汗。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5g,山药白芍、浮小麦、牡蛎、茯芩各12g,丹皮泽泻山茱萸各6g,糯稻根须9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二、外治法
1.明矾、葛根各15~30g,研末煎汤,每日浸洗患部(手足)半小时。
2.黄芪、葛根各30g,荆芥9g。先热熏后温洗半小时,每天1~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3.麻黄根50g,煅牡蛎100g,研极细末,外扑。
4.麻黄根、牡蛎各20g,龙骨赤石脂各15g,研极细,装大布袋中,外扑多汗处。
5.郁金适量,研细末,加茶水调敷出汗处。
6.鲜白萝卜600g(切片),明矾15g,加水2500ml,煎30~40分钟去渣取汁,浸洗手足部20分钟,每日洗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中药 六味地黄丸,每服6g,日服2次。玉屏风丸,每服6g,日服3次。防风通圣丸,各服6g,日服3次。归脾丸,每服6g,日服2次。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因大多数多汗症和精神紧张、恐怖、焦虑有关,部分患者是因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脊髓炎、植物神经紊乱等均可引起全身、局部或半侧多汗,故应首先寻查原因,予以相应治疗。因精神因素引起者,可在给予西药镇静药的同时,局部采用中药浸泡、熏洗或外搽。也可在服用中药的同时采用西药外涂。足部多汗可用乌洛托品3.Og,硼酸3.Og,枯矾3.0g,滑石粉1.0g,氧化镁1.Og,混匀研细,外扑局部,每日1次。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代劳鬼哭饮子(《奇效良方》卷二十二)
 散沫花属
 左乳患上乳腺囊性增生,有鸡蛋那么大,多年不
 活络丸(《惠直堂方》卷四。)
 医学见能
 痰火扰神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